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你最喜欢哪一部?你觉得其在哪些地方最为成功?

电影夫人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和其他六大艺术之间的联系也是密不可分的,电影的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摄影、镜头、画幅又与雕塑、绘画之间有所联系,还有电影的音乐等,但是要说起来和电影联系最为密切的艺术形式,还当属小说是也,从电影诞生之初,就有许多小说改编的电影,比如《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但是最近的一部小说改编的影片倒是让我眼前一亮,那就是由易烊千玺和周冬雨主演的《少年的你》。

作为一个书粉,说实话,我对《少年的你》的期待并不高,而且《少年的你》主打的主题又是校园欺凌,还是一部讲述青春期的电影,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悲伤逆流成河》、《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这样的主题单一的电影,它们靠着优秀的小说和当红小生和花旦的颜值的确吸引来了不少的观众,但是影片的综合评分的确是有待提升。而《少年的你》这部电影刚刚上映的时候,我是没有抱着一颗强烈想要看到的心的。直到我身边的朋友们纷纷对这部影片做出了很高的反响,我才有了一丝动摇,终于我抱着好奇的心态想要一睹这部电影的风采,结果看过后我真的“真香”了。电影对小说的还原度很高,包括我想象出的一些人物形象,比如小北的形象上,邋遢不拘小节的小流氓,还有陈念的形象,既有内种不屈的刚强,又有作为一个高中生的无能为力。小说中描写的故事给我的一种整体的感觉就像是一块苦涩的巧克力,虽然很苦,但是还是可以回味,回味后还是有香醇在里面。而电影给我的感觉确是一种狠狠地破坏了别人最好的东西的扎心之痛,在电影主题选择的这方面,导演可以说施展了他的专业功底,呈现给观众一个更加能深入人心的故事,在这一方面,我觉得电影甚至超越了小说,做到了它自己的高度,但是同时又能兼顾到小说的原文,真的是让人感到佩服。

《少年的你》虽然改编自小说,但是在导演的手里,这部小说又发展了它新的高度,这不仅是导演自身作品的成功,也是对原著小说的一种升华,我希望以后这样小说改编的电影可以越来越多,中国电影行业也会越来越进步。


太乙撩影视


陈情令

陈情令是由《魔道祖师》改编的,魔道祖师的动漫我也看了,之所以觉得最成功是因为肖战王一博完美的演绎了我心中的魏无羡和蓝忘机,这是神仙选角吧,太贴和原著了,魏无羡的活泼机灵天资聪颖洒脱不羁蓝忘机的素衣如雪雅正端方气度雍容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再说剧情两人年少时相识相知,惺惺相惜,都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是天之骄子,生活得也很平淡,读书写字练功除祟,各大世家的事有大人们操心,自己还可以夜猎喝酒,云深不知处求学时,魏无羡多次触犯蓝氏家规彻底惹怒了蓝忘机,两人一起误入寒潭洞知道了阴铁的存在并以找到阴铁毁掉为己任



五大世家之首温氏在不夜天练就傀儡,为了寻找阴铁,灭了清河聂氏云梦江氏,烧了云深不知处,家破人亡之后少年们不得不走上报仇的路上,江澄被抓,被化丹手温逐流化去金丹,魏无羡把自己的金丹给了江澄,自己被丢进乱葬岗为了报仇为了自保修习诡道术法,三个月后,出山报仇。各大世家注备讨伐不夜天,不夜天一战胜利后,魏无羡救了温情一族,蓝忘机曾经劝诫并为他研习音律,为了躲避世俗眼光躲进乱葬岗,穷奇道温宁误杀金子轩,温情带领温氏一族去金陵台请罪,被挫骨扬灰,各世家讨伐魏无羡,错杀了师姐江厌离,魏无羡心已死,只身坠崖

