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都戴着口罩短暂聊天,如果一方是感染者,被传染几率大不大?

旅行者的日常


被传染的几率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具体哪一种情况会大一些,值得大家注意,我想这才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先来跟大家说说:为什么双方都戴着口罩,只是短暂聊天,仍然有被传染的可能性

第一,不管你佩戴什么类型的口罩,哪怕是目前一线医务人员使用的医用N95防护口罩,那也不能做到100%阻断病毒的传播。戴口罩只能说达到自我防护、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注意是降低。因为哪怕是N95的这样防护级别口罩也只是达到95%以上。而且任何类型的口罩,防护效果都是有时效的,必须要定期更换,如被污染还得第一时间更换;同时口罩佩戴还涉及到佩戴是否准备,密封性是否完好等问题,这在无形之间也就多多少少存在一些被感染的风险;

如图,口罩过滤标准:冠状病毒的平均粒径为100纳米,因此,合格的PM2.5口罩是可以防护这次大部分的新冠病毒的

第二,戴口罩只是防止被感染的一部分,还涉及到聊天双方的距离,如果两个人距离很近,仍有被飞沫传播的可能性。因为我们一个人打一个喷嚏,大概会产生4万多个飞沫,其中有一部分比较大的飞沫,会在1-3米内就因重力过重掉到地上,但是还有一部分小飞沫,虽然载毒量也小,而正因为都小,那么它们传播距离也就会远很多,就好比吸烟的人走了很久,我们依然可以闻到烟味一样道理。

如图:飞沫不是一个沫,而且很多沫沫

第三,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除了飞沫传播以外,还有接触传播。因此,哪怕你戴的口罩能挡住了所有的飞沫传播,但如果你们两个人聊天距离足够近,那么载有病毒的飞沫仍然可能直接接触你的眼结膜,而造成感染,当然风险不是说特别大的那种,只是同样存在可能性,尤其是当你接触的这个感染者载毒量本来就很大,具有很强感染性的。

接着,我就来说说具体哪一种情况,两个人哪怕都戴了口罩,仍然被感染的几率会大一些,值得大家注意!

有以下六点,被感染风险真的不容小觑!

第一, 有密切接触史,很显然这个人跟感染已经有了接触,不管你有没有戴口罩,实际上都属于密切接触者;

第二, 近距离的接触,尤其是<1.5米的近距离有聊天、对方有咳嗽、打喷嚏等接触

,不仅所佩戴的口罩被污染的概率很大,而且存在直接接触传播可能性,因为口罩不是万能的,只能降低风险;

第三, 在于感染者接触过后,没洗手之前有用水接触过自己的口鼻眼睛的,存在接触传播可能性,因为我们手部在跟感染者接触后,很可能在聊天、对方咳嗽等过程中,被其飞沫污染,而这时候在不洗手情况下,直接接触我们的口鼻腔眼睛,很容易感染我们的粘膜;

第四, 接触的感染者并不是无症状感染者,那被其感染几率显然会提高,因为相比无症状感染者,有症状的病人体内病毒载毒量会更多一些,其传染性自然就要强一些;

第五, 你本人本身就属于中老年人或患有基础性疾病,免疫力比较差的人,那么被感染的风险同样会比正常人要高一些。

第六,双方或者有一方戴的是跟下面图中这样带有呼吸阀口罩。这是我们绝对不提倡戴的一类口罩,因为戴呼吸阀口罩,佩戴者呼出的气体是不完全经过滤的,可以直接排入周围环境。所以,

呼吸阀的口罩,只保护戴口罩的人,而不保护戴口罩者周围的人群,是不规范的医用口罩。假如是感染者佩戴,更加危险,自己带,也存在风险,因为呼吸阀本身属于机械结构,坏了没有过滤效果了,你也不知道,有欺骗性!

最后,我们说说怎么办?

