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教师招聘被指限定211和985高校学生,遭质疑学历歧视,教育局:无歧视,招聘对象可来自3方面。你

赵信义


不只是学校招聘的时候会限定本科学校,企业招聘也会存在这种情况,只是有些时候不明确标明而已。

虽然国家出台政策明确不能在招聘时限定学校,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之后,这个政策形同虚设。

许昌教师招聘限定211和985学校,说明该校对毕业生要求较高,就算不明白的写出来,非211和985的学生在进入面试的时候也会被刷下。

所以说,对于这种情况其实很无奈。学校和企业都想找到优秀的人才,而非211和985的学生又要求公平的待遇。

有一种观点比较流行:虽然学历不能完全代表能力,大多数211和985的毕业生在能力方面还是要高一些。当然,并不是说非211和985的就没有优秀的学生,只是比例相对小一些。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今年我学院招聘的时候有个博士生来应聘,论文和科研情况只能算中等,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差。但是他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这就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据他说,他之前已经应聘了好几个学校,有的直接就没进面试,有的进了面试但是最终也没通过。

在我学院面试的时候,也是通过开会研究,最终入职实验岗位,过程比较坎坷。

目前来看,大多数招聘单位还是会看第一学历,主要的原因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比高考要容易的多,硕士、博士大多宽进宽出,很难从学历上看出水平。而高考则是全国统一考试,相对公平,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水平。

但是,我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硕士、博士毕业要求越来越高,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个人的水平能够和学历挂钩,到时候可能就只看最终学历,而不看重第一学历了


小马老师说


许昌教师招聘被指限定985211学生,遭质疑学历歧视。

教育局回应,无歧视学历。招聘对象来自三个方面。

一个是国家规定的“双一流”院校以及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本科及以上应届及上一年毕业生,原来“985”、“211”院校属于“双一流"大学。

第二个是市直普通高中招聘高级职称教师和优秀一级、二级职称教师。

第三个是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公费师范毕业生。

我觉得许昌县招聘教师门槛挺高的。这是好事,说明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也会改变人们对教师队伍水平的过时印象。

去年,我邻居家的儿子小罗和参加高考。小罗他和他妈妈一起租住在我的隔壁,成为我的邻居,小罗成绩一般,中等偏下水平。我预计他上本科是比较困难。

有一天,晚饭后散步,大家聚在一起唠嗑,聊到了高考的报志愿的事情。小罗妈妈说,她儿子不喜欢当老师,所以他不会报考师范类院校。我心想,你要是想上师范类院校,分数可能还达不到呢。

我又想起了以前的一个笑话,说是一个代课教师去家访,家长对老师说:没事,他实在读不好以后就去当老师吧。家长觉得不会读书的人去当老师。

我同事的女儿小张,毕业于某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研究生学历,小张通过招聘考试进入某小学当了一名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有很多人就觉得不可思议,说一个研究生去教小学一年级,那不是太可惜了。他们觉得一年级很简单,谁都会教。

许昌教师招聘,门槛是挺高的。很多地方教师招聘的门槛都提高了,浙江杭州某中学拟聘任的教师35人中,有33人都是来自北大清华的研究生毕业。我们这边小县城招聘农村小学教师,学历至少大学本科以上。

许昌教师招聘我也认同教育局的解释,不存在学历歧视,只是门槛门槛挺高的。未来教师招聘的门槛可能都会很高,因为有更多优秀的人才愿意加入教师队伍,也一定会颠覆人们对教师队伍的固有印象。大家以为呢?


幼小老师


我为许昌市教育局制定教师招聘,学历的相关规定而点赞。




在前两天浏览相关文章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二、三十年前的中师学历现在相当于什么水平?很多人可能对中等师范这样的学校,不是很了解。 我就是20多年前的中师生,提起当年上中师,也是综合考虑。

班上成绩优异的同学,都乐意去报考当地的中等师范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学费全免,每个月国家还有一定的伙食补助,相当于免费入学。毕业以后,直接包分配属于国家正式编制的事业单位。所以那个时候,中学毕业全班名列前茅的成绩前茅的同学,都报考了师范。



20年后的今天报考师范的学生,未必就是在年级排名靠前。如果说是在全省排名靠前,报考师范类院校的人数几乎为零。所以许昌市教育局制定的相关学历要求我认为是合理的。



结束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本在于教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应该从招聘教师的入口开始,吸引更多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毕业生来从教。近两年,一些东南沿海城市提供了优厚的待遇,吸引了清华、北大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去应聘当老师。这恰恰说明了 这几年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在逐步提高,足够吸引了优秀大学毕业生的眼球。所以关于题主所说的存在学历歧视,我只能说,别怪招聘的条件高,只能怪自己的能力水平达不到要求。


