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哭鬧耍脾氣,作為父母有哪些行為是一定不能做的,要注意什麼?

然然媽咪育兒


我們面對孩子的哭鬧耍脾氣,父母們自己也會變得焦慮難安,很多家長們面對孩子的哭鬧耍脾氣,不知道怎麼面對,其實最好的處理方法是正確的面對,我們家長要做到“有話好好說”,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意識。

一、 發揮家長的榜樣示範作用:給孩子做好模仿榜樣。孩子的模仿力極強,那麼家長可以完善自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合理的引導孩子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

二、千萬不能用言語傷害:“言語傷害”對孩子的危害性非常大,本來家長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用了一種不恰當的言語方式來教育就很容易得不償失。家長用一些比較刺激的言語方式來對待孩子,第一時間帶給孩子的一定是不舒適的感受。其次是話語內容,不僅不會對孩子起到激勵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進行選擇性注意環境。

三、多批評、多表揚孩子:孩子哭鬧耍脾氣,有必要的話,是要根據情況耐心批評的,因為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家長就應告訴孩子,這是不好的。當然,如果孩子有所收斂,要及時表揚。孰能無錯,錯而改之。這就很好。知道錯 了,就要立即改正。這樣就是一個勇於承擔過錯的孩子,一個敢擔當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四、要多關愛孩子: 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應該是關愛而不是溺愛。關愛體現更多的是關懷、愛護,它主要引導孩子向一個積極正確的行為方向發展;溺愛不但會增加孩子愛發脾氣的頻率還會降低孩子的適應能力,對他們以後的發展有消極的阻礙作用。

五、多陪陪孩子: 孩子哭鬧任性時,父母一定不能有分歧的事,這樣回答導致孩子的壞習慣加劇的。多陪陪孩子,和孩子的關係搞好好,孩子才會更好。只有在孩子一直信任自己的父母情況下,父母的話有了一定的威信,孩子才會認真聽父母的話。否則,適得其反。


農村雄哥


有一次坐公交車,我遇到一個大哭的小學生,那麼高大的男孩哭得像個小嬰兒。


她姥姥還是奶奶破口大罵“不要臉!真丟人!你怎麼不去死了算了”


整個車站的人都看著他們,上了公交車,老人還大聲地罵,眼裡、嘴裡全是怨毒,孩子哭得停不下來,像全世界塌了一樣。


旁邊有個熱心的叔叔說: "小夥子,我數一二三,別哭了啊!"


我忍不住抱抱他,在他耳邊輕輕第說“阿姨知道你很難過,很委屈,哭出來沒關係,我陪著你,好嗎?”


他彷彿聽懂了,哭得更大聲。

只能給他這一丁點接納,因為兩站以後我就下車了。


特別擔心這個孩子,大人的指責,就像病毒,把孩子逼到絕境。


每天生活在病毒裡的孩子,怎麼能健康呢?


那麼面對孩子的哭鬧,大人應該如何對待,又要避免什麼呢?


1. 少指責,多抱抱


“哭什麼哭,男子漢還哭,丟不丟人!”


“一個哭鬧的孩子,都是需要幫助的孩子。一個惹人討厭的孩子,都是需要愛的孩子”


孩子的哭鬧是情緒真實的表達,是教育的好時機。


正確的做法是,擁抱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這裡很安全,你可以放鬆地表達。

2. 少轉移注意力 ,多接納情緒


”別哭了別哭了,我給你買糖吃”


我小時候就是這麼被父母教育的,所以每當我看到孩子哭,我心裡就特別煩躁,好像心裡有螞蟻在撓。


轉移注意力,試圖通過玩遊戲、吃好吃的等方式把情緒糊弄過去,讓孩子不哭,並不會讓問題消失,只會越積越多,有一天一起爆發的時候,就很可怕。


其實每一個情緒背後都是一個未滿足的需求。


焦慮,是希望自己能力能配得上夢想


憤怒,是希望事情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向走。


委屈,是希望別人理解自己。


身為父母,我們需要幫孩子識別情緒,看到背後的需求。

3. 少說事情,多講方法


“你看你今天做錯了吧,那是別人的玩具,你怎麼能拿呢?”


“你看你考得這麼差,都是以前沒好好學的結果,我早告訴你了!”


換位思考,你工作不順利,別人這樣對你講話,你會開心嗎?


錯誤的溝通方式是,講道理,論對錯,批評,家長告訴孩子怎麼做。


正確的溝通方式是,幫孩子找到處理問題的方法,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問。


問他的感受,問他的需求,問他現在打算怎麼辦?