十六年后,莫玄羽献舍,夷陵老祖回归,蓝忘机认出了魏无羡,之后一起携手沉冤昭雪,锄奸扶弱无愧于心


s大番茄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我感觉拍的最成功的电影是《鬼吹灯之寻龙诀》。

《鬼吹灯之寻龙诀》根据天下霸唱所著盗墓小说《鬼吹灯》的后四部改编而成,由乌尔善执导,陈坤、黄渤、舒淇、杨颖、夏雨领衔主演的一部动作、悬疑电影。


20世纪80年代末,胡八一(陈坤饰)、王凯旋(黄渤饰)和Shirley杨(舒淇饰)在美国打算金盆洗手,本来叱咤风云的摸金校尉沦为街头小贩,被移民局追得满街跑。胡八一与未婚妻Shirley移居美国想从此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谁知在婚礼前夕却发现自己二十年前死在‘百眼窟’的初恋女友丁思甜(杨颖饰)当时念念不忘的彼岸花居然再次出现!胡八一、王凯旋、Shirley杨决定再入草原千年古墓 [3] 。


阿锋影视汇



1.傲慢与偏见这个是我心头最爱啊。原著只看了一遍,但电影看了不下五遍,比较适合女生看吧,少女心膨胀爆炸,虽然各个演员和我看原著想象时差别太大(除了大姐),尤其是达西先生,但马修的演技真的是征服了我,把达西先生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超想给达西生猴子啊(•௰•✿) 面带桃花

2.乱世佳人乱世佳人较长,三四个小时吧,但细节处理特别好,基本上没有删减《飘》的情节,我觉得玛格丽特要是看到乱世佳人这部电影肯定觉得特别欣慰,那肯定就是她脑子里所想的人物活生生呈现在她面前。斯嘉丽的坚强倔强,与近其无私的不折手段,瑞德的调皮玩世不恭,与为爱倾其所有,都活生生从《飘》里跳了出来,惊叹叫绝。

3.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我是先看的电影再看的原著。大概是先看了电影所以先入为主,看原著的时候全本书脑子里浮现的都是小李子所饰演的盖茨比,一点出入都没有,足以说明小李子的演技,赞。女主角丝毫不逊色,生动的表现了黛西的虚假懦弱,连我看的都恨的咬牙。盖茨比是可怜的爱情的牺牲品,他是伟大的,却又是卑微的,我不欣赏这种感情理念,但我被他打动。

如果打算爱一个人,你要想清楚,是否愿意为了他,放弃如上帝般自由的心灵,从此心甘情愿有了羁绊。

——了不起的盖茨比

4.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看完这本书忽然觉得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剧本,试着搜了搜,还真有这部电影,但居然是中国拍的。这部电影其实在我看来不大出名,至少在各大平台各路网友的推荐中我没见过,分数也不高,如果不是心血来潮大概我也不会知道有这部电影吧。这部电影,情节细节都挺完整,但在我看来总缺少一种神韵,我没办法好好带入原著,但其实脱离原著的话我觉得不失为一部好电影。爱的战战兢兢的少女,对此一无所知的作家,都让人不禁唏嘘。徐静蕾真的挺美的。

5.活着这部电影不得不说吧。豆瓣评分9.0,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阵容都尤为强大。

优秀的作家往往能写出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从而引起读者共鸣。好的故事带给人激励,坏的故事引起不必要的情感,让读者变成活在别人故事里的蠢货。余华的作品大都被称为朴实,就像是叙述一样说故事。而《活着》这部作品,它让我们像是听故事的人,我们并不活在故事里,是真正的读者,但这本书就是能让我们感同身受,巴掌打在了别人身上,我们却比他更痛。而张艺谋导的这部电影,同样给了我们这种感受,但比书本来得更直白。葛优当年也是颇有魅力啊,巩俐真的是美得我心碎成饺子馅(๑•ั็ω•็ั๑)

6.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同样这本书是先看的原著再尝试搜的电影(忽然发现好像变成习惯了Ծ ̮ Ծ),这本书讲真挺平淡的,但我真的太太太喜欢这本书了,因为它与众不同。它太与众不同。

