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編者按】 這裡有天然的優美風景,發揮生態優勢,將風景變為產業,讓旅遊名片熠熠生輝……

這裡有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以人文歷史為資源,將傳統與現代相融合,讓傳統文化瑰寶綻放光彩……

這裡有生機勃勃的田園綜合體,以生態體驗為特色,將農業與旅遊相融合,讓農旅結合共同發展……

多年來,康縣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連著一年抓,久久為功抓落實,全縣美麗鄉村已建成342個,佔總數的97.7%,在美麗鄉村建設上為全市乃至全省樹立了榜樣,1鎮12村被評為全國美麗村鎮,是“千萬工程”在西北地區的典範。

為了激勵全縣各級幹部職工在縣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新的一年裡推動全縣各項工作再創佳績。從12月13日起,小編將帶您一起來探訪康縣即將過去的一年的新變化。


1

寺臺鎮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馬連村

馬連村轄8社222戶812人,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1戶69人,今年脫貧13戶42人,目前所有貧困戶全部實現了穩定脫貧。全村有耕地1305畝,除傳統糧食作物外,大力發展了核桃、油菜、辣椒、中藥材等特色種植產業,養殖方面主要以能繁母豬、土雞和中蜂養殖為主,2018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950元。

馬連村完成房屋風貌改造456座1367間,硬化院子7130平方米;硬化主巷道9條1.2千米、入戶道路4800多平方米;共拆除危舊房46座140餘間,殘垣斷壁300多米,利用閒置空地建成廣場5處1200多平方米,新建公廁1座,護欄80米,配套了太陽能路燈、休閒石桌凳等;清理村社道路兩側、廣場周邊、房前屋後亂堆亂放120多處,清理電線杆、路燈杆和牆面小廣告50餘處。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鞏溝村

鞏溝村下轄5個自然村,常住人口110戶341人,農村低保13戶22人(其中1類1戶2人,二類12戶20人),五保戶7戶7人,殘疾人口24戶25人(享受殘疾“兩項”補貼16人),勞動力人數160人。為我鎮深度貧困村,也是2019年預脫貧村,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8戶162人,2019年貧困人口19戶67人,預脫貧18戶63人,現有貧困戶1戶4人,貧困發生率達1.17%。

全村以中蜂養殖、中藥材為主,全村有規範運營合作社3個。康縣宏博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帶貧31戶,主要從事中蜂養殖、中藥材種植、太平雞養殖等,建成中蜂養殖基地2處、中藥材種植基地1處,已發展中蜂養殖310箱,年繁育蜂種200餘箱,年產優質百花蜜1000公斤以上,預計年收入20萬元以上;種植馬蹄大黃60畝;發展太平雞養殖2000只。康縣雙發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貧6戶。已發展辣椒種植42畝,年收入5萬元以上。康縣龍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貧3戶,已發展中藥材馬蹄大黃70畝,預計年收入18萬元以上。

2017年實施貧困村環境整治項目,2018年列為美麗鄉村建設點,完成入戶道路、庭院硬化8500平方米,硬化通社道路5條6.5公里,巷道硬化1.37公里,青磚花圍牆2500米,休閒廣場6處,公廁2座。已完成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共36戶和房屋維修加固291座,完成了全村110戶農網升級改造工程,人畜安全飲水已實現全覆蓋。

建成村民服務中心1個、標準化村級衛生室1座60平方米,配備鄉村醫生1名,定期走訪檢查指導群眾健康服務工作。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符合參保條件的人口100%參保;最低生活保障應保盡保,全村共有五保戶7戶7人,一、二類低保戶11戶19人,符合兜底保障標準的家庭已全部納入。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2

