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網絡學習新機遇,拒絕沉迷,引導孩子合理上網

網絡學習第二週,已經有幾個家長反映:“老師呀,我家孩子最近沉迷網絡、沉迷手機,眼睛看的都是通紅的,這再不開學可怎麼辦呀!眼睛非得廢了不可

!”我聽了也很納悶:嗯?現在不是已經跟著新政策進行,取消了新課講授,以複習課為主,意味著看電子課本的時間完全取消了;而且每節課也完全把控了時間,都限制在20分鐘以內,每天也就只有一門主課,一門手工課,外加陽光體育,也沒有很多時間必須在網上去學習啊?

家長的回答道出了疑問:原來,雖然網絡上課時間減少了,但是孩子還是會以學習的名義光明正大的用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而且總會故意偷偷的在父母注意時裝作學習,在父母不注意的時候就在玩遊戲或者看電子書等。也難怪很多父母總覺得孩子每天能在臥室裡呆一整天不吭聲,大概在學習的幌子之後,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孩子到底拿著手機在幹什麼。說起來,學習效率怎樣暫且不說,就說這對視力的影響也是很可怕的。

抓住網絡學習新機遇,拒絕沉迷,引導孩子合理上網

據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學生近視眼發病率是極其高的。其中,小學生群體近視眼發病率佔22%,中學生為55.22%,高中生佔70.34%。從數據來看,似乎中高中生居多,但是想想看,小學生所佔的22%也是不容小覷的,這意味著每100個小學生中就有22個近視。小學才是真正進入學習的起始階段啊,如果剛開始就未養成正確的用眼習慣,不注意用眼衛生,那將來學業加重,眼睛的負擔豈不是更重!

目前就我所帶的班級,近視率就非常高。在學校寫作業時常會刻意的去提醒他們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但在和家長及學生的聊天過程中,也理解到如今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各種電子產品的頻繁使用才是造成孩子們近視率上升的最重要原因。

抓住網絡學習新機遇,拒絕沉迷,引導孩子合理上網

不僅如此,長期沉浸網絡,依賴網絡,必然會減少孩子開口和旁人交流的機會,會減少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可能,從而影響智力及各項技能了發展。而網絡上一些魚龍混雜的資源也在無時無刻不侵染著孩子們的眼和心。對沒有辨別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孩子來說,很容易就會被一些不良廣告不良鏡頭所影響,侵害身心。

但我們也不能否認科技產品帶給我們生活及孩子教育的方便,可以讓我們更快捷的去獲取各種所需要的資源,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特殊狀況之下,若不是各種媒體網絡,孩子們就只能坐在家裡孤軍奮戰乾乾著急了。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如何才能幫助引導孩子去吸取網絡精華,讓電子產品真正為孩子所用,並減少其身心的危害呢?

抓住網絡學習新機遇,拒絕沉迷,引導孩子合理上網

幫助孩子合理使用網絡,不妨試試這樣去做

1. 家長適當陪伴監督

聽過這樣一句話:

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12歲。在這段時間中還不採取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手段的話,它們就會發芽滋長,及至以後採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經是紮下深根,以至於永遠也把它們拔不掉了。

對於孩子的智商家長不可輕視不可低估,不要覺得他們還小,很多東西他們還不會操作,孩子看不懂,趁著惡習還沒養成,就該著手去監督和引導了。

抓住網絡學習新機遇,拒絕沉迷,引導孩子合理上網

對於初次大規模長時間進行網上學習,孩子是第一次,必然會非常好奇,覺得直播啊、打卡啊什麼都是新鮮的。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孩子只是個未成年人,雖然可能在之前已經接觸手機,但是多是娛樂,對於完全用來學習還是陌生的。

此時,家長即使再忙,也不能讓孩子一個人去獨自拿著手機或電腦去操作,而應該再前幾周陪著孩子一起,對於整個學習過程中任何一個流程或情況自己先做到熟悉,再詳細講給孩子,幫助他們熟練處理常見的意外情況。這就如同陪伴剛入學的孩子寫作業學習一樣,最初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抓住網絡學習新機遇,拒絕沉迷,引導孩子合理上網

2. 制定全家人的時間作息,合理安排用網時間

在北美,很多兒科醫生、早教中心和幼兒園老師都會經常談到給孩子製作作息表的重要性,這一點其實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過。因為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制定詳細的作息計劃真的太重要了,尤其是在疫情影響,開學推遲的這段特殊情況。

