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康縣:農村電商的追夢者 賈生虎

通訊員 燕兆林

近日,筆者來到甘肅省隴南市康縣雲臺鎮唐壩村的一條鄉村公路旁,30歲的賈生虎和他的家庭成員正聚集在小店裡,專注地盯著電腦屏幕,屋裡淘寶客服“叮咚!叮咚!”的提示音此起彼伏。

一牆之隔,賈生虎的叔叔正忙著調度卡車,向全國各地的經銷商發送天麻、土蜂蜜,“今年天麻賣不上價,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同樣是賣天麻,兩代人用了兩種不同的方式。“這是一場觀念的革命,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只要能用好互聯網,都能致富。”賈生傑說。

近兩年來,一批走出去的康縣青年回到了家鄉。他們響應政府號召,開闢“互聯網+農業”新天地,花椒、核桃、土蜂蜜、天麻、茶葉、黑木耳等農特產品網上銷售紅紅火火。務了半輩子農的“果一代”面對撲面而來的互聯網大潮,在疑惑中接觸,在嘗試中學習,在探索中續寫電商致富的新篇章。

因為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和農村電子商務的大力發展,康縣這個貧困面大、程度深、人口多,扶貧難度大的扶貧重點地區呈現出另一番景象。因電商扶貧效益明顯,康縣榮獲農村電商優秀獎。而在康縣鄉村,日益壯大的農村電商充實了農民的錢袋子,更引發了一場深刻的農村觀念之變。

今天為筆者大家介紹一位康縣電商人:他叫賈生虎,康縣第一個殘疾電商創業者,是個80後,康縣雲臺鎮唐壩村人,在經營網店之前為生計東跑西跑,幹過很多不同的工作。2013年底,市委提出了“433”發展戰略,把電子商務擺在了優先發展的重要位置。雲臺鎮政府積極響應,鼓勵農村青年開網店,發展電子商務。

“雲臺鎮自然資源富集,天麻、核桃、蠶桑、淫羊藿、木耳、香菇、黃酒、山野菜等土特產豐富。但是由於這裡山大溝深,交通不便,長期以來,山裡大量的農特產品運不出去。”賈生傑說,當時萌生的最強烈的想法就是藉著全市發展電子商務的時機,把這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山裡的寶貝,讓鄉親們逐漸擺脫貧窮。從2016年開始做淘寶,熱情好學的他,從店鋪發佈寶貝、選品、運營、發貨等身兼數職卻收入只能維持生活。2018年7月,康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獲悉他情況後,對他進行了電商扶貧創業孵化,從最初的不專業,到現在會PS處理圖片,多渠道銷售並向講師的方向發展。2018年11月,經公共服務中心對接由賈生虎負責給貧困戶、殘疾人做開店指導與運營,帶動了一群后起的殘疾電商人紛紛加入到公共服務中心接受指導孵化。經過半年的孵化培育,他的店鋪信譽為三鑽 ,上架商品20餘種。他說:這一切都離不開政府的關心和大家幫助。省商務廳電商處領導以及縣領導考察店鋪並鼓勵賈生虎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在電商方面開闢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對於未來的打算,賈生虎如數家珍的告訴筆者說:一、商品質量好這是店鋪運營最重要的前提。作為一個賣家,想要開一個長期經營發展的店鋪,誠信是最重要的。我店裡銷售的東西,一定與描述的相符,不會為了小利益而損害買家的利益和自己的信譽。二、用真心對待買家,用真情感動買家。在交易中,我也和很多買家成了好朋友,他們下單後,還沒付款我就可以發貨,有時打個電話我也可以發貨,後面再把單子補上。三、上架商品一定要實物拍攝,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我經營的是土特產,實物拍攝可以讓買家最大程度瞭解商品,如果照片和實物的差距太大,買家的期望太高,很容易失望的,評價就會不好,所以我推薦實物拍攝,照片一定要清晰,實物細節圖多一些。四、售後比售前更重要。我把買家當成自己的朋友,充分溝通產品,這樣容易拉近距離,有效提升成交率,即使是小小的利潤也是值得開心的。五、保持自己的旺旺一直上線。電腦不方便就手機上線,及時更新上架商品的信息。開網店必須有一顆平常心,特別是在開店初期更為重要,不能把賺錢看得太重,做好質量和信譽才是正確的選擇。我把開店看成是學習的機會,鍛鍊的機會,為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在生活中,他穩紮穩打,工作中,不拘泥於小利,在縣委縣政府對電子商務的大力支持下,他把學到的東西用在發展自己家鄉電商上,把家鄉的特產通過網絡打開一條銷路,走向全國。他雖然身有殘疾,卻有一顆善良質樸的心,敢於挑戰,頑強拼搏向追求正能量的賈生虎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