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万红学家,怎么就想不出来红楼梦后几十回?

justtheone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世情小说,是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闪烁在《红楼梦》头顶的光环实在是太炫目耀眼了,从她问世之日起,就吸引了大批的不同阶级、不同身份、不同性别的“粉丝”的狂热追捧。

由于作者曹雪芹的病逝,作品在八十回便戛然而止了,使其就像断臂的维纳斯一样,给后世之人留下了无限的研究探讨想象的空间。

遍布全世界的“红粉”们不断地去点评、探佚、讨论、接续《红楼梦》,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学派--“红学”。

“红学”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放的《八旗画录》:“光绪初,京朝上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

在清代的“红学”领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脂砚斋、畸笏叟、高鹗、程伟元等。

五四前后,王国维、胡适、俞平伯等人引进西方现代学术范式研究《红楼梦》,红学作为一门严肃学问自此正式步入学术之林,被称为新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

在现代,“红学”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周汝昌、冯其庸、蒋勋、刘心武等人。

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止于八十回,现代读者看到的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通行版中四十回,最初认为是清代的高鹗和程伟元续写编辑的。但是进入21世纪,这一说法遭到越来越强烈的批判。

2007年始,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全本《红楼梦》停止使用“高鹗著”、“高鹗续”等字样,更新为"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

对《红楼梦》续写尝试中,这个清代的续写者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其续写的四十回也被众多“红粉”们褒贬不一,有的称赞续的合理完美,有的嗤之“狗尾续貂”。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红粉”们不能给维纳斯版的八十回《红楼梦》接上一膀完美的玉臂呢?


一是够不着的高度。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但是有些“活儿”,即使你有金刚钻,也是干不好的。续写《红楼梦》便是这样超级难干的瓷器活。

她的“海拔高度”实在是太高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哪一顶桂冠不是闪瞎世人眼睛的,哪一个高度不是需要仰视才见的。

要想企及这样的高度,不知道要修炼几世才能拥有这样的功力和段位。所以,从纵向来讲,后世续不出《红楼梦》所达到的高度。

二是把不住的宽度。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在艺术成就方面,《红楼梦》就是“它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它把生活写得逼真而有味道。

《红楼梦》里面的大事件和大波澜都描写得非常出色,故事在进行,人物性格在显现,洋溢着生活的百味,揭露了生活的秘密。

它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继承发展了前代优秀小说的传统。作为一部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的小说,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色色俱全、包罗万象,涉及的知识领域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园林建筑、服装服饰、纺织刺绣、中医中药、烹饪美食、戏曲表演、民情民俗、佛学道教等等诸多领域。

当然,这与曹雪芹的经历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曹雪芹出身官宦世家,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后来家族被当局者抄没而家道中落。

依据其自述,《红楼梦》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生活而写作此书。

曹雪芹少年时代奢靡的豪门生活,是其小说创作的源泉,小说中涉及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诗酒茶花、人情是非等等都来自于他的豪门生活经历。

整部小说呈现了外宽内深的鲜明特点,非亲历者是把握不了那么形象的描写和那么宽泛的领域。所以,从横向来看,后世续不出《红楼梦》所达到的宽度。


三是接不上的契合度。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各花入个眼,在文学艺术领域,永远没有最好。

古诗有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作为后四十回的续写者,无论是高鹗还是无名氏,至少他是与曹雪芹处在同一时代、同一社会背景中,对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民风民俗、世情百态等等都比后来者了解的更多、掌握的更全、感受的更深。

同样背景的人写出来的续篇,还被众人所诟病。有道是近水的楼台还未得到“十五”的月,更何况距离那楼台更远的后世之人就更难得“月”了。

再者,曹公在《红楼梦》中将故事发展方向、人物命运结局以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妙法,在小说的字里行间进行了穿插暗示和设点伏埋。

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些“伏埋”,可以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哪一种与曹公对《红楼梦》的整体构思更贴切、更能无缝衔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解之问。

所以,从“众口难调”的文学艺术特性来看,后世也续不出与《红楼梦》十分接近的契合度。


少读红楼


大家之所以想不出来《红楼梦》的后半部分,是因为根本就没有读懂前80回。

大家读《红楼梦》全凭想当然,一万个人读了一万部的《红楼梦》。比如大家都在哭林黛玉,但是哭的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这个太神奇了。

看见王夫人对林黛玉说不要理睬贾宝玉,就认定了王夫人是在反对宝黛恋,就认定了王夫人是个大反派;看见王熙凤铁槛寺弄权,就以为王熙凤是害人性命的大魔头,看见贾瑞和尤二姐死,就认定了王熙凤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而且一旦有这样的想法,给他用十万马力的外力也给他拽不回来。在头条上写文章上来就是一句:我们知道王夫人讨厌林黛玉。你说他胡说八道吧,他还真的动了一下小脑子。

曹雪芹的大脑是一个高级的精密的现代化仪器,知识含量又特别丰富,如果一个人一点逻辑推理能力都没有,只凭一腔勇气和热情,续出来的肯定会驴头不照马嘴,连狗尾续貂也算不上啊,那是狗尾巴草续貂啊!

