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賺到財富?從發現自己愚蠢開始。

這篇文章值得讀十遍

去年,一個朋友發了一張圖

引發了很多人的熱議。

如何賺到財富?從發現自己愚蠢開始。

他發了上圖這個模型,

並附上自己的解讀:

“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務,

就是把下屬從“愚昧之巔”,推到“絕望之谷”,

至於他能否爬上“開悟之坡”,就看“個人造化了”。

大意是說:自我認知水平越低的人,

認知偏差就越大,越容易自我膨脹

(站在愚昧之巔);

反過來,自我認知水平越高的人,

認知偏差就越小,越容易自我超越

(走上開悟之坡)。

鄧寧更一針見血地說:

“如果你沒有能力,

你就不會知道自己沒有能力。”

整個人生,分為四個階段: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以為是)

知道自己不知道,(反思自省)

知道自己知道,(覺醒自負)

不知道自己知道。(返璞歸真)

本質上,這4個階段,

是一個人心智模式,

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成長過程。

多數人之所以貧窮,因為不知道自己的無知。

每個人對自己和這個世界的認知都是不同的。

因為認知的不同,所以人生的結局不同。

一個人如何認識這個世界?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卡尼曼說:

人的大腦存在兩個系統,

一個是快思考系統(感性),

另一個是慢思考系統(理性)。

感性大腦是感知,理性大腦是認知。

其實,在感知、認知之外,

還有一種信息輸入方式,叫覺知。

也可稱為靈感,第六感,等等

覺知是什麼?

簡單地說,

就是你把自己當成觀察對象時的心理狀態。

佛學也有覺知,通常是指觀照、正念等。

是不是有點晦澀,聽不懂?

那換成大白話:

覺知,就是我知道我正在評判我自己。

覺知有什麼用?

首先,多了一條“實時反省”的神經迴路。

自我覺知水平低的,

認知偏差就大,容易自我膨脹;

自我覺知水平高的,

認知偏差就小,容易自我超越。

其次,覺知到不同層級,就會有不同的收穫。

覺知到習性弊病,就會正心誠意;

覺知到起心動念,就會改變緣起;

覺知到心智模式,就會自我超越。

最後,覺知的本質是意識與潛意識的分離。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

“當潛意識被呈現,命運就會被改寫。”

為什麼呢?

榮格答道:

"潛意識是一個更大更完整的心理,

往往擁有比意識更為優異的分析和洞察能力。

用大白話說:

你隱藏的與生俱來的強大直覺能力被喚醒了。

當你能意識到自己的愚蠢時,就代表你已經進入了偉大的開始。

這時你進入了第二個層級,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

只有發現了自己的無知後,才會開始拼命的提升自己的認知。

如何提升自己的認知呢?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

⁢不同的︊圈子,不同的信︇息‬差

‍不‪同的信息︁差,︎不同的手​段

不同的⁠手︂段,不同的結￳局

想成為高手就要去跟高手對話

就時候去讀他的作品是最快的方法。

因為他們思想的精髓都在文章裡就能免費了解到。

還有比這更廉價的學習方式嗎?

沒有慧根,就得會跟。

當你沒有賺錢路子的時候,

就去找一個懂賺錢的人。

他搞什麼,你就跟著搞什麼,這樣一定不會錯。

當你沒有能力去創業的時候,

遇到身邊那種有激情有夢想的正能量的人.

那麼你就大膽的跟著去做,那你就一定會所成的。

一個人一事無成。

是因為心中的格局太小所致。

有的人做事,只看眼前的利益,

有的人做事,卻看幾十年的發展。

下棋的時候,真正的高手都要往後看幾步,

提前想到對手可能落子的地方

並找到應對的辦法。

而所謂的臭棋簍子,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一個人看得夠遠,才能走得夠遠。

謀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對於人生這盤棋來說,

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技巧,而是佈局。

大格局,就是有足夠大的視角去審視人生,

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有大格局才能成大事。

當認知不斷提升,此時進入了第三個階段,知道自己知道.

這時往往人生會有所成就,能感受到自己和很多人的明顯差距。

然而恰恰這時也是最危險的時候,因為會自信自大甚至膨脹。

一旦過度自信,反而容易摔倒。

最終要修煉到最後一個層級,不知道自己知道。

簡稱叫難得糊塗,人生的智慧,就來自拿起之後的放下。

擁有之後的失去。

大智之後的若愚。

人生就是從傻修煉到聰明,再從聰明修煉回傻的過程。

人生就是從簡單修煉到複雜,再從複雜修煉回簡單的過程。

人生就是從單純修煉到現實,再從現實修煉到單純的過程。

50歲的大腦,5歲的內心!

你此時修煉到那個層級了?

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

——點關注,成長不迷路!

如何賺到財富?從發現自己愚蠢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