汇智坊


许昌教师招聘被指限定211和985高校学生,遭质疑学历歧视,而教育局调查后说明:无歧视,招聘对象可来自3方面,我觉得许昌教育局做的很对。

如果市直教育都一大群三本的话,那这个国家真没救了。


一些二本三本网友本来想去许昌应聘老师,结果人家说只要双一流高校,因此大为不满,专门去人民网留言“公开招聘市直教授每次都限定定“211”,“985”,属于学历歧视。

到底属不属于歧视?

许昌市的招聘标准:国家规定的双一流高校以及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生。看来招聘的人也是一脑子浆糊,不知道河南大学本来也是双一流高校,可能这个招聘的人放很久没上网了,以为河南大学仍然是普通高校呢。


看到这个招聘,我觉得很正常。早在20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高中只是一个河南的普通县重点高中,当时招聘要求就是:必须本科生,省外是重点大学,省内是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如果足够优秀也可以。

没想到20多年过去了,基本上还是这个条件。

属不属于歧视?

我个人觉得这个绝对不是歧视。你如果觉得是歧视,那很多中央部委和各省选调,点名只要清华北大,你能说中、央组织部也歧视,为啥不要我们三本生啊,

多省的选调生都要求985呢,你敢去告中、央组织部?告省组织部。

人家要求高肯定有高的道理。

电网招聘也歧视?

就业就是这样,人家各个单位都有自己的要求,人家要求211/985,那是人家有水平。

不能人家要求博士学历,你就说:凭啥歧视我初中毕业的?

人家要211/985,你三本学生不愿意?

想不被歧视,考清华北大啊。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


高校专业那些事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

许昌教师招聘被指限定985、211,有学历歧视之嫌,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查看许昌市市直学校的招聘管理办学可以发现,招聘对象分为三类,其中第二类是在职老师不涉及到应届毕业生,对于应届毕业生的要求是双一流院校+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公费师范生,第三类其实包含在第一类当中,教育部直属的具有公费师范生招生资格的学校有6所,两所985北师大和华东师大,四所211:东北师大、华中师大、西南大学和陕师大,这六所学校都是211,也都是双一流。所以,问题很清楚,许昌市直学校招收对象就是双一流+河南的河南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

那么,这是否涉嫌学历歧视呢?许昌市教育局又是如何回应的呢?教育部2013年明确规定,严禁发布限定985、211的招聘信息,而许昌市教育局的回应很有意思,招聘不存在学历歧视,为什么呢?因为招聘对象有三类,但前面叶秋分析了,就是双一流+河南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说没有歧视可能是因为一是没有要求985、211,只要求双一流,二是还加了河南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双一流比211多了25所,其中河南大学也是双一流,所以,许昌市的招聘单位比985、211扩大了26所学校,这不是限定985、211的歧视,是限定双一流的歧视!

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呢?网友的意见分成两类,一类是赞同,认为双一流分高,就应该受优待,而且优秀的老师可以带出优秀的学生,老师毕业的学校当然越是名校越好!一类是反对,认为这就是学历歧视,对大多数四非学校来说不公平,剥夺了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学校选拔人才不应该看本科出身而应该看能力!

两类意见都有道理,叶秋从感情上支持第二类,但在现实中,真实情况其实就是学历歧视,只不过有的单位明确写出来了,有的单位没写出来而已,连各省选拔选调生都是要求一流大学,连一流学科高校都不要,甚至一流大学还要求是A类,这不是最大的学历歧视吗?但现实就是如此,好的单位即使不写要求,但最后四非院校考生的简历很可能全在垃圾桶里,现实中基本上就是什么档次学校对应什么档次档位,说的是大多数情况。



对于四非院校学生来说怎么办?秦海璐有一次见导演,见完之后和好友在回去的路上想到还有东西忘在导演那,结果,回去取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简历在垃圾桶,原来导演嫌她丑!结果,现在人家不是混的风声水起,如果这个例子不够,想想马云,标准的四非,长的还丑,现在呢,妥妥的首富,所以,当生活中遇到不公平,最好的办法就是强大自己!