高鹗续出来的《红楼梦》有许多地方是符合原著的精神的,但是最主要的部分竟然不符合,实在太奇怪了。

我也想尝试着续写一下,但是时间精力知识储备明显不足。我建议大家齐心协力团体合作共同来完成这件事。

但是话又说回来,一旦前80回被大家看破,《红楼梦》的谜底被揭开就失去了她自身的神秘魅力,就没有了研究的价值了,续不续后半部分又有什么要紧呢?

十点书妆





十点书妆


《红楼梦》八十回后,注定不会有结局的,即使曹雪芹复生,即使他在网上直播写后四十回的情节,也会被人证明这个曹雪芹是假的,《红楼梦》的续书是伪书。



原因其实也蛮简单的,因为《红楼梦》已不单纯是一部小说。这部书已经成了很多人的饭碗。

有人靠着猜《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情节,获的一生的饭碗,有人靠着猜《红楼梦》中人物的一句话,一个词能意淫出无限广阔的世界。

比如刘心武看了黛玉对宝玉的一句嗔语,楞能猜出曹雪芹反清复明的思想来,也是牛叉。

而他靠着脂砚斋一句“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搞出来一个红楼研究的分支秦学来。

身份不明的秦可卿成了废太子胤礽的女儿,张太医开的一副安慰性的药【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愣是被刘心武搞成了一个密码,这个密码告诉秦可卿太子要起世了,如果失败,你就要熟地当归。

所以后来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根本就不是病死的,而是自杀死的。

这是二月河结合曹雪芹的玩法吗?



我反复看了“张太医论病细穷原”这半回书,千数字,怎么也看不出有康熙废太子给自己女儿传递信息这么复杂的事情来。

这半回书,写的就是一个医生给一个绝症患者看病,然后开方子,告诉患者家属,她爱吃点啥就吃点啥吧,他这病应该熬不过明年春天。

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

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

这段太医看病其实也能让我们多少窥见点古今医生相同的毛病。

张太医上来先是一通金木水火土的论病,然后就是埋怨贾蓉,你咋不早点找我呢,早点找我来大奶奶病就是小事一桩,现在这病都让你们给耽误了:

那先生说:“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众位耽搁了!要在初次行经的时候就用药治起,只怕此时已全愈了。如今既是把病耽误到这地位,也是应有此灾。。。

这种话术,现在很多医生也是张口就来。

张太医开的方子是平常补益性的中药,只要补中益气大约都离不开这些人参啦白术啦熟地啦之类的。

刘心武靠着一张药方能意淫出密码来,李云龙讲话:

你他娘还真是个天才。

曹雪芹复生大约也得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刘大爷您脑洞真大,我真的没那么想过。

当年胡适开创新红学,只是玩票性质的,玩了一下他就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给了别人,然后自己转身去玩别了。

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研究红楼梦是他们自己一生的事业,扣出曹雪芹写过的每一个字,拿显微镜认真的瞧,皓首穷经的去翻找这个字的所有意义,把小说当成密码本去看。

其实这些和曹雪芹,甚至和《红楼梦》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但是和很多人的饭碗有关。

所以《红楼梦》的后40回是绝对不能再现世的,即使有也是假的,伪的。


毕竟探佚后40回的情节也是一个红学的一个大的分支很多人的饭碗所系。

证明《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伪书的红学大家俞平伯先生,晚年曾经写遗言道:

‘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

’千秋功罪,难于辞达。’

俞平伯的意思很清楚,后四十回也是根据曹雪芹的原稿写的,老先生您这不是踹人饭碗,您这是直接踹锅,不带这么玩的,您要魂归大荒了,但是别人还得吃饭啊。

所以很多人对他进行了反驳。

潘多拉的盒子一经打开,关不上了。


文:薛白袍


薛白袍


首先《红楼梦》的结局不需要题主所说的“几十万红学家”来想象,在《红楼梦》第五回已经清楚的交代了《红楼梦》的结局。

那么,为什么“几十万红学家”都想不出来后几十回呢?

