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抗“疫”战场成为干部的熔炉和考场

咸宁:抗“疫”战场成为干部的熔炉和考场

日前,湖北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桥头村组织了一次特别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每一名党员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为群众发口罩、测体温,为公共区域消毒、清理死角卫生,并带生活物资慰问困难群众。当天,全市党员干部启动“亮身份、践初心、比作为”活动,围绕“五个一线”,全力打好疫情防控总体战。


亮明身份在一线。咸宁要求,全市每一名党员同志坚持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主动佩戴党徽、亮明党员身份,让广大人民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员干部冲在前、在身边、在一线,进一步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当好表率在一线。全市每一名党员干部服从组织安排,根据群众需要,结合个人特长,冲锋在前、下沉一线、作好示范,当好带头防护、宣传劝导、志愿服务、帮难济困的表率。


冲锋战斗在一线。全市各级党组织设立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在医疗卫生领域设立党员先锋岗,大力弘扬“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战斗精神。


咸宁市中心医院全体党员纷纷向党委主动请缨上一线,他们说:“这是我们的战场,也是我们的主场!”在该院感染性疾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护士不分昼夜,24小时轮流值守。曾参与抗击“非典”战斗的党员医生徐旭燕、朱俊再次投入抗疫一线,与同事共同奋战。在该院发热门诊,35岁的护士但佳玲正在接待病人,进行预检分诊。因前不久做了手术,如今她还在恢复期中,但了解到一线人手不足,她毅然主动申请到一线工作。


通城县人民医院感染科36岁的党员医师徐勇从腊月二十八到现在,他一直在隔离病区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治疗,每天休息不到五个小时。


防控力量在一线。市、县、乡三级联动,共同守好社区防控、乡村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下沉一级进行全覆盖指导督查;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牵头成立一支精干的市直单位党员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小区指导帮助疫情防控工作;县、乡两级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村);各级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队就地转为疫情防控工作队;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党组织统筹各方力量。


关心关爱在一线。各级党委(党组)、党员干部更加关心关爱奋战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的专家、医护人员和广大农村、社区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有特殊困难的给予重点帮扶。


自打响打好疫情防控总体战以来,咸宁市紧紧围绕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后印发了《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等文件。


截至目前,共选派市、区两级党员干部职工志愿者1487人支援主城区防疫工作,全市已有43169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1178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2024名社区干部、1786名网格员投入到防控一线,深入887个村10201个小组,173个社区和1369个网格小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全市共成立1314个临时党组织,切实做到防控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组织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谁英雄谁好汉,防疫一线看。咸宁推行工作日志制度,要求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把每天干了什么、怎么干的、干了多少,采取一日一记、一周一结、随机检查等形式进行记录和管理。作为干部考察、年度考核、奖惩评优、职级晋升时的必查内容。


咸宁市委组织部密切跟踪发现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对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一线晋级、一线记功、一线评优”,依据功绩、按照权限、简化程序,及时给予记功奖励。


对政治过硬、做出重大贡献或实绩特别突出的,适当简化选任程序,大胆提拔重用或破格使用。因疫情防控工作表现突出,咸宁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朱俊、呼吸血液内科支部书记徐旭燕被给予记功奖励,崇阳县天城镇干部罗浩同志被通令嘉奖;截至目前,全市已嘉奖4人,记功3人,通报表扬25人,全市“火线”提拔基层防疫一线干部4人,有37人火线入党。


同时,畅通12380综合举报受理平台,发布“红黑榜”。严肃问责疫情防控中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干部。采取电话抽查、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通报问责党组织9个,问责党员干部181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46人,组织处理155人,开除党籍3人,开除公职1人,免职26人。此外,还建立了容错纠错机制,党员干部在问责处分期间,允许“戴罪立功”,工作态度成效转变明显的,重新安排工作,甚至予以重用。(经济日报记者 柳洁 通讯员 朱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