不想让孩子被繁重的课业所累,想让他在10岁前痛痛快快想玩就玩,但家人认为这样会让孩子落后,该怎样选择

壹号菠菜


有一得必有一失,你想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一点我完全认同。当别的小孩都在花大力气时,轻松快乐的孩子会掉在后面,除非你的孩子天资特别高。这并不是说小孩学习不拔尖就不好。当你选择一项时,往往会失去另一项,关键在于你认为什么更重要。我本人认为,童年期间快乐最重要,我自己的孩子当初也是这样安排的。


吴老师的家庭教育观


10岁也就是四年级的孩子,他的课业有繁重呢?恰好我家有一个四年级的小朋友我来说说吧!

目前四年级的开设了三们主科,语文,数学,英语!自从进入四年级课本有所增加,班里的成了开始出现了变化,语文分化最明显,其次是数学,英语难度不大!另外还有就是是否学习一门兴趣课(绘画,舞蹈,乐器等),对孩子影响很大。


单纯的课内知识真的很轻松,但是成绩也就是普通!

比如,现在学校都不让买练习册!我家孩子数学每天就发一张16k的小卷加商八道计算题,这点作业,基本上半个小时,四十分钟就可搞定了!

语文每天只有预习卷,没有测试题!每天十五二十分钟就完成了!

英语,只有课本,没有测试题,只是在期末前夕老师发几张试卷!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课内的学习 任务不多,练习的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都给孩子额外购买了配套练习册!作为家庭学习任务,让孩子进行巩固练习!语文,数学,英语,一本同步练习题,一本综合测试卷! 就算是加上这些家庭学习任务,每天孩子也就是在晚饭后多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孩子能接受!

这个学期孩子的语文阅读阅读进步明显,这就得益于,平时的练笔和习题演练!单纯的读课外书,对提升阅读的能力意义不大!只有读了文章,有针对性的回答问题,把阅读的内容通过,问题得到一个展现,才能得到训练!



兴趣班(舞蹈,美术,音乐,乐器)。这个需要时间的积累,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就学会了坚持。坚持是一种品质!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

我们也有兴趣班,在考级,孩子从开始的抵触,到现在的盼望,每到上课的时候,特别高兴,他会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鞋子,还会带上发卡!哈哈!得到老师的称赞更是急不可待的告诉妈妈!学习这个,孩子变得自信!在兴趣班还有好几个好朋友!


题主的想法很好,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但是只要安排合理,孩子是可以玩的高兴,学的开心的!如果小学开始的几年不注重孩子的学业,孩子一定是落后其他学生的,他就会自卑,他就会厌学,他就会对学校失去兴趣!


这个很好理解。你让孩子10岁之前,都是想玩就玩,就会让孩子养成任性的性格!放学了不想写作业,就玩去了!你这个时候默认了。那么他就会养成习惯。他的学习成绩自然是不理想的能及格就是幸运的了!等他11岁了,五年级了,他还是会放学不想写作业,这个时候你怎么办?你不让他出去,他会说你以前都让我出去玩的!为什么现在不可以! 到时候你怎么回答!


最后,父母爱护孩子,希望孩子快乐的成长,这个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父母溺爱孩子,把孩子变成了一个后进生,这是家长的失职! 孩子还小他不懂学习的意义在哪里,但是家长是成年人应该懂。




肖老师英语课堂


我跟您的观点基本相同,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我儿子今年读初一,小学阶段一直是他妈妈管学习,我就给把握个大方向原则,比如做人、做事。作为一个父亲,还要带他做许多男孩子应该做的事,比如参加足球比赛等运动,爬山拓展视野,赶海增加生活兴趣,旅游开阔眼界等。

因为现在孩子越来越少,不像小时候农村的孩子,很轻松就成立一个小团队,自己去处理各种关系。城市里车多,人多,又担负不起失误,一个小学阶段,都在追考试成绩,说把体育课和间操给停了就停了。所以这些事叠加在一起,就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力越来越弱化。

我爱人也常责备我说孩子的学习我一点都不管,每天检查作业,和孩子打口水仗都是她的,好像跟我没有一点关系。说实话,小学的知识我是基本忘光了,的确也辅导不了,但是孩子接受来自一个人的压力就够大了,我再给来一份,孩子不还得崩溃了啊。

