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是什么?

杨林4562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

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一、背景介绍

这两首诗的作者是北宋诗人苏轼,是他为惠崇的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其一是为“鸭戏图”所题,其二是为“飞雁图”所题。

二、诗意

其一

透过稀疏的竹林可以看到两三只桃花已经含苞待放。春天的江水已经开始回暖,鸭子在水里游荡,它们最先向人们传递了春的气息。江边的地面上已经冒出了满地的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鲜嫩的笋芽。每年的这个时候,河豚也开始逆流而上,回到江水里来产卵了。

其二

北飞的大雁像北归的人一样由于恋恋不舍差点被雁队甩掉,那遥远的塞外大漠现在仍是风雪交加,还是再在这舒适惬意的江南多待一段,尽情享受这半个春天吧。

三、赏析

其一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竹林、桃花、鸭子、蒌蒿、芦芽这些具体的物象,来表现江南春天的蓬勃生机,一切都充满了生命的色彩,作者通过这些物象联想到这个时候也正是河豚逆流回江产卵的时节。

诗的前三句是作者对画中景物描绘,最后一句是作者因而产生的联想,鸭戏图带给人的是最直观的感受,而苏轼的诗将这幅图从感官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联想,既符合画的主题,又不拘泥与此,弥补了画面带给人的直观感受,与鸭戏图相得益彰。

其二

作者通过北飞的大雁像北归的人不肯归去,差点掉队的拟人手法,来道出江南风光正好,春光旖旎,劝大雁在江南再多待一段时间,进而赞叹春光美好,春日生机。


离尘LC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1、诗意

其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2、原文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此诗作于江阴。

二、赏析

其一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其二

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鲜为人知,实际上,第二首也写得很好。第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依依不舍,差点掉了队。并且在下一句,把这几只雁比作了“北归人”,是非常形象的,这就画活了景象。

诗到了第三、四句,就更进一步给大雁以人的情感。“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诗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

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全球战疫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开放了,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满地的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5703831866


《惠崇春江晚景》是当时苏轼为好友惠崇和尚所作的图画《春江晚景》题的诗。它生动的描述了初春下的江南美色:竹外桃花、蒌蒿出芽,从河中嬉戏的鸭子到馋涎欲滴的河豚,诗人由景思物,让一副初春的美景跃然于我们的脑海中。诗意之美、之妙,不过如是!



Mryin716


可以在加一些诗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