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预测2020年电子消费品用户行为(二)

预测六:文化IP与电子消费品的结合将是常态

2020年,文化IP将以更多元的形式与更多电子消费品融合。多元文化IP的兴起将不断为电子消费品在设计、营销等方面带来新灵感。品牌在为电子消费品注入文化IP元素时,需要注意产品与文化更好地融合,而不仅仅是让产品“简单地披上文化IP的外衣”。


「5G报」解读:近年来,文化IP在跨领域合作当中,逐渐成为常态,比如优衣库跟KAWS合作,其联名联名款一发布便引起粉丝的疯抢。

IDC预测2020年电子消费品用户行为(二)

除此之外,故宫口红、奈雪の茶X旺仔、李宁和迪士尼联名款拖鞋等等皆是IP跨界的作品。


预测七:品牌建设进入情感维系阶段


2020年,品牌建设进入情感维系阶段。智能化科技感仍是点亮电子消费品的营销兴奋点,但消费者期待正在提升,打动消费者购买越来越困难;电子消费品品牌成长的关键将取决于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的能力,与消费者的互动能力,以及构建核心粉丝的影响力。


「5G报」解读:往大的说,中国处于供给侧阶段,产量过剩,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之争。往小的说,消费升级,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处于第三消费时代或往第四消费时代靠拢,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消费,既是单靠“产品品质”、“功能卖点”便能把产品卖出去的时代已过去,“好品质”、“性能强”只是产品的基础条件之一,打动消费者的产品,需具备这四个条件:“好体验”、“有意思”、“有个性”、“有温度”。


预测八:建立品牌价值和品牌资产将更具挑战性

2020年,建立品牌价值和品牌资产将更具挑战性。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层出不穷的新品类, 眼花缭乱的营销刺激,使得消费者对新品牌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电子消费品品牌忠诚度正在逐步降低。厂商过度追求短期营销收益,品牌建设正在成为一项挑战。


「5G报」解读:我们以手机行业为例,简单来对比下小米和华为的变化,几年前,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可谓是神一样的存在,而它的成功得益于营销的成功、战术的胜利。但放眼现在,华为手机的品牌溢价能力远超小米,其出货量更是在国内排名第一,它的成功来自于人们对它的品牌认同,而它的品牌之所以能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在于它的格局:不以短期收益为目的,每年花几百亿投入到研发,把战线拉到几年后。而这些每年投资几百亿研发得来的技术与华为企业文化等等组成了华为的品牌资产。也因此,当手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之时,拥有技术壁垒、高品牌知名度的华为越是彰显其优势,并实现了弯道超车。

目前,小米也开始重投研发,比如前段时间,小米集团董事长、CEO雷军向全体小米员工发布新年全员信,宣布小米2020年战略升级,即2019年年初提出的5年“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投入100亿元的战略,升级为5年投入“5G+AIoT”500亿元。


预测九:数字化营销模式将持续演变更迭

2020年,数字化营销模式将持续演变更迭。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的数字化营销信息,未来将彻底打破信息孤岛,数字营销更智能更精准;社会化、互动式营销模式能够更快速的传递产品和品牌信息,传统电视购物化身网络直播成为数字化营销新模式,品牌官方直播、KOL直播将会成为重要的带货渠道,而新的模式也将持续酝酿。


「5G报」解读:我们以电商直播为例,2019天猫双11预售首日,近10万淘宝主播开播。天猫“双11”淘宝直播的爆发成为品牌最大增长点,超过50%的商家都通过直播获得新增长;天猫双11全天,淘宝直播带来的成交接近200亿,超过10个直播间引导成交过亿。

但这仅仅是开始。未来,在5G技术的加持下,直播或许会延伸出VR直播等模式。


预测十:场景融合营销模式将进一步深化

2020年,场景融合营销模式将进一步深化。电子消费品正在脱离传统销售形式,厂商将进一步致力于促进线下体验与线上购买融合,实现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偏好的数据化聚合,让产品的供给贴近用户的消费场景,在带来较高用户转化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通路效率。


「5G报」解读:之所以场景融合营销模式会进一步深化,其底层原因是因为“人货场”变了,因此在2019年,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等等概念横空出世,但不论是新零售还是智慧零售,其本质还是在于如何实现线下线上一体化、实现供应链到消费端全链条数字化,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以上便是十个预测的全文,若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