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招工会容易还是困难?

辽粤苏转一圈


疫情期间,做但凡餐饮的,和一些小型的公司,几乎破产了,出现很多裁员的情况,很多人在家里待着呢,疫情结束,相比现在公司到处招不到人,会出现,求职者疯狂投放简历的情况吧!


计算机的初级


我认为疫情过后,招工的形势应该跟之前差不多,不会比原来更容易,也不会比原来更难。

疫情过后,经济需要复苏,一些受到重创的企业需要招工,来争取迅速恢复生产。但也有一部分企业就此倒闭,不再需要招工。

这部分要恢复生产的企业是招工市场上“需”的一方。假如说按照正常经济发展中的企业招工速度,每家企业需要按10%的速度扩张来招工的话,疫情过后,可能一半的企业需要招工20%,一半的企业非但不招工,还要裁员。

疫情过后,我认为市场上整体的招工需求跟之前相比不会有太大变化,新增和减少的可能会互相抵消,与以往持平。

招工容易与否,取决于供需关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劳动力充足,那招工就容易;如果劳动力不足,那招工就困难。

需求变化不大,那就需要看劳动力供给如何变化。

经过这次疫情,会有更多人意识到有工作比没工作要更有安全感,会有一批之前不想工作的人人出来工作。

这部分人会注入到劳动力市场上,构成劳动力的增量。

还有一部分人被裁员,或者企业倒闭而失业,他们大多数会继续找工作。

这部分人也是劳动力市场的增量。

有一部分人,会对自己产生反思,意识到自己生存的新意义,可能不再流连于平淡的工作,可能会因此改变生活方式。

不管他们是在职还是求职状态,这部分人的抽离将会构成劳动力的新需求或者减量。可能刚好平衡了上面两种劳动力的增量。

总结:以上的判断,是基于疫情过后,经济形势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而推断的。社会总体的经济走势变化不大,即使有一些中小企业发生动荡甚至更迭,都会随之涌起更多的替代企业。对招工市场对影响不会很大。

只有疫情对整体经济造成重创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招工更容易的情况。

需要特殊指出的是,市场经济下,从来就没有什么招工难,只能说用人单位想低于市场平均薪酬招工才导致了招工难。钱给到位,待遇够好,怎么可能招工难。

关注@职场绿皮书,职场军师,用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讲述职场上的那些事儿,与你一起成长。认同我的回答,请点赞、转发、评论。

职场绿皮书


从我的角度来说,疫情过后招工会变得容易。

首先,不缺人。


现在的整体劳动力十分充足,人口也还未达到顶峰。

虽然老龄化来临,但还是以青壮年为主的社会结构。

从20岁的群体到60岁的群体,基本上都还在劳动,所以劳动力很充足,这里这一块不需要担心。

其次,每个家庭普遍经济压力大。

我们这些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家庭负债都在增加。结婚,房贷,车贷,养老教育等很多方面都需长期持续支出。

没有几个人能够在家安安稳稳享受生活过日子。

现在孩子要娶媳妇,结婚连房子带车没有50 -100万拿不下来。

当然这个数据我没有详细统计,是根据我身边例子。从农村到城市考虑到全国各地的经济差异,我觉得现在结婚,彩礼加房子、车子50~100万差不多,有的地方可能会更高,所以说大家的家庭经济压力普遍还是比较大的。

再次,工作赚钱是普遍选择。

年轻人要努力工作养活自己,买房子,结婚。

中年人要照顾父母,照顾家庭,还各种贷款。

年龄稍微大一点的,还想着多干一份工作,帮衬子女。

所以大家都不会闲下来,只要有赚钱的机会,肯定都会出来工作。

最后,疫情加剧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通过这次疫情,有些家庭经济本来不好的,这次更明显感觉到吃力。

有的面临信用卡或者贷款违约延期的风险。

有的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段时间没有工作,肯定也没有收入。

疫情过去,肯定要马上出来寻找工作,赚钱还贷款。

这次疫情,更显示了储蓄的重要性。挺过去后,大家会更努力赚钱,增加自己的家庭存款,以备不时之需。

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各地采取封城的政策,导致很多人即便想出来工作也无法出来,或者说对出来之后的健康状况有担忧。

综上所述,如果疫情过去,大家还是会很快投入到工作状态的,疫情过后招工比原来也会更容易。


丁香新语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疫情过后对于招工方面有以下几点感想。

第一:疫情当前,现在全国都在居家隔离,企业复工难,就会造成一定程度上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从而导致一些中小企业甚至破产,工人失业,无形当中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第二:失业人数剧增,给其他一些复工企业,新生企在招工方面有了更多的人才选择。

第三:目前很多企业复工后,一些外地工作人员短时间内无法回到原单位工作,从而导致工作单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总结:所以我认为,疫情过后会出现很多闲置劳动力,企业招工会更加容易一些。


