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存了4萬,是否活得像個笑話?

裝修阿杜


一年存4萬,確實不是很多。但在現實生活中能有結存下來還是不錯的。舉個身邊的例子,小表妹兩口子一個銀行系統的,一個公務員,三四線城市,有一個孩子上小學。基本上每年都沒有什麼結餘,孩子的花銷有很多都是四個老人給支付的。可以說四老拿自己的退休金幫忙他們養孩子。再來可以看到一個數據,2019年12月底人均存款約為6萬元。所以說一年能存4萬說明還是可以的,但是確實也不是很多。為了能夠讓自己或家庭有更好的財富積累,需要從兩個方面加強!一是增加賺錢能力,二是增加被動收入。

增加主動賺錢的能力!

這部分是主動收入,是需要自己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通過主動勞力或腦力勞動換取收入財富。在該努力工作的年齡,就不要選擇讓自己輕鬆和舒服的狀態,保持自身的好奇心,不斷的學習和挖掘自己的潛力。

增加被動收入來源!

這部分就涉及到理財,通過已有財富進行被動收益獲得,簡單的說是用錢來賺錢。理財不是簡單的去炒股、投基金、買黃金外匯,而是需要針對自身情況來進行投資組合。比如風險偏好、風險承擔能力、收益目標、家庭生命週期等。要知道投資收益與風險是相輔相成的,銀行存款是最沒有風險的,同時也是收益較低的。


1、理財產品風險等級

理財產品風險一般分為五個風險等級,R1-R5數字越大風險越高,同樣對應的收益性也就越大。

  • R1級 謹慎型 風險極低,一般可以保證收益
  • R2級 穩健型 風險較低,比較安全的非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一般都是固收類
  • R3級 平衡型 中等風險,從R3開始收益就不固定了,可能會損失本金,但收益率也有提升
  • R4級 進取型 中高風險
  • R5級 激進型 高風險

<strong>

2、強制儲蓄,適度理財

制定強制儲蓄計劃,這是理財的開端。是為了有能進行理財的錢打下基礎。強制儲蓄可以用每月基金定投或者是十二存單法進行。

把資金分成四份:50%用來投資低風險理財產品,比如民營智能存款、大額存單、國債,這部分為保本保收益;30%購買穩健基金組合,以債基、指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組合搭配;10%用於固定收益來理財產品,注重流動性以備應急之用;10%為了生活流動資金。

理財是為了適度增加收益,不能盲目投資而忽視風險,比如在2019年大規模暴雷的P2P就是最普世的風險教育成本。

綜合,有存款結餘已經是個良好的開端了。比很多人每年結算下來入不敷出要強很多,再此基礎上,可以通過增強能力來增加主動收入部分,也可以通過適度理財增加被動收益部分。總之,讓自己能夠過的舒服,知足常樂就好!2020收到最暖心的祝福,也送給你:祝福2020三餐四季,溫暖有趣,無災無痛,平安即福!


<strong>


芽媽理財經


一年存了4萬元,確實不多,按這樣的水平,存100萬需要25年,想想都覺得很失敗。

但現實卻恰恰相反,90%以上的人一年連4萬元也存不到,因為全國人均存款才5.18萬元,這還不知是多少年積累的。


說個真實的例子,前幾天,一個晚輩夫妻二人來給我們拜年,聊著聊著就說到收入問題了。

他覺得,在同齡人中,自己的收入也算可以了,每月接近1萬元,夫妻二人每月收入能達到1.4萬元。

但是年底一算賬,結果真正結餘只有3萬多,自己也覺得沒有浪費,一年花了十幾萬,錢都不知道花哪了。

年輕人,像他這種情況估計不在少數,衣食住行和孩子,每年花費十萬元很正常,我建議他們記一下賬,這樣收支就比較清楚了。

現在很多記賬軟件,專業的不多,支付寶也能記賬,去年的賬單就不準,重複率太高了,10萬元存取10次就變成100萬。

記賬只是為了更好的分析收支情況,真正要存錢,還是要靠增收,尤其是錢生錢,因為其他增收方式都需要成本,而錢生錢成本是最低的。


比如,一個人每月工資8000元,但是他每月的花費需要5000元,就像我這位晚輩,房子、車子加上各種應酬,每月就要3000多,還有孩子奶粉,衣食住行等必須品,每月結餘能有2000多元就不錯了。

但是,如果我們手裡有40萬元,放在民營銀行智能存款,每年利率5.4%,每年利息就是2.16萬元。

這說明,一個人辛辛苦苦工作一年,他所創造段剩餘價值和40萬元本金產生的價值是相等的。

而銀行給我們的利息,還是他們留下管理費之後的,如果理財技能夠高,自己投資理財收益率達到10%,40萬一年收益就達到4萬元了。

所以,題目中說的,一年辛辛苦苦存了4萬元,雖然不是笑話,但確實不多,才相當於人家用40萬元理財一年的收入,自己確實該好好學學如何理財了。


互金直通車


為什麼要這樣想呢?你一年能存下4萬元,還有很多人辛苦了一年,存不下4萬元呢。你這樣的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一年存四萬元,十年就能有四十萬元,考慮十年的投資收益,存款突破四十五萬元,甚至五十萬元,也是有可能的。

