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创业的机会点:中长音频市场空间巨大,内容质量越来越重要

本篇重点:

1、服务好小场景的能力才是未来绝大多数企业真正的竞争力;

2、管理是控制的艺术,创新是演化的艺术;

3、城市就是互联网生态的雏形;

4、组合创新的要点所在:利用确定的要素寻找新机遇的过程;

5、本篇13830字,建议先收藏再阅读。


这是IAB物智链《李有龙·保险业数字化升级与转型200讲》系列分享的第176讲,保险公司互联网平台建设的第38篇,李有龙平台图谱第08篇。以下是数字化转型的分享线路图,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为序号“

2”的分享:用户型互联网平台建设。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属于系统化工程,所在章节都属于系统的一部分,系统价值远高于单独章节的价值。建议全系列两百多节课通篇阅读,可以从零散的知识突围走向系统化的认知跃迁

未来创业的机会点:中长音频市场空间巨大,内容质量越来越重要



推荐优先阅读以下几篇:

1、

2、

3、

4、

5、

6、

7、

这是李有龙平台图谱第七篇,整个系列约三十篇,文章内容系统化理解价值更大,建议全部阅读,总共约二十万字左右。



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这是今天这篇的重点。


我们继续详细分析《李有龙平台图谱》中的每一项关键元素,这一篇讨论的是平台的定位确定后,怎么发现切入点的话题,也就是所谓的从0到0.1的过程。如图01,您现在的位置在“一个脉络”处,其它内容会在2020年更新完备。


未来创业的机会点:中长音频市场空间巨大,内容质量越来越重要

图01:平台图谱(主图),现在在“一个脉络”处

来源:李有龙《保险业生态战略系列培训课程》


前面一讲《怎么发现机会①:用户、用户需求、场景及场景颗粒度之间的关系与市场机会洞察 | 李有龙平台图谱(五)》中,我们分享了:


  • 什么是用户?
  • 什么是用户需求?
  • 用户需求和场景的关系;
  • 场景的颗粒度的划分;
  • 现阶段的企业,如果要发现商业机会的话,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场景;


等等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接着上一篇关于场景的话题,我们分享企业数字化平台建设之初,寻找从0到0.1的切口时可以使用的工具,这次分享的是发现价值场景的三个小工具(方法),场景分析法、场景拆解和机会探索矩阵,这一篇是第三个(最后一个):

组合要素创新之数字信息技术时代的机会探索矩阵


一、城市的构成


在正式开始讨论组合要素创新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城市?


要了解城市,我们就要了解城市的组成,也就是一个个组成要素。因此,我们首先要搞懂一个问题:什么是要素?


1、什么是要素


要素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础,是指构成一个客观事物的存在并维持其运动的必要的最小单位,是构成事物必不可少的现象,又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是系统产生、变化、发展的动因。


一个事物,从物理表象上看到的规模无论大小,组成的特定要素往往有限。很多时候要素越简单,会让事物越容易形成规模。


2、城市的组成要素


我们喜乐见闻生活其中的城市,就是有五类要素组成,著名的学者凯文·林奇在他的《城市印象》一书中,将组成城市的要素划分为了五类。


它们分别是标志物、道路、界面、区域和节点。这些要素有的是一个个点,有的是一根根线,也有的是一张张网。这是他们和商业在底层逻辑共同的地方:点、线、面、体一起组成了一张庞大无比、立体多变、高速演化的网,就构成了完整的城市,这也是现在学界总在说城市是互联网的雏形。


3、要素的分类


像标志物就是城市里的点状要素,他们是具体而明确的目标,一座当地的地标建筑很可能就是一个城市的气质,一座立于世界三千年不倒的石桥就会成为一个地区的象征。


还有城市的道路就是线状要素,大街、步行道、公路、铁路、地铁、运河甚至特定的航线(虽然看不见)都是。一方面,道路本身就是各具特点的要素,另一方面不同的道路网络差别极大,给人和城市独特的作用。除了道路,城市的边界,城市中的边界也是线状要素,在城市里面的边界,一般是链续的无法穿越的分割线,例如一堵墙,一条河岸线,一幢建筑,一扇门等等。


最后是城市的网状要素,他们有的是面的形式,有的是体的形态,有的是网状样式,一幢房子,一座大桥,一条河,一个小区,一个胡同,一个行政区等等,点状和线状要素组成了它们。


4、为什么城市各不相同?


城市怎么出现?


把五种要素进行复杂的组合啊?!


例如多幢房子和几条路一起,就是一个社区,很多社区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城镇,几百个城镇一起可以成为一个国家...只有这样,要素才有意义,才能产生规模,才会有我们现在看到的社会形态。


但为什么组成城市的要素都一样,但每一个城市都不一样呢?