其实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哪怕你是我上面提到的那几种情况的人,也没必要第一时间去医院查自己是否被感染了,毕竟那只是一个概率问题,不是100%感染。

而你要做的是第一时间上报居委会或者村委会,然后居家做好与家人、外界隔离14天期间如有任何不适,再前往医院寻求治疗即可;如果14天过后,没什么事,也就基本上可以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性了,可以解除隔离了!

如果你第一时间就上医院,还可能出现途中被感染,因为现在医院也是重要传染源之一!


医学小侦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跟大家说一句,请不要恐慌!面对疫情还是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虽然病毒无情,但是我们人与人之间要有情,尽管目前的疫情让我们互相接触、聊天的时候都戴着口罩,但我们试图隔绝的应该是病毒,而不应该是情分!

接着我们步入正题聊一聊,如果两个人都戴着口罩聊天,如果其中一人是确诊患者,感染的几率大不大?

相信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情况,没有病的那一个朋友肯定会特别希望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那就是不会传染,吃一颗定心丸!

但是医生往往并不会很确切的说100%肯定的话,这世界上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就是任何事情都有不确定性,如果就事论事的话,还是不能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性,但是几率应该很小,我们假设确诊的交谈者是A,与其交谈的朋友为B,简单的来分析下两人交谈,其中一人被感染是否有可能性!

第一,两人戴的口罩是什么口罩?

如果确诊患者A戴的是普通的棉布口罩,那么很有可能在谈话的过程当中有飞沫喷溅出来,因为大家到现在应该已经知道了,普通的棉布口罩对于飞沫是没有防护作用的,无论是防护他人的还是自己的飞沫。

如果确诊患者戴的是外科口罩,那么与其普通交谈的时候,造成飞沫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小。

如果确诊患者戴的是n95口罩,那么被飞沫传播的可能性将会下降到最低。
但是我们也要考虑交谈当中A戴的是什么样的口罩,如果两人都戴着棉布口罩那么被感染的可能性自然将会加大。如果A戴着外科口罩,感染的可能性将会明显下降!

两人交谈时,确诊患者A和B是否有危险行为,比如打喷嚏。

2007年BMJ曾经有一个实验,观察一个外科医生在戴口罩的时候打喷嚏是否会有飞沫喷溅,给大家介绍一下:

如果不戴口罩,打喷嚏的时候是下图这样子的。
如果带了外科口罩,我们会发现在医生口罩的两侧和前方还是有非常少的飞沫存在,下面图示当中的白色小点即为飞沫。


之所以要给大家介绍这个实验,是为了给大家说明,即使戴了口罩,如果确诊者A有危险行为,比如打喷嚏,也是会有非常少量的飞沫被喷溅出来。这些飞沫沾染到A的手上、口罩上就可以导致感染!而即使是n95,大家可能已经都知道了,口罩可以抵御95%的飞沫污染,但不是100%。

另外我们还要考虑两个人交谈的时候是否有握手这样的行为,如果两个人都戴着手套那么被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如果确诊者A的手曾经沾染过病毒与B握手的时候可能就将病毒传染给A,曾经有过一项行为观察研究,观察了23名医科学生的行为,发现他们平均每小时接触面部26次,其中44%的时候接触会涉及眼睛和鼻子等黏膜,如果裸着手的B,用粘有病毒的手触摸了自己的眼睛和鼻子,甚至吃了东西就有可能被感染。


口罩的正确使用和个人条件也都是影响因素!

比如两个人口罩戴的不是特别的紧,口罩的周边没有被正确的封闭住,那么在交谈的过程当中就有可能飞沫通过这些狭小的缝隙造成感染。如果这两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比较瘦,口罩遮不住脸庞,或者是有一个人胡子特别长,造成了很大的缝隙,造成感染的可能性也就有存在。又或者两个人都不太注意正确的使用口罩和佩戴口罩,在摘口罩的过程当中用手触碰到了口罩的表面,那也有可能造成感染。

避免被感染,绝对不是戴一个口罩就能做到的!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说,你说的这些都是极端情况,不一定会遇到,谢医生想说的是,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真的很狡诈,传播能力真的很强,防护做再仔细都不为过!