詳細的作息表以幫助父母對家庭生活進行妥善安排,也有助於孩子對自己一天的時間進行合理規劃,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作息能讓孩子明確知道,在自己的家裡,什麼事情才是最重要、最有意義的。作息表的制定一定包含學習、飲食、運動、活動等各個方面,體現勞逸結合及趣味性,而且一旦制定了就要嚴格進行,成員都必須去遵守。

抓住網絡學習新機遇,拒絕沉迷,引導孩子合理上網

人本身就是需要社交的動物,長期悶在家裡,無論大人小孩,身心都好像是被困在了籠子裡,除了吃飯看電視就剩了睡覺,最後意志力全無,假期結束就養了一堆肉,想一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洛克定律證明,人是需要有目標的,有目標的生活會更有鬥志和動力。如果沒有一個書面的詳細規劃,很可能在在心裡想的好好的到點了忘了要幹什麼就放棄了原有的計劃——算了,再玩一會手機吧!一家人,一人一部手機,誰還顧得上孩子在幹什麼。

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孩子,都不可有縱容的思想。要知道,最後的痛苦,都是當下的縱容滋養出來的。在這一點上,大人一定要給孩子做出榜樣,要想孩子不沉迷網絡,自己先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抓住網絡學習新機遇,拒絕沉迷,引導孩子合理上網

3. 增加親子活動

發現我們最近幾天的班級圈中有一些很亮眼的元素——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美術作品和手工製作,如下圖。以前竟不知道,許多孩子竟然還有這心靈手巧的一面,很多孩子整日裡忙於文化課的學習,也沒有太多時間去畫去動手做手工。最近不正是個機會嗎?

想想為什麼網絡會吸引孩子,就是因為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東西,那如果家長也能想出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去做,那就最好了。從我做教育這麼久,接觸過這麼多孩子來看,很多孩子還是和喜歡和大人一起去完成一個小“工程”的。

抓住網絡學習新機遇,拒絕沉迷,引導孩子合理上網

學生自己的創作


抓住網絡學習新機遇,拒絕沉迷,引導孩子合理上網

心靈手巧的手工花

心理學研究表明,畫畫和做手工對於孩子智力的培養是非常有益的。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智慧的花是開放在手指尖上的。”

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也說過:“手是身體的大腦,手是思想的鏡子,是智力和才能發展的刺激物。”

還有我們熟知的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偉大培養者,是指揮的創造者。”

由此可見,動手操作對於孩子心智發展的重要意義。因此,在這大好的時光,若讓孩子以為投入網絡,豈不是太可惜了!

抓住網絡學習新機遇,拒絕沉迷,引導孩子合理上網

學生畫的漫畫

我的朋友圈中就有一位以前接觸過的家長,在這方面對孩子的教育可謂是楷模和典範了。她是一位單親媽媽,從女兒二年級開始便獨自撫養,如今已經初二了,孩子活潑開朗又懂事,自信自立且善於交際,沒有任何單親家庭孩子的陰影。這跟她的教育是分不開的。這幾年從她的朋友圈裡,我看到的全都是她和孩子相處的點點滴滴,一起塗的一個瓷娃娃,一起包的一頓餃子,一起搭的玩具房子,或者一起看過的書,有時也會一起看部電影……但是從照片中孩子臉上的表情,我也相信,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絕對遠比獨自一人對著手機幸福的多。

因此,有時候並不是孩子願意沉溺手機,而是他們更缺少一個願意陪他們一起玩耍的父母。還記得曾經看到的一句很有感觸的話:現在的孩子很寂寞,多是獨生子女,沒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爸爸媽媽也越來越忙。除了上不完的課,就剩了手機的陪伴。

抓住網絡學習新機遇,拒絕沉迷,引導孩子合理上網

作為父母,我們要走進孩子心裡,多和孩子交流,體察孩子真實的內心。家長也一定要記得,千萬不要為了圖自己的一時輕鬆,為了享受一時的母慈子孝而縱容孩子沉迷手機,這對孩子的傷害是不容我們後悔的。無論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是要有智慧的。最後,送給大家一句很喜歡的話:

我們終其一生,也許不會積累太多的財產,也沒有什麼名望,但每一個父母都通過生活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品質,把這一點點給孩子吧,他們會用新的生命去放大,發出光芒。

希望在疫情期間,我們眼裡的神獸都能被我們的溫情馴化,成為我們心中的“小棉襖”“小暖男”。

(本文完)

這裡是橘子育兒課堂,每天分享育兒知識和教育故事,真高興在這裡和你相遇。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