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已经吃了几年的阿伐他汀的人出现了血脂正常,而血糖偏高的现象,需要停用他汀吗?有何依据?

杨秀须


以阿托伐他汀为主要代表的他汀类药物是当今临床广泛使用的口服降脂处方药物之一。

其显著的降脂作用早以得到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获得了证明:就是通过竞争性抑制我们肝脏在合成胆固醇过程中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从而达到主要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但同样,上市不久后确实存在有临床报道称他汀类药物对我们人体的糖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可致血糖波动!

如图可见:不单单只有阿托伐他汀,服用其他他汀类药物同样存在有对病人的血糖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水平升高。

但关于他汀类药物是如何影响病人血糖的,却至今仍不清楚,主要观点是认为他汀类会影响病人胰岛素的分泌、引起胰岛素抵抗,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所致,还有的观点认为他汀类药物激活了一种特殊的免疫应答,使得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所以,题主提出吃了几年的阿托伐他汀的人血脂正常,而血糖偏高的现象,确实是有可能服用他汀类药物引起的。

这点也提示我们:以后有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或者是医生在推荐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一定要在用药前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尤其是有无血糖异常史,以便于注意观察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

那么,是不是一服用阿托伐他汀为代表的他汀类出现血糖升高,就必须停药呢?有什么依据?

答案非常明确:不一定,同时大多数情况下不建议停止服用他汀类药物!

依据主要有三:

第一条:他汀类药物确实可能存在致血糖升高的风险,而且我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也已经对他汀类药物说明书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关于影响血糖的不良反应的内容!

但是血糖升高这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特别低,在2010年有研究表明:4年期间,每255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中只有1个患糖尿病,而心脏病发作以及死于心脏相关疾病的人数却可以减少5.4个。因此,服用他汀类药物虽可能提高糖尿病的风险,但是其对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的益处更胜一筹,切不可将其风险与这么重要的益处剥离,弃之不用!

第二条,目前临床上,服用他汀类药物并非糖尿病患者的禁区,反而是重点推荐服用的一类降脂药!

(如图:阿托伐他汀药物说明书其适应症中明确指出了得了糖尿病是可以服用的)

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胆固醇水平高低,都应服用他汀类药物,除了因为糖尿病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以外,而且主要是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其中美国糖尿病协会在2004年就明确指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是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危险的首要目标,而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让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至少降低30%!

(如图:某医院对2014—2017年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第三条,事实上,每个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天生就是不平等的。比如年纪大的人肯定比年轻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因此不能因有人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升高血糖的风险,就简单的把患糖尿病的锅让他汀类来背,因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本身就比正常人更容易得糖尿病,而且哪怕有一些重要的心血管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烟酸等都有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是药三分毒,要综合考虑长远,权衡利弊!


医学小侦探


王医生,我吃了好几年阿托伐他汀,现在血糖偏高,怎么办?要不要停药或换药?

王医生说:所有的他汀都可能诱发新发糖尿病,所以,所以其它他汀也基本一样,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要不要停药那就要看开始为什么吃阿托伐他汀。


我们先看看首先明确,他汀不仅仅是降脂药,他汀可以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坏血脂,同时还能够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这个好血脂。大家都知道坏血脂是冠心病的罪魁祸首,好血脂可以预防冠心病,所以冠心病的朋友需要服用他汀。

更重要的是他汀不仅仅调脂,更是抗炎、稳定斑块,啥意思呢?

他汀就是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甚至可以逆转斑块的药物,所以只要是冠心病,不管血脂高不高,都需要长期服用他汀!