男人笔下的女人大都命运坎坷,多多少少都带些同情可怜意味的,像是茨威格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小仲马的《茶花女》;女人笔下的女人大都看似坚强独立,却总是有个男主角适时充当王子来保护她来给予帮助,简奥斯汀的作品就太典型了,包括《飘》里的斯嘉丽看似刀枪不入百毒不侵,却还是需要瑞德的保护。而特蕾西笔下的葛利叶,她不一样,她太不一样了!她并非出自男人笔下,尽管命运坎坷却并未表现出丝毫需要任何同情与可怜。她出自女人笔下,她坚强独立,那是真的坚强独立。她很会看人,一眼就知道谁可以信任谁会为她带来麻烦,她知道怎样和人相处,和不同人相处用不同方法,她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她也并不完全依靠男主角,尽管她曾有求于他,是因为她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只剩男主角的帮助。她当然也曾经历过阴暗面,却并不让人感到压抑愤懑,因为我知道她总能解决。而最重要的是,我太喜欢她的感情观了,并不会跟傻子一样做爱情的牺牲品,她有主动权,她清楚她的情感,但她不纠缠,不懦弱。

其实对电影我是失望的,原著的封面是维米尔的油画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幅画和《蒙娜丽莎的微笑》齐名,可以想象它的震撼程度,在特蕾西笔下,维米尔的作品也在脑中一点点勾勒出来,那个美妙的少女。现在我仍时不时把这本书从书架中抽出来,就是为了看那个美妙的少女,真的是美到窒息,透着一股灵气。但是这部电影里的女主角斯嘉丽,讲真,不像,演的蛮蠢的,她替代不了,无论是油画还是原著,既没有油画里那种神韵,又没有原著体现的坚强,表现得又懦弱又浮夸。但整体来说,也还值得一看。其实这部电影并不优秀,说到这部已经有点跑题了,那我为什么要说呢。第一,这本书的确是太棒了;第二,我的回答我做主´´ิ∀´ิ`

7.告白这部作品同样不得不说。好像以复仇为主题的小说和影视我都看的比较少。这部电影的结局的确是惊到我,看完原著之后不得不感叹松隆子的演技有多好。其实看完这部电影再看原著反而觉得电影更佳,原著较次。导演中岛哲也有心了。

8.小王子小王子还是要说的。这部属于大人的童话故事相信打动了很多人的心。

如果你说你在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 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狐狸说:“对我来说,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没有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一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对我来说,你就是我的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你的世界里的唯一了。”——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这些句子多么打动人啊,那个被他独一无二的玫瑰花折磨地又悲伤又难过的小王子,那个被小王子无意驯服的死心塌地的小狐狸,都像是在心中种下了小花,又欢喜又痒。电影也同样打动人。以一个被学业禁锢的小女孩为主线,展开了飞行员和小王子的故事,结局温暖。


三卿影视r


翻拍东野圭吾小说的电影,你都看过吗?你觉得哪部拍的最成功呢? 日本这个国家虽然不太受我们中国人待见,但不得不说日本的一些优秀的东西也非常多,比如说漫画,比如说动画片。都比中国优秀太多太多,我还有小说东野圭吾的小说也非常受中国人的欢迎和追捧呢!东野圭吾的小说也得多次,多个国家翻拍过,

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白夜行,日本拍剧版的和影版的,韩国也拍过电影版的。我觉得日本电影版的最符合原著了,甚至有些加的情节比原著还要好,显得更有人情味,更温暖一些。比如影片的最后,回忆起两个人小的时候,分别情形。小女孩并不是无情无义的她不停的在叫小男孩希望他能回头,她不舍得和他分开。

他是她灰暗时光里生活中唯一的亮光呀!做了一段这样的描写,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小女孩也并非是那么冷血的人在书里看到的小女孩在那全场都是冷血的,尤其最后一句她一次也没有回头,真的是扎心了。很多情节没有拍出来,只能靠自己脑补了,他们成年以后肯定也通过某种方式联系着,这是女孩悲惨童年造成了一场悲剧,我觉得日本的电影还原的还算不错的。

中国也有两部电影把东野圭吾的书搬上了荧屏,一部是嫌疑人x的献身。是由张鲁一王凯林心如演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女主面对总是前来纠缠的前夫不小心把前夫杀死了,慌忙之中,不知道该怎么办,隔壁邻居张鲁一饰演的。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然后他杀了一个无辜的要饭的帮她逃脱嫌疑。