我虽然忘了小学念过的知识,但是还毕竟念过小学和初中的。我记得最基本的一个原理,念过二年级,就会觉得一年级的难题,就忽然变得简单了,念过三年级,二年级的难题又简单了,念了初中,六年级的难题又简单了。所以解决难题的途径,除了绞尽脑汁钻研,就是还可以放一年再去理解它,因为过了一年,你的理解力又增加了。

我从来不觉得小学阶段不断的给孩子压力,不断的突破,就一定能实现什么。我体会目前的教育体制,仍是将来工作的一块敲门砖,根本就不是培养和锻炼人全面能力的地方。如果是锻炼人的全面能力,那么现在的孩子都应该有很好的理解力,稍微喜欢一点创造力,和乐观生活的独立能力。但是小学毕业后,我压根没看到自己孩子这些方面的能力,除了记忆力和静坐力有所提高外,剩下的啥都没有。

如果把16年的教育最终定义为工作的敲门砖,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他有哪些关键的时间段吧。

我觉得小升初的期末考试是一个重点,它会影响到初中分班。所以我只关心孩子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状态,是否专心和尽自己的努力,而只要学好本学期的课程,基本上都可以考一个不错的成绩,至于有的人说什么全面复习,我说那是扯淡。

初升高的最后一个期末是重点,它会决定是否上一个好高中。听说我儿子学校家长会上说了,初三上半年会上完全部的课程,下半年会总复习。根据这个思路,我分析初一、初二讲的全是概念基础知识,初三是一个融汇贯通的阶段,所以就算是前两年没学太好,只要孩子世界观还正确,初三上半年学习,下半年拼尽全力练习做卷,拿高分也是没问题的。

读了高中自然是竞争比较激烈的阶段,一年级我希望他能适应,二年级要努力,三年级要拼尽全力。

嗯!大致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分析完了孩子应该抓住的关键阶段,剩下的就是孩子可以稍微放松的阶段了。我容许他自己做不出来,甚至马虎犯错,当然,也要自己承担后果,没有经历过错误,解决错误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

剩下的时间还可以来干什么呢?我认为就可以给孩子减负放松了。至于怎么减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想象,只要不让孩子近视,不易感冒都是好的活动。

当然,玩要掌握一个度,就是孩子平日的学习要跟得住,不拔尖,也要基本保持在中上。平常日子也要督促孩子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在桌上学两个小时,就真的在学,如果集中不了注意力,学4个小时就是在浪废时间了。这一条也是我常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其中一条。

最后说一下我儿子的学习成绩吧,小学阶段大都在十名左右晃悠,小升初考试全班第一,全校第二,今年初一上半年期末又一个全班第一。这个成绩毕竟不是高考,代表不了什么,放在更大范围里也不上数了。但是在相同的教育条件下,却能看到他的学习精神状态,和很多费尽精力的同学比,他很轻松,我很欣慰。那种千万人中拔得头筹的目标,我没做到,我也不逼着他做到。

所以,我觉得,玩得开心,学得轻松,只要安排的得当,是可以做到的。人生有时就是该让你得到的,你怎么都会得到,得不到的,怎么也勉强不来,所以我对孩子提出的目标也比较简单,自己知道努力就行。父亲就是助力成长的。


男孩强则国强


你这种思想和我当年一样。现在,我儿子经过二次高考,338分,上了个高职高专。按基因,我们夫妇俩本科,我还在职研究生。按理,基因不会差。当年,我就是坚持快乐学习理念的,放开他,晚上出去玩,爱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作业也不检查。我要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

现在,他的童年是快乐了,但下半生,每天的早餐在哪里,得由他慢慢找了。

我想说的是:回忆回忆我们当年父母、老师是怎么严管我们,现在才有我们的成就的,不要被所谓的专家、舶来的教育理念所迷惑。


通灵师犁子


题主的想法我能理解,但是建议题主不要这么决绝,适当在中间找个平衡点,既能让孩子玩的痛快,又减少对学习的耽误或者尽可能不耽误。

10岁小孩痛痛快快玩和学习之间有很大的矛盾吗?在我们这边貌似也是同样的局面,尤其是重点小学的学生,学习任务更重。可是社会就发展到了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得适应这个时代的步伐。或许你还怀念你小的时候无忧无虑的可以疯狂玩耍的那个美好童年。没错,我的童年也是玩,学习好像都是副业。但那时候大环境就是对学习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