但我们的重点主要放在最常见的三点。

第一、使用阿托伐他汀有可能使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与药物剂量呈相关性,当转氨酶升高时,减小剂量,转氨酶可能回落。阿托伐他汀引起转氨酶升高时,可先予以剂量调整,或及时停药,肝功基本都能恢复正常。最主要的是一定要监测肝功,尤其服用第一个月。

第二、容易引起肌肉损害。这是所有他汀类药物的共同副作用。这个副作用比较麻烦,有时候会造成严重后果,使用期间,当有肌肉酸痛、肌肉无力的时候应该立即停药,去医院检查,检查血清肌酶。

第三、可能引起血糖异常,但指南明确提出,相对阿托伐他汀给患者带来的好处,阿托伐他汀造成血糖的升高基本上是微不足道的。长期服用期间,可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但在一般不推荐因担心血糖问题,就停服他汀类药物。因为他汀能给必须服用的患者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带来糖尿病的风险。


理论上阿托伐他汀常见副作用还包括:头痛、失眠、抑郁(由于阿托伐他汀为脂溶性,易通过血脑屏障,所以中枢副作用可能更明显),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

包括阿托伐他汀在内的他汀药物,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他汀有:肝功、肌酶、血糖等方面的副作用,但这并不影响他汀给更多的患者带来获益。

所以,服用阿托伐他汀对于部分朋友来说,发生血糖升高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是必须服用他汀,那自然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即使发生糖尿病,我们也需要继续服用,血糖问题需要按照糖尿病处理!


心血管王医生


阿托伐他汀吃了几年了,血脂已经正常,但血糖却出现了偏高的现象,这时候需要停服他汀药物吗?对于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朋友想要了解的一个情况,但是我能给出的答案却是,不一定。为什么不一定,今天我们就来详解一下——

首先要确认的是,血糖的升高与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的关系

很多网上的信息中都有提到,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的现象,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临床证据,证明阿托伐他汀可以引起血糖升高的问题,如果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期间,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想确认是否是服药引发,可以停药一段时间,如果停药后,血糖能够恢复正常,再次服药血糖又升高,那么可以确认是服药所引起。

是否需要停药,也要分情况

首先可以确认的是,即使是糖尿病人,也是可以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的,而且研究表明,经过对近3000名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多年的追踪研究发现,人均口服10mg的阿托伐他汀或安慰剂,在近4年的随访期间,治疗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中低危人群,服用药物控制血脂达标后,可以考虑停服阿托伐他汀,通过生活的控制和调理来控制血脂,但也需要定期检查血脂指标,防止高血脂问题的再次出现。

但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和极高危人群,如已有冠心病的患者,或者有多项心血管的疾病风险,如吸烟,肥胖,慢性肾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情况的高危患者,血脂仅仅达标也是远远不够的,服用他汀类药物除了控制血脂以外,还有稳定斑块,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因此,不论血糖是否升高,不论血糖是否升高是否由服药引起,仍然要坚持服用阿托伐他汀,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最后,总结一下,是否需要停服他汀类药物,不是根据血糖是否升高来决定的,而是根据身体的健康指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需要来决定的,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极高危患者,长期服用他汀的身体获益,要远远大于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血糖代谢异常的风险,因此,还是应该坚持服用。


李药师谈健康


(医患家特约回答: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平原医院临床药学室 高丽丽)

目前他汀类药物主要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其主要是降低TC和LDL-C,可用于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那么,如果已经吃了几年的阿托伐他汀的人出现了血脂正常,而血糖偏高的现象,需要停用他汀吗?有何依据呢?

首先,从他汀对血糖影响的结果来看:

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引起血糖异常和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其与大剂量他汀类的使用、年龄、性别、空腹血糖升高、甘油三酯增高、肥胖如体质指数(BMI)>30kg/m2及合并有高血压密切相关。


其次,从他汀对血糖影响的可能机制来看:

他汀可使胰岛β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障碍,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和增加外周胰岛素抵抗;使脂肪细胞中胰岛素敏感性葡萄糖转运体-4的表达下调,而增加外周胰岛素抵抗;可诱导肌肉疲劳和降低肌肉能量,减少运动潜力和活动,使能量消耗减少;永久性少肌症(骨骼肌萎缩)而增加胰岛素抵抗。


再者,从他汀对心血管疾病的总体益处与新发糖尿病风险比较来看:

他汀对心血管疾病的总体益处与新发糖尿病风险之比是9:1,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远大于新增糖尿病风险,即他汀的新增糖尿病风险远低于其心血管获益。