关键在于组合的方式不一样。首先五种要素在城市里不是孤立,这五类要素在空间上相互交错,紧密联系,有的相互包含,例如区域就包含着节点(社区包含着建筑),区域本身也被边界给包围(例如小区被小区的围墙包围)。五类要素穿插组合,有的相互衬托,有的相互成就,彼此之前共同形成的我们对城市的完整印象。其次,城市的空间要素也是具备一定的独立性,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座建筑,同一个街道,同一条河流都可以被看成不同的要素,不同要素的组合出的新形态。


看,作为人类史上所创造出的最庞大最复杂的作品:城市,他的构成如此简单,但它的魅力却如此不凡,这就是组合要素创新的魅力所在。


二、什么是组合要素创新


商业世界和城市在底层的逻辑上是共通的,尤其是我们要建设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生态,他们就是城市的高阶数字化版本。深入研究城市的形成、底层逻辑,对我们生态与平台建设有百利而无一害。


1、组合要素创新


前面城市的例子,已经说了,所谓的组合要素创新就是将已有要素通过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创新的过程。


从给企业做数字化生态战略与咨询的研究方法论的角度,我们有两大类要素的拆分方式。第一类是我们研究的第一性方法:外部环境和内部欲望。第二类是模块式划分。


(1)外部环境和内部欲望


外部环境主要的就是挖掘与整理当下环境中的特定元素,然后在企业可接受的业务范围内寻找特定元素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寻找那些10倍速好的影响因素。


注:关于10倍速因素,阅读这一节《怎么发现机会③:利用场景拆解法寻找潜在机会 | 李有龙平台图谱(七)》。


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角度的外部因素的模型包括:


  • 供需链模型。供给端-需求端-连接端,逐个分析的一种模型思维。这个模型也叫作供需组合法,分别列出工具、需求和连接端的关键要素进行拆分组合。例如,供给:技术,产品,服务;需求:客户,用户;连接:平台,组织。现代社会的任何经济结构,都离不开供需链这三个层面,因此供需连模型使用范围可以说囊括所在。


  • 场景拆解模型。上一节讨论过,根据人群的特定生活场景划分的一种思维模型,具体请阅读这一节《怎么发现机会③:利用场景拆解法寻找潜在机会 | 李有龙平台图谱(七)》。


  • 产品要素拆解模型。我们说产品五要素,一般指内涵、形式、外延、理念和终端。我们说三要素,很可能就在说其价值、可用性、可行性。另外一种方式叫四要素,主要是四种价值要素,物理价值主导解决的具体问题;情感价值主打和人建立的关系;经济方面的价值主要特指带来的收益;社会价值主要是推动时代变革与否。不同的划分方式最后结果大不一样。


  • 熊彼特五要素。创新之父熊彼特提出的“产品创新、技术与工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包括制度创新)”也是一个维度。具体的,第一个是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某种产品的一种或多种新的品质。第二个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有关的制造部门在实践中尚未知悉的生产方法,这种新的方法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它也可以存在于在商业上对一种商品进行新的处理。第三个是,获得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同样不论这种供应来源是否业已存在,而过去没有注意到或者认为无法进入,还是需要创造出来。第四个是,开辟一个新的销售市场,也就是相关国家的相关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这个市场以前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第五个是实现一种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之一),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 波特价值链。它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也叫价值链分析法。这个和后面要提到的业务价值链一样(如图03,BCG绘制的保险业务价值链),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设计、生产、营销、销售、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力,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优势既可以来源于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市场范围的调整,也可来源于企业间协调或合用价值链所带来的最优化效益。同时,我们假定未来的企业都是服务行业这一结论成立,那么这个原有的价值链会受到一定影响,也就是服务这一环还要再细分,例如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甚至服务的过程就是服务的生产与营销、售后的过程,这么一来整个价值链压缩成一个环节也是有可能的等等。


注:作为突破认知的目的,我们对波特价值链的未来判断做一个延伸:实际上,在新内容不断涌现的今天,波特的价值链有被重构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非常的高。什么是新内容,例如你刷着抖音就买了一份老铁家的鱼干,看着直播就剁手了三款李佳琦推荐的口红,阅读文章的时候就买了刘润推荐的普洱茶...诸如此类数不胜数,这些产品一无品牌,至少没有品牌知名度;二无营销,把内容生产和营销合二为一;三无生产,因为中国供应链已经极其成熟到企业自己无须生产。新内容生产者只做了一件事:内容的设计。这时候你买的鱼干、口红、普洱本身都是内容的一部分。这就是新内容利用互联网平台重塑波特价值链的过程。


