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的重要


“和”的重要

“和”这个字很平常,很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对于个人、家庭、团体,甚至对于社会、国家、世界,“和”都非常重要。在《宗风·俗谛》的十条当中,“和”出现了四次,就是“谦卑柔和”“和颜爱语”“敬爱和睦”“诚恳和蔼”,可见频率是相当高的。

《宗风》的落实,体现在个人身上,最明显的,让别人一遇到你就能感觉到你这个人很慈悲,很谦虚,就是“慈”和“谦”两个字。体现在团体当中,人家一来到这个团体,立即感受到这个团体很和,没有人我是非。

和,对于个人、家庭,乃至万事万物,都非常重要。可以说,和是生命的基础,也是一切人、事、物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万物和则生,不和则死。任何事物,人也好,企业团体也好,即使再小再弱,如果能够和,也会欣欣向荣,也会茁壮成长。反之,即使你看上去很强大、很强盛,如果没有和的话,也会慢慢衰败,到最后就会灭亡。所以,这个“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中庸》当中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好:“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把“和”提到了很高的位置。意思是说,如果能达到“中”和“和”的话,那么,天地——宇宙乾坤的位置就正了,宇宙乾坤就会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转,不会颠覆变乱,人生的根本伦理就能得到维护,人类社会就会正常运转。

“天地位焉”是指天地的位置不会颠倒,在合适的、正当的位置上。如果天地位置都颠倒了,那宇宙万物怎么生存?那就动乱了。

“万物育焉”,“万物”就是一切生灵,万事万物都能够得到生长和发育。所以,“中”和“和”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叫作“中”,什么叫作“和”?有两句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就是说一个人的心还没有喜怒哀乐这些情绪,没有对外界的反应、认识、应对,还没有动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心本来的状态,灵灵明明的),没有受外界的干扰,就好像水井的水,很平静,这个时候就称之为“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从“中”的状态出发,应对外界事物,都能中节。“中”这个字读zhòng,“中节”就是合乎节度,合乎本来状况,既不多,也不少,认识和表达都恰如其分,没有偏颇,不带情绪,都很理性,这叫“发而皆中节”,这就称之为“和”。

怎样才能“发而皆中节”呢?关键就要从“中”出发,如果“中”都没有,那就谈不上“和”了。

打个比喻,就像照相机,电源打开,还在静止的状态,没有按下快门,这个时候叫作“中”。快门一按,咔嚓!它就“发”了。一按快门,“发而皆中节”。它怎样“中节”?就是按快门的时候照相机要保持不动,如果一抖动的话——“发而不中节”,那就模糊了。

也就是说,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若想“发而皆中节”,就要心中保持“中”,从“中”出发就“和”。

这一段话主要讲心理上的作用。

其实,这个“和”,与我们心性的历练、修养的提高,甚至与我们心性的反观觉照都很相关。

文章 | 净宗法师《念佛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