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醫院當了抗疫“逃兵”?


民營醫院當了抗疫“逃兵”?

有人說在這次冠狀病毒疫情中,奔赴前線救援的都是公立醫院,而沒有一家由民營醫院組成的救援隊,“幸虧醫院私有化和醫療改革市場化還不徹底——否則老百姓靠誰救命?”

對此,我們可以有三個層面的回答:

『第一層:非不為,而是不能為』


我們沒有看到一家由民營醫院組成的救援隊,那真是民營醫院沒有仁愛之心、沒有抗擊疫情的情懷當擔嗎?不見得,很有可能的情況是,民營醫院想去而不能去。

這一點我們拿不出證據,只能說是一種猜測,但有兩個側面證據讓我們可以抱有這種合理懷疑:

一是湖北官方不止一次強調,外界給湖北及武漢的物資捐贈,必須經過當地紅十字會,而不能自行捐贈、不能通過其他機構捐贈。連捐贈物資都會遭受官方阻撓,要組建醫療隊支援?恐怕沒這麼容易。

二是疫情爆發不久,以美國、世衛組織為主的國家及國際機構,就多次、反覆、強烈表示要派出專家團隊支援湖北抗擊疫情,但我們看到的是,這些老外只能不斷“熱臉貼冷屁股”,一直得不到允許和邀請。

直到2月10日,由世衛組織(WHO)組織的專家團隊才能出發前往中國。面對巨大的國際壓力,這些專業的國際組織要來幫忙都這麼不容易,國內的民營醫院要幫助容易嗎?

民營醫院當了抗疫“逃兵”?

『第二層:民間組織有巨大熱情』


在每次災難當中,民間組織和個人都表現出了極大的互助熱情,總是會有很多人想辦法互相幫助、積極行善。

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看到很多網友紛紛慷慨解囊,捐資幫助陷入困境的同胞;我們看到騎車40公里,只為給醫療隊送來新鮮蔬菜,事後分文不收的農民朋友;看到一舉捐出18000只口罩的農民工。這些都是令人感動的個人行為。

民營醫院當了抗疫“逃兵”?

與此同時,還有很多企業捐出了鉅額資金。據《中國企業家》雜誌統計,截至1月30日,捐款過億的企業有34家,捐助金額總計超過77億元,其中,央企捐資總額37億元,捐資過億的有5家。

僅從這些捐資過億的企業來看,民營企業及外資(實際上外資也是民企)多達29家,數量遠超央企。而在民營企業的頭部企業中,阿里和騰訊的善款更是分別多達10億和15億(騰訊的15億為後面追加)。

民營醫院當了抗疫“逃兵”?

這個對比並不是要指摘央企,只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在疫情災情面前,民營企業的愛心並不比央企或國企更少。

倘若我們有足夠強大的民營醫院,而且我們的民營醫院也可以組建救援隊參與救援的話,我不相信那麼大的中國,會出現“沒有一家民營醫院救援隊”的情況。

『第三層:無論什麼動員機制,救人還是要靠人』


疫情當前,我們要動員醫護人員走上前線,無非三個辦法:

1)依靠愛心。

每當災情疫情來臨,總是有無數醫護人員奮勇決戰於第一線,他們不僅要日夜辛勞,還要面對重重風險。

不管說這是出於一種職業精神,還是捨己救人的犧牲精神,他們所表現出來的人性光輝,都是十分令人感動的,這裡面的很多醫護人員堪稱偉大。

現在這些醫護人員如果不是全部的話,那也可能大多數是就職於公立醫院的。我們可以設想,假如民營企業能得到正常的發展,那麼這些醫護人員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可能會就職於民營醫院。

那這些富有愛心而偉大的醫護人員,難道只要他們進入民營醫院,就會沒了愛心,就不會願意這麼救人於水火了嗎?

請放心,民營機構還沒有能力改變人性,更沒有能力剝奪醫護人員的愛心。

民營醫院當了抗疫“逃兵”?