  • PEST-CC模型。这个模型最早是“PEST模型”,并没有竞争和用户这两个CC,是我在实际服务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后的一个演化的模型。早期的PEST分析是战略咨询顾问用来帮助企业检阅其外部宏观环境的一种方法。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简单而言,称之为PEST分析法。之后在实践的过程中,又加入了两个C,分别是用户(Consumer)和竞争者(Competitor),最后构成了我们完整的PEST-CC模型。


外部环境主要使用的就这些。


第二个角度就是企业内,如果说外部由宏观环境构成,很多时候企业只能逆来顺受,在顺应趋势中寻找有利的一面的话,那么内部就是企业具备完备自主决策权的一面,可管控或者可不管控的一面。


因为企业是有人组成的,人是需求的集合,企业内部的人的需求也符合需求铁三角,具体可以学习这一节《需求的本质与来源:用户是多种需求的集合体 | 数字化营销(三)》。无论需求怎么变,归根结底,他们都源于企业内部一个个人的欲望,所以我将其称之为内部欲望。


内部欲望的外在形式就会集中体现在企业的机制设计、文化体系、人才梯队、供应网(价值网)合作伙伴构成、互补企业等等,最后才是一条条业务线。


注意:企业不等同于业务,企业生生死和业务的生死有关,但一定要区分对待。业务可以死,但要想尽办法让企业尽可能延长生命,这是管理者的责任。切勿本末倒置。


(2)模块式划分


我们每一篇文章的头图,也就是《李有龙·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结构图谱》就是一种拆分版块的要素划分方式。分层是一种,例如下图的用户层、组织层和产业层,还有麦肯锡的金字塔结构等等。


未来创业的机会点:中长音频市场空间巨大,内容质量越来越重要

图02:李有龙·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结构图谱

来源:李有龙《保险业生态战略系列培训课程》


你再看图01,李有龙平台图谱,也是这种方式。几乎现行的商业性解决方案中,PPT上,架构图中,所谓的前中后台,所谓的上中下层,所有的SaaS、PaaS层等等,都是这种划分方式。甚至波特五力模型也是这么一种划分方式,只不过没有分层,你也可以理解其分了五层。


模块式划分的第二种就是链路式,例如业务价值链,你看BCG的划分,就是典型的代表。


未来创业的机会点:中长音频市场空间巨大,内容质量越来越重要

图03:BCG绘制的保险业务价值链


如上图,是BCG划分的保险业务价值链的逻辑图。


(3)要素与组合创新,矛与盾的两面


但所有这些划分方式,就是人试图从混乱中寻找一种确定的、人可以理解的表现方式,让混乱变得秩序化,这就是管理的艺术,强调“管住一切”。


什么是管理?开始着手画这种图的时候,我们就在管理之中或者被管理中。


李善友说:“管理,是用计划、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实现既定目标的传统管理,基于控制论”。


未来创业的机会点:中长音频市场空间巨大,内容质量越来越重要

图04:管理VS创新=控制论VS演化论

来源:李有龙《保险业生态战略系列培训课程》


但是,创新恰恰相反,它是基于演化论,目的是在变化环境中不断发展。所以创新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管理好的这个封闭系统开放,远离动态平衡,在“混乱中”寻找新机会,并让这个新机会符合未来的宏观环境。


这就是要素与组合创新的矛盾之处,是矛与盾的两面,企业要想长寿,既要抓好管理,管住一切的同时,又要深入创新,绝处逢生。


这就是组合创新的要点所在:利用确定的要素寻找新机遇的过程。


2、组合要素创新的方法


在利用一定的规则寻找到特定要素后,企业要做的就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或逻辑、方法论,甚至毫无规则的重新组合,可以是两两组合,也可以是三三组合,可以是四个四个组合,甚至多个之间的组合。来寻找促进当前业务渐进式创新的机会,或者跨越式发展出新业务的机会,这个过程就是组合要素创新的方法。


(1)同类要素组合


简单说下组合的方法,第一类就是类别相同的要素相互之间组合,第二类就是属相相同的要素之间的组合。


以属性相同重点分析一二,例如点、线、网是一种属性划分方式,建筑与建筑在这个划分维度都是点,他们的属性相同都是点型元素。再例如道路和道路,道路和河流,在这个维度上,他们都是线型元素。我们在要素组合的过程中,可以尝试把所有点要素组合在一起,看是否能形成一个闭环的线。


