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问题算三农领域吗?农民工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

农夫王二


农民工问题在三农问题中的地位

农民工既是农村中,农民中的一个群体,又是城市中的一个群体。是联系城市与农村的一条重要的纽带。

在解决三农问题时,有许多途径,例如农村城镇化、提高农民收入等等。今天我只想从农民工角度探讨一下三农问题。

首先,我们从农民工产生的原因谈起。农民工具体什么时候产生,恐怕我们无从考证,但是近年来,农民工数量却迅速增加,农民工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关于农民工涌现的原因。我觉得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农村劳动力过剩。改革开发以来,标志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工具先进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生产率提高了,所以有了许多剩余的劳动力(这里面也有土地减少的原因),其中一部分留在农村,他们自己地里的活干完了,就为别人干活,拿一定的报酬,或者搞一些手工业;另一部分就来到城市,城市建设恰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民工的产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变化,我觉得解决三农问题就应该在变化二字上做文章。近来中央连续出台的一系列力度大、快人心的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地方政府在解决农民工问题中应该负有什么责任呢?农民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一部分,解决农民工问题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一般出去打工的都是年轻人,而且多是没有机会受更好的教育辍学在家的青年,他们比他们的父辈文化水平更高,思想更先进,是农村中先进的一个群体。政府应该给他们以必要的培训,再参加就业。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知识水平与素质水平,又能容易就业和胜任将来的工作。

城市在解决农民工问题中有那些任务呢?城市应该重视农民工问题,尽快建立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保障农民工受教育的权利。城市应该拿出具体方案接纳这些优秀的,先进的城市建设者。近年来城市治安情况一直不好,有些人反应农民工素质低,其实这不能完全责怪农民工,因为他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甚至子女都没有机会受教育,缺少地方政府和所在城市的关心。所以他们有些过激行为也是有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如果不解决农名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问题,城市将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城市建设离不开农名工,所以城市应该给农名工以关爱和回报。

城市扩大化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设想,我认为搞农村的城镇化有许多弊端,而且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建高楼就是城镇化吗?发展工业就是城镇化吗?等等,如果在农村建设工业化,就会带来污染和造成能源的浪费以及重复建设,将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大量开发区的建设以及建筑用地、粮食产量的问题就是教训。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如果再发展城镇化,用于农业的土地将越来越少。像一些发达的国家,他们也保留了农村。我们也应该发挥农村的优势,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换个思维,通过城市的扩大化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却显得事半功倍,城镇的扩大外来人员有两个:一是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学生,另一个就是进城务工人员。所以城镇应该接纳这些农民工入城(当然接纳哪些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接纳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给他们以平等的各方面的权利,特别是受教育的权利。谈到这里,我觉得有几个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其一取消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的规定,都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还分什么农业和非农业,这本身就是对农业的歧视,在困难时期可以让农民受点委屈,但是现在应该想想农民了。

统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逐步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应只局限于农村,城市也有很大关系和很大的责任。所以说在解决三农问题时,应该把农村和城市联系起来,不应该仅限于在农村解决农民问题,也不应该仅限于在城市解决城市问题。因为两者是联系和统一的,而且有很大的互补性。所以我们在解决三农问题时要把农村和城市统筹起来考虑,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城市与农村互补双赢的局面。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


农民日常三餐,遛遛弯,聚聚会,唠家常,没事净坐麻将桌。夏天晚上健健身,扭秧歌,跳个舞,耍手机。农忙时节忙耕种,抢秋收。实在没人没招,掐着票子等着机器交。农民工不轻松,上有老下有小,没有固定工作全国跑,白天干,晚上干,弄得迷糊忙转转。吃不好,睡不好,晚上害怕蚊子咬。天气热,两瓶水杯都干净。汗也出,累也蒙,稀里糊涂过一生。活也忙,手机忙,春节放假是最长。朝也算,暮也算,不给开支全完蛋。