長壩鎮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王馬村

王馬村位於長壩鎮東部國道567沿線,地處高半山地帶,是一個典型的高半山林緣貧困村。全村轄5個合作社,156戶572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51戶207人,貧困發生率35.67%;2019年脫貧19戶87人,貧困發生率為1.4%。長壩鎮立足王馬村實際情況,按照“因地制宜、規劃引領、分步推進”的辦法,全面實施了美麗鄉村建設。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一是實施“拆違治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按照縣委政府“拆危治亂”的統一部署,著眼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對農村危房、違建、環境亂象進行了全面的整治,截至目前,紮實開展“拆危治亂”行動和“明窗亮灶”工程,拆除危房52座126間,圈舍22座34間,殘垣斷壁120米。基本實現了危房“清零”,徹底改善了農村環境。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二是對標脫貧短板,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緊盯水、電、路、房等指標,把美麗鄉村建設和打造田園綜合體、發展鄉村旅遊深度融合,高起點規劃、分步驟建設。2019年王馬村被縣上列為美麗鄉村精品村,堅持因地制宜、規劃先行、彰顯特色,把美麗鄉村與精準扶貧、產業發展深度融合,鎮村主導、聯村幫扶、群眾主體進行打造,目前已硬化村內巷道及入戶道路10000平方米、硬化庭院3000平方米,加固維修危舊房屋150戶150座,實施覆蓋156戶的安全飲水工程,新修排水渠500米,建成了富有特色的“村社相連,環線通暢”公路網,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為發展鄉村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基礎。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三是整合項目資金,統籌建設美麗鄉村。按照“多個渠道進水,一個龍頭出水”的原則,把美麗鄉村建設與貧困村環境整治、扶貧幫扶等高度融合,修建黨員活動室1座、公廁1座、垃圾池8個、活動廣場3個。創建“紅瑞種植農民合作社”,帶動10戶貧困戶種植中藥材。2019年勞動力輸轉150人,預計增收270萬元。目前王馬村已成為“基礎設施好、生活環境好、保障服務好”的新型美麗鄉村。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白楊樹壩村

白楊樹壩村位於長壩鎮東北部距離鎮政府7公里,國道567從村內通過。全村轄6個社,有常住人口206戶683人,其中回族58戶173人。自白楊樹壩村被列為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以來,長壩鎮按照“管理民主、村風文明、產業發展、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總體目標,以公共設施建設、人居環境美化,整治“髒、亂、差”為突破口,著力打造農民幸福美好家園,村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整合資源,村莊建設明顯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條件。白楊樹壩村堅持鎮政府統一規劃建設,村社幹部和群眾積極參與,制定了白楊樹壩村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和實施方案。為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奠定了基礎。一是有效整合項目資源。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司其職、各記其功”的原則,通過項目帶動、資源整合,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各類項目的聚合效應,把有限的資金用在了“刀刃”上。為白楊樹壩村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今年以來實施危舊房加固維修及風貌改造112座,其中一層51座,二層39座,坡屋頂12座,翻瓦10座;停車場1座,涼亭1座,公廁2座,廣場鋪裝1200㎡,硬化入戶巷道路1937.5㎡,青磚花園牆500米,石桌凳3套、樹池15個、綠化3100㎡、灌木、喬木120株、垃圾收集設施8個,便民小橋1座,河道水景60米,仿木安全防護欄500米、道沿石980米、村級標識牌1個、石子路230㎡、廢舊木板和竹籬笆1000米。三是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新建黨群服務中心及標準化村衛生室各1座,同時建成了集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文化體育活動廣場2座,安裝健身器材12臺件,極大改善了白楊樹壩村公共服務條件,村莊建設水平全面提升。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加大整治,人居環境明顯提升。優美整潔的村容村貌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標誌。白楊樹壩以環境衛生整治為抓手,加大投入,創新工作機制,改善了人居環境。一是全面實施綠化亮化工程。以村內主次幹道為重點,栽植灌木、喬木120多株,安裝太陽能路燈20盞。二是全面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按照網格化管理,將本村主幹道包段劃分給公益性崗位,將每週星期一和星期四定為集中日,同時成立了由黨員、婦女代表等人員組成的環境衛生監督會,開展了“大家齊動手、美化我家園”活動,促進了農村環境整治。三是創新管理機制。結合村情實際,制定了《白楊樹壩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檢查考核細則》,其中每15天進村入戶評選環境衛生模範戶,同時嚴格獎懲,進一步激發了群眾積極性,提高了廣大群眾的環保意識,村容村貌更加整潔有序,人居環境明顯優化。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五】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2019年,長壩鎮始終將美麗鄉村建設與脫貧攻堅、特色產業發展、旅遊產業發展等工作相結合,堅持“多措並舉分類型進行建設,聚焦脫貧攻堅,持續推進全域美麗鄉村,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提升了農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