烟台小平头


世事难料人生无常,时代发展趋势变化迅速,使得疫情过后各行各业,因用工需求不一样,招工难易程度也不确定。但无论何时社会职场上,肯定永远是普通的工种人员招工容易,相反那种技能型的人才会招工难,还有专业型的管理精英类招聘更难。不过因这次疫情的传染严重性,以及长时间隔离闲闷在家,手捧手机吃喝玩乐地休养,每天必须的日常生活大消费,会让好多人强烈地意识到坐吃山空,金钱储蓄逐日减少,心中无法安然需要加紧,出外赚钱的急迫压力越来越大。



崭新的起程


疫情对企业和行业形势具有较大的负面冲击性,同时也在招聘需求市场中反映出种种不确定性,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形势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无论是否复工,亦或在家办公,疫情对企业和职场个人在这个春季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

人工智能招聘科技公司仟寻最近开展了一项调查,自2月6日发布调研以来,截止到2月14日共回收问卷362份,其中参加问卷调研的大型企业(5000名员工以上)占比31.8%,其余中小型企业(1000名员工以下)占比41.5%。填写问卷的均为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业内人士,因此此份关于疫情期间招聘展望调研的报告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权威性。

受访者依次针对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和对春季招聘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并推断出线上的“无接触”春招可能会成为主流,对线上面试工具和人工智能产品产生极大的需求。


茫度余生


受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一夜陷入寒冬,特别是餐饮业,那几乎是致命的。

2020年开了一个不太好的头,年初开始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从武汉蔓延到全国,疫情影响的严重程度超乎人们想象,首当其冲的便是第三产业,毕竟新型肺炎对经济最直接的影响是出门减少,影响消费特别是线下服务品的消费,加上适逢春节假期,影响就更大。

根据国家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假期(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

反观今年,大部分餐厅从一月开始已经在逐步囤积大量食材,但是疫情爆发之后,便开始停工不停薪的状态,然而从1月24日至今,仍有不少餐饮企业的复工决定一拖再拖,食材亏掉了,收入几乎为0。然而,工人工资及店铺租金仍要继续支付,餐饮业主苦不堪言。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在采访中曾坦言他们不会存多少现金,因为春节是营业高峰期,现金流很快就回来了。但如今这个疫情倘若疫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贝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

//

近日,有家本地的餐饮企业向我们团队进行咨询,他们一共有五间分店,涉及员工多达千余人,所以对他们来说疫情影响极大,餐饮企业闭店带来的用工问题,真的不得不让人重视?究竟,餐饮企业如何转“危”为“机”呢?伟浩法律团队为大家带来一些专业分析和实操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一丝思考同时带来一些帮助。

_

疫情发生后,企业经营困难,能否开除部分员工以控制成本?

发生严重经营困难,可以经济性裁员。一方面,企业必须确实达到一定的困难程度或者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并且满足裁减人数要求;另一方面,企业亦要做好程序上的要求。但这绝对不是最佳的一个方式。

若直接把员工开除了,将面临着疫情过后招工难的问题,而且餐饮企业想迅速重振起来,需要的不仅仅是人,还有优秀的、忠诚的人才。

_

企业能否对员工进行降薪?

按照现有的法律或行政规定,企业是不能单方面降薪的。对于暂无工资支付能力的公司,建议发放生活补贴共渡难关。但要跟员工协商,至少是跟中层领导商量,层层沟通,将共度难关的意思充分送达到每个员工;其次可以召回部分厨师和员工,转战外卖渠道,及时止损;最后实在无法支撑的,可以采取迟延发放工资的方式。以上的所有做法和方式,都要注重沟通协商,现在疫情严重,大部分员工都是能相互理解的。

_

转战外卖只能当作清货,无法填补亏损?

对于大规模的餐饮企业,外卖收入相对于损失来说确实微不足道,但是,在送餐时,可以考虑是否附加一些体验增值的服务内容,例如,代为采购蔬菜水果零食等,此举可以提高品牌口碑,从而积累更多区域的客户。不过需要做好员工的防护措施。

“盒马鲜生”日前发布邀请称接受其他餐饮行业员工,也是从事外送工作。餐饮企业没有渠道将员工外送,可以尝试将员工变为外送员,顺便也满足隔离在家的公众的需求。

同时,可以与医疗机构或公益组织提供免费食材或者免费送餐服务,提高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同时承担社会责任感。毕竟餐饮企业提前准备的食材,有其保鲜期,此举可以将原来的损失转为价值。

转变工作模式,利用这段期间,可以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同时发动员工利用线上各个媒体平台来进行网络推广营销,将隔离在家的员工变为网络推广员。

还可以给街坊邻居免费赠送外卖的方式,积攒人气,提高知名度,民众隔离在家,得到的信息不多,能收到一份实在的餐食,比传统媒体广告更有效,更容易抢占客户心智。这是最好的广告推广机会。

_

疫情发生后,能否要求减免租金?

餐饮企业其中一块大支出是租金。

租金的减免不是房东的法定义务。疫情发生期间,能通过诉讼减免部分租金,是因为疫情直接影响了房屋的使用,影响了租赁合同的履行,而法院对房东、承租人损失承担的自由裁量权调控。并不是每一个租户都可以疫情无法经营为由,要求减免租金。

团队建议先与房屋出租方友好协商租金的减免事宜,采取减免部分租金或者迟延支付的方式。毕竟出租方本身亦可能面临着房贷等经济压力,若强行要求出租方放弃租金,亦实属强人所难。

如果确实无法协商达成一致,可以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咨询律师,通过法律手段减少损失。

//

相关法例: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二十六条 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一条 【经济性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爱玩耍的小亮子


应该不困难吧!