因为,即便是今天“几十万红学家”都知道《红楼梦》的结局,他们都无法穿越回两百多年前曹雪芹生活的时代去体验贾宝玉这样的官宦世家豪门公子哥的生活状态和成长经历。

比如87电视剧现代青年编剧周岭老师和北京某中学的班主任刘心武老师,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成长经历、人生体验与曹雪芹本人南辕北辙毫不相干,由他们隔着两百多年的时空凭想象的那个已经消失了的时代中消失了的人物的生活状态,把曹雪芹同时代人高鄂通行本的“狗尾续貂”,再变成了老鼠尾巴续貂、塑料尾巴续貂了。

相信将来还会有一些“伟大的天才作家”去再续红楼的,说不定会续出一个人工智能尾巴吧!



阿丹151014015


《红楼梦》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他能够经得起时代的推敲。经典作品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我们对《红楼梦》的认识其实也是对历史的一个认知过程,而几十万红学家,他们知道自己在续写经典,那还能写得好一个好的结尾吗?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要成为经典只有从以后的历史角度观看,才能说明红学家确实写得不错,现代的评论不能说明一切。


《红楼梦》的续写是对经典文学的否定

《红楼梦》首先是一个文学作品,在当时的时代被曹雪芹撰写出来之后,供世人所消费,于是就成了万千文人打发时光的一个方式。大家对文学经典的虔诚与仰视在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过去式,消费完了红楼之后,大家还不满足,还想通过续写的方式来瓦解红楼在历史中的地位。大家为什么想续写,不就是觉得高鹗决定不好吗?但是,要是没有他,大家能看到今天的红楼吗?所以说,续写是对高鹗的经典文学的一种否定。



现代续写《红楼》是个伪命题

因为时代的不同,社会意识形态或是个人审美的局限,包括作者本人的文化视野以及审美上的局限,每个时期的续写或许都不符合当时时代的要求。


就好比现代的经典文学作品《三体》,三体是刘大以现在的世界观来作为基础进行创作的一个作品,在未来是否经得住考验,未来的科学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在不断的变化,是否还会有人开始续写《三体》?300年后写得三体又能不能经得起考验?我们不得而知,这就和现在续写红楼一样,这是个伪命题!


十三的三


首先必须要明确的是,我们现代人的智商和情商并不比曹公差。之所以续不出满意的巜红楼梦》,是因为我们欠缺曹公具备的三大优势。

其一是古文学底子。曹雪芹从四岁开蒙,重心攻读的就是汉语言,十多年不间断,祖辈留下的大量藏书一一其中不乏经典,又为他博览群书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功底。而我们现代人达到这个水平的则很少。

其二是第一手材料。《红楼梦》所讲的故事,就发生在作者生活的朝代,其中大部分就发生在他身边,甚至自己身上。因为是亲历亲闻,所以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反映在书中则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引发读者心灵的震撼。而我们现代人则只能凭揣测想象,当然难以企及。

其三是贵人、能人相助。怡红院墙外的绿柳周垂和四个别名的命名,都喑示了同一个问题,这就是有几个重量级的文人参与了《红楼梦》的策划和创作。第一回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实际就是作者和甄士隐原型在讨论书稿的增删。其他还有孔梅溪和贾政、史湘云原型等,他们不仅提供材料,还提供写作手法。比如“风月宝鉴"的设置就是孔梅溪建议的。而我们现代人则大多是单打独斗,没有齐心协力的合作团队。

其四是我们本身陷在误区里走不出来。这些误区主要有:A,以假为真,没有一个人不笑话贾瑞好色,只看正面不看反面,可我们自己都不知不觉地正做着贾瑞相同的事,只看美女招手,不看白骨如山。B,走进迷宫出不来,巜红楼梦》信息量巨大,玄机重重,使读者眼花缭乱,被万花筒迷惑,不能置身事外冷静地观察分析它,从而造成当事者迷,不能旁观者清。C,被清朝伪史料束缚造成误判。比如大观园所在的城市,人们依据史料认为,曹家在雍正六年初第一次被抄家后就搬到北京住了,从而认为大观园原型在北京。但据书中反复的提示,实际这一次只是抄拣,只没收了一半的财产和房产等,除曹頫等十多个人住北京外,其余的人仍然住在金陵,书中设置在北京的是贾家而不是甄(真)家。这个问题的误判可能导致一连串的误判。