最后谎言快被戳破,他不惜自己定罪去替她去坐牢。我觉得中国拍的这部电影也是非常用心的,挺良心的作品了。 看到最后你林心如去牢里跟他讲那段话的时候,跪下的时候我真的也是泪流满面。为了什么呢?因为他温暖着他呀,他虽然表面风风光光,是一个大学老师,

但他终日忍受着,日复一日枯燥无聊的生活,而搬来的新女邻居是他灰暗生活中唯一的亮光,他自卑,他甚至不敢去表达他的心意,他能做的就是说的是守护她,每天能见到她就是他很开心的事情了。很多网友说,相比原著,改的东西有点多了,不过我觉得相比原著各有各的优势吧,电影拍得也挺不错的,挺能打动人的。算是一次成功的翻拍了


ailinlin协会


《甄嬛传》众所周知,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是由网络写手流潋紫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小说本身是架空的,但影视化过程中将其背景设定为清朝雍正年间,并对应着历史制作服装道具以及教授礼仪。本着严谨的制作态度,将后宫勾心斗角的现象故事化地表现出来了。这部剧一经播出就收获了好评,小编也是每天晚上守在电视机前陪着甄嬛一步一步坐上太后之位。

《微微一笑很倾城》顾漫本身就是一个著名的网络写手,她的小说都是青春而又温馨的风格,所以有了一大票少女粉丝。她也是小说最容易被影视化的作者之一。《何以笙箫默》《杉杉来了》《微微一笑很倾城》都已改编成电视剧。其中她凭借着小说《微微一笑很倾城》获得了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节最佳作者奖,可见这部小说的受欢迎程度。清新的校园爱情由郑爽和杨洋演绎出来尤其的亮眼。该剧播出时就收获了许多少女心,同时在海外,特别是韩国也收获了许多粉丝。在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游戏设定被搬上大银幕也是新鲜感十足。

《余罪》改编自常书欣所撰写的同名网络人气小说,虽然仅是一部网剧,但有着极大的反响。童星张一山通过实验该剧中的警察顺利转型,称为一个实力派的演员。正是通过这部剧,他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和话题中。虽然作为网剧,制作不能算是精良,但历经编剧对小说的重新改造,使得该警匪片区别于传统,主角形象不再简单的正气凛然,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新奇感。


JASONWORLD


要说由小说改编的电影那可太多太多了,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其中有很多改编的非常成功、非常优秀的作品。但说我最喜欢的一部,也是我认为最经典的一部那就非《英雄儿女》莫属了(也可能是年龄关系,对老电影情有独钟),这部电影相信80后以前的大部分人都看过。

《英雄儿女》是根据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一部红色经典电影,影片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初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王成与王芳两兄妹的英雄故事。

但是对于王成的描述原著里相对简单,为了突出主题,电影对“王成”这一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特级英雄杨根思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成名,最擅长爆破技术,屡次立功。在朝鲜战场上,他带领一个连守卫某高地,一直坚持到只剩下他一个人,最后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于树昌所在部队73师218团,为了配合金城主攻方向作战,对无名高地之敌进行反击。战斗中,于树昌与同志们一起冲向敌人。于树昌面对凶恶的敌人,喊出气壮山河的伟大声音:“敌人上了我的地堡顶!开炮!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之后,于树昌砸碎了步话机,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冲向潮水般涌来的敌人。于树昌牺牲时年仅22岁。所以王城的形象其实是根据杨根思、于树昌两位战斗英雄的真实事迹糅合而成的。

《英雄儿女》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不朽杰作,自1964年首映至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荣光,至今仍让国人难以忘怀。影片从故事情节到故事人物,再到创作过程,无不以其浓郁的爱国情怀深深刻印在国人的心怀,被国人永久铭记。影片中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从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都深深刻印在一代代中国人的脑海中。

影片中《英雄赞歌》,流传了几十年,如今依然魅力不减!