如果大家关注新闻的话,会发现如果防护做的不好,两个人接触仅仅15秒就有可能被感染,这个事情在宁波已经发生了,由于两人都没戴口罩,在市场仅仅接触了十几秒钟就被感染了。

而且从这次疫情一开始,所有的专家、学者告诉大家的防护措施,可不是仅仅戴口罩这一项!根据专家的建议,我们不仅要戴口罩,还要注意手卫生,勤洗手这也是避免被感染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即使手上沾染了病毒,在流水下经过仔细的冲洗,病毒也被冲走了,而且如果能够用酒精消毒手部后再洗手,被感染的几率更会大大下降!


另外还要注意室内的通风,注意尽量不到人口聚集的地方,不聚集,少接触可疑的人士,这样才能更好的切断感染的途径,避免自己被感染。

总结

现在慢慢开始复工了,必须上班的人士接触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建议大家在交谈的时候尽量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在1米5以外,而且双方一定要佩戴口罩,如果有人不戴口罩,请不要与其交谈。

另外也注意在非常时期尽量不要握手,互相示意点个头就足够表达感情了,大家都能够谅解。有了接触也不用害怕,只要在流水下正确洗手就好!建议在单位或家里尽量做好室内的通风,每天最少要通风15~20分钟,2-3次的时间。

以上就是对于题主问题的解答,如果两个人简单的交谈时间不是特别的长,即使其中有一个人是确诊的患者,被感染的几率也不会是特别的大,但是这种几率可能是存在的,建议大家在互相交谈当中还是要保持距离,一定要佩戴口罩,并要注意手卫生,以往互相靠近往往代表着感情的加深,但是非常时期,互相保持安全的距离,才是最好的礼仪,也请大家互相理解,做到,距离有,但感情不疏远!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我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谢谢了!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关于新冠肺炎,今天听到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就是除湖北省以外,全国其他省份新增确诊病例数“11连降”,战疫胜利在望!另一个坏消息就很沉重,2月14日,国新办发布消息,全国医务人员确诊病例1716例,占比3.8%。医务人员都是在防护情况下与病人接触,感染率都不低,可见新冠肺炎传染性有多大。回到本话题,双方戴口罩,一方是感染者,双方短暂交谈,被传染机率大不大?可以确定的是有感染的机会,但几率有多大不好说,要看当时情境和双方的口罩隔离防护能力。

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也被明确。我们衡量感染风险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

1.双方戴有效口罩下感染几率大吗?

感染几率低的情景:双方戴有效的口罩,间隔一米以上,没有肢体接触,只短暂聊聊天,感染者没有咳嗽、打喷嚏,那感染几率低。间隔一米是防止飞沫传播的安全距离,戴有效口罩是防止飞沫传播最主要措施。



感染几率高的情景:搂肩搭背说悄悄话近距离接触,或感染者剧烈咳嗽、打喷嚏,大量病毒随飞沫喷溅而出,可能会飞越出他自己口罩隔离范围,并且细小飞沫还可以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颗粒,可以长时间静止在空气中,感染机率增大。

2.哪些口罩是有效口罩?无效口罩感染几率多高?

疫情发展至今,大家都知道需要戴口罩了,戴口罩意识有了,是好事。但我今天上班,看到很多人所用口罩是无效的,除了可能认识不足,也可能存在买不到原因。那么,哪些是有效口罩呢?国家卫健委推荐的有效口罩是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请认真认准这两种口罩,下图为医用外科口罩,标明“医用”,执行标准是YY0469。




下图为N95口罩,执行标准是GB19038。

这两样口罩可以防飞沫渗透,而布口罩、海绵口罩、纸口罩、活性碳口罩,起不到阻隔飞沫作用,是无效口罩,如果双方都戴这种无效口罩,感染几率大。

N95口罩有用,但却不推荐带呼吸阀的N95,这种口罩吸入的空气是过滤了,但呼出空气却没有任何处理就排出口罩外,如果感染者戴这种口罩的话,没有任何阻隔作用,对别人没有保护作用,看到戴这种口罩的人离他远点。另外,高危岗位上医务人员也不可以戴这种口罩,口罩外病毒可能会通过呼吸阀进入口罩内。



3.医务人员感染人数占全国确诊人数3.8%,为什么这么高?他们不是戴口罩了吗?

