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锐鏖战攻坚重症救治 北大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前线纪实


直击 | 精锐鏖战攻坚重症救治 北大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前线纪实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阶段,加强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努力降低病死率,是医疗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诊疗精锐鏖战武汉,全力救治重症患者。

全力救治 首例机械通气

“给予患者最积极的治疗,尽一切可能做好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同时也要做好风险评估,做好充分的防护准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独立管理50张床位的重症隔离病房已经一周,每一位危重症患者都得到全力救治。

2月17日, 医疗队为一名77岁男性病人成功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重症医学科高伟波医生介绍道:“这位病人因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来院时呼吸系统症状就比较重。医疗队给了比较积极的治疗,来院第三天就已经上了无创呼吸机,但是氧合一直不理想。”

直击 | 精锐鏖战攻坚重症救治 北大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前线纪实


王天兵副院长带领专家组多次讨论患者病情。患者病情符合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指证,同时跟家属进行了沟通。

直击 | 精锐鏖战攻坚重症救治 北大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前线纪实


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患者气道与外界相通,操作过程中感染的风险比较高,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医疗队提前做了演练,认真梳理流程,克服病房条件不足的困难,评估可能的风险点,并做好相应的周密准备。

朱凤雪主任、王泠主任、王雯护士长提前备好密闭式吸痰管、吸引器瓶、防护面罩等物资,为病人病情需要随时备用,同时保护医护人员操作安全。

得知病人要做气管插管,刚下夜班已回到驻地的姜华医生表示,“气管插管麻醉师最拿手,当然是我来!”

朱凤雪主任说,“我在重症监护工作的时间长,有经验,我配合姜大夫吧。”

护理组选派了在岗的重症监护护师田楠配合。田楠接到任务,没有一丝犹豫,爽快的说,“没问题!”

直击 | 精锐鏖战攻坚重症救治 北大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前线纪实


2月17日下午,朱凤雪主任、姜华主治医师进入病区,进行气管插管的相关准备工作,再次仔细梳理流程,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这里和我所熟悉的手术室完全不一样,药物、气管导管、管路连接等所有的准备工作都要提前完成,万无一失才行。”姜华医生介绍道。

闷热的防护服、紧压的护目镜、好几层橡胶手套,都为操作增加了难度系数。一旦操作时间长,就会增加飞沫扩散交叉感染的风险。

直击 | 精锐鏖战攻坚重症救治 北大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前线纪实

虽然冒着风险,大夫和护士没有任何犹豫或畏难,经验丰富的姜华医生操作娴熟,在护士田楠精准到位的配合下,插管操作一次性顺利完成,整个过程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护士熟练的接上了呼吸机,调整好参数,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改善。

重症医学科安友仲主任表示

病房老年患者数量较多,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病情复杂。医疗队增强协同性,针对基础疾病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在对重症患者治疗中,强调“治未重”,密切观察包括肠道、脏器等各项指标,注重早期干预,积极维护免疫功能,避免向危重症发展。结合新冠肺炎特点,把握治疗关键环节,重点监测临床预警指标,通过关口前移争取抢救时间。

护理部主任王泠指出

危重患者护理也进一步强化。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尤其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生命体征和病情需要严密的监护的特点,护理人员加强巡视仔细观察,同时时时处处关注患者需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重症护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连续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连续奋战的精神,保持恒定和良好的工作状态,使重症患者得到最佳护理。

直击 | 精锐鏖战攻坚重症救治 北大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前线纪实

王泠主任指导重症患者压疮护理

临时党总支

抗疫前线的战斗堡垒

经2月17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会讨论通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总支正式成立。

临时党总支委员5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1名,王天兵任临时党总支书记,暴婧任临时党总支副书记。临时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分别任命暴婧、赵礼婷、李立为第一、第二、第三临时支部书记。

直击 | 精锐鏖战攻坚重症救治 北大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前线纪实


2月17日晚党总支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党委会精神。医疗队领队姜保国院长宣读了《中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委员会关于成立援鄂抗疫医疗队临时党总支的决定》,宣布了组织框架和任命情况。

党总支书记王天兵强调了发挥党总支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性,请大家关注、挖掘身边党员、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的个人事迹,同时按照流程做好发展党员的相关工作。

临时党总支将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凝心聚力,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特殊战役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前线日记

看到他们日渐康复

一切都值得!