Liaokong了空


《老农吟》

离乡深知担子艰 四海漂泊只等闲

田地薄收不堪种 养儿赡老大过天

为有生计体面少 脏活累活冲在前

冷眼已作寻常事 嘲讽且当一般言

粗茶淡饭乐中煮 寒羹冷炙笑里咽

有病忌医嫌药贵 歇工购物怕花钱

因愁常买劣质酒 受辱多抽低价烟

板房尤喜围朴克 工棚最爱下雨眠

丑女示花苦作乐 夜半思人倍受煎

朝出晚归衣如洗 一年多半是汗颜

岁末心忧血汗债 讨薪好似求神仙

缺衣少吃挣彩礼 城里没宅姑娘嫌

双手造来房千所 乔迁楼里无一间

为此捶胸长哀叹 急儿白头实可怜

谁爱草头拉狗屎 谁在牛尾执傲鞭

草枯百日怕星火 牛泪崩尽不耕田

今日苍生思诗圣 欲挽狂歌告先贤


齐天大圣142487538


三农领域是指农民、农村、农业,农民工也是属于三农领域的,农民工的生存现壮,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收入也就不一样,有小部分人农民工由于头脑灵活加上会经营,收入也比较稳定,生活得有滋有味,但大部分农民工的生存现壮,不是很乐观,特别是六零七零后农民工,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文化低没有一技之长,一年辛苦下来也就所剩无几,有些在城市买了房也是压力山大,象今年疫情影哬,二三月的房货还没着落,还有些九零末的农民工,由于人年青,找不着定位,又怕累又怕脏,好高鹜远,一年到头真没存到多少钱,大部分农民工平时都是很省的,毕竟辛辛苦苦赚点钱也不容易,过年过节吃点喝点抽点好的,也无可厚非,农民是从艰难的生活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比起六七十年代,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比其他人差了很多,但是随着国家越来越关注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农民相信明天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重新来过150615230


你好,很荣幸能回答你的问题。回答问题,我是认真的。

据此前类似的报道,农民工这三个字可能要被取消,换成其他比较好一点的称呼。其实就是一种称谓,每一个人选择的工种不一样,称呼就不一样。

三农领域,包括农村,农民,农业。农民工肯定算三农领域。

农民工的收入并不低,相反的来说要比一些城里人收入高,只是我们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可能就是比较脏,比较累,最基层的。而且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孩子的教育资源可能比他们都没有优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政策,农民入城打工越来越被尊重,要求平等,城市安家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诸如新北京人,新上海人。

城市是家,农村是根,缺哪一个都不可以,每一个入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都是进步的,是善良的,有强大的内心。比其他的人群更懂得热爱工作,热爱家庭,他们为一座城市,为自己的家庭付出一切。

农民工入城打工不能局限于只做最基层的,这样注定会被淘汰的,还要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农村大阳阳Baby


我的理解是:三农就是农村农业农民,统称为三农。农民工当然应归纳为三农问题。虽说进城打工,但毕竟还是农民身份。根在农村,家在农村,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农民工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的现状,就我的知道的本地的一些情况与朋友们一起探讨。

农民工可分为三大类:

一、下海早,有人脉的,这只是极数。这部分人依靠改开的优惠政策,在某个领域率先占领了市场,现已拥有大量的资产,成了农民企业家,混的风声水起,全家进城,成了城里人。

二、年轻有文化,有技术特长,能吃苦耐劳的,进厂打工的,这部分人很吃香,放了企业的骨干,收入也比一般农民工多。有买车的,也有在城里买房的。也有在农村建别墅的。

三、年纪大的,又没文化又没技术,下苦力掏笨劲,吃苦受累也挣不了几个钱,解决温饱,不能出现啥事,遇事就打饥荒。还有五十岁以上,打工没人要,只能呆在家里种地捡破烂为生。

总之,大部分农民工都是很辛苦的,因为他们是泥饭碗,干一天有一天工,一天不干就没钱。常年奔波在外,家有老小不能照顾,只有逢年节才能回去团圆。但他们为了生存,为了全家老小,必须要承担这份责任。

如果年轻人好吃懒干,怕吃苦,不能挣钱,整天吃喝嫖赌,恐怕这辈子只能打光棍了。




文长法wcf


三农是农业、农村、农民的简称。农民工是农村中原本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为了补贴家用,或长年或利用农业生产的空闲时间,去城里务工的人员,所以“农民工”问题理所当然地算做三农领域。

农民工生存的现状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年青人一般年龄在20—30之间。这些人基本都是各种原因没有继续上学的人,他(她)们不愿意干农活,又想见识外面的世界。这个群体多在从事服务行业,如酒店、宾馆、饭店等,也有在工厂的,这些人的工资不高,又没有风吹日晒雨淋,但基本工资都有保障。

二:中年人一般年龄在30—45岁之间。这些人大多都有一技之长,靠着这些技术可以有不错的收入,比如货运司机、厨师、木工、瓦工、钢筋工、电焊工、机械修理等。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要努力的工作才能满足家庭不小的生活费用,这个群体的生活压力较大。

三:中老年人一般年龄在45—70之间。这个群体大多自身没有什么技术,多是参加一些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比如建筑工地的力工、环卫工、保安、装卸工、更夫等。这些人的工资大多不会太高,如果遇到无量的老板还会拖欠工资。

农民工的精神世界虽各不相同,那些举家进城的还好,而独自在外漂泊的大多都有空虚,孤独和漂泊感。因为背景离乡,在工作之余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他(她)有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女、妻子、丈夫、父母。繁华的都市和五彩的霓虹,难掩內心的孤独与优伤。车水马龙的大街,灯红酒绿的场馆,撕裂着那颗柔弱而又空虚的心灵。所以他(她)们会拿起手机,或是与家人通话以解思乡之情,或是在方寸之间寻找能够让他(她)们甩掉这个触手可及的都市带来的烦恼,直到睡意袭来…