蒙太奇士


刘奋斗导演的电影《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上映之前,导演夏钢也改编过《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是按照王朔同名小说的故事线索拍摄的,所以,夏钢版的电影里有两个女主角。为了弄明白刘奋斗为什么会掐掉小说里象征海水的女孩胡亦,我又把王朔的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看了一遍。



我认真地将由王朔同一部小说改编的夏钢版和刘奋斗版电影做了一个比较,觉得刘奋斗版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真是好了太多,结尾甚至超越了王朔的原著。这部将原著小说的名颠倒,把海水写在了火焰前面的电影,获得得过61届戛纳电影节和45届金马奖提名。当然,29年的时间差,实际上让两部电影失去了可比性。



而10年,依然也应该算得上是一个较为漫长的时间段。对于一个人来说,10年足以让他的认知水平,推翻10年前的自己。记得10年前看刘奋斗导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时,我真没有特别的感觉,不过一部港台版的青春爱情片吧。可10年后的今天,再看这部电影时,觉得这片又深刻又丰富。人性与情感都通过一帧帧画面与对白,被表达得酣畅淋漓。充满了力量,一种由爱情、青春、社会聚集起的吞噬的力量。



东亚电影的特点,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这种文艺爱情电影都拍得特别狠。欧美像东亚这种最后死得一塌糊涂的,这些年不是很多。原著小说和夏钢版电影里的男主人公都没死。而刘奋斗版的电影里,男主公王耀最后自杀了,且死得一塌糊涂。虽然自杀不是我所推崇的,但这个故事,如果王耀最后不自杀,那么就很难让观众体会到什么是吞噬的力量。



刘奋斗导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讲了一个好猛烈的爱情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源于王朔的小说,而王朔小说的人物,与我们60后成长的年代一致,所以,王耀是我见过或者熟悉的那个年代的男孩。在我们正青春的年代,缺乏情感教育的正青春的我们,面对刚刚解禁的爱情,难逃手足无措之态。其实我们已经习惯了不谈爱,不把爱情当回事才能自在,才能突显自己非常在乎的关于一个人的骄傲。尤其男孩,若要他自己承认爱上某个女孩,那是会被团伙中的同性伙伴嘲笑蔑视的。可爱情是这世界最不以自我意识为转移的事。无论用怎样的方式抹杀外在的表达,内心的蓬勃仍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野草春风不吹都会生。



我不认为,王耀一次次将丽川从自己身边粗暴地赶开,是因为怕自己受至于丽川的爱情,失去狂放而自由的人生。我认为王耀之所以如此,是无法面对自己内心已经蓬勃的爱情。实在的话,从禁欲的年代走过,爱情里不可或缺的欲望的部分,让没有接受过情感教育的正青春的孩子们惶惑不安。可是,不曾面对或是都不曾想象过的死亡,是会让人性尚存的人顿悟的。面对丽川的死,王耀怎么都不可能再装下去的。



王耀最后选择了自杀。在他看来,或是在刘奋斗看来,除了死亡,已经没有任何方式可以表达、或者说回报丽川用死亡来表达的对他的爱了。在我看来,刘奋斗版电影《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结局,对于这个爱情故事的描写与刻画的完整性,已超越了王朔原著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好了,这段时间必须宅着,不妨也把这同出一部小说的两部电影翻出来比较下,然后再翻下王朔的小说原著,让青春的热烈,温暖你的寒冬呗!


多瑞的视线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张艺谋的成名作《红高粱》应该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成功的电影之一。