直击 | 精锐鏖战攻坚重症救治 北大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前线纪实

眼科病房护士 杨文雪

我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就是来克服困难的,就是来守护患者的!只要看到更多的患者康复出院、与家人团聚,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直击 | 精锐鏖战攻坚重症救治 北大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前线纪实

急诊重症监护 刘静娜

去年夏天,我以一名游客的身份来到武汉,当时就喜欢上这座美丽的城市。这是我第二次踏入武汉这片热土,不同的是,这次我是北大人民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带着光荣的使命和责任而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就像一场噩梦,打破了江城往日的喧哗,开始变得安静而又凄凉,让人很不习惯。当医院组织报名的那一刻,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国有难,必定全力以赴!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时时刻刻都演绎着不同的感动。

负责后勤的老师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满足队员们的需求,保障我们的衣食住行,各种生活用品及消毒用品一应俱全。当我们从下午工作到后半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酒店,刚进酒店大堂就看到后勤老师为我们准备的热腾腾夜宵,心情无以复加,只能说胃暖暖的,心情美美的,睡一觉醒来明天又可以继续战斗了。

昨日一场大雪让江城的气温骤降10℃,每位队员都加了衣服,但依然很冷,当我正想方设法寻求外套御寒时,后勤老师又及时送来了羽绒服。还有从一开始给每个房间连夜配备的电暖器,每个房间加的被子,日常生活用品的不断补充,都体现着院领导、后勤老师的细心关怀。

今天是我第4次进入隔离病房。从酒店到达医院隔离病房,我们需要尽快穿好防护服进入病房交班,接替已经连续奋战数小时的战友。穿防护服是一个复杂精细的工作,一个细节错误就可能被感染。每一组会安排2-3位队员帮助进入隔离病房的队友穿防护服,其中最重要的是戴好护目镜,要把护目镜周边和我们的防护服口罩的缝隙用胶条粘好,否则特别容易暴露而被病毒感染,这项工作需要没有穿戴防护面具的战友帮着做,粘好后还要反复检查,细微之处尽显队友们的凝聚力。

进入病房,看到日渐康复的患者,心中充满欣慰和自豪。在重症隔离病房中,没有护工也没有家属陪伴,患者的日常饮食、大小便以及护理都需要我们亲力亲为地帮助。这种每天无数次的近身操作,稍有不慎就有被感染的风险,然而战友们从未退缩,始终保持一颗认真负责的心,以国家队的标准尽心尽力地护理好每一位患者,帮助他们。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行护理操作,难度增加了很多,很多平常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的操作,这个时候就要两个人甚至更多的战友一起协助完成,这无疑增加了工作量,每一位队员都是衣服是湿了干,干了再湿。即使这样,我们的团队没有一位掉队,即使身体不适也只是简单休息片刻便再次进入病房。赵礼婷护士长的一句话道出了每一位护理战友的心声,“既然来了,我们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果我们不帮助不关爱他们,那么他们还能依靠谁呢?抗疫新冠肺炎,我们无怨无悔!”

护理团队的爱心、细心、耐心也换来了患者朋友们的一致好评和理解。今天有位病重的70岁阿姨很亲切的呼唤了我的名字,并夸赞我的名字好听,我转过头微笑回复,由于厚厚的眼罩和防护面屏,她或许看不到,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温暖;她继续说:“你们辛苦啦,千万保护好自己,不要被传染,离我们远一点,我们都是有孩子的人,非常心疼你们,你们太不容易了。”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好像湿润了双眼,很感动,也很欣慰。

当我到另一个病房的时候,一位刚要下地上厕所的老奶奶说:“非常感谢你们,你们太辛苦了,你们这种精神让我太感动了。你们可以不用进来的,上厕所我可以慢慢的走过去,不用扶我,这些事情我能自己做,否则你们太容易被感染了。”我再次感觉湿润了双眼,上前搀扶着老人家,瞬间感觉他们都好像我的亲人般温暖,感谢他们的理解与关心。看到他们日渐康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我深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团队精神才是我们坚持到最后的最大精神支柱!我们有一个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的集体,我们是一个团结的坚不可摧的团队。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希望春暖花开之时,我们能再见一个健康美丽的武汉,能再见美丽的樱花。

直击 | 精锐鏖战攻坚重症救治 北大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前线纪实


直击 | 精锐鏖战攻坚重症救治 北大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前线纪实

医疗队员拍摄的武汉夜景与疫情的斗争进入关键阶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一直在鏖战攻坚。

矗立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尊石刻,代表了所有医疗队员、所有医护人员的心声——

直击 | 精锐鏖战攻坚重症救治 北大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前线纪实

敬请期待下期资讯,关注“今日头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为您解决心里的烦恼,欢迎留言、评论,谢谢

直击 | 精锐鏖战攻坚重症救治 北大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前线纪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