是的,看到这个数字很沉重,很心痛。除了疫情早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外,重要的是新冠肺炎传染性很强,而医护人员防护用品不足导致。在医院环境里,病毒密度之大,医务人员工作强度之大,精神压力之大,非常人可以想像。而世界上没有100%保护,就口罩而言,就算N95口罩也不能完全阻隔病毒入侵。疫情过后,望一线医务人员可以得到更多的尊重,他们在去救别人命的同时,也可能自己去送死。

小结:双方戴口罩情况下短暂聊天,如果一方是新冠肺炎感染者,另一方有被感染风险。如果双方戴有效口罩,保持1米以外距离,感染者没有咳嗽、打喷嚏情况下,感染几率低,反之感染几率高。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即使双方都带着口罩,如果没有注意到以下几点,一方是感染者,传染给另一方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一、口罩的质量是否过关

我国人口众多,疫情突如其来,口罩的缺口很大。

本来我们口罩的产能,开足马力,每天约2000万只,接近占到全球的一半。由于春节放假的原因,1月25日时,口罩日产量仅为800万只。

很多非口罩生产企业纷纷“跨界”生产“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会长雷利民透露,全国有超过3000家企业跨界生产,预计2月底每天能生产各类口罩1.8亿只。

社会各界也在想方设法从国外采购口罩支援祖国。

即使如此,还有很多人一“罩”难求。

不法分子趁机发起了国难财,有些人生产三无劣质口罩出售,有些人高价倒手,还有些人甚至在垃圾堆里捡别人戴过的口罩出售……

这样,就致使有些人看上去戴了口罩,但口罩的防护效果堪忧!

即使都是合格口罩,口罩种类不同,其防护效果也有差异。

一般口罩防护效果是这样的:

医用防护口罩≈N95医用口罩>N95日用颗粒物防护口罩≈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防尘口罩

对于新冠肺炎病人,最少要戴前四种口罩,否则,传染与之对话的人的可能性增大。

另外带有呼吸阀的日用颗粒物防护口罩,只能单向防护。如果病人戴着这样的口罩,并不能阻止他/她的飞沫及病毒向外喷射,和没戴口罩没有区别。遇到这样的人,最好离他远点(两米以上)。

红色箭头所指为呼吸阀

二、口罩戴得是否正确

很多人认为,口罩谁不会戴。实际上日本有个访谈节目,实验中,有一半以上戴错口罩。

佩戴前,要先分清口罩内外及上下,一般口罩深色一面朝外面,有金属条的一侧在上方。

佩戴时,口罩上下张开,让口罩紧贴面部,覆盖范围要包括下巴和鼻根。用手指按压鼻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严密贴合面部。