还有一些误区,这里就不再啰嗦了。总之,续写好《红楼梦》的前提是把真事搞清楚,而大部分真事就在前八十回之中,因为真事层面是倒叙的。比如第一回就告诉我们,通灵玉已回归大荒山恢复原形,上面己刻满了字,作者己经在讨论书稿的增删了。再比如薛家的结局,已经告诉我们“菱花空对雪澌澌"了,可有人还安排“兰桂齐芳"呢。原因就是我们不承认第一回交代的这个结局。弄清了这些真事之后,续写出让人满意的《红楼梦》还是有可能的。


gaotzy


续书还是有的,但有一把尺子,这就是百廿回通行本的后四十回。续书者一般自认为自己的续书超过了这个后四十回,然而大众能接受这种续书吗?难。因为语言环境的变化,今人的语言能模仿出乾隆年间的语言就很不容易。那些续书让人读着都不好意思,那个啰嗦呀。周立波先生当年说要写超过红楼梦的作品,不好意思,这不可能,结果临了没写出来。

以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出版的1921年为界,你会发现此前所见诸多红楼梦续书,没有任何一本是从第八十一回续起的。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今天有十几种有关红楼梦的手抄本,分别冠名石头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红楼梦的。梦稿本、蒙古王府本120回,其它均不超过80回。由于手抄本的私密性,因前后八十回的分野是今人的认知,1921年以前的所有红楼梦续书都是基于百廿回通行本的。我们可以推论,这些续书者压根儿就没见过任何一本红楼梦的手抄本。

上述续书的倾向,几乎都是大团圆,喜剧收场。简言之,这是文化传统。所谓只有悲剧才能震撼人心,那是今人的见识,当然了,也是红楼梦的脱俗之处。与那些续书比较,通行本后四十回是唯一保持悲剧收场的文本。

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红楼梦程甲本刻板梓行。程甲本也就是前文提到的通行本,120回本问世。如果存在续书,那么这个通行本后四十回则是历史上最早的续书!公允地讲,也是最好的续书,如果存在续书的话。因为手抄本的私密性,一般人能见到其中的本子就很不易了,莫说逮着一本就能在那里续将起来?

再前推7年,即下一个时间节点是1784年,乾隆甲辰年,……[未完]

………………………………………………………………………………………

设身处地地想想续书的问题,尤其是在手抄本流行期间,也就是1791年之前的情景。假设你看到了一个只有前八十回的抄本,因为故事不完整,即便你有续书的能力,续的好赖姑且不论,你首先得弄清楚,这书有没有后续文字?因为手抄本的私密性,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太难了!你看不到后续文字,不等于没有后续文字,贸然就这那里续起书来,这种行为近似疯狂。如此,假设你看到的是前四十回,你就得从第四十一回续起,续得太多了,那还是原作者的书吗。所以说,手抄本传抄阶段,与原作者不想干的人是不会贸然续书的,牟利者另当别论。

胡适、周汝昌等的高鹗续书说要点在于:1.得到八十回以后的文本巧得像说谎一样;2.刻印一套只有八十回没有完整故事的书,不如补全后的书销路好。逻辑上倒也可通。但是,本人接受今天主流研究成果:高鹗不是续书作者,只是整理者;续书者为无名氏。

进一步分析认为,这个无名氏就是曹雪芹的圈内人。此人知道些作者的创作情况,譬如说后面文字没有写出来,或者如畸笏叟说的后稿迷失等等,总有一个补全全书的理由。此人应该对前面的文字、创作意图等相当熟悉,或者对小说的原型、素材等比较熟悉。唯如此,才能有今天看到的通行本后四十回文本的主体。无名氏创作通行本后四十回文本的年限大概在1763年——1791年之间的近三十年内。当然这个无名氏也包括曹雪芹本人。有人坚持认为不包括曹雪芹在内。


用户6998374878


开始接触红楼梦的人,大多把红楼梦当言情小说看的,最在乎大结局了。曹公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写的是寒蝉凄切,委婉动听,后来薛宝钗的加入爱情争夺战,又写得浮想联翩,闺阁哀怨一时无两,叫人看得走火入魔,欲罢不能。正看得起兴,又偏偏没了后半截的踪影,日子一久,你猜来我猜去,谁都想结局按自己的思路走,以遂了自己的愿,分歧就产生了。