要想在这中间找到平衡点,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多付出一点,去陪伴、去干预、去引导。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玩的时间和条件。比如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完全属于学校,回家以后咱们就能掌控了,从小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写作业不拖拉,因为写作业拖拉是最浪费时间的,如果孩子写作业拖拉,不要马上去责备。而是从根源上找原因,看孩子是否是因为不会做,如果是不会做就要跟老师多沟通,孩子上课是否注意力集中是否有认真听讲,是上课没听懂还是没认真听?解决了孩子写作业不会的问题,然后开始培养高效的学习习惯。比如一开始可以拿孩子最喜欢的玩法诱惑他,如果你能在规定的时间写完作业,爸爸陪你玩这个等等。总之就是陪伴他早点完成学习上的事情节约时间出来让孩子玩。

总之一定不能一刀切,不然你今天给了他完全的自由,他的人生未必能“自由”了。





清和2020


你是个有思想的家长,对于你的想法我完全赞成。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立体的多维教育,而不是尽早给孩子套上枷锁强硬灌输。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排满了时间表,平时上学以外就是各种班。好像人家孩子都报班我家不报班就比人家落后了。如果不报班就会被小朋友视为另类,老师也会对孩子另眼相待。有时候你问孩子愿意去上课外班吗,孩子会说愿意去,其实大多数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学习某些东西,只是大家都去学孩子也就觉得应该是这样,不然就跟大家不一样了。我们国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教育产业化改革,随之而来的就是教育系统追逐收益而忽略本质工作。教育机构办班,自然希望你踊跃参加不然去哪赚钱?在当今这个社会背景下家长在教育方面要有独立的思考。教育不只等于上学和报班。让孩子天性得到发挥,使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育,培养他们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是重中之重。当然,父母首先要思考,要能认识到这个层面,不然就别谈什么教育。


ADAM190412602


作为一个母亲,希望自己孩子童年过得快乐想法没有错。但让孩子“10岁前想玩就玩的想法真是欠妥的,这可能会错过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培养期。一旦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10岁后再想让他好好学习就非常困难了。

如果你的这一想法得以实施,孩子一生命运走向因此将被改变。读好书、好好学习可能与他就没有什么关系了。除非你儿子是天才,那就另当别论了。

不过,我倒是能预见另外一个结果,就是:为了他能好好学习,你整天拿着个鸡毛掸子追着他到处乱跑,搞得家里是鸡飞狗跳、你是寝食难安。

现在很多父母整天为孩子的学习发愁、心烦意乱,你身边肯定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这是普遍现象。孩子一看书就发困,一做作业就头疼;上课三心二意、交头接耳,坐一会就要乱动;写作业不会,一考试低分;老师见了摇头,父母气的要发疯。这一切均源自10岁之前没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引起的后果。

孩子在幼童时期,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此时他遇到什么就会吸收什么,这是大脑与生理机能控制下的行为。孩子需要这些知识来为身体成熟后进行定型支撑。

此时的孩子学习各种知识时,是不分好坏的,全部吸走, 因为此时孩子没有分辨识别能力。如果吸收的是好的行为与习惯、正确价值观,将来孩子就会往优秀地方发展。爱学习、喜欢学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吸收的是不好的行为与习惯、错误价值观多了,那么孩子就会变“坏”,这时候你再想让孩子变好,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孩子大脑及身体生理机能已经和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及错误价值观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之间配合是自在舒适的。一旦你想打破、改变,那么此时不是孩子不愿意,而是孩子的大脑与身体机能不同意,他们会反抗,因为他们才是孩子身体真正的主宰者。此时孩子年龄小,意志薄弱,他没有足够的能量去战胜大脑与身体生理机能,只能继续被主宰。


现在是凡是爱学习、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基本上他们的父母从小就开始就对他们进行了正确持续的教育引导。父母们为此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与时间,来学习科学的养教知识。经过多年的精心雕塑,才有了这阶段性的成就。