“你很難過嗎?“


”是不是想玩哥哥的玩具,他不同意,你很難過?“


“你打算跟哥哥槍,還是跟他好好說?哥哥不同意,那你打算繼續哭一會,還是跟媽媽去玩別的?”


3歲以下的孩子給他兩個選項,大點的孩子引導他自己解決。


<strong>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我,或者看以下的書


《正面管叫》《非暴力溝通》《遊戲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祝你成功:)


嘿卡羅爾


你好,我是四人組合,孩子突然莫名其妙的發脾氣又哭又鬧家長卻一頭霧水不知孩子究竟為什麼情緒失控這樣的情景或許每位家長都會遇到如果單純用哄騙打罵等手段能暫時的遏制孩子的哭鬧但是沒過多久這樣的情景又會再次出現家長故伎重施可效果卻越來越差。我們先講一個小故事吧!

媽媽接兩歲多的萌萌從幼兒園裡出來,恰好路邊有一個大爺正在賣剛剛烤好的紅薯,一陣陣的香味飄到了萌萌的鼻子裡,萌萌拉著媽媽停了下來用手指著紅薯說:“媽媽我要吃。”媽媽就買了一袋紅薯大爺把剛把紅薯遞給媽媽萌萌就迫不及待的伸手就要搶媽媽怕萌萌被燙到趕緊把袋子藏到身後說:等一會兒涼了給你吃。可三歲可萌萌卻又哭又鬧,“不嘛,不嘛,我要吃,我要吃”,萌萌還跑到了媽媽的後面打算去搶媽媽身後的袋子,這時候媽媽把袋子舉得高高的,手裡還拿了一塊很燙的紅薯她一邊吹一邊對萌萌說:“萌萌稍等一會兒冷好了以後給你吃”,過了一會兒,紅薯稍微冷了一點,媽媽把剝好皮的紅薯遞給了萌萌,可萌萌卻很生氣的一下子把紅薯扔的遠遠的嘟著嘴叫:“壞媽媽,壞媽媽”,這下媽媽可生氣了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不吃算了,回家!”,說著媽媽抱著萌萌就往家走。萌萌一邊哭一邊用腳蹬著媽媽,還把媽媽手裡的紅薯袋全部都打翻弄灑了一地,這下媽媽可又氣又惱,狠狠的在萌萌的屁股上打了兩下,萌萌索性放聲大哭起來。路邊的行人紛紛的報來異樣的目光,媽媽弄的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這個故事裡面的媽媽像極了平時我們生氣的樣子。

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的時候我們到底要該怎麼做呢?要怎樣才能促進孩子情緒的健康發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長呢?親愛的家長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今天我想把自己的方法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情緒尤其是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故事裡面的萌萌一心想吃紅薯,媽媽怕燙著她,剝好了,吹涼了才送到她嘴邊。可是濛濛對燙並沒有清晰的瞭解,認為媽媽不能理解她迫切想吃到紅薯的心情,因此大發脾氣後來媽媽的責備和打罵更加深了他的不滿所以才會又哭又鬧。如果是我,可能我會蹲下來讓萌萌親手用手碰一碰紅薯,讓她理解燙的概念,萌萌就不會這樣亂髮脾氣了!

其次孩子的情緒表達往往很直接而且是通過行為來表達的,而我們大人的情緒表達通常會比較含蓄委婉不會不顧時間場合亂髮亂髮脾氣而孩子則是喜怒哀樂都形於色,想讓他們隱藏自己的情緒實在是很難。通常情況下孩子越小表達情緒的方式就越直接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何為掩飾,因為越小的孩子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因此他們更會用行動來表達他們自己的情緒比如孩子開心了就會笑難過就會哭有些孩子不高興了會咬人這些行為都是大人摸不著頭腦的,而這樣的行為恰好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們平時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就要清晰的掌握自己的孩子是會用什麼樣的動作什麼樣的方式來直觀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最後家長們還要合理利用孩子情緒多變性和波動性。孩子的情緒變化是很快的而孩子又喜歡通過行為將情緒變化表現出來面部表情肢體行動聲調語言都會特別的反常。因此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摸清自己孩子的脾氣或者是秉性在孩子情緒即將產生波動時不要斥責和打罵而要及時的察覺並引導孩子將他們自己的情緒清晰的表達出來,這樣做才有利於孩子情緒的健康發展。



四人組合


當寶寶耍脾氣大哭大鬧的時候,父母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和做法,對寶寶的以後成長影響非常大,當然有一些做法是不適當的,下面總結6種不適當的行為,供您參考。