由上可知,大剂量他汀或高龄等可使他汀的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更大,机制与胰岛素分泌减少和增加胰岛素抵抗有关。因此,若他汀对血糖产生的不利效应相对较小(平均增加0.3%或更少),可调整他汀的治疗方案;若在他汀类治疗药物过程中确诊糖尿病,应减轻体重、合理饮食,必要时服用降糖药。


参考文献:

1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11):891-892

2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5):469-473


医患家


阿托伐他汀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不仅可降低血脂,还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阿托伐他汀在使用期间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如血糖异常。 阿么,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血脂恢复正常,血糖偏高,需要停用他汀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阿托伐他汀主要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生成,降低血总胆固醇水平,同时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高脂血症患者多为原发性血脂异常,需要终身治疗,因此,即使血脂恢复了正常,也不能停药,否则血脂可能会再次升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坏胆固醇的控制,其正常水平为低于3.4mmol/L,但不同的患者需要将其控制在不同的水平:如果发生过冠心病、脑卒总等心脑血管事件,应将坏胆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如果属于高危患者,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果属于中危或低危患者,控制在3.4mmol/L以下即可。因此,题主所说的血脂正常,是否按照危险分层来判断血脂达标与否,需进一步明确。


血糖异常是阿托伐他汀的常见不良反应,其发生率约为10-12%,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加、用药剂量的增加,发生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也会逐渐升高。其发生机制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了胰岛素抵抗或因肌肉疲劳减少了热量消耗,血糖异常以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为主。但使用阿托伐他汀的患者却不能因此停药,据统计,阿托伐他汀给心血管系统带来的益处远高于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及时发现了血糖异常,也应继续治疗,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来改善血糖水平,必要时应给予药物控制血糖。


综上,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血脂正常、血糖异常,不能因此停药,因为阿托伐他汀带给心血管的益处远高于新发糖尿病风险,此时应采取干预血糖的措施,继续阿托伐他汀控制血脂,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吃了几年他汀,血糖出现异常了,怎么办?这是一个好问题。很多朋友可能想问,是不是因为吃他汀才导致血糖发生异常的。这是在没有谁能给出肯定答案。只能说他汀有可能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但是具体到个体案例上来说,谁也不能说患者发生糖尿病是个人原因,还是长期吃他汀导致的。

至于这种吃了几年他汀,然后发生糖尿病的情况,张大夫的建议是:如果患者是明确诊断的心脑血管疾病,或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那么口服他汀可能不能停止,只能是通过正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比如说服药或者打胰岛素等等办法,改善血糖,治疗糖尿病。因为他汀本身对于很多糖尿病患者也有保护作用,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

以上这种情况的确是现实世界存在的,绝大多数患者的解决方案都是如我所说,但是肯定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千万别因噎废食。


张之瀛大夫


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心中又有苦了言了:“旧病没治疗好,新病又患上了,哎!”,服用他汀类药,发现血糖升高,可能是他汀类药导致的新发糖尿病?




一、他汀类药物真的会引发新的糖尿病吗?有何依据?

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他汀类药物的确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且为类效应(即每一种他汀类药物均有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的报告),所以,如果血糖高,阿托伐他汀钙片换为其他他汀类药(如瑞舒伐他汀等)是不可取的。




但是发生率是极低的,比如,观察225例患者使用他汀4年(1000患者/年),因为他汀对预防卒中和冠脉血运重建的作用,所以预防5.4例死亡或心梗,发生1例新发糖尿病,他汀预防心血管事件的获益比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比可以相差为9倍,所以,吃他汀类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是非常值得的。



二、如何避免他汀类药物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他汀类药物增加新发糖尿病与大剂量他汀、高龄、糖尿病危险因素有关(代谢综合征、体重指数大于30kg/m^2,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空腹血糖受损)。


服用他汀类药物,首先个体化治疗方案,若调脂治疗有效,尽量不要长期应用大剂量用药,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其次,对以上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体检,监测血糖,发现异常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服用阿托他伐他汀,血脂正常,血糖偏高,可以停服吗?