后来程伟元、高鹗等先后续写了红楼梦,以图填补空白,因其文学功底和对人物结局的安排和曹公的想法有很大差距,那些续作总让人无法满意。

其实,曹公早在开篇之时,就大摇大摆的把故事人物的命运交代出来了,通过警幻仙子,安排好了贾府诸位女神的命运,这样的写法无疑是在砸自己的场子,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后面的故事就没有了神秘感,不该牵肠挂肚才对。但是曹公精湛的叙事手法和精彩纷呈的语言描写,又把读者带入了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谁都想经历这一番后才死心,像大侠们踏上了金庸在《侠客行》安排的侠客岛,去了就不想走,读这本书的人也一样。


细看起来,红楼梦设置的背景是大富大贵之家,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很多人都想看看。所以,光是背景就赚足了大家的眼球,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梦想啊,写的那些纸醉金迷的生活叫人流连忘返。在天宫一样的房子里,住着什么样的人呢?薛蟠做了最好的示范,这个长期厮混在风月场中高手,什么样的美女没见过,差不多对美女都有免疫力了。但当他看到林黛玉后,整个人都呆了,可想而知,天上掉下的林妹妹有多美。经过曹公这么一暗示,谁都得把里面的人往好了想。紧接着,曹公赋予了这些美人胚子各种才华,动不动就写几句诗,让人羡慕不已。这样一来,哪怕红楼梦是毒酒,还是有人会喝。

就因为曹公把头起太高了,这忽明忽暗的写法,让人知道结局却又没法破题,前面八十回埋的伏笔太多,后面稍有遗漏,故事就不完整了。加上曹家还和政治扯上了关系,更为此书增添了神秘感,这对续写的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遗憾的是曹雪芹是个不世出的天才,把藏宝图拿给大家看了,但谁也挖不出来,怎么续都觉得是画蛇添足,有还不如没有。因为我们知道了这些女神们的悲惨命运,但就是接受不了,所以后来人不敢写,也写不出来。


青草无为



这个说法是冤枉红学研究者了,事情和你预想的恰好相反。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题主给出的几十万红学家还是略显局促紧迫。公认的著名研究者也就那么几位属于佼佼者,凤毛麟角一般奇货可居。大部分都是打着红学研究、探佚的旗号,在行自我文学主张之实。全国上下对红学有浓厚兴趣、并能列出一二三四子丑寅卯的绝不在少数,甚至百万以上,或者更多。

如题主问,这么庞大的一支红学队伍,顶尖的也有,冒名的也算,怎么就没有后几十回的结局呢?

其实是棒子打歪了,也叫做平白无故冤枉人了——不是没有结果,而是给出的结果成千上万,各有所属,各有侧重,相互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和瓜葛,很难形成统一的口径和共识,各说各话,各归各类。索隐派有索引派的后续,考据派有考据派的后续,评点派有评点派的见解,相互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经常是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吵得不可开交,莫衷一是,你的观点我要推翻,我的观点你要打劫,各派系之间矛盾冲突剧烈冗长,由来已久,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征服不了谁,就这么耗着,对峙着,平白的就给后续之作添了堵,设了障,只是在派别内得到认可转圜,却不能流到市面上让广大红学爱好者看到。

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文学现象,而是持续了一个世纪之久的争论与抗衡了。如果你是内部人士,或可看到某派的结局,但很难窥其全豹,也很难流到市面上来公诸于众。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所谓的后续或者结局与原著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使人很难首肯认同,只能这么继续耗下去,直到探佚出更为合理的原著风貌。

我们最为熟知的大作家刘心武,就是一个兼职红学家,在《百家讲坛》讲解了自己的探佚成果,还据此撰出回目,写了续书。可惜这部书还没面世就已经遭致特为严厉的质疑和詈骂,即便后来刊印出来了,也是一本橱窗里的展示和摆设,并无多少实际价值,没有多少认同。


龙吟148119260


现在的所谓红学家,就是整天拿着红楼梦瞎琢磨,很多人根本没去研究过红楼梦,天天就在猜某一篇,某一段话的含义,根本就是瞎扯淡。有人研究北静王娶林黛玉,有人研究薛蟠爱上林黛玉,还有人研究薛姨妈的丈夫有几个小妾。更有奇葩,认为元春和北静王有一腿。这样的格局能研究红楼梦?现在癸酉本出来了,红楼梦中人的结局已经显示了。但所有研究红楼梦的都认为是伪作,甚至都不看,就极力打击癸酉本。要是真心钻研,应该去分析癸酉本是不是符合原著精神。但没人研究,也不承认,整天在瞎猜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