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防疫”“脫貧” 兩不誤 奮力譜寫春之歌

防控不容克緩 ,春耕絕不耽擱。當前,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脫貧攻堅、春耕備耕的重要時期。地處甘肅南部的隴南市康縣,在疫情防控上不“手軟”,全縣總動員,積極奮進在抗“疫”一線;在脫貧攻堅上,堅持發展多元特優產業;在三農事業上,康縣正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域綠美淨、特色產業培育、春耕生產等各項重點工作。

康縣:“防疫”“脫貧” 兩不誤 奮力譜寫春之歌


“自大年初三起我開始值班,每天對過往車輛人員進行登記、測量體溫,堅決杜絕‘輸入性’風險。最近,又是春耕之際,我們全村都行動起來,整地的、播種的,都在各自忙碌著。”正在康縣寺臺鎮河口村三岔路口執勤的村醫兼文書吳斌一邊給過往車輛消毒一邊說。

自疫情發生以來,康縣全面調動各級黨組織、各條戰線和廣大黨員幹部主動參與疫情防控鬥爭的熱情。截至目前,全縣756個黨員先鋒隊,367個黨員志願服務隊,2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35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萬多人積極參與疫情聯防聯控工作,在全縣設立的12個縣級交通檢查站及各村(社區)、自然村(樓院)檢查站點堅持凡車必查、凡人必驗,既檢測體溫,又查驗身份證,既問去向,又問來路,做到了寧可十防九空,也不漏一車、不漏一人,確保卡口管控到位。

康縣:“防疫”“脫貧” 兩不誤 奮力譜寫春之歌


與此同時,康縣縣鄉村三級幹部又奔走在田間地頭,勸慰群眾消除恐懼心理,積極開展春耕生產。“面對當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我鎮在堅決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搶抓春耕時機,在適時做好小麥、油菜等越冬農作物的除草、追肥、農藥噴灑等跟蹤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玉米、辣椒、馬鈴薯、中藥材等春季種植產業的備耕工作,繼續合理擴大花椒、核桃等特色產業規模,緊抓春季經濟林綜合管理工作,拉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帷幕。不同以往,每位農戶出門勞作都做到見面招手微笑、保持距離打招呼,休息時不聚集聊天,增強了自身防護意識。”康縣望關鎮黨委書記楊志康說。

康縣:“防疫”“脫貧” 兩不誤 奮力譜寫春之歌


抗疫路上,愛不缺席;特優產業、技術先行。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康縣三河壩鎮母家河村黨支部書記何廷全夜以繼日,一直奔走在執勤點和重點防控對象家裡,忙時一天就吃兩頓方便麵,他說,“我是共產黨員,從入黨的那一刻起,就牢記入黨誓詞,國家有難,我肯定要首當其衝,不能因為我的一次馬虎大意而拿全鎮群眾的生命安危買單。”

康縣:“防疫”“脫貧” 兩不誤 奮力譜寫春之歌


當記者採訪何廷全老婆時,大嬸兒哽咽的聲音裡雜夾著氣憤與心疼,她說,“疫情傳染這麼快,家家都自行隔離,他卻每次天沒亮就走了,天黑透了才回來,才十幾天時間人都瘦了一圈兒。”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何廷全與村社幹部的努力下,母家河村80名黨員群眾主動參與疫情防控,732名常住人口身體狀況正常,95名返康來康人群主動居家隔離,800名往來人員及300輛車被勸返。

康縣:“防疫”“脫貧” 兩不誤 奮力譜寫春之歌


與此同時,康縣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也是全力行動,積極募捐,為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送去醫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等急需的防疫物資和方便麵、牛奶、純淨水、棉背心等必須生活用品。

康縣:“防疫”“脫貧” 兩不誤 奮力譜寫春之歌


“這裡有我這幾年縫製的10件棉背心,你把它送給執勤點的那些娃娃們穿上,晚上執勤時就不冷了。”

“平常都不讓我們動一下,現在全捐了,您捨得嗎?”

“他們連命都不顧,我有什麼不捨得的!”

這是一位八旬老人與兒子的一段對話。

老人名叫何秀英,家住康縣大南峪鎮大南峪村,是位老共產黨員。當她從兒女們口中得知疫情消息後,每天都關注著疫情變化。眼看著村上的執勤人員冒著嚴寒、沒日沒夜地堅守在村口的檢測點,她毅然拿出了壓箱底的“寶貝”——10件具有特殊寓意的棉背心。

康縣:“防疫”“脫貧” 兩不誤 奮力譜寫春之歌


何秀英老人家說:“本來是準備百年(去世)之後,給兒孫們每人一件留個念想的。我是一名黨員,現在國家有難,能做的只有這些。”寥寥數語,道出了一位老黨員的責任與情懷。老人家的涓涓善舉,溫暖如春。

在康縣,像何廷全一樣堅守在一線的人員很多很多,像何秀英老人一樣奉獻自己的“寶貝”溫暖寒冬的愛心人士也很多,這些“最可愛”的人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守護著廣大人民群眾,溫暖著千萬個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英雄。

康縣:“防疫”“脫貧” 兩不誤 奮力譜寫春之歌


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發展產業是脫貧之本。一年之計在於春,在嚴控疫情的基礎上,康縣多措並舉積極推進特色產業的培育發展。

“去年,我在中建集團的幫助下,創辦了扶貧車間,購買了食用菌加工設備,今年疫情肆虐,我將結合實際情況,藉助本村優勢,初步計劃生產5萬袋香菇,使鄉親們在疫情的影響下也能脫貧致富。”正在疫情監測站點執勤的康縣白楊鎮竹園村黨支部書記陳建軍在電話中說。

康縣:“防疫”“脫貧” 兩不誤 奮力譜寫春之歌


康縣:“防疫”“脫貧” 兩不誤 奮力譜寫春之歌


康縣:“防疫”“脫貧” 兩不誤 奮力譜寫春之歌


康縣:“防疫”“脫貧” 兩不誤 奮力譜寫春之歌


康縣:“防疫”“脫貧” 兩不誤 奮力譜寫春之歌


雲臺、望關、寺臺、大堡、王壩、碾壩等康北鄉鎮已經開始“備耕”,翻地的、播種的、鋪地膜的、給花椒樹施肥澆水的等等,已全面鋪展;陽壩、兩河、三河壩、銅錢、白楊等康南鄉鎮的群眾紛紛以“家”為單位,開始翻菌棒、種耳子、點香菇、給茶地鋤草等積極培育發展特優產業。

康縣:“防疫”“脫貧” 兩不誤 奮力譜寫春之歌


由於康縣南北地勢和氣候迥然不同,導致農林特色經濟作物各不相同,結合縣情實際,康縣按照“整縣核桃、南茶北椒,區域優勢、做精做優”和“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核桃、花椒、食用菌、天麻、茶園、中蜂等種養產業。建成了興源、龍神等5戶林特產品龍頭企業,打造了“康耳”“翠竹”等一批“康字號”名優農特產品。

康縣:“防疫”“脫貧” 兩不誤 奮力譜寫春之歌


康縣:“防疫”“脫貧” 兩不誤 奮力譜寫春之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疫情嚴控期,康縣按照“統籌城鄉一體發展、建設小康美麗康縣”的總體思路,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及時印發以農業農村為主的縣委1號文件,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深入實施環境脫貧、產業脫貧、教育脫貧、精神脫貧等大扶貧工程,為在疫情影響下的全縣群眾謀好局、開好頭,為脫貧致富奔小康譜寫春天讚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