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许昌教师招聘遭质疑学历歧视,教育局回应没这回事

前不久,有网友反映,许昌市发布的市直学校招聘启事中,有限定985、211高校的措辞,涉嫌学历歧视;而教育部2013年就下发文件,明确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在招聘中使用985、211高校的字眼,所以,许昌市的教师招聘启事显然是不合规的。但是,许昌市教育局并不认可这一说法,回应道: 在《许昌市市直学校教师招聘管理办法(试行)》里,并没有用985、211的字眼,而只是是限定了三个方面的招聘范围:①国家规定的“双一流”院校及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本科及以上应届及上一年毕业生。双一流包括原“985”、“211”院校;②市直普通高中招聘高级职称教师和优秀一级、二级职称教师;③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公费师范毕业生。


个人观点分享

首先、教师招聘“门槛提高”,是大势所趋,跟学历歧视没什么关系。近些年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把教育看作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进入新时代,持续接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对教育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人才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教师地位时特别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负起中小学教师保障责任,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由此可见,让“更优秀人才”从教是国家的大势所趋,相当老师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其次、985/211高校提法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了历史名词,完全被“双一流”所统筹。最近,教育部高调官宣,985/211已成为历史!从具体上来说,教育部官方网站是这样来答复的:“985工程”1998年启动,支持39所高校结合国家创新体系进行重点建设。“211工程”1993年启动,先后共有112所高校纳入建设范围,全部高校均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现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也就是说,目前国家已经不承认985/211高校这样的说法,当前国内的好大学和好专业,只有“双一流”这一种正式官方提法,其他的提法都失去了意义;所以,别说许昌市教育局在教师招聘中没有提及985/211高校,即便提到了,也不具有现实意义,那已经是“老黄历”了,说了也等于白说,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


再者、当代“好老师”的标准是,必须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深厚的知识底蕴,更需要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不仅能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出具备灵活思考,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不仅需要高智商,更加需要高情商。国家要求当代的教师必须努力做到“四个相统一”,即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好“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努力做“四有好老师”,即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因而,现在招聘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比如深圳中学,基本都是研究生起点,北大清华等名校毕业生;而许昌市的教师招聘与之相比,那是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啊!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尊师重教已经成为国家的大势所趋,以后在想当老师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不仅需要高学历,而且必须是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更重要的思想道德情操要无比高尚;如果不具备这些高素质要求,即便靠侥幸做了老师,也会被无情地淘汰出局的,例如今年对学前教育教师的严厉资格审查,审核达不到具备高综合素质者,直接调整出去!


自在人生wub


前不久,有网友反应,许昌市发布的市直学校招聘启事中,有限定985、211高校的措辞,涉嫌学历歧视。而教育部2013年就下发文件,明确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在招聘中使用985、211高校的字眼。所以,许昌市的教师招聘启事是不合规的。


但许昌市并不觉得这算一回事,教育局回应,在《许昌市市直学校教师招聘管理办法(试行)》里并没有用985、211的字眼,而是限定了三个方面的招聘范围:



从文件上看,许昌市并没有违规,确实没有提985、211,但许昌市明显耍了个滑头,因为2013年时,双一流还没出生呢。而现在的双一流,也就比此前的985、211高校多了十来所高校,基本上还是985、211那套人马。而且许昌市定义的双一流,就是原985、211,再加上两所河南本土大学。在新游戏规则下,老规定已经失灵,而许昌市的这一招聘办法,本质上还是985、211相关的学历歧视。


同样作为一个招聘工作者,我个人觉得许昌市希望招聘到优秀教师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限定毕业学校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所在单位多年来也是只招985、211、双一流毕业生。但是,国家公职人员招聘都使用学历歧视的话,对全社会将是一种误导,也直接剥夺了三非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权利。这一招聘办法必须修订。

为此,个人建议:教育部应该重新更新有关规定,明确在国家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企等单位招聘中,以及公开举行的招聘会上,不得使用985、211、双一流以及其他类似学历歧视的字眼。应该给其他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的求职、应聘、报考和面试的机会。

至于能不能面试上,不都是用人单位自己掌握吗?