戴上口罩后,一定要牢记口罩的外面是污染面,有可能附着病毒!不要用手触摸口罩外面。若必须触摸口罩,在触摸前、后都要洗手。

摘下口罩时,也是尽量避免触摸口罩的外面,并立即洗手。

三、传染几率的大小还与所处环境有关

交谈的双方所处的环境会影响飞沫(病毒)的密度。

在一个封闭狭小的环境中,比如电梯、诊室、汽车等处,病毒密度更高,传染可能性比在室外要大。

而在室外,病人处在上风口,另一人在下风口,比相反的位置易感染。

双方交谈时,如果病人不停地咳嗽、打喷嚏甚至呕吐,飞出来的病毒更多,传染可能性更大。

双方交谈时的距离越近,感染机会越多(一米之内更易感染感染)。

四、传染还与手卫生状况密切相关

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

如果交谈双方的口罩都有过硬的质量,双方佩戴的也比较标准,但是如果忽略了手卫生的话,传染的可能仍较大。

比如说,交谈的双方来了个

握手礼或者双方共同接触了某件物品,病毒可能就来到了健康者的手上,如果这只手在没有清洗或者消毒之前,接触了眼鼻口(主要是鼻子),病毒就有机会侵入人体,造成感染。

五、再好的防护措施,只要与感染者接触,就无法完全杜绝感染的可能

在这次疫情期间,很多人戴了口罩,仍不幸染病。

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的王广发主任

的染病,更是验证了N95医用防护口罩也无法杜绝不被感染这一事实(王主任将感染归因于未戴眼罩,导致网上各种自制护眼工具大火)。

据报道,截止2月11日,我国有1700多医务人员,即使是在口罩、眼罩、防护服的层层保护之下,仍被感染并确诊(不过其中部分医务人员的防护也可能就是一只口罩)。

所以,再好的防护,也没有在家老实呆着,不与病人接触聊天安全!

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检疫官感染

当然,如果双方交谈时,都佩戴对了高品质的口罩,双方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能够严格注意手卫生,感染的可能性并不高。这样的情况,并不属于“密切接触者”,仅属于“接触者”,达不到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的标准。但为了保险起见,如果一方已经被确诊新冠肺炎,另一方除了上报防疫部门,最好小心谨慎观察14天。


王成大夫


大家好,我是一名内科医生,随着疫情的发展,广大网友总能想出各种假设。我看现在针对于新冠肺炎的防护,有一个两极分化的特点。有的人觉得新冠肺炎没有发生在自己身边,总觉得别人是危言耸听、小题大做;而有些人呢积极做好各种预防措施,但还是害怕做的不够好而可能感染,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的问题,今天我再来谈谈我的看法。

疫情发生以来,为什么要求全民戴口罩?

①曾经有参与或者经历过17年前的非典型肺炎,如果用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比较,很多专家都一致认为,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毒力、死亡率没有非典型肺炎高,而传染性是要大于等于非典型肺炎的,我想,这么一个烈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口罩就是我们的“马奇诺防线”。



②总体来讲,新型冠状病毒主要还是以呼吸道飞沫传播比较多见,也就是说我们日常谈话、咳嗽、以及打喷嚏时,都会有飞沫产生。除非特别明显的飞沫喷到了你脸上,你有感觉这个人怎么说话口水都喷到我脸上来了。注意了,很多时候飞沫传播你是没有感觉的,如果你没有防护,对面是一个新冠肺炎感染者,那大量的病原体就可以通过他的飞沫散发在空气中,刚好你和他距离很近,不幸定植在了你的呼吸道粘膜,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就在这潜伏下来,过几天,潜伏期过了,你发烧了、咳嗽了、咽痛流鼻涕了,那很可能就中招了。



③戴口罩可以有效的阻断这种传播途径,不论你用的是医用外科口罩,还是医用防护口罩,都可以一定程度的保护你。而戴口罩呢,在阻挡病毒的同时,又能一定程度上防止感染者向外界传播病原体,所以不论你是感染者还是非感染者,都必须正确规范的戴口罩,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别人的健康。




如果一方是感染者,双方都戴着口罩聊天,会不会被传染呢?