2)行政強制。

在非常時期,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強制力量往往會愈加顯現。作為公立機構,單位需要你往前衝的時候,可能會調動強制力量,“抓壯丁”之類的。

我不知道這種強制的情況有多少,但用這種辦法,在道德上多少是說不過去了,為了救治一部分人的生命,我們能強迫另一部分人去冒生命危險嗎?

就算我們強迫別人去冒險,實際效果恐怕也要打折扣,一個被迫來到前線的人,他可能沒法那麼盡心盡力地救助病人。

退一步講,既然都動用行政強制力量了,那要真到這一刻,公立醫院就算有優勢,那優勢也不一定就有多大。真正危急時刻的抓壯丁,可從來不會只抓公家不抓私家。

同樣作為行政強制行為的“物資徵用”,我們這次就看到,有很多被徵用的口罩等物資原本就是私人的。在網上反映自己買了口罩,但已經被徵用而不能送達的網友可不少。

民營醫院當了抗疫“逃兵”?


3)物質激勵。

我們要在非常時期,動員醫護人員走上一線,除了依靠人們的仁愛之心和強制力量之外,還有一種辦法,就是物質激勵,高薪厚祿。

這可能是最合理,同時也是最能廣泛調動人們積極參與救治病人的辦法。

人們有愛心,但社會的運作光靠愛心是不夠的,不足以調動那麼多人力物力投入疫情抗擊戰;政府可以動用行政力量強迫醫護人員走上一線,但這在道德上有虧,而且實際效果要打折扣。但以高薪厚祿動員,則能調動更多的人參與,而且這些人既然看到自己會有豐厚回報,就會更加用心用力。

你可能會說,疫情這麼嚴重,有誰會為了賺幾個錢去冒這個風險呢?其實會有的,人各有價罷了。一個醫生或者護士,給500元的日薪,可能不足以讓他動心,給5000塊錢,可能也動員不了多少人,但假如能夠給到5萬塊錢、10萬塊錢的日薪呢?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是流傳千年的中國古話,也是堅如磐石的經濟學道理。

民營醫院當了抗疫“逃兵”?


事實上,火神山醫院的建設工人,日薪就高達900-1500元,這些建設工人當然英勇勤奮,但不能否認,高薪也是動員他們參與建設必不可少的辦法。

而在出高薪動員人力上,民營機構往往要比公立機構靈活、有力得多。假如我們的民營機構足夠有力,而且能有用武之地,那麼要調動組建一支救援隊,並不是做不到的。

我們來簡單算一筆賬。

現在一支成建制的救援隊是137人(包括醫生、護士、後勤人員、管理人員),假設這支救援隊的人均日薪是1萬元,而這支救援隊需要在前線服務3個月,那麼組建這麼一支救援隊的人力成本就是137人×1萬元×90天=1.233億元。

這麼一支救援隊,在中國會有很多民營企業組建得起,也會有很多民營企業有能力組建。

我們上面已經看到有數十家企業捐資金額過億了,而這還是在不知道這筆錢能怎麼花好的情況下,如果知道所捐善款能真正用到實處,願意捐錢的企業會更多。

民營醫院當了抗疫“逃兵”?


而一家民營醫院,如果他們足夠有實力,在這種非常時期,他們會不捨得做這善事嗎?阿里、騰訊、攜程、美團這樣的民營企業有愛心有當擔,如果一家民營醫院足夠有實力,他們也一定會有這種愛心和當擔的,請不要懷疑。

進一步說,由於疫情嚴重,我們可能就需要100支這樣的救援隊,100支這樣的救援隊3個月的人力成本就是123.3億元。

而這筆錢如果由我們的國家財政來負擔會怎樣?負擔得起嗎?值得負擔嗎?答案是肯定的。就算是政府做好事,也是用經濟手段更高效、更合理。

而要是更好運用經濟手段,民營醫院的發展,不會是阻力,而會是助力。因為市場化的民營醫院,能夠更靈活順暢地對經濟鼓勵作出恰如其分的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