还是以前面城市的案例为例,很多年人出去旅游,会规划路线,假如大家都是钟情于特定城市的几十个标志性建筑中的几个,由于不同人想看的建筑不一样,最后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喜好进行规划,就会出现一套独特的“新旅游路线”,最后点状元素“建筑物”相互组合成了线状元素“旅游路线图”,这种路由路线图放到特定的网站、社区,例如穷游网、驴妈妈、马蜂窝等等,就是创新,而且价值颇大。如果你再灵活一些,做一款软件标注出所有城市经典,让用户自己选择想去的地,然后利用机器“数据智能”的能力,帮用户生成2~5条可选且合理的路线,是不是会有很大的价值?是滴,市面上这种产品非常的多,支撑了自驾、穷游、自助游的整个市场。如果把线状和网状元素也加进来呢?其实同样适用。


属性相同的组合的例子,我们还可以拓展思维,你看淘宝app,首页千人前面,检索框也是千人千面。每个人进去在里面逛,就如同逛街一样,大家看的商品、直播、活动、列表、模特、店铺、评论、图片、视频、文字等等都不一样,最后形成的路线图都不一样,在平台设计中,有人将其命名为“用户动线”,最后为了直观反应这种用户动线,然研发团队可以直观的看到用户的行为,就做了“用户体验地图”。发展到后期,团队开始可以去管理用户体验地图,也就是让用户在我设计的路线上,按照我要达到的目的去“逛”,在必要的时候,给他情绪上的触发,所以服务设计蓝图应用而生。


关于用户体验地图和服务设计蓝图,请阅读这两篇《用户体验地图 | 保险公司互联网平台建设系列(二十二)》《服务设计蓝图与峰终定律 | 保险公司互联网平台建设系列(二十三)》。


(2)异质要素组合


还是以前面城市的例子为例,建筑是典型要素,围墙、道路和河流等等都是线型要素。异质要素组合就是把点型要素和线型要素组合,是否能找到创新的机会。前面提到的旅游攻略,如果在标志性建筑的旅游规划中,加入步行街和河流,就一定会有是新的旅行线路图。


点型和线型要素组合在这里依然同类异质组合,我们还可以尝试异类异质。例如熊彼特五要素“产品创新、技术与工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包括制度创新)”中,运用新材料、新工艺生产新产品,不用传统的销售人员而是用互联网投放到新市场中去,这就是新要素的新组合,而且要素之间也是异质的,但这还不够。


例如,波特价值链中的五个要素是设计、生产、销售、销售、服务,我们对生产进行点、线、网的要素拆分,然后根据拆分的情况选择将点部分的生产运用成熟技术、外包给第三方企业生产,将线部分的生产运用新材料,交给第二方企业生产,最后把难度最大的网状部分,采用全新科技自己设计生产,最后统一销售,是否可行?对,大型的科技企业都这么玩 ,例如1981年到2001年这之间以技术为驱动的任天堂就是这种产业模式,苹果和微软也很相似。


(3)组合,即混合型思维模型的开端


很多时候,同质要素组合倒容易,因为这就像俄罗斯方块或者乐高的积木,相互嵌套,只要符合一定的规则或者逻辑,就能拼出战车、城堡、玩偶等等。这一类组合创新的影响力也很有限,一般都是连续的,线性的。


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是异质要素组合,大小不同,性质不同,之间没有肉眼可见的公共逻辑,团队也很难找到相关性,这时候的组合难度非常的大。


我们今天会重点举例讨论这一部分,主要在第三部分。


2、要素组合叠加其它模型


要素组合后,我们还可以叠加其它组合模型,典型的就是多元模型,基础的像二元模型和三元模型。例如上一节《怎么发现机会③:利用场景拆解法寻找潜在机会 | 李有龙平台图谱(七)》分享到苹果的案例。


众所周知,企业为用户提供的无外乎:软件、硬件、产品和服务。这就是四个要素。


苹果公司的iPhone的模式是软硬件结合,卖产品从而实现商业价值的模式,也就是三个要素硬件、软件和产品组合。苹果公司的App Store,却是把硬件,软件和服务组合在一起的,也就是你要接受这个服务的前提是要有相关的硬件。


我们单论手机,或者单独讨论App Store,现如今的苹果公司都不会是指超过万亿美金市值,而且也不会有如此强大的竞争力。但这两者再一次叠加,如下图05,效果大不一样。


未来创业的机会点:中长音频市场空间巨大,内容质量越来越重要

图05:三三组合*三三组合的二元结构模式

来源:李有龙《保险业生态战略系列培训课程》


这也是苹果公司的伟大之处:乔布斯创新性的同时将“软硬件结合卖产品”的模式和“软硬件结合卖服务”的模式给深度融合了,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3、将新组合后出现的“东西”看做新的要素