①大家还是不要走这种侥幸心理了,即使是防护很好的N95口罩,那也不能确保100%,这边有喜欢聊天,那边又想着戴好口罩防御病毒,这不经意间让我想起了前几天一个搞笑的案例,某人听说吸烟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就把自己的医用外科口罩用烟头烫了一个洞,然后吸烟和戴口罩两不误,虽然例子不是很恰当,其实我想说明的就是如果疫情比较严重,小区里或者当地有不少确诊病例,那比戴口罩更安全的就是呆在家里。

②相信前两天有一个很热的新闻很多人都看过,宁波有一个小伙没戴口罩上街去买菜,短短接触15秒,后竟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经专家分析,其实时间长短关系不大,主要和病毒数、毒力都有关系,所以戴好口罩在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③小结:啰嗦的讲了一大堆,如果一方是感染者,即使双方戴着的是N95口罩,那也是有机会感染的,所以特殊时期还是不要凑一起唠嗑了,如果确实因工作需要,在不知道对方有无流行病学史以及疫区接触史的情况下,尽量和别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疫情期间,怎么做好个人防护?

①就像题主的问题一样,你都问了,万一对方是感染者呢,所以疫情期间,为了自己以及家人的健康,一定要留个心眼,如果对方有流行病学史或者疫区接触史,别说聊天了,能不见面就不见面,并劝它积极像社区或者当地疾控中心上报自己的行程,这不是感情好坏的问题,这是关系到生命健康的问题,也是为了双方好。

②关于个人防护我有十八字真经送给大家,即“少出门、不聚会、戴口罩、勤通风、多洗手、少熬夜”,不信谣,不传谣,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防疫人员的各项防疫措施。


作者寄语:疫情来临,很多普通人由于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不了解这种病毒,也不懂怎么去保护自己。所以每天我都会抽出一点时间为大家进行健康科普,而且最近我都会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普内容为主,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如果有帮助,就帮我点个赞,谢谢大家支持!


张垒医生


第一、口罩的问题,不管是民用口罩,医用口罩还是工业口罩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过滤率。再就是口罩周围很可能会漏气,很难做到百分之百贴服,尤其呼气时,所以感染了的患者呼气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排出病毒,另一位就有可能把病毒呼吸进去。

第二、眼结膜感染的问题,被感染的呼吸的过程当中就会产生病毒,带病毒的飞沫可以通过人的结膜感染。

第三、如果空气当中有带病毒的飞沫,可以到达衣服或手上,然后再通过消化道感染。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e2a000013f0c06154ae\

柴哥之谈骨论筋


想知道佩戴口罩和感染者接触后被感染几率大不大?我们先看几条新闻自己感受一下:护士戴外科口罩输液,感染者摘口罩吐痰,6分钟被感染;医生全副武装依旧被感染,只因少了一个脚套;截止2月14日,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1716例。看看这些新闻是不是很震惊,就算是全副武装仍有被感染风险,何况是我们普通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医务人员确诊病例1716例,占比3.8%。其中有6人不幸死亡,占死亡病例的0.4%。医务人员确诊病例中湖北有1502例,占全国医务人员确诊病例的87.5%,其中武汉市占1102例。

为什么双方都戴着口罩,只是短暂聊天,仍然有被传染的可能性!

1.口罩的过滤效率并不是100%

因为就算是我们一线的防护医生,他们使用的也只是N95口罩,这个“95”的意思是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所以仍有吸入新冠病毒的风险。但是我们现在全国防护医用物资匮乏,很多一线使用的N95口罩是工业标准,并没有达到医用级别,所以防护效率大打折扣。

那位因为输液被感染的护士所外科口罩的滤过效率和N95大致,但也仍被感染,也正说明,佩戴口罩防护的局限性。

2.口罩长期使用后滤过性变差

因为现在全国都是“一罩难求”的现象,于是大家都会将一次性医用口罩多次佩戴,殊不知这样也很危险。上海医学院病毒学实验室证实:使用后的一次性医学口罩,以家用保鲜袋包裹,家用电热吹风处理30分钟后可再次使用,不影响其原有的滤过截留效果。虽然该新闻是权威部门发布,但是因为个人操作有差异、出风口面积“照顾不周”而且附着物被吹走而转移,所以我们不推荐此方法。

而且现在N95口罩市面上很难买到,而且售价已经达到一个20以上,很多人并不能保证及时更换,口罩长期使用后滤过性会变差,所以如果这个时候刚好碰到一个潜伏期病人,很容易被其感染。