影片《红高粱》在一种原始而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之美与生命力之蓬勃旺盛,赞美生命的那种蓬勃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和激情。张艺谋导演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个充满血性与激情的人物,他们生于雄厚的土地,拥有苍茫大地所赋予的生命力,他们肆意的挥洒汗水,肆意的放声歌唱,在放肆与狂野中,他们身上的勃勃生机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们在抬轿时肆意的戏弄九儿,导演运用到了一连串的摇镜头,同时在近特写和全景之间来回切换,直接体现出了他们的狂放,把他们的野性,毫无保留的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一览无余,配合上独有的地方音乐,高亢激昂,使画面更具表现力,直接带动了观众的情绪,让观众被这种狂野与奔放所感染,也表现出了当地的风土民俗,为接下来所做的事情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起到了强调作用。在罗汉哥死后,众人祭奠时,运用到了全景镜头,全景展示了每个人内心的愤怒与仇恨,而位于后景的两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则象征着众人心中对日本人的痛恨以及对于复仇的决心。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生生死死都是红火神圣的,一种激越奔腾的气息和肃穆的仪式感油然而生,悲壮激昂,火焰肆无忌惮的燃烧,是对于生命的追求和对于复仇的决绝。

在表现原始的生命意志和生命力的同时,对自然神力的崇拜在影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跪拜酒神,不仅象征着他们的信仰,也是他们对于狂放生命力的宣泄。在跪拜时,挂在墙上的酒神高高在上,一种高大的感觉表现出了酒神在众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众人对酒神的敬仰,近景从每个人脸上滑过,把每个人的容貌、神情都细致的表现出来,众人坚毅的脸上无不充满了对酒神的崇拜和敬畏,高亢嘹亮的《酒神曲》把激励昂扬的精神力量渲染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是众人无限活力与生命力的激情释放,同时两个蜡烛一左一右,极其对称的构图表现出了庄严,突出了对自然神力的敬仰。

在充满勃勃生机的人物身上,必然有着对于爱情的狂野追求与渴望,“我的爷爷”和“我的奶奶”在高粱地的一段中,镜头摇晃的十分强烈,带来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带动了观众的情绪,吸引了观众注意力,也是狂放生命的一种体现与释放,同时,太阳照极其强烈,色彩高度绚烂、极度饱和,极富意境,随风摆动的是漫山遍野的高粱,在“唰唰”的声音中,轻轻撩拨着观众的心弦,意蕴十足。把片中人们求生存,求爱情的生命活力呈现在了观众眼前。虽然没有任何男欢女爱的场面,但“我的父亲”与“我的母亲”爱情的炽热和生命的旺盛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影片《红高粱》作为张艺谋导演最具代表的作品,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一举斩获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整部影片无时无刻不在表现着对于勃勃生机和生命自由与激情的赞美,影片最后,通过满目的鲜红,在触目惊心的红色中完成了对生命的礼赞。


今晚电影伴


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最为成功的,首推《卧虎藏龙》,它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电影原著小说是清末明初武侠小说大家王度卢的经典代表作,在2000年李安将这部小说搬上荧幕,大获成功,一举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桂冠。

那么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文学内涵和艺术高度的升华

<strong>客观的说,如果没有李安导演的这部电影,估计没有多少人听说过王度庐和他的武侠小说。

在王度庐的那个年代,市面上流行的小说,其文学性非今日网文类武侠玄幻小说可攀比的,而李安导演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卧虎藏龙》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国内外强烈的轰动。它简直就是一张披着武侠电影外衣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名片。

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中国山水以及外观精致,品种繁多的中国传统冷兵器展示,组成了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的侠义江湖图。

电影所涵盖的内容是单凭文字无法表达的,因此《卧虎藏龙》这部电影把原著小说的文学性和艺术高度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和升华。

宛如舞蹈般优美的武打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卧虎藏龙》的武术指导是袁和平,人称“袁八爷”。

武侠电影看的是什么呢?除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最主要的就是武打场面的设计了。

众所周知,凡由袁和平参与武术指导的电影作品,其质量可以说就有了保障。

袁和平设计的武打场面有其独特的风格特征,潇洒飘逸,动作连贯,艺术美感十足。在《卧虎藏龙》中,这些特点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影片中杨志琼和章子怡的那段大战,用毫无瑕疵的设计把中国的十八般兵器尽数展示,让观众大呼过瘾。

可以说《卧虎藏龙》的动作场把武侠电影动作设计的视觉美感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李安也把小说里的武打场景用自己的方式完美的展现了出来。


李安通过《卧虎藏龙》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用绝美的镜头语言,惊艳了世界。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