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防疫的垃圾清運“護衛隊”:一杯水喝一天

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梅峰 通訊員 黃玉華)每天早上七點半,靈隱環衛所的徐威穿戴好口罩、手套、防護服等各式防護工具,做好嚴格的自我防護,在仔仔細細為清運車輛做好消殺工作。喝了幾口杯子裡的熱水,他上車發動車子,忙碌的一天又開始了。

接上靈隱衛生院街上醫護人員,他們今天要前往玉泉社區、東山弄社區的近40個點位收運居家醫學觀察點的垃圾。

堅守防疫的垃圾清運“護衛隊”:一杯水喝一天

徐威正在對清運車輛進行消殺

因為收運任務量巨大和防護服穿脫不方便的原因,徐威整整一個上午,沒有再喝第二口水,一直忙碌到中午吃飯,才又擰開了杯蓋,卻也是呷了兩口不敢喝也不能吃太多口,沒有多喝。“一杯水我要喝一天的,到時候耽誤工作就不好了。”

加入清運“護衛隊”以來,徐威負責了靈隱片區117社區、玉泉社區、東山弄社區、曙光社區、求是社區、黃龍社區和慶豐新村7個區塊的居家醫學觀察點垃圾,每日穿梭在熟悉的街巷中,為防疫工作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除了徐威,這支垃圾清運“護衛隊”還有很多其他成員,他們早出晚歸,披星戴月,穿梭在疫情的蒼穹之下。

消毒水是他不離手的“武器”

2月1日,得知片區各個居家醫學觀察點位垃圾收運的駕駛員不足時,西湖環境集團留下片區王建國師傅主動“請戰”,24個小時隨時待命衝鋒,只要有任務,無論早晚,他都帶頭衝在最前面。

他們的工作往往會持續到凌晨2點多,一般是等整個城市都安靜了,他就在風雨中奔赴在和家園社區的17個點位上,一戶居民一戶居民的跑,一袋垃圾一袋垃圾的清運。工作時必須把口罩、手套、帽子戴好,收集前對垃圾進行預消毒,將垃圾再次套入垃圾袋後第二次消毒,垃圾收集裝車後對垃圾袋、清運車輛再進行消毒, 期間對收集人、清運人員隨時進行消毒。垃圾收集後統一清運到留下衛生院,清運完成後再對車輛、清運人員全身消毒。

堅守防疫的垃圾清運“護衛隊”:一杯水喝一天

每一個步驟都非常關鍵,絲毫不能掉以輕心,他知道,一旦處置不當,將會造成“二次汙染“。消毒水是他不離手的“武器”,他與收運人員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按照要求嚴格落實著消毒收運工作,為清運工作築牢堅實的安全防線。

他的子女擔心他的身體健康,最開始並不支持他的工作,反而是他自己寬慰子女安心,“我們都接受了專業培訓的,每天也都會檢測體溫,我也會按照要求嚴格做好自己的防護工作,你們放心。”“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責任,既然做了就要堅決完成任務。”

他毫不猶豫第一個報了名,兒子為他點贊

西湖環境集團三墩片區的魏建農師傅,在接到集團需要組建居家醫學觀察點的垃圾清運“護衛隊”任務後,魏建農毫不猶豫第一個報了名。

“開車清運垃圾和開灑水車都是一樣的,以前那麼多次保障任務我都去了,這一次是全國人民共同的防控戰,我不能缺席。”他對妻子和兒子這樣說。

堅守防疫的垃圾清運“護衛隊”:一杯水喝一天

魏建農和妻子

從小就看著爸爸完成一項項的應急保障任務的兒子此時也在一旁開口:“老爸,我支持你!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們男人在這種關鍵時刻就要衝在前面。老媽,你就別擔心了。”聽了兒子這幾句話,他很欣慰,自己的兒子長大了。

在魏建農日出晚歸做好奮戰在清運一線的同時,他的妻子也接到了公司的應急任務:市場消毒液緊缺,需要趕製消毒液的包裝盒。為了保障消毒水順利生產,時愛琴立即回到崗位,加班加點做好生產工作,本該是其樂融融團聚的日子,忙碌地夫妻倆卻只能在早晚有幾句簡短的交流。看著妻子日夜奔波,魏建農心裡更多是心疼。而時愛琴卻覺得無比的充實:“跟一線人員比,我哪裡算得上辛苦,只是做好我該做的。”因為她知道,這一隻只的不起眼的盒子,會盛滿消毒水,送到一線作業人員與醫護人員手中,為她的丈夫以及千千萬萬奮戰的一線的戰士添一份守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