社会现在每年走出这么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时代,找工作不容易,但招人还是相当容易的吧!

只要要求不是太苛刻,应该都能招到人。毕竟我很多同学都是待就业状态。

当然,中国人口也特别多,疫情导致一大堆企业倒闭,裁员。

又增加了不少失业人口,找工作的人就更多了。想招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


猫朋狗友


因为是咨询管理从业者,让我们得以真正的观察企业,得出客观的结论,而不是只是靠猜测和揣度。

其实这么多年招工困难一直是一个客观难题,最大的原因是中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有一组数据可以关注一下:

截止到2018年底(2019年数据应该会在2020年2月底左右发布),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贡献了中国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

很巧,正好超过1亿家(当然,肯定有很多空壳或者一个人),假设每家只用5个人,就需要5亿人!
上面是80%,加入20%,就是6.25亿。
而中国的老龄人口(超过60岁)2018年约为2.5亿;
再减掉0-15岁(含不满16周岁)2.486亿人;
要知道还有16岁以上未毕业的学生和自由职业者啊,还剩下多少?

这样算并不严谨,但是基本上能说明一下现在的招聘状况。

所以,各行各业,各个工种招聘都很困难,这个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抢人!

当然,在这种环境下,有一部分企业招聘并不难,我们看一下他们依靠的是什么。


1.名气

大家在看重钱的同时还会看重名声,如果能在一家非常有名气的公司工作,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同学朋友一聚会,可能真正说实际赚多少的不多,但是一说出所在公司是一些非常有名气的公司,总有一部分人还是会透出艳羡的眼光。

2.着实的高薪水,优良的办公环境,卓越的位置

这是硬件,很多企业为了招聘到人或者挖到人才,可谓各显神通,虽然没有多少名气,可是我们实在啊,来这里能有更多的钱呢,何乐而不来呢?

现在小年轻们,希望办公环境要好,最好是CBD,吃穿住用行娱乐样样俱全。

成本高了,可是如果真的能挖到人才,投入产出比还是有的。

4.建立专业的人事部

我们调研了3921家企业得到了这个结论:

很多企业说我们有人事啊,可是那真的是人事吗?

那是打杂的,顺便让过来面试的人填个表而已。

当然无专业人事的企业中,还有一部分是采用共用人事的方式,也就是把自己的人事工作交给专业的机构。

这其实也是一种选择。

人这么难招,老板自己又没有多少时间,就算是有时间,很多东西也不会,不然大学的人力资源四年,甚至是人力资源师的价值在哪?

5.建立适合95后乃至00后的培训考核激励晋升体系

也是一组数据:

可以看下90后尤其是95后对于管理层面的诉求。

如果还是按照老一套管理这帮人,估计人才流动会很大。


疫情的确会对招聘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毕竟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具备以上5条的企业招聘会更加简单。


销售与职场



《流浪地球》里有句台词:“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场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疫情之下,经济建设、企业经营、个人生活都必然会到影响。疫情过后招工是容易还是困难,可以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方面来预测,即从招聘方(需求方)和应聘方(供给方)预测,有难的可能,也有容易的概率。


首先,看看招聘方。目前吸纳社会劳动力最多的是中小企业,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在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分别为60%和40%,并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


然而,这次疫情之下,中小企业遭受的打击是最大的。与国有企业、巨头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组织规模更小、资金储备更少、银行信贷意愿更低、抗风险能力更弱。企业经营有空间租金、人员工资等刚性成本,在刚性成本未减少,而收入为零的情况下,企业的生存情况可想而知的难。要降低成本,最先被砍的就是人力成本,裁员和限制招聘是最快的方法。


最近新潮传媒爆出裁员500人;娱乐行业的K歌之王和魅KTV,前者已经宣布破产和200多名员工解约,后者在破产的边缘徘徊,不得不靠网络发文诉苦。就在上周笔者也接到公司的通知,说是有15%的人员优化,同时公司第一季度锁编一季。企业倒闭或锁编,都会直接导致市场上招聘岗位的锐减。


再看供给侧(应聘方)。疫情的影响下,很多企业员工其实并没有多少存款可以支撑其生活。有家庭的房贷、车贷、孩子都是吃钱大头,没家庭的往日大手大脚消费惯了,也根本没什么积蓄。疫情过后普遍的大多数来说会为了生活积极找工作,人才供应会十分充足。但也要看到,一些漂在一二线的青年,也因为无力继续生活下去而不得不返回家乡。最近在我主理的社群里,已经出现存款用光不得不退掉北京的房子返回老家的案例。



对于低端岗位来说,实体企业恢复生产应该会出现大量需求;但对于中高端岗位来说,企业是否会大规模招聘还尚未可知。不过,我依然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好,困难时期考验企业也锻炼个人,企业获得更多扶持后生产会恢复,个人经历了这番遭遇也会更珍惜工作机会,到那时请用加油回应一切坎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