据相关文献记载:N95口罩使用2 天过滤效率仍在95%以上,6 天在90%以上,14 天在80%以上。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耐药结核病防治手册》则明确指出,N95口罩可以重复使用。研究发现,N95口罩佩戴2d,过滤效率依然保持在95%以上,呼吸阻力变化不大;佩戴3d过滤效率降低至94.7%,仍满足欧标ENl49:2001一FFP2的要求;使用6 d过滤效率降至90%。试验条件下,志愿者在4h内是连续佩戴的,模拟了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持续使用的环境。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多仅是在和患者接触时佩戴,使用强度远低于实验条件。因此, N95口罩佩戴3d可以达到国际标准。

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带阀门N95口罩是会给身边人带来危害:带有呼气阀的口罩气流只是单向防护,如果感染者佩戴了带阀门的口罩,那么病毒会从阀门中跑出,并且如果防护较低的时候就会被感染。

3.传染方式不限于呼吸道传播

我们都知道新冠病毒通过飞沫和气溶胶传播,他们都是经过我们的呼吸道进入体内,但是它还有一种我们最容易忽视的“接触传播”方式,我们一位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就因为未穿戴鞋套,导致病毒附着在鞋裤,当医生接触了这些部位时候就有感染风险。

总结:佩戴口罩只是全身防护的一部分,我们外出后及时洗手也就是杜绝新冠病毒的“直接传播”方式,所以如果真的碰到一位“感染者”,我们一定不要大意,因为新冠病毒较SARS病毒相比,它要更狡猾,我们现在仍无特效药治疗,希望网传的特效药“瑞德西韦”和新冠疫苗尽快上市,也希望我们永远用不上那两个东西。


肛肠科林医生


从这个提问反应出两个现实问题,第一,大家已经形成了戴口罩的良好意识,第二,可能有些朋友认为戴口罩就“万事大吉”了。这第二种想法非常可怕!虽然戴口罩很重要,但是今天肿瘤探索者要告诉大家保持安全距离也十分重要!双方虽然都戴着口罩,只是进行短暂的聊天,但是如果一方是感染者,那么还是很可能被传染的。



一,最初的时候大部分医护人员也是戴着口罩的,但没有其他防护,而大家知道他们当中有些已经确诊新冠肺炎,有的甚至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为什么?因为最开始大家没觉得这个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有这么强,认为戴个口罩就可以了,有点甚至连口罩都没戴,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感染了。大家还记得吗?有一个主任戴了口罩接触病人,后来他还是发病了!确诊后他思来想去,后来发现就是因为没戴护目镜!在和病人近距离接触的时候病毒通过眼结膜感染了他。于是后来,大家开始戴护目镜,开始穿防护服了。




二,戴着口罩聊天不可取,跟陌生人聊天更要不得。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需要“冷漠”一些,尤其是面对不认识的,经常在外面活动的人。另外,即便是熟人之间聊天也建议大家保持起码1.5米以上的距离!当然,能不面聊最好不要面聊了,发发微信,打打语音通话或者电话多安全?!为什么现在我们还在减少人员聚集啊?那是因为我们分不清到底还有多少人是无症状带毒的,分不清哪些人身上带有新冠病毒。所以,戴口罩是一回事,不相互接触,保持安全距离更重要哦!


肿瘤探索者


今日导读:双方都戴着口罩短暂聊天,如果一方是感染者,被传染几率大不大?

自从疫情爆发以后,我们都知道佩戴口罩能够有效预防病毒感染,可以避免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这也就行成了全民戴口罩,只要外出,人们都习惯戴上口罩。而许多地方,不佩戴口罩者更是不给入内。



那么双方都戴着口罩短暂聊天,如果一方是感染者,被传染几率大不大?我们先不谈论这个,我们先谈论如果不戴口罩的话,即使是接触15秒都会造成感染。

在宁波市江北区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中,有这样一位患者,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发病前14天内无疫区居住及旅行史,未有野生动物接触史,与江北区之前确诊患者不相识。

根据区公安部门对公共视频进行比对发现,该患者在双东坊菜场买菜时与路人(江北区确诊患者2)在同一摊位有过短暂(约15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且两人均未佩戴口罩。 从以上的感染病例可以看出,如果双方都不戴口罩,那么即使是短暂的接触,那是非常容易造成感染。所以,在这里再次提醒大家,出入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佩戴口罩!佩戴口罩!