高校人才真经


近日,有网友质疑许昌招聘教师时,指定211、985高校学生,涉嫌学历歧视,随后许昌教育局回应了:

没有歧视,招聘对象可来自三个方面:

一、国家规定的双一流院校及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本科及以上应届及上一年毕业生;
二、市直普通高中招聘高级职称老师和优秀一级、二级职称教师;
三、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公费师范毕业。

招聘方有招聘的要求

如果你做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的HR,相信我,你也会这么要求的。

以前看过一个HR的经历,说他在应聘的时候,也特别反感这类所谓的“学历歧视”,后来当他当了多年HR之后,他也开始了“学历歧视”。

他还举例说:

如果招10个人,985有8、9个优秀的,211有6-8个优秀的,一本在一半左右,三本嘛,呵呵。

虽然不是所有的名校生,能够胜过所有的非名校生,但是用名校这个杠杠来卡人,对招聘方来说,成功几率还是高很多的,是一个非常经济划算的方法。

不要玻璃心

一本告人家只要名校的,三本去告人家只要一本的,再下来是不是要大专生告人家只要本科生,高中生告人家只要大学生了?有意义吗?

当年高考,本应寒窗苦读的时候,干嘛去了?现在毕业竞争不过人家了,叫着嚷着要和人家同一起跑线,呵呵,真要一样的要求,那岂不是对人家努力的不公平?

真心劝大家不要玻璃心,社会竞争本就是冰冷而残酷的,靠打嘴炮、要公平无法为自己赢得尊重,只有通过自身坚持不懈地努力,用实力、用结果去证明自己,才是王道。

结束语

知耻而后勇,关键在于一要“知”,而要“勇”,有举报人家的功夫,不如赶快行动起来!


超人爸爸说教育


好好学习是根本

张雪峰曾经反驳过教育的公平,说所有的企业招聘都会说自己看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但世界500强都跑去北大清华招聘,没有去齐齐哈尔招聘的,这就是事实,这就是学历的重要性。985和211就是我国高校中的香饽饽,它们俨然成了标杆,代表着优秀,所以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优秀企业还是从这些高校中招聘,而不是普通的本科院校。

教师贵在一艺精不在百艺通

985和211高校的毕业生有着非常优秀的综合学习能力,但教师是教一个学科的,并不需要门门精通,就连现在的高考都往自选模式上改革。毕竟我们既需要综合型人才,也需要高精尖人才,所以像非985、211的一本二本毕业生也不见得门门都比名校毕业的要差吧,能带出好学生的就是好老师。<strong>

总之,针对这件事也没有必要再继续质疑,许昌教育局不会违背教育部的要求,这是肯定的。但是作为莘莘学子,还是要好好学习,考上985和211最好,在企业里面,这些学校毕业的是真香。

我是河南这些事儿,持续更新更多河南本地问答,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近日,有网友指出河南省许昌市教育局教师招聘,每次都限定“211”和“985”高校毕业生,搞学历歧视。因为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明确规定,凡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和211高校的等字样的招聘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对此,河南省许昌市教育局回应:我们招聘对象是国家规定的“双一流”院校及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本科及以上应届及上一年毕业生。

其实,河南许昌市教育局的回应,很“官方”,这里提出“双一流”大学,肯定不是无意为之。但是,我们应该对这样的行为,点赞!

首先,教育,需要用优秀的人才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我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463万人,这些教师数量庞大,但是质量参差不齐,一直被人诟病的一个问题就是“优秀的学生不愿意当老师”,但是,随着国家对教师的日益重视,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些211、985大学的学生,开始转变观念,愿意从教的现象越来越多,前一段时间时间,被刷屏的深圳中学、华师大一附中等名校教师招聘名单中,清一色的北大清华及国外名校研究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轰动的背后,其实也反映了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为何要去当老师?这不是太浪费人才了吗?

那么,北大清华的学生为什么不能去当中小学老师?以他们的智商和眼界,去中学当老师,对学生会是一个很大的帮助,能够培养出格局更高、成绩更加优秀的学生,这难道不是贡献吗?难道这些人去了国外或者从事金融行业,才算适得其所吗?

其次,教育,不应该阻断其他学生的道路

我们这里教师招聘,一些好的学校,可以到10所师范类211大学去优先进行人才引进,这些学生不需要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笔试,而是经过一个简单的面试,就可以直接和教育局签约;另外,学校还会拿出一部分名额,面向其他大学的学生进行招聘,这些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和面试,过关斩将,最后取得成功,这些经过笔试和面试选拔出的老师,义务一般也是非常优秀的。

“英雄不问出处”,其实很多普通师范大学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一样干的非常优秀,当年没有考上211、985大学,并不代表他们能力差,比如有的学生,数学确实差,但是语文修养很高,擅长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他们的高考虽然没有考出好成绩,但是当了语文老师,可能比那些985大学的毕业生还要优秀。

所以,许昌市教育局的招聘,没有问题,这样的招聘模式,值得推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