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隴南康縣發佈 6天前


【編者按】 這裡有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以人文歷史為資源,將傳統與現代相融合,讓傳統文化瑰寶綻放光彩……

這裡有天然的優美風景,發揮生態優勢,將風景變為產業,讓旅遊名片熠熠生輝……

這裡有生機勃勃的田園綜合體,以生態體驗為特色,將農業與旅遊相融合,讓農旅結合共同發展……

多年來,康縣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連著一年抓,久久為功抓落實,全縣美麗鄉村已建成342個,佔總數的97.7%,在美麗鄉村建設上為全市乃至全省樹立了榜樣,1鎮12村被評為全國美麗村鎮,是“千萬工程”在西北地區的典範。

為了激勵全縣各級幹部職工在縣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新的一年裡推動全縣各項工作再創佳績。從今日起,請你跟隨小編一起來探訪康縣即將過去的一年的新變化。


周/家/壩/鎮


1

草壩村

草壩村按照“生態為基、發展為要、民生為本、黨建為先”的總體要求,通過強化村級班子和基層組織建設,幹部、群眾共同努力,村莊的面貌和基礎設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截止目前,全村共拆除危舊房屋32座;完成危舊房屋改造120座,硬化庭院82戶4000餘平方米;修建群眾健身廣場3處2400餘平方米,停車場2處500平方米;完成村內綠化320餘平方米,鋪設石子路150餘米;修建村內排水渠90米,砌方420立方米,修建公廁2座、樹池10個;栽植綠化樹木65株。

對全村400餘畝核桃樹進行了全面管護,培育核桃種植大戶10戶,創辦千畝花椒種植示範點1個,大力發展家庭種植業,積極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全村共創辦種植花椒、中蜂、中藥材等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全村70%的貧困戶發展產業,為實現穩定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2

陰灣村

陰灣村創新推進全域美麗鄉村、全域環境綠美淨、全域電子商務、全域旅遊景區“四個全域工程”,美麗鄉村建設成效明顯。新修、拓寬並硬化了主巷道4300平方米;拆除危房24座63間,房屋加固維修及風貌改造90餘座,到戶項目惠及全村所有群眾。新建文化廣場2處1350平方米,鄉村舞臺1處,修建公廁3座,垃圾房4座,景觀小品3處,文化牆1處,石桌凳3套,栽植綠化樹木40株,綠化空地300餘平方米。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3

中蜂養殖基地

康縣原生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從初期的20箱蜜蜂發展到現在的400餘箱,合作社成員也由開始的3戶增加到現在的15戶(其中貧困戶11戶、非貧困戶4戶),資產規模由1萬元發展到20多萬元,2019年產蜜3噸,實現產值30餘萬元。合作社一直秉承帶動蜂農、扶助貧困、服務社會的宗旨,向周邊蜂農和有意發展中蜂養殖產業的群眾提供技術培訓,低價提供種蜂、蜂箱等設備,持續開展養蜂戶技術服務。在本社帶動下,周邊的李壩、草壩、上溝、磚家溝、張趙、李家庵、王藺等村中蜂產業得到了充足的發展。截止目前,全鎮共有中蜂養殖戶332戶,養殖中蜂6800餘群,年產值達500餘萬元,累計有197戶貧困戶因發展中蜂養殖而脫貧致富,中蜂產業有力地助推了全鎮脫貧攻堅,成為近些年來在全鎮蓬勃發展的“朝陽產業”。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4

袋料香菇示範基地

周家壩鎮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頭等大事來抓,立足資源優勢,發揮示範帶動,大力發展多元化產業。創辦了草壩村千畝花椒示範基地、草坪等村5個百畝辣椒示範點、陰灣村袋料香菇大棚等產業示範點。

陰灣村袋料香菇示範基地由我鎮與縣富民公司和峪河源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建設,佔地14畝,發展袋料香菇12萬袋。建設大棚44座、烘乾室1座、冷藏室2間、貯藏室1座。