相信科学,相信事实,相信成千上万优秀父母、优秀孩子及孩子教育研究的工作者们展示给你的论证与结果。


虚学理教


孩子成长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0-6周岁

这个阶段就是玩的阶段,作为父母扮演着玩伴的角色,陪孩子玩很重要。但是中国有些父母已经开始培养孩子变成【神童】,这时的孩子大家都觉得他很聪明

第二阶段是7-12周岁

这个阶段是孩子养成习惯最重要的阶段,作为父母需要把重要的教育放在孩子培养习惯的事情上,有好的习惯就会有好的收获,当然第一阶段也要培养孩子习惯,所以父母在这时是扮演生活教练的时候。这时的你不止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自己还要做好样板。

第三阶段是13-16周岁

孩子长大了没有,在父母眼里还是孩子,但是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想再让父母管教,于是就出现孩子叛逆期,其实孩子叛逆都数是因为父母教育孩子无证上岗与非法经营。所以,此时此刻作为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放下自己是父母的角色,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定要共情与同蘋。时代不一样,孩子培养的方法方式也不一样。



圣泽苏浩


可以玩,可以开心,但学习不能忘,要想学好就得刻苦。记住下面两条:

1、教育越宽松,孩子越受罪。

有一个14岁的女生,不喜欢学校,不爱学习,觉得还是呆在家里舒服。

她每天都哭着闹着要回家,老师也没办法,只能让父母把孩子接走。

回到家后的女生吃饱了睡,睡饱了吃,每天就想着怎么玩,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

到后来,她成了一无所长的巨婴,30多岁了还赖在家里啃老。

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需要榜样与权威来作为参照与标准。

他需要拼命去学习些什么,吸收些什么,才能成为一幅优美的画卷。

假如父母不严格细致地管教,孩子只会随性地生长,变成我们都不愿看到的模样。

宽松教育不仅无法激发孩子的优势,甚至会进一步恶化孩子的劣势。

总有人说,孩子成不成功没关系,只要快乐就好,父母不该逼孩子,也不要焦虑,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将来一定能成功。

可我们孩子的起跑线,本就远远落后于他人了,难道还任由他原地踏步,不思进取吗?

2、孩子可以不懂事,但父母一定要懂事。

有远见的父母,都知道要狠心逼孩子一把。

在孩子“不懂事”的时候,鼓励孩子努力,引导孩子坚持,这是父母的责任!

如果孩子不想学就不学了,那还要父母干嘛?

今天,你给孩子宽松教育,明天,社会替你狠狠教育他!



私塾小生


我担心我说废话太多,所以恕我简单回答一下哈。

首先,不想让孩子被繁重的课业所累,你的想法很对。“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里写到: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些传统教育都是无视孩子内心需要的严厉教育,目的是能让孩子更快成长,还美其名曰:棍棒底下出孝子。

虽说某些“虎爸虎妈”们的严厉教育,甚至是“摧残教育",成功的也不少。但是,基于一个人的性格形成,童年缺爱的人,更容易成为巨婴和愤青,他们在潜意识里拒绝长大,终其一生寻找的是,无条件的童年之爱,这也是可怜又可悲的。

在“我为你好”的管教中,父母的感受是主体,他们只愿意看到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孩子的情感常常被忽略。真正塑造亲密关系的,不是血缘,而是尊重与认可。

其次,让孩子在10岁以前痛痛快快玩儿,这个想法也没错,因为能够给孩子一个快快乐乐的童年,孩子高兴、幸福。但是,玩儿的同时,你也需要培养孩子懂得爱懂得分享的好习惯。

懒惰,是天生在每一个人骨子里的劣根。一方面让孩子痛快玩儿,一方面还要娱教寓乐,不能使其随心所欲,免得形成嚣张跋扈、自私自利的性格。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还有,我还想说:作为父母,不要把过多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适当“放养",切忌无微不至“圈养"。孩子是个体的人,有思想、有个性,他是在整个家庭中被熏陶、被耳濡目染。

润心无声,成长有型。我们做家长的,首先必须做好自己,给孩子做出榜样。我始终相信一句古话:有其父必有其子。

好吧,先说这些,有时间我再叨叨。好友,早安。

(关注岁月静好,探寻润心无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