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之争升级,是“腾讯+永辉”厉害,还是“阿里+大润发”更强,为什么?

驾校戴教练


我是挨踢栋哥。刚下公交,人在工地。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从2018年的销售额来看,大润发位列第八位,永辉位列第十一位。因此,从零售企业的角度来看,永辉还差大润发一些。

然后再看腾讯和阿里两家企业。腾讯是社交流量的大神。阿里的血液里面则流淌着主业阿里巴巴、淘宝带来的商业销售基因。从这方面来看,腾讯能付能给企业的主要就是社交流量、推广,和在微信等产品上给以线上入口。而阿里则在顾客的销售行为大数据及其分析上,能线上线下统一画像,给零售企业带来更为精准的引流和推广。

还有一点,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的,就是对于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外送是不可避免的重端。在这一点上,阿里体系有饿了么和盒马鲜生的外送,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配合大润发。这方面,腾讯没有相应的布局。

最后,说到底无论是去永辉还是大润发,都还是要花钱买东西的。阿里的淘宝跟线下零售如果结合起来互相促销当然对于顾客来说更有吸引力。而腾讯有什么,把小学生的游戏跟永辉的零售结合起来吗?

因此,我更看好阿里+大润发。

我是挨踢栋哥。我的字多,我有理。


挨踢栋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大润发比较强,但是从未来趋势看,我还是更看好腾讯和永辉的组合。

阿里和大润发的优势

在传统零售行业,大润发一直是国内商超的老大哥级别的,永辉一直也没有超越过大润发。

阿里也是国内电商的第一把交椅,对于零售行业也是非常有经验,整个生态也是非常完整。包括阿里的菜鸟物流,云计算的支持,第三方支付等。

对于大润发的赋能也是非常强的,相当于“绿巨人”加了一件振金铠甲。打通线上线下的商业闭环,还能解决阿里最后三公里的配送问题。

所以对于现在零售行业的现状来说,阿里加大润发就是线上霸主联合了线下霸主,基本无解。

腾讯加永辉后劲更大

虽然阿里和大润发在零售行业更加有优势,但是他们也有一个比较大的缺陷,就是需要流量。

后端做的再大再完美,前端没有流量都是白扯,所有商业本质就是流量。

腾讯的天然的优势就是流量,几乎拥有了全国的流量,而且是粘性极强的流量。

有的人可能会说,腾讯的流量在线上,跟线下有什么关系。太复杂的理论我不讲,就举一个例子。

腾讯继续LBS的广告投放知道吧,就是基于用户位置的广告展现。例如你在xx街上面逛,刷朋友圈的时候,就可能刷到旁边的永辉超市的广告推送。

这还只是非常小的一和应用场景,不要小看这样流量的作用。当反反复复他推荐的商超总是永辉的时候,就占领了你的心智,你就会想着去商超就去永辉。

阿里和腾讯的流量之争

有流量就可以任性,阿里有一半以上的收购都是围绕流量的,包括投资ofo,最后ofo要合并,阿里情愿钱都亏了,也不让合并。

因为一旦合并了,这个流量就不是阿里独家的了。所以阿里丢掉ofo后,自己又做一个共享单车。

还有第三方支付,阿里的支付宝推出的时间要早的多,但是腾讯通过微信的推广,微信支付反超了阿里支付。

除了共享单车,收购大润发,其实一方面是打通线上线下,另外一方面也是想反噬大润发的线下流量。

阿里对于流量的危机感是非常强的,腾讯手握这个王牌,就可以跟阿里打持久战,最后耗不住的一定是阿里。


小渔的创业信条


新零售之争,如果仅仅看作是“腾讯+永辉”和“阿里+大润发”的pk,未免就太局限了。


新零售的定义很清楚,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新零售,这个概念也是阿里巴巴第一次提出来的。


如果仅仅把新零售看成是互联网线上平台和线下商超的结合,就太局限了,这中间还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物流体系,甚至还有更新的流通领域。


所以,才有了“盒马鲜生”这样的新型的商业业态,尽管有很多的跟风和模仿者,但都比不上盒马鲜生,这才是新零售最理想的形态。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腾讯+永辉”和“阿里+大润发”的模式:


由永辉超市、屈臣氏集团(麾下百佳超市)和腾讯三方联手打造的“百佳永辉Bravo”超市首家门店开业,这也是继去年10月三方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后开出的首家门店,也标志着新成立的百佳永辉合营公司正式迈向市场。

12月20日数据显示,由阿里与大润发共同投资的上海润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生股东变更,原投资人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退出,新增盒马(中国)有限公司。此外,注册资本由原来的1亿人民币,增至3亿人民币,增幅达200%。