該基地採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村黨支部流轉建設用地,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多方面促進群眾增收;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帶貧協議,認真做好技術指導和培訓;農戶積極入股,並在基地從事採摘和加工作業;公司聘請專業技術員全程指導,保證出菇產量和質量,通過冷藏保鮮和高溫烘乾等技術,確保良好的市場銷售價格,通過簽訂銷售訂單,電商銷售,確保線上線下農產品銷售鏈。目前已產鮮菇120噸,產值108萬元;就近務工30人,戶均增收近0.6萬元,帶動貧困戶入股159戶206萬元,實現分紅16.5萬元,人均增收500元。

該種植基地在不斷產生收益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增加投入,完善各類設施建設,擴大規模化生產,開展精細加工,強化品牌銷售,努力打造“香菇產業示範基地”和“香菇產業觀光園”,帶動群眾穩定增收,促進鄉村振興。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平/洛/鎮


1

瓦舍村

瓦舍村依託美麗鄉村建設和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機遇,實現了村內主幹道硬化、砂化,農戶庭院硬化率達到90%以上,村內電網改造全部完成,通電率100%;村內主要道路和重要地段安裝太陽能路燈25盞;自來水通戶率達到100%,安全飲水率100%;配套實施修建了村黨群服務中心、衛生室、過水路面、河堤,新建廣場4處。截止目前全村共拆除危房105座204間4541平方米,有效解決了人居環境髒亂差的問題。

該村依託貧困戶產業獎補資金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激勵全村38戶貧困戶發展核桃、花椒等優勢產業,累計發放產業獎補資金34戶146人24.125萬元,同時配股康縣興源土特產商貿有限責任公司3.56萬元,分紅3戶11人0.2848萬元;康縣畜聚旺生豬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26戶發展養豬1600餘頭;易地搬遷7戶發放補助資金25.6萬元、長期貼息貸款74.4656萬元,目前所有農戶安全住房率100%;政府為所有貧困戶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進行了資助,貧困戶參保率100%、住院實際報銷率達到90%;貧困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享受政府教育扶持,全村無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實現了社會兜底人員全覆蓋;全村種植花椒麵積達1400畝,8.4萬斤,花椒銷售額達到600萬餘元,核桃種植面積達1200餘畝,核桃銷售額達14萬元。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1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2

剪子坪村

2019年,剪子坪村共拆除危舊房110餘座230餘間,拆除殘垣斷壁20處,204米。房屋風貌改造140戶470座,硬化院落120戶約8300平方米,新開闢村內硬化道路5條,修建排水渠650米,新修公廁1座,綠化800餘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30盞,修建文化活動廣場1處500平方米,配備健身器材6套,圍欄70米。

2019年,全村種植花椒680畝,銷售額達到230萬餘元,花椒產業已成為群眾增收的主要渠道。目前,康縣興平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康縣農康養殖專業合作社兩家大型合作社有生豬存欄1200多頭,帶動貧困群眾10戶,今年生豬養殖產值超過150萬,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根據“一戶一策”產業發展計劃和產業獎補實施方案,對每戶農戶進行產業獎補驗收,9戶貧困戶共計種植花椒核桃57畝、油菜5畝,獲得產業獎補資金93000元,貧困戶戶均增收2500元。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2

經濟林管護

近年來,平洛鎮以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農業結構調整為手段,以經濟林綜合管護為重點,不斷提升管護科學化水平,大力推進花椒、核桃等特色產業發展,努力把平洛鎮建設成為全縣獨具特色的集生態環境治理和特色產業開發於一體的農業綜合示範鎮,實現特色農業生產水平大幅提升,農民經濟收入穩定增加,為全面脫貧同步小康鑑定堅實了基礎。截至目前,全鎮發展花椒種植達12000畝,產值1300餘萬元,戶均收入達2200餘元。在孫家壩、梁山、藥鋪溝、劉河等村註冊成立了以核桃種植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千畝核桃基地建設,年產核桃42萬斤,產值達210萬元,戶均增收725元。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系列報道之一】康縣:向美而行天地新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