看到你的存款金額,感覺你已經很幸運了。想當年,我剛上班的時候,工資是指當地人員平均工資的一半,工作了兩年,銀行卡里面的存款只有2000元,平均一年只有1000元存下來,相當於一個月的工資。

現在的我雖然還是一個工薪階層,但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完全是靠自己的積蓄購買的。

生活的很關鍵的一點就是不能自卑,我今年存四萬元,明年要想辦法存五萬元。每天給自己打氣,相信自己的明天會更美好,這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是臘月二十四了,首先祝你新春快樂,然後要和你說的是明年一定要努力,去賺更多的錢,攢下更多的錢來。


紅楓財俠


一年存四萬,對我來說已經是很厲害的了。我是一個00後,由於各種原因沒上學,現在在工廠上班。一個月也就3.4k發了工資也比較怎麼亂花,就就家裡打一點,自己流個1500-2000。房租一個月350左右,手機話費180左右。除了吃飯就不知道錢花哪裡了。一年下來一分錢也沒存到。差點就欠了賬。我太難了



劇靈楷


不至於吧,我上半年沒掙多少錢,每個月支出幾千,下半年每個月掙幾萬,消費也直接上萬,我是有多少錢用多少錢,你要說存四萬,我說比我還多,我也活得瀟灑,因為我副業掙得幾十萬,在過年之前就花出去了。感覺錢沒了還可以掙,時間沒了需求就不一樣了。存錢這個東西,不適合我。




書王K


如果我一年能存4年,我簡直要高興壞了。我的收入不算低了,起碼中等偏上吧,工資稿費和理財收入,一年到手,至少30萬元。

可是,扣除了房貸、日常的基本衣食住行養家費用,養大寶和二寶的費用,還有備用金(比如感冒發燒,也就是生病的費用)、人情往來,每個月透支3000元以上。

一年透支36000元以上。

問主,你是存了4萬,我是每年多花36000。這樣一對比,你是多少幸運啊。

還好,在開始要孩子之前,存了幾年錢,否則,真的就是無奈了。

你說讓雙方父母幫忙,別想了,雙方父母,確實年齡不大,也都是55歲左右。我母親去世了,剩下的三位,現在不糾纏我,就謝天謝地了,別指望他們幫忙。

問主,你活的不是一個笑話,你讓我們這些每月超支的人羨慕。


董江波


一年有四萬存款也就很不錯了,如是工薪階層的話,生活過的還可以,趕上小康永平了。


孤竹國人1


一年存4萬,猛一看好像是不多,但實際上除去家庭開支,每年能穩定存4萬的家庭並不多。


19年的某一天,我回孃家,因為家裡人對我的經濟情況特別瞭解,我從家走的時候,我媽非要給我掏200塊錢,這些錢雖然不多,它太沉重了。

我是真心不想拿,當時我心裡特別難受,因為我在外面每個月不少掙錢,就是存不下錢。

我們夫妻兩個年收入20萬,因為異地買房,所以在還房貸的同時,還有房租開銷,家庭生活開銷以及孩子讀書各種開銷。


從17年買房到20年3年期間,每年都是吃光用光,有時候每月還貸還會週轉不開,需要跟兄弟姐妹挪借還貸。

19年很焦慮,後來突然一想,我才三十多歲,孩子已經8歲,房子也買了,收入還有上升的空間,如果不生二胎,生活開銷不會大幅度上升,以後再想辦法多掙點兼職收入,只要每個月都有兩千五的結餘,一年就能存到幾萬塊,兩三年就能存到10萬,日子很快會好起來。

你的情況,每年都能有4萬結餘,其實是超過很多家庭的,所以你根本沒有必要那麼悲觀,只要你一直保持進步,未來肯定會更好。


阿川說情


一年下來不但沒有存錢,還欠花唄的路過。我相信不只我一個。

但是也不是說錢都扔了,看看家裡吧!每個月房貸車貸,這車和房子是自己的了。家裡的電器和傢俱也都是一件一件買的,還有裝飾畫、牆紙、衣服。也有一些留在回憶裡的,比如和朋友去唱歌,和老婆去看電影逛街吃飯,和父母一起旅遊等等。

我記得一句話:“如果錢不花,它只是一堆紙。”


麥吉的世界


完全不覺得,能存下來四萬非常好,對於當下年輕人來說也不是容易做到的。


就那我自己來說,2016年開始工作,到現在三四年過去了,每次稍微攢點錢就全花完。以前花錢比較大手大腳。特別喜歡下館子,每個月種草各種餐廳都要花幾千,去個香港也花掉上萬,腦子裡完全就沒有存錢的概念。


2019年整年到12月份財務狀況還是負的,一年沒幾個月位正,還是因為1月份發了年終獎才有了一萬多的存款。


但是完全不要緊,因為我堅信,2020年先暫時不考慮開源,只考慮節流的情況下2-3個月就能存下1萬了,如果是和女朋友一起,一年存10萬也不是難以想象的。這些錢一年下來的利息(或者理財收益)也不止1萬了。


所以不要在意一時的狀況,相信複利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有信心、敢計劃、重實施、肯堅持,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對你來說四萬也是個不錯的起點了,稍微運作一下,財富積累的速度會比想象的快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