我们进一步提升思考的维度。一般情况下,要素组合后出现的物品,就会是一个新物品。但由于时间的存在,很多新物品很快就会成为旧物品,要素也不例外。


例如1973年摩托罗拉发明了全球第一款无线移动电话(两块砖头大小,十年后大哥大出世),此后数十年,它统治了全球的模拟通信时代,成为该时代唯一一个手机制造商和顶级无线设备供应商。在模拟机时代,摩托罗拉是王者,获得了100%的市场份额。对那个时代来说,摩托罗拉独家的天线技术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组合出两块砖头大小的外形的手机,所有这些要素一起构成了颠覆式的的创新产品的诞生。


199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均采用了GSM标准,完全抛弃了模拟信号处理技术,时间让大哥大成为了不仅不酷还落后于时代的老物件。而新的王者洛基亚诞生,一直统治市场直至2007年。


2007年,一个叫乔布斯的人发布了一款叫iPhone的产品,然后他所在的公司陆陆续续发布了十三代二十多款,每一款都引领世界,这时候洛基亚不再炫酷,不再潮流,也不是高科技的代表。但实际上早在2007年洛基亚就发明了智能手机,但该模式对其赖以生存的功能机生产模式会产生极大的冲击,从而影响老业务。曾经有洛基亚高管回应在这场变革中为什么会一败涂地,他说“因为诺基亚是全球唯一一家拥有全生产线的手机厂商”,因为高度自动化让其丧失了智能手机时代创新经济驱动所必须的“灵活性”,无法从原有的价值网突破到世界供应链(例如苹果主导创新,中国主导落地生产,也就是非常经典的微笑曲线的内核)这个更大的价值网中来。


这就是组合要素创新的另外一个一定要重点,也一定要深度延伸的方向:新东西一定要当做旧要素,重新组合。组合的方法还是遵从前面说的两种:简单组合带来线性的创新和线性的增长;复杂的组合带来非连续式的创新,从而收获非连续式的增长。当然,复杂组合不是说企业要面面俱到,落地的战略上依然要做到单一要素最大化才有机会,这是两码事,千万记得区分。


前者,叫夯实第一曲线;后者,我们称之为,孵化第二曲线。


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4、拆分到最基本的单元


前面拆分的要素单元(单位)都较为宏大,实际上市面关于组合创新中,要素拆解的一些颗粒度的讨论有很多种声音。例如李善友教授比较推出熊彼特的五要素,他推崇要素拆分的颗粒度要最小化到“组织单元组成”,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我还特意买了他一本新书《第二曲线创新》翻了一番。因此,李善友教授认为组合创新的第一步,拆解到基本要素。什么是基本元素,信息的最小要素在网络世界的呈现方式是比特或字节、物质的最小单元是原子(实际上物理学界还有更小的单位:夸克和弦)、生物学最小单位是基因(但基因的组成并未再拆分)等等,这就是最小单位。


那么,拆分到的最基本单元,到底什么程度最基本?


字节、原子和基因算一种维度,前面我分享的例如PEST-CC的二级也是,具体拆分要依据情况而定。


再例如,我们对场景颗粒度的拆分,我就建议拆分到小-2和小-3的级别即可,小-2这个颗粒度用户数量10万左右,在中国这样的市场上,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才有真正的价值,用户再少就是高端定制了,对大规模生产的价值并不大。具体可以阅读这一节《怎么发现机会①:用户、用户需求、场景及场景颗粒度之间的关系与市场机会洞察 | 李有龙平台图谱(五)》。


5、依存条件的多寡


了解依存条件之前,我们再往后延伸一下,讨论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做组合要素的创新?


文章一开始说是为了“寻找平台从0到0.1的切入点”,因为这从0到0.1,必然是指第二曲线。孵化第二曲线的目的又是什么?


是为了求存:谋求企业的生存。


这时候,可以依存的条件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也就是组合的要素和组合后的新要素的数量。因为前面分享了三三组合并利用二元模型的苹果公司的例子,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疑虑:是不是依存条件越多越好?也就是组合的要素越多,机会越大,竞争门槛越高,对企业越有利?


这个恰恰相反。


李善友教授说:“企业需要的组合要素越少越好,尽量用最少的基本要素满足生存所需。依存条件的极致情况是什么?单一要素。”


6、单一要素最大化


组合要素面临的最后一系列问题:全新组合的要素,企业应该如何选择拆分的要素?如何选择组合的要素?选择好以后怎么让它实现最大的商业变现?


