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高人认识这种菌,能不能吃?

临朝听政


我的建议是最好别吃,这种菌从图片上看冒似鸡油菌,奶浆菌和松毛菌,但是鸡油菌和松毛菌多数生长在松林中,竹林里几乎都不长。



以我的经验,竹林里能食用的菌只有竹荪,竹蛋和少部分鸡棕菌,其它的菌视为粪草菌,有毒的菌,均不能食用。

通常有毒的菌类识别的标准是:颜色比较鲜艳, 有疙瘩,斑,沟裂,生泡,流浆,菌环,菌托,及呈奇怪形状。有这些特征的野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我们云南食用野生菌共有二百五十多种,其中人食用后常易引起中毒的就有十多种。如锥鳞白鹅高菌,豹纹毒伞菌,苦马肝菌,鳞柄白毒鹅膏菌,小白菌等。


题主所拍图片中的菌虽然都不在这些有毒菌的范围内, 但避免不了有毒。接下来我为大家讲述一下野生菌中毒的症状。

肠胃型中毒

食用后发生症状十分钟到六个小时左右,表现为无力,恶心,激烈呕吐,腹痛,水样腹泻。这种形象很常见,病程短,易治疗。

神经精神型中毒

食用后十分钟到12小时后出现精神兴奋,幻觉,精神错乱。继而出现多汗,流涎,脉弱,瞳孔缩小,口水增多,走路不稳蹒跚等症状。这种也是病程短,无后遗症。

溶血性中毒

食用后六至十二小时出现急性肠胃炎表现外,还会出现贫血,血尿,肝肿大溶血性状态,严重可致shi。


脏器损伤型中毒

这种中毒最为严重,会影响肝,脑,心,肾多脏器损害情况,病程长,而且会反复发作,shi亡率较高。

看了以上几种中毒症状,对于不熟识的菌子你是否还敢乱吃的? 小丫亲身体会过吃菌子中毒的感受,出现过幻觉,上吐又下泻,简直难受之极。

所以吃野生菌子要慎重之慎重,不要乱吃不认识的,辨识不清的。图一为题主所问的菌,图二为类似菌,有毒。图三,图四为可食用的奶浆菌和鸡油菌。


泥糖小丫


这个是典型的毒菌,学名我不知道,我们这叫它“一窝羊”,俗语说:“吃了一窝羊,又喊爹来又喊娘,最后只有摊板板!”在竹林、树丛、枯草中都能有,一批一批长在一起,就想一窝窝羊仔一样,所以取名一窝羊。剧毒!


龙头山上龙


根据描述,竹林里捡的有金黄色伞盖,状如鸡油菌的这种菌子,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不能吃!


随着夏天雨季的来临,素有“野生菌王国”之称的花腰妹的家乡云南,郁郁葱葱的山林间,一朵朵野生菌打着可爱的小伞破土而出,这是山民们收获的季节,也是吃货们最快乐的季节。

每年从5月初到11月底,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无论在山林、田野和荒郊野外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野生菌身影。野生菌种类繁多,颜色、大小各异,有毒的、没毒的、可以食用的、不可以食用的数不胜数,关键是正确识别,不可乱采,更不能乱吃。


根据题主的描述,在竹林里捡的有金黄色伞盖,绵实的菌子,我们叫“粪菌”,统称不能吃的菌类。根据几十年采拾菌子的经验,在竹林里可以吃的菌类主要有竹荪(指白色裙类的,黄裙的有毒不能吃)、竹蛋、鸡枞、鸡枞花、木耳这几种,偶尔会有奶浆菌、谷熟菌或者牛肝菌等。


其他状如野生香菌的其他白色、灰色或者黄色等颜色鲜艳的菌子最好不要去碰、去采拾,以防捡拾有毒的菌子。

在我们云南,野生菌有上千种,无毒可以吃的约200种,有剧毒不能吃的也有上百种,在这里,花腰妹给大家介绍辨别菌子是否有毒的土方法:一是颜色太过新鲜的菌子大多有毒,除非自己吃过,否则不要碰。


二是看菌子有没有被虫吃过,有虫说明可以吃,反之不能吃。三是凡是有苦、辣、涩、麻、腥等特殊味道的菌子一般有毒。四是看外表,凡是具备腰穿裙(有菌环)、头戴帽(菌盖)、脚拖鞋(菌托)三个特征的菌子一般都有毒,尽量避开。

最后,花腰妹提醒大家:野生菌虽然好吃,但是一定要谨慎采拾,更不能随意食用,以免发生中毒!


花腰妹


看图片这是野生菌,我们这里叫“鸡子菇”,一般生长在农村森林松林竹林中,幼菌如一个白白的鸡蛋,破壳后会长出一个蛋黄,长大了像一把黄色的雨伞。这是最好的野生菇,不但可以吃,而且营养也很好,不过数量不多。据说这是山上的野鸡拉屎以后所形成的稀有菌体,很受农民欢迎,不过生长少,一次捡到也不多,农民也舍不得卖,都是留着自己吃。所以,这种鸡子菇在市场上很少看到,也有很多人不认识而不更食用。


月季正红


看了图片,如果是这几天生的,我们这边叫冻菌,黄色菌上看起来有油,以前在山上冬天能捡回来吃。

叫冻菌或冻油菌。


荷花32551


不好意思,不认识哦


养生少年君


白蛾菌,不能吃有毒


用户2487493490134


我认为,只有自己真正认识的野菌才能吃。

否则就是把命交给阎王爷。


四川達州


之前马克思吃过,你若想吃先去问问他


淳甘泉


能吃!叫鸡油菌和奶浆菌铜绿菌,味道美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