首先,血糖偏高的可能因素非常多,人的血糖测定有波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行糖耐量试验检查,观察空腹血糖受损情况,若正常,不需要改变阿托他汀的服用。


其次,若确有糖尿病风险,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服用。如阿托他汀钙片中国人每天服用10mg,大多数人能达到控制血脂理想范围的。但是,极少见的个体差异,可能对药物比较敏感,可以在医生评估心血管风险与糖尿病风险前提下,观察下减量(如减为每天5mg观察)或停服。同时改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


余千兰


吃了几年阿托伐他汀的患者血脂正常,血糖偏高,需不需要停服他汀?

回答是不需要。依据如下。

1.吃阿托伐他汀降血脂的人,应该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服药的情况下血脂降到正常,正是药物作用的结果。如果停药,血脂会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增高,就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增加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容易加重病情、引发心血管病急性事件。

2.他汀类药物是可以引起血糖升高,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但是发生概率很低。研究的结果是每255例4年增加1例。与他汀类药物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获益相比,总体获益与风险比是9:1,获益远大于风险。即使糖尿病患者,也是要服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的,而且是获益的。

3.如果服药者已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或高危人群,血脂代谢异常,那么他的机体内很可能也存在着发生糖代谢异常、糖尿病的因素(因为都是代谢异常,有共病因素),本身就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即使不服用他汀,也可以出现患糖尿病的情况。很难确定患者的血糖升高是自身疾病发病还是他汀类药物所致。换句话说,他汀可以引起血糖升高,但血糖升高不一定是他汀所致。

4.他汀类药物升高血糖、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的不良反应属于这类药物的类效应,而不是阿托伐他汀独有,只是不同他汀药物的作用程度不完全一样。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中降胆固醇作用比较强的药物,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血脂正常,那么换用其他药物,一是可能会影响降脂效果,二是不一定能减少血糖升高风险。

综合上述考虑,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血脂正常、血糖偏高的患者,无需停服他汀,而只需要根据血糖偏高的程度,进一步检查诊断,必要时药物治疗。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阿托伐他汀是一类临床使用很广泛的口服降脂药,主要用于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胆固醇,达到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目的。但是2012 年11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通报,提醒患者和医务人员警惕他汀类药物的血糖异常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新发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空腹血糖水平升高、糖尿病血糖控制恶化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患者如果出现多饮、多尿、疲乏、多食等可能与血糖紊乱或糖尿病有关的症状,应立即向医生咨询,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如果患者已患心血管疾病或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必须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水平,即使出现了血糖升高的不良反应,也应权衡利弊,不能随意停用他汀。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为他汀类药对心血管疾病的获益远远大于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二者的关系是9:1,不能因为有新发糖尿病的风险而放弃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警惕他汀类药品血糖异常不良反应及与HIV蛋白酶抑制剂的相互作用. 中国药房,2013 (1) :29-29.

[2] 李鹏,梅丹. 他汀类药对血糖的影响[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2):102-103.

[3] 孙静,陈铁龙,陈启兰. 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6):162-164.


药事健康


这是个好问题,确实有很多患者遇到过这种情况,张医生就来说说自己的看法;首先,导致血糖水平异常的原因也不一定在于他汀类药物,您是否还在服用其他的药物,比如激素类药物、平喘药、抗抑郁药、利尿药、降压药、避孕药等等,部分上述种类的药物也有着导致血糖升高的可能性;

其次,即使是他汀引起的血糖升高,是否停药也不能以血糖水平为依据,而是要考虑服药的健康获益是否远大于他汀药物导致血糖代谢异常的风险;对于单纯血脂偏高或者心血管疾病的低中危人群来说,当血脂降至正常后就可以停用他汀了,接下来只需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调整血糖水平即可,比如调整饮食和适当运动等等;今日头条——综合内科张医生


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或极高危人群而言,他汀类药物就不能随意停用了,即使将血脂降到正常范围还是不够,因为正常并不代表已经达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是需要严格控制在1.8mmol/L以下;而且,他汀的作用不仅限于降脂,它还有着稳定甚至逆转斑块的功效,所以,即使血脂水平不高,即使血糖超标,但只要您患有冠心病就应该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

如果服用他汀期间血糖升高,建议先采取调整饮食和适当运动的方式进行调整,如果无效,可以考虑药物干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