实际上,归根结底都是价值最大化的问题。也就是找到那个可以10倍速好的要素,并将其价值最大化。


在系统论和演化论中,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普遍遵从这样一个原则:如果个体或群体仅仅需要特别少的基本依存条件就可以活下,这样的个体和群体就具备较高的生存度。反之,如果个体和群体需要依存的条件越多,则意味着它的抗风险能力越差,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有定点的改变它就会万劫不复。


现实中,分工带来效率的同时,让单个人对组织的依赖度越来越强,离开组织所提供的平台,很多人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也是这个道理。


这是这个理论最后一个话题:单一要素最大化。


通过前面1~5步骤的操作,一般企业就找到了一些“好”的外部要素或组合出了好的要素。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如何识别该要素是否为最好的那个单一要素。第二个是如何利用该要素的问题。


安迪·格鲁夫在他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说:“由于绝大多数的战略转折点,都伴随着一个影响其产业的某个因素的10倍速变化,人们因此会问:‘每一个战略转折点,都表现出10倍速变化吗?每一个10倍速变化,都会导致战略转折点吗?’我认为,从实际运用上说,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也就是说,影响力为10倍的要素才可以选择“单一最大化”的要素。剩下的就是把它当做杠杆引擎,用力“压”。


未来创业的机会点:中长音频市场空间巨大,内容质量越来越重要

图06:战略杠杆模型

来源:李有龙《保险业生态战略系列培训课程》


三、改造市场的机会探索矩阵


为了启发你思考,用专业的方法去寻找机会,我这里稍微延伸一点。利用一个切切实实的例子,来寻找市场机会。


1、问题


怎么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通过文本、语音、视频相互转换,从而满足更多用户的在更多场景下对信息的需求?


这个问题更简单一些,可以这样问:怎么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


2、数字信息技术对市场的改造机会探索矩阵的步骤


我们按照前面讨论的,主要有五步。


  • 明确目的;
  • 要素拆分;
  • 要素组合;
  • 寻找机会点;
  • 单一要素最大化。


下面正式开始。


3、明确目的


按照我们展开任何事情固有的“三段论(三个问题)”开始: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当前处于什么阶段?我们具体怎么做?


(1)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先看看,这件问题的本质,就是要解决:怎么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


核心是找到更好提升用户信息获取的方式方法。


(2)当前阶段:信息获取效率最好的两个案例


想到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头条的智能推荐和微信的社交推荐对不对?


头条这边,左手爬取内容,右手消费内容,头条作为平台从中间利用技术做推荐。


这样的模式,让传统编辑精选、排版的模式的效率提升了多少倍?按照2019年公布的一个数据,头条日活跃用户2.63亿,千人前面,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想要的内容,而传统的媒体(门户网站)都是主编想看到的,这时候你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编,那么效率提升了2.63亿倍,如果用月活这个数值更高。头条从中积累的智能推荐技术成为世界NO.1,形成了新的竞争壁垒。


这样的问题是,用户容易沉迷愉悦生物体本身的享受,而忽视高质量信息带来认知的提升从而陷进去,浪费大量的时间。


第二个是微信这边,利用用户的社交关系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推荐,他的前提是要依托微信好友,微信群,朋友圈和看一看这样的载体(产品)来展现这种关系的体现,没有这些丰富的产品也很难利用好这个好友关系链。当然,这样的问题是,如果你想要的信息不在你的圈层,你就很难看到,我们都知道,突破圈层很难。


这里面,早期头条为代表的机器数据智能推荐是一个要素,微信用户社交关系推荐也是一个要素,仅仅从资讯内容分发的角度看,头条和微信都将他们各自的这个单一要素做到了最大化,从而实现了真正的“突围”。


(3)行业所处的阶段延伸


那么,能不能做一套引擎,同时实现机器的数据智能推荐和用户之间的社交推荐,这样的双引擎分发,从而提升效率与推荐质量呢?


当然可以!


这就是我们今天讲到的“组合要素创新”,将机器的数据智能推荐和人的社交推荐组合在一起,组成新的元素。


为什么要组合?


因为无论头条,原来最大化的单一要素机器的数据智能推荐已经达到了“第一曲线使命最大化”的时候,这时候需要新的增长创新,微信也一样。


未来创业的机会点:中长音频市场空间巨大,内容质量越来越重要

图07:组合要素创新举例:机器智能推荐组合社交推荐

来源:李有龙《保险业生态战略系列培训课程》


前面说了机器智能的推荐,一味讨好用户容易导致用户迷失;但社交分发会受限于圈层导致信息推荐能力有限。


而双引擎策略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所以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头条新增了头条号,关注等等这些功能,然后机器的智能推荐开始让渡一些权重给社交关系,用户订阅的内容权重增加。虽然这样做不能完全解决我们前面提到的问题,但可以解决一部分。


而不能解决的部分,我们可以继续思考:不能解决的是哪部分?这部分信息,我们怎么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人们获取该部分信息的效率?----------这就是今天实操分享的主要目的:


我们怎么做?要素组合创新尝试新机会。


4、要素拆分


我们开始拆分要素。典型的数字信息技术中,对信息有影响的包括哪些技术要素?