有机水稻种植


三农领域由来已久,农民是有专门的户籍,是农业田地的主人,农村的主体,而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生事物,是农民、工人的中间群体,所以农民工问题不应该是三农领域的问题,要说农民工的经济收入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什么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不被看好?精神不那么充实甚至感到自悲,对此我有别样的看法,就我身边的情况介绍给大家供评价,一般40岁左右的年轻夫妇一家,他们的种地亩都在30至40亩,收入平均不下五万元,三轮车拉运出卖玉米桔杆不下二万元,农闲打工收入三万元,还有小型羊或猪还有的小车跑出租等,每户年纯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就这个收入数应该是乐观知足了,做为农民有这样的经济收入,确实是史无前例值得骄傲,尽管如此他们在社会上不能被人高看,甚至自己也有悲凉感,其背后是有故事的,比如:农民家庭发展起步晚、起点低、低子薄;人们对农民贫困的历史看法一下难已扭转,农民工本身缺少足够的底气;再一就是赶上了高消费时期,小孩上学选择城市学校,儿女娶媳妇到城里买楼房,私家车等高档次高消费,猛增的高消费之下,给农民工的生存增加重压,精神上也有些措手不及,不过这种局面随着三农体制改,国家政府对三农发展的优先政策,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农民工会得到党和政府扶持和肯定,得到全社会的尊重认可。


百川王占功


农民工,农民工的前身应该是临时工。所以农民工就是临时性做工的农民,他们的主业是务农的,由于城市的发展需要,暂时招来,任务完成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的。

做为农民,去城市打工,已是一种职业,是一种增加收入的途径。也是国家探讨的农村新问题,属于三农问题。有许多农村小伙,通过政府免费办的培训班学到了技术,加上自己的努力,几年后就在城里安家了,买了房子车子。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但是户口簿上还是农村户口。

还有好多人,利用自己本来的特长,通过去打工,成了包工头,自己不要做事了,只要去谈业务,揽工程,然后再从家乡喊人来做事,无形中带动了地方经济,让自己的家乡人都富裕起来了。

特别是其中有一部分人,自己不到外面打工了,直接在农村办起来了城里人办的事情。

如酒店宾馆

如超市商场

如舞厅唱吧

他们的投入,丰富了农村人的生活,让农村人不再是只知道干农活的人了,农村人有理想,有抱负。有干劲,有决心。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家农村的


农民工在默默无闻地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过程中展现出宝贵的精神品质,形成了农民工精神。他们在城市建设中,遵纪守法,为社会热情服务;吃苦耐劳,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品德高尚,把穷苦和梦想装进行囊,把脱贫和致富寄托远方,把青春和汗水奉献城市,把财富和希望带回家乡。在城市,铸造的是辉煌;回家乡,撑起的是脊梁。这不仅是农民工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农民工精神的生动诠释。概括起来,农民工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信念坚定,敢闯敢试。广大农民勤劳淳朴而又向往现代文明,他们对党的政策充分信任,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期待着早日脱贫致富。因此,他们放下包袱,更新观念,大胆地走出农村。他们发扬敢闯敢试精神,鼓足自强和拼搏的干劲,发奋图强、不等不靠,在工作起点比较低、生活条件很艰苦的条件下,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这种敢闯敢试的精神顺应时代潮流,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农民工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怕苦、重、脏、累、险,为城市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刚进城时,他们是生活上的穷人、技术上的粗人、文化上的“盲”人,但他们没有被这些所击倒,而是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和风雨洗礼,不仅换了“脑子”、找了路子、赚了票子,而且充实了自己、赢得了尊重。这种精神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充分体现了农民工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

    诚实守信,甘于奉献。诚是根,信是本。诚是内在素养,信是外在表现。诚实守信体现在农民工不仅爱岗敬业,而且忠实履行自己的义务。他们坚守诚信,无私奉献,成为激励人民前进的力量源泉

    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是很多农民工工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农民工在参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虚心求教,充实知识,创新技能。尽管农民工曾经历被城市边缘化和最初创业的阵痛,但靠着对工作的热爱、对技术的钻研,已经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建设者。

    艰苦创业,回报桑梓。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农民工始终践行这一思想。他们在外艰苦创业,百折不挠;返乡回报桑梓,不忘乡亲。这种朴素的情怀彰显了农民工崇高的精神境界。随着很多地方鼓励创业政策的实施,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他们用先进的理念带动村民学习进步,共同树立新风尚;用多年积累的资金回乡捐资助学、修桥铺路,共同营造新村貌;用学来的技术回乡创办企业,点燃村民共同致富新希望,成为带领父老乡亲走上创业路的领头羊,为当地打开了经济发展的新天地。他们热爱故土的情怀,报效家乡的壮志,激发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豪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工群体或许会消失,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转化为真正的市民,但农民工精神将成为一笔具有恒久价值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我们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农民工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