父母不應該採取的6種行為

第一: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

當孩子大哭大鬧的時候,如果爸爸媽媽馬上滿足他的要求,孩子就有了這樣的經驗,他認為只要他大發脾氣,什麼事情都能夠如願以償,所以以後他還會如法炮製。

第二:嚴厲的訓斥孩子。

當孩子坐在地上耍賴的時候,如果爸爸媽媽大聲訓斥他或許會立即奏效,讓正在耍鬧的孩子乖乖的站起來,或許會有很長時間,孩子都不敢再這樣耍賴了。

爸爸媽媽很是欣慰,認為採用這種方式很有效。但是爸爸媽媽可能不知道,這樣做的結果可能並不樂觀,因為在這種強壓管制下,孩子的心靈可能會受到傷害,或許出現咬手指、咬下嘴唇、眨眼皮等行為。

第三:對孩子動武。

當孩子躺在地上哭鬧的時候,爸爸媽媽對他動武,孩子可能會產生被羞辱感。儘管這麼大的孩子還不會產生對爸爸媽媽的憎恨,但如果爸爸媽媽常常用這種態度對待有要求的孩子,孩子會變得性格孤僻,對人缺乏信任,影響孩子以後與人的交往能力。

第四:對孩子置之不理。

當孩子站在那裡哭鬧的時候,如果爸爸媽媽乾脆走開,離他遠遠的,孩子可能會有被父母拋棄的感覺。但又因為爸爸媽媽沒有滿足他的要求,不肯跟著爸爸媽媽一起走,和爸爸媽媽產生對峙。如果爸爸媽媽總是以這樣的態度對待耍脾氣的孩子,孩子開始對爸爸媽媽產生不信任感,不願意和爸爸媽媽進行交流。

第五:千哄萬哄孩子。

如果爸爸媽媽千方百計的哄耍鬧的孩子,甚至做出不切實際的許諾,比馬上滿足孩子的要求要更遭。孩子會不斷的用這種方法提出要求,失去孩子對父母應有的尊重。

第六:父母當著孩子面爭吵。

當孩子耍鬧,爸爸或媽媽一方要以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時,可能會遭到另一方的反對。要爭取雙方的一致性,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有一點請爸爸媽媽一定要記住,無論如何,爸爸媽媽都不應該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這樣做的結果,不但不能夠使耍鬧的孩子得到正面意義的教育,還會使孩子哭鬧得更加厲害,或者因為害怕父母爭吵而停止哭鬧,產生內疚心理。如果一方橫加干涉,這使另一方無法實施正確的教育,這次也只好罷休,事後解決夫妻倆的認識問題,希望下次不要這樣做。所以在孩子面前爭吵暴露對孩子教育的不一致性,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


以上是對在寶寶發脾氣耍鬧的時候,父母絕不應該採取的態度和做法。希望能夠幫助到您,如果認可或者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關注我,謝謝!


然然媽咪育兒


大家好,我是娜曦君,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

我的觀點是,要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多溝通,多耐心的瞭解他真實的需求。切忌不要做以下行為!

1.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切忌打罵孩子。

我們需要耐心發現孩子情緒背後的需求。即使我們的內心明淨似的知道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的,但是我們依舊要給孩子機會,讓他自己主動說出鬧情緒的原因。這樣的話,孩子會對他所犯錯誤記憶深刻。

2.孩子在公共場合發洩情緒,切忌不理孩子。礙於面子,不理孩子。這樣的做法是萬萬不可以有的!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傷害,還會讓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受挫折。

3. 當孩子深陷壞情緒的時候,我們切忌不要讓孩子陷在裡面,不能自拔!要及時引導,讓孩子快速走出不快。

總之,和孩子相處,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多溝通,慢慢帶孩子走出負面情緒。

個人觀點,供參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d8f23642bdd44b889131949b40caf02\

娜曦君


你好!我是英英,面對孩子鬧脾氣時,父母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受孩子的影響。作為父母需要注意的以下幾個行為:
一、不可以打罵孩子:
孩子經常挨父母的打罵,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會對父母會產生恐懼和疏遠。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都很強,在家裡挨父母打,孩子在遇到事情時,也會模仿通過打的方式處理。嚴重的話,孩子自己也會有暴力的傾向。