  • 多媒体技术:包括长图文、中等图文、短图文;长音频,中等长度音频、短音频;长视频,中等视频和短视频。以及它们的混合模式。
  • 机器智能推荐
  • 人社交推荐
  • 云计算:主要是提供算力,也是只能推荐的前提。
  • 4G和5G:网速,之间反应就是手机上文本、音频和视频加载速度。
  • 智能手机app:目前主流的信息渠道依然是通过手机app。


第二种要素的拆分,就是什么是信息,信息的类型有哪些?


  • 现实:置身于万事万物中,感受,体验的获得,是信息的第一来源渠道,之后形成经验的过程需要用户持续不断的加工(大脑中)。
  • 文本:就是各种文字信息,文字信息本身没有价值,有价值的是人将其组合,利用大脑再加工的过程。文本也可以分长中短,这样划分的原因就是人的时间有碎片化时间,完整时间等等。后面图片、音频和视频同理。
  • 图片:各种图片,一张、一套等等,价值和图片一样。图文图文就是图片和文本的组合创新的产物。
  • 音频:各种声音,各种直播的声音,各种录播的声音。声音也可以分长中短。
  • 视频:各种视频,我们看到的就是视频,还有直播,录播,视频也是要划分长中短三类的。
  • 其它:其它类型的信息。


第三种要素拆分,是信息所述的行业类别的划分,虽然人本身的需求不存在行业类别,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建议划分行业类别。但是为了寻找更多“小-2”类场景的机会,我们对要素的拆分,再添加这一项。


  • 教育。学前,K12,大学,成人等等。
  • 金融。存贷、理财、保险、债券等等。
  • 医疗健康:运动、健康管理、医疗、康养、养老、丧葬等等。
  • 娱乐:游戏、综艺等等。

...


这里仅举例说明,就不一一拿出来说明了,上面这四类足够我们这次案例使用。


对,这里我们没有用PEST-CC,也没有用供需连,也没有用波特价值链和熊彼特五要素,这里用的是:消费者视角下的信息类别拆分模型。


5、要素组合


把前面所有要素放到一个矩阵中,然后画出一个“市场机会探索”,然后开始两两组合,三三组合,进行尝试。


未来创业的机会点:中长音频市场空间巨大,内容质量越来越重要

图08:市场机会探索矩阵-1

来源:李有龙《保险业生态战略系列培训课程》


例如可以画出这样的一张图。


但是为什么会把技术要素叠加后放到最下面,而不是单独拆分出来呢?


道理很简单,技术本身仅仅是“工具”,是解决现实用户场景中各种问题的工具,不是目的,因此技术要素贵在利用现有技术达到目的,前面所有的技术要素中,市场都有成熟的应用,并不能形成瓶颈,也就没有讨论的必要。


6、寻找机会点


画出机会探索矩阵后,就是苦力+脑力并行的累活了:一个个对应(图中灰色板块),选择潜在的机会要素,也就是组合创新后的机会点。


未来创业的机会点:中长音频市场空间巨大,内容质量越来越重要

图08:市场机会探索矩阵-发现的机会点

来源:李有龙《保险业生态战略系列培训课程》


我们不一一展开讨论了,随意选了几项,辅助你理解。


(01)长图文:典型代表就是图书,后面还会讲。现如今数字信息化技术对图书的改革还在浅水区,尚未进入深水区。如果有一天,全社会对一个学者、前辈、大神的评判指标中,出版图书与否根本不去衡量,反倒是他所产生的价值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直面全世界所有用户的时候,图书的颠覆才真正完成。


现如今,新人出书依然要求着出版社,自己花钱买ISBN,排队等等,这就是传统产业之罪。图书的好坏也不能依据新人与否评判,而应该交给市场、交给读者、交给网络。


另外一种长图文是我的《李有龙·保险业数字化升级与转型200讲》这种形式的,因为我们计划的是200万字,300多篇文章,单篇看是中等长度,连起来非常的长。


我们也可以随大流,写几本书,买几个ISBN出版,但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公开到网上,任何人无论订阅与否,都可以阅读。


(02)中等长度的图文:一般300~20000左右字的图文都属于这类。PC时代的博客就是典型代表,现在我们写公众号,写头条号长文等等都是,这种形态会一直保持下去。这个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变革的突破点在信息质量上


(03)短图文。一般300字以内的图文都是短的图文,这种模式成就了美国的Twitter和中国的微博,140个字加一两张图片,把Twitter市值带到了250亿美金以上,新浪微博也有不俗的收获,目前市值超过100亿美金。