可以看出,互联网平台和商超的结合,最终的形态将是推出类似于“盒马鲜生”这样的新零售门店,这样的运营模式,对于线上门店的赋能以及线下商超形态的改变是全方位的。


这其中,阿里将“盒马鲜生”和大润发的资源整合,明显更有优势,2017年就面向市场的“盒马鲜生”已经经历了2年的市场运作,积累了很多线上线下运营经验。


而这些,都是腾讯所不可比拟的,更需要时间去磨合,永辉超市、屈臣氏集团(麾下百佳超市)和腾讯看似强强联合的三方合作,到最后,可能大家都靠不上。


挨踢那些事


这个要探讨下,这个提问代表一种普遍的思考方式,分享下。

我的观点,不做预判,静待他们战斗的结果。

作为投资人,我们对待未来每种商业模式,我们都非常理性,我么谁都没有那种能力能准确预测这两种模式谁能胜出,也有可能是第三种模式,还么有诞生。

大家忘记了吗,当年液晶电视也有两条技术路线:简单的来说,就是背投和液晶,当年长虹押注的背投的技术路线,孤注一掷;其他押注的是液晶;结果呢,这些年你看不到背投彩电这个概念了吧。

所以,作为产业投资人也好,作为财务投资人也罢,都不会简单的押注其中某一种模式,因为你一旦押错,将完成错失行业机会,都不愿意冒这个险。但让如果只是作为谈资,就无所谓了,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探讨交流


超级企业家


对于永辉和大润发来讲,他们属于是零售公司了,而腾讯和阿里分别是在给这两家零售企业赋能的作用,然而从to B的角度来讲,显然阿里对于B端的负能要更加强一点,阿里对于企业的数字化,平台化负能能力是目前全球做的最好的企业了,而腾讯除了对于社交流量的绝对优势,对于B端赋能的动作和能力确实要差几个量级,所以我更看好阿里➕大润发!


紫熊翻翻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是“腾讯+永辉”厉害,还是“阿里+大润发”更强?个人觉的是不一样的资源,一样的目标,都是为了抢占新零售的制高点!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变商品、供应链、服务、营销等商业零售的关键环节,为平台及应用带来更多的流量!

一 阿里在电商领域的经验和实力使其在应用大数据进行用户画像、精准营销上得心应手,加上兄弟企业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口碑等移动支付、生活服务平台的加入,可以说打通线上线下的能力比较全面。但是,目前线上的流量已经基本接近饱和,所以阿里要急于通过与大润发及银泰等商业集团合作,用技术重构“人、货、场”,以弥补和加强其线下薄弱的商业基础,从而占领新零售的制高点。

二 腾讯可以提供的是自己凭借微信等社交产品获得的各种流量优势;同时,微信支付的普及也为其开辟线下市场提供了机会。但是,腾讯不仅缺乏线下商业基础,而且也不擅长商业运作。虽然也不乏京东等拥有电商经验的互联网企业,但是在商业零售无法与阿里抗衡。所以,腾讯需要整合更多实体商业运作者,一方面可以带来“流量变现”,更重要的是利用新技术来获取更多的线下流量,为其商业闭环加强实力。




专注颈椎枕头研发12年


新零售之争升级,是“腾讯+永辉”厉害,还是“阿里+大润发”更强,为什么?

我个人的观点是:阿里+大润发 这个组合会更强。

先来看看新零售定义:英文是New Retailing,即个人、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通过新零售定义来看,阿里巴巴本身的优势就是电商+大数据+运营。而新零售要想做的好,必须得有强大深厚的B端和C端商家的运营服务能力及经验,包括强大的商家数据经营积累,阿里巴巴做了接近20多年这方面的服务,肯定早已经具备了这方面强大的能力和资源,再加上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整合了大部分快递公司)覆盖面之更广,深,菜鸟网络对企业商品快速流通也是很大助力的。

而腾讯的核心优势一直是社交+游戏+流量,在电商B端和C端的运营能力,经验,大数据都太欠缺!虽然腾讯这几年也在到处投资这些领域,但是投资跟实际运营相比还是有差别的。

故综上所述,新零售之争,阿里+大润发 会更强。

如想了解更多,请关注,可以一起探讨。


好点儿


作为零售行业来说

销售恰恰是阿里的优势,零售不是腾讯的优势,腾讯的优势是社交,所以说最后的胜利者是阿里和大润发,

作为零售巨头,永辉和大润发相比,原谅我苦逼,见过不少大润发,永辉见的少,但是我见到的大润发基本都是生意非常好的,直接甩其他超市几条街。

永辉可能一般都是在高端点的场所,例如万科,万达,这些地方,但是我逛这些地方说实话不是为了买吃的去的,而是为了逛牌子,和高端奶茶星巴克,优衣库,所以永辉的生意不会太好,我个人观点。


天机老人徒弟


这个应该毫无疑问,论零售,马云的经验以及眼光是马化腾无法比拟的,如果没有游戏运营策略上的成功根本不会有马化腾。马化腾在这一块也不是一块料子,之前曾模仿淘宝搞了一个拍拍,最后不了了之就是证明。其次,马云的影响力以及个人魅力成功的吸引了很多人,所以不管是谁,只要跟马云沾边基本都是赢家。



机哥说科技


相比而言,我支持阿里。腾讯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各种打压其他兄弟企业,还记得他们”艰难的抉择”吗?寻腾讯的网游坑了多少下青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