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替父”出征武汉 演员王耀庆“声”援

原标题:女儿“替父”出征,父亲千叮万嘱

女儿“替父”出征武汉 演员王耀庆“声”援

父亲送别女儿。

南京市第一医院放射科医生李文启的女儿李晓梅是江苏第五批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600多名医护人员在禄口国际机场停机坪集结当天,54岁的李文启医生和女婿潘涛医生一起送别李晓梅。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其实他们三人都申请支援湖北,最后医院选派有多年重症监护室内护理经验和介入科护理技术的李晓梅出征武汉。近日,紫牛新闻记者再次联系到李文启医生,他写了一封信给远在武汉的女儿千叮万嘱,而女儿也写信回复了父亲,扬子晚报邀请到了演员王耀庆朗读父亲给女儿的这封满载着叮咛的信。

穿防护服不注意也有风险

2月10日那天,紫牛新闻记者获悉,李晓梅到达后参加了简短的培训,谨小慎微地逐步开展对病人的救治。李文启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女儿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那里很多是危重病人,而且在治疗时都必须近距离接触。听说在那边是四班倒,每人6小时工作制,而且都是提前到岗接替。这6小时是不喝水,不上厕所的。

“可以想象防护服不透气,眼罩也有水蒸气,工作起来实在是不方便,我在2003年非典时期,在发热门诊值过班,有很深的体会,贴身不能穿太多衣服,几个小时工作下来又闷又热,让人内心很烦躁,饿了、口渴都可以忍耐,但内急还真不好忍耐,我吃过这份苦,真的一辈子都无法忘记。”李文启告诉紫牛新闻记者,穿脱隔离服都要按部就班地做,稍不注意都存在很大风险。而且穿上隔离服和防护服,戴两层手套,同时戴医用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无论是行动和说话都很不方便,作为护理人员需要和病人沟通,需要给他们输液或者做穿刺,双层手套戴在手上,和平日工作感受绝对不一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

2月12日上午,李晓梅给家里打过电话,让她妈妈帮她在南京买些棉质吸水性好的内衣裤以及其它生活必需品,随医院医疗物资快递过去。可见防护服闷热,很辛苦,压力也很大。

王耀庆:朴实一点最好

紫牛新闻《声临“疫”境》栏目携手《声临其境》节目组,邀请到演员王耀庆朗读爸爸的信,写给“替父”支援武汉的女儿。采访中,王耀庆对记者说:“多说说医护工作者吧,我们只是尽自己支持的力量。”

就在2月18日晚,热播剧《下一站是幸福》收官,为宅在家里替抗疫加油的观众们带去欢乐。其中,王耀庆饰演的男二,爱情失意却引发不少观众的情感共鸣。此外,他还在《声临其境3》中担任常驻声咖。

此次朗读李文启写给女儿的信,王耀庆几乎是一口气读完,感情充沛,既充满抗疫激情,提醒女儿注意种种事项,如何穿戴防护服,如何跟病人良好沟通等等,又满是父爱深情。王耀庆生活中一贯低调,他叮嘱记者向李先生一家人表示敬意。在他看来,读信这件事情,无论是对于当事者,还是对于公众,都是很好的鼓励和支持的方式,朴实一点最好。

声临疫境14

【父亲李文启写给女儿的话】(节选)

你所在病区可能很多是危重病人,命在旦夕,病人内心很焦躁、恐惧。你是护士,你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很重要,你要打消他们的焦躁和恐惧。但是戴着面罩,戴着厚厚的口罩,说话声音小了,年纪大的病人可能听不见你说话,说话声音大了,时间长了,你们也会很消耗体力,所以啊,你要掌握好沟通方式,有时候还要运用手语和肢体语言。

【李晓梅写给父亲的话】(节选)

按照步骤,从洗手到穿好防护用了1个小时,每一步都仔仔细细,每一步都不能错,穿完明显感觉呼吸困难,行动不便,不敢喝水,不能上厕所,看着很酷的样子,其实特别难受,我们一组5名队员,互相站得很远的加油、鼓励,每班工作时间6小时已经是极限了,加上穿、脱防护服2小时,路上1小时,回来之后衣服消毒、房间消毒,一个班下来真的特别特别辛苦。(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张楠 剪辑 戎毅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