二、不可以威脅恐嚇孩子:
比如:你再不好好吃飯,我就不要你了”,“你不聽話,我就生氣”, “你再這樣,我就不理你了”等等。孩子會為了父母一時表現乖乖聽和妥協,這樣孩子心裡會受到傷害。如果孩子長期在這樣的環境成長,孩子的性格會變得性格孤獨、沉默內向和被動。
三、少嘮叨:總在孩子面前嘮叨,一件事情重複多遍,生活上這不許做、那不能做。時間久了,會讓孩子很反感。孩子對會父母越來越牴觸。如果每做什麼事情,老是被父母否決,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沒用,對自己更沒有信心。長期這樣,父母和孩子的矛盾也會越來越深,關係越來越疏遠。而且被嘮叨多了,孩子做事行動上也會變得越來越磨蹭拖沓。
四、不要過度保護: 比如孩子想玩沙子時、孩子想到樓下和小夥伴等等,做父母的就開始擔心 “沙子太髒了,怕孩子弄到眼睛,玩了容易生病”等等,而且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的成長過程得不到鍛鍊。父母時不時提醒孩子擔心的事情,這樣對孩子的心裡就會慢慢產生負面的影響,變成做什麼事情,都比較膽小,怕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d6c00006e792b0c6c9e\

英英vlog


家庭教育在現在的社會已經非常重要了,對孩子的性格、價值觀、人生觀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會哭鬧,這是孩子的共性,但父母如何管教,培養對孩子以後的影響非常大!如果再用以前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進行打罵,會令孩子形成孤僻,自私、軟弱的性格,特別是有些父母甚至用侮辱、恐嚇的語言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最好不要有以下行為:

1.不要打孩子,雖說打孩子是制止孩子哭鬧的最快方式,但會令孩子覺得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不高,從而使孩子與父母的關係疏遠了!

2.不要用恐嚇、侮辱性的語言,因為心靈的傷害比肉體的傷害更深,更痛!如很多父母對哭鬧的孩子說:你再哭我就把你扔掉;你就是個蠢豬等,令孩子的自尊心嚴重受損,形成委屈求存的心態,極力壓抑自己的情緒,當有一天爆發時就會走向極端!

3.不要拿別家的孩子比較,很多父母在孩子哭鬧時都會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看哪家的孩子多乖...這會令孩子產生錯覺,誤解父母喜歡別家的孩子而不在乎自己!

當孩子哭鬧時,要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再針對性加以引導,才能令孩子心服,才使孩子更好地成長!



好奇人生彭琪皓


孩子哭鬧耍脾氣一般都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或者為了讓大人妥協滿足他的某種不合理需求。這種情況下父母就要做到不卑不亢。“不卑”就是面對娃的哭鬧不能輕易妥協,孩子一哭一鬧立馬就答應他的無理要求了。如果這樣做的話,以後孩子就會慣用這種伎倆,慢慢地就會養成不良的習慣。“不亢”就是面對孩子的哭鬧亂耍脾氣,也別立馬發火對孩子大吼大叫或者痛打一頓,這樣孩子可能會鬧得不可開交,或者被父母嚇到立馬停止哭泣。對孩子的心靈也會造成一定的傷害。總之面對哭鬧耍脾氣的娃,父母要“淡定”,讓娃安靜地哭完鬧完,冷靜下來後再去說理教育。


慕堯媽媽美食記


面對孩子哭鬧帥脾氣,作為父母有哪些行為不能做,要注意些什麼?我想說,以暴制暴只能回造成更大的麻煩,父母的處事態度,決定了孩子心理成長的路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f170001255ee4ea2f3b\

小豬豬的媽媽


面對孩子哭鬧耍脾氣,作為家長哪些行為不能做?需要注意什麼呢?

孩子哭鬧發脾氣時,作為家長萬萬不可打罵,恐嚇,也不要忽視孩子的情緒。

那面對孩子鬧脾氣需要注意什麼呢?

1、注意告訴孩子正確的表達方式

當孩子哭鬧耍脾氣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何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比如: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已經到了,跟孩子說不讓看了,但是孩子哭鬧著非要繼續看電視,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暫停電視,並跟他講一下原因,為什麼不讓他繼續看了,然後建議他換個方式說:“爸爸媽媽,這個動畫片還沒有結束,可以再給我一點時間嗎?”婉轉點的表達也會減少親子間的衝突。當然也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接受自己的建議,可以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和理由。

2、先單獨和孩子在一起,讓他冷靜一下

對於正在哭鬧的孩子,可以讓他獨處一下,這個時候家長陪在身邊不要說話,就看著他,等他的情緒平穩以後,抱抱他,然後跟他講一下,剛才他表達情緒的方式是不對的。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大發脾氣,然後等大家氣消了都不了了之了,這樣孩子也不知道錯在哪裡,怎麼樣才是正確的

3、耐心引導和學習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愛哭鬧耍脾氣的孩子得不到別人的喜愛,別的小朋友也不願意和這樣的孩子交朋友,所以父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正確的教導,引導孩子。

4、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與愛人吵架,不要對著孩子發脾氣,相信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能做好引導和示範,孩子會學習的更好。

孩子哭鬧耍脾氣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請朋友們補充一下吧。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