现在我们再回到题目:双方都戴着口罩短暂聊天,如果一方是感染者,被传染几率大不大?

首先,我们知道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以及接触传播,而佩戴口罩就是为了避免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虽然双方都戴上口罩能有效避免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但是同样也存在感染的可能。

处于一线抗击疫情的医务工作者,不仅佩戴口罩,而且佩戴的还是N95防护口罩,还有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措施已经做的较好了吧。但是为什么还有医务人员被感染呢?



有资料统计,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共报告医务人员确诊病例1716例,占到全国确诊病例的3.8%,其中有6人不幸死亡,占全国死亡病例的0.4%。其中湖北省报告了1502例医务人员确诊病例,占全国医务人员确诊病例的87.5%,武汉市报告了1102例医务人员确诊病例,占湖北省医务人员确诊病例的73.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即使是做出了很好的防护措施,从头到脚都做足保护,但是作为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仍然有被感染。

在我们与人交流的时候,即使双方都佩戴口罩,最好能保持一米的距离,这可以有效避免飞沫传播,会大大降低被感染的几率。



所以说,佩戴口罩只是起到一个预防的作用,但是并不可以百分百避免感染,同样可能存在被感染的几率。当然,如果不佩戴口罩,即使是短暂的交流,也是特别容易造成感染,这感染的几率自然比佩戴口罩时感染的几率高很多。所以一再强调,为了你及他人的安全,出入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佩戴口罩!佩戴口罩!


左撇子说医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能力较强,已经明确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消化道的传播途径还有待明确。以预防飞沫传播来看,佩戴口罩是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的,但是至于与感染者短暂聊天,被感染的几率大不大?因为这是一个概率的问题,所以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口罩的类型

首先要看佩戴口罩的类型,目前国家推荐佩戴的口罩主要有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从口罩的防护性能来看,最好是医用防护口罩,主要用于医务人员在发热门诊或诊疗新冠肺炎患者时佩戴。

普通医用口罩防护性能一般,只适用于普通群众没有接触新冠感染患者的情况下日常佩戴。从以上问题来分析,其情形已经属于与新冠感染患者亲密接触了,哪怕只是短暂聊天,那么按照防护要求是需要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这样被感染的几率会相对小一点,但如果只是佩戴普通医用口罩,那么被感染的几率就大了。

病毒可能通过其他途径传播

其次,病毒还有可能透过眼结膜传播的。与感染者短暂聊天,虽然双方都佩戴了口罩,感染者的飞沫或者接触者被污染的双手没有及时清洗,都有可能使病毒通过眼结膜传播造成感染,这也是为何医务人员在诊治新冠肺炎患者时还需要佩戴护目镜的原因,如果没有佩戴护目镜也会增加被传染的几率。

与感染者的接触距离

一个人无论说话咳嗽打喷嚏,其半径1.5米范围内无疑是飞沫最密集的,所以专家建议无论是否佩戴口罩,与人聊天都最好要保持至少1.5米的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距离越近,被传染的几率也就越大。

所以,即使佩戴了口罩,也不能保证100%不会被传染的。当然,由于潜伏期或者无症状感染者都可以成为传染源,如果确定自己曾经与感染者接触,哪怕只是短暂聊天且佩戴了口罩,为了避免病毒再次传播,都需要先进行隔离观察,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核酸检测,以确认自己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至于被传染后是否会发病要视乎患者的免疫力,年轻且免疫力好的人也不一定会发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