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我還是農民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詩,是北宋詞人晏殊的著名詞句,句中蘊含著一種深沉的人生感慨,小樓結合全詞試作分析。

全詞如下: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出身富貴,又曾官至宰相,物質生活