个人认为短图文领域再难有很大的突破,但小的机会依然存在。


(04)中等长度音频为主的成人教育:这几年知识付费模式跑出了两种形态,一种是像混沌大学这样的中等视频为主的成人教育模式,一类是以得到为代表的的中等音频长度的成人教育(少年得到同样)。实际上得到更准确的是长音频+中音频+短音频混合模式,不同产品参与的长度完全不一样。长音频是系列课程,例如《某某三十讲》《某某三百讲》,三百多个15分钟的音频组成了长音频为主的成人教育课程。中音频代表产品就是听书产品,短视频就是罗振宇的每天60秒。


个人认为,中音频和长音频依然有巨大的机会,变革开刚刚开始


(05)长音频为主的保险服务:因为我们是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课程,所以无论是图文、音频还是视频,都能找到大量的和保险服务结合的机会,以长音频为例,录制系列保险教育课程,就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大的机会,具体建议和原因阅读这两节课《保险教育为什么重要:借假修真,教育为假,企业增长为真 | 代理人变革(七)》《怎么借助1000万代理人,搭建高质量保险教育的营销矩阵 | 代理人变革(八)》。


说实话,这个领域的机会尚未开始,关键突破点是信息质量(内容质量)


(06)长视频为主的健康服务:录制系统化的健康管理课程是否可行?制作专业的自我健康优化的课程是否合理?录制专业化的健康培训课程是否合理?把健康知识融入和电视剧中是否可行?到处是空白,实际上这方面更高级的形式就是复制医生大脑后做成全社会的通用开放平台,人人可用,人人能用,人人会用。具体可以学习这一节《复制医生大脑,打造行业统一数据平台,为大健康生态供给侧扩容 | 解析大健康生态(八)》。


7、单一要素最大化


前面6个机会方向,我们任意选一个,例如第04个:中等长度音频为主的成人教育。


前面说了,这几年成人教育跑出的比较客观的模式,有四种:头部的是得到,主要集中在中等音频长度的成人教育(少年得到同样),目前估值约130亿,真正谋划上市。然后二级部位的是混沌大学,中等视频为主的成人教育模式。除此之外还有吴晓波和樊登,音视频和图文讲书或者分享财经知识等等。


我们以得到为例,延伸讨论下它是怎么做到的?一句话总结就是:短语音这一单一要素在成人教育市场做到了最大化


(1)冷启动:语音60秒打造个人IP


早期逻辑思维的60秒语音,把罗胖打造成IP。确定的60秒能给人微观体感上非常确定性的满足,主要是这60秒信息质量非常可观。


这是逻辑思维的起点,也是第一曲线。


(2)杀死罗胖,重塑第二曲线“得到”


等积累一定用户数后,得到团队快速独立做了新品牌“得到”,然后自然流量(获取自然流量的免费部分还是罗胖的逻辑思维,每天一篇语音分享的)。


未来创业的机会点:中长音频市场空间巨大,内容质量越来越重要

图09:流量漏斗中的Acquisiton(获得曝光)

来源:李有龙《保险业生态战略系列培训课程》


非常符合流量漏斗模型,个人IP打造的产品60秒解决了Acquisiton(获得曝光)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然后将此部分流量引流到“得到App”。


这中间,得到App就是这家企业的第二曲线,虽然我们现在看到公众号上每天还有60秒的语音,得到上的“逻辑思维”已经更新完了第七期,进入到了第八期。但第一曲线已经切切实实被第二曲线杀死。


第二曲线是什么?《某某三十讲》《某某三百讲》等等这些“某某”专家们开设的课程,这些课程主要的消费方式还是:音频,每节课15分钟左右的音频。


虽然现在有了直播、讲座,以及和清华五道口合作之后上线的视频课程,但音频这个单一要素的最大化成就了得到从0到N的全部。


(3)未来探索


和清华五道口合作之后上线的视频课程,应该就是一个新的探索方向,同时还有电子书会员也属于全新的方向...如果获得极大成功,那么得到杀死得到,重获第三曲线、第四曲线也未尝不可。


当然,得到一定不止这么简单,关键的关键,无论音频、图文还是视频,得到要做的是“知识”的枢纽,不是音视频。


全文完,欢迎留言批评,我是李有龙,我们下一节再见。这是我们给保险行业和所有朋友们的十年承诺《这是李有龙及团队给您、给保险业,给自己的十年承诺!》,欢迎朋友们留言批评,并为我们提供建设性建议!


文章观点,启发重于认同,系统大于热点!



关于作者



未来创业的机会点:中长音频市场空间巨大,内容质量越来越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