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至第一線 戰“疫”最前沿——我市援鄂醫療隊劉統青醫生“前線戰事”隨記

在湖北經歷的每一分鐘,對劉統青來說都是之前從未有過的體驗。

這位援鄂醫療隊醫生、成武縣中醫醫院內二科副主任,連日奮戰在黃岡市團風縣人民醫院隔離病房。

衝至第一線  戰“疫”最前沿——我市援鄂醫療隊劉統青醫生“前線戰事”隨記

“防護服穿脫都不方便,也為了節省防護物資。剛進病房時,需提前3小時禁止吃飯和喝水,提前2小時穿戴防護服、紙尿褲做準備,進艙後,也需要保持至少6個小時不吃不喝。”2月19日,本報記者連線劉統青,“一個班值下來,要儘量保持不上廁所,嗓子嘶啞了,腰也累得直不起來。”

衝至第一線  戰“疫”最前沿——我市援鄂醫療隊劉統青醫生“前線戰事”隨記


衝至第一線  戰“疫”最前沿——我市援鄂醫療隊劉統青醫生“前線戰事”隨記

2月13日,劉統青等19名醫護人員轉戰到團風縣。當地給他們提供了最好的賓館,住單間,生活上照顧得很好。為了防止感染,要求任何人不能外出,不能串房間。飯菜都是送到門口,但不能開門,出門必須戴口罩,拿飯進出房間必須換兩次鞋,接觸外來的任何東西必須消毒,包括吃的。

“團風縣醫院隔離病房,就是我的陣地——一棟二層鋼結構建築,佈局還算合理。沒有高大上的負壓病房,沒有先進的各種生命支持儀器。收治普通型和重型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共24間病房48張床,病人多時可加到60多床。”劉統青說,“最初當地醫務人員防控執行不嚴格,醫務人員隨時存在感染風險。因此,我們著手改進了流程,嚴格執行防控流程,減少醫務人員感染風險。”

衝至第一線  戰“疫”最前沿——我市援鄂醫療隊劉統青醫生“前線戰事”隨記

劉統青負責處理新冠肺炎確診病人的病情觀察處理、咽拭子的採集、醫囑的開具、病歷的書寫和一些特殊的操作。在工作的間隙裡,他鄭重寫下了入黨申請書,努力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

“病人只能在房間或過道內活動,在狹窄封閉的環境中讓人覺得精神非常壓抑。有時能讓人崩潰。”劉統青認為,“防護服的密閉空間,讓我衣服溼漉漉地粘在身上。然而,生理上的不適,還遠不及現場給心理上帶來的緊迫感。”

“每個病人都有問不完的問題,我要耐心解釋病情。我取咽拭子,帶的眼罩往往會有水蒸氣、霧濛濛的,也增加了不少操作難度。一次查房下來,我衣服都溼透了。在這裡,最難的是安慰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和理解。”劉統青介紹,“在病房,需要對承擔的患者反覆詢問身體狀況,不斷重複介紹病情。有的患者說方言,聽不懂只能邊比劃邊解釋。”

衝至第一線  戰“疫”最前沿——我市援鄂醫療隊劉統青醫生“前線戰事”隨記

2月16日一位年輕媽媽已住院10余天了,症狀本已緩解,她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已2次陰性,然而快要出院時,她再次複查又出現陽性結果。病人無法接受,精神崩潰、失控大哭。對於患者情緒上的不安,劉統青就不斷地對她耐心撫慰。

衝至第一線  戰“疫”最前沿——我市援鄂醫療隊劉統青醫生“前線戰事”隨記

“在患者眼中,醫生是希望,也能給他們信心。”劉統青說,“等我診治完所有的病人,做完全部的工作,都會遠超規定的工作時間。走出病房脫掉防護服,我整個人也都虛脫了。稍作休息,補充點營養,我又會投入了病房外的其他工作。”

人在這種環境中主要是精神壓抑,讓人感覺時時刻刻的緊張,分分秒秒的危險。劉統青也出現了嚴重失眠,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好在隨著工作的開展,加上隊裡心理醫生的治療,他的睡眠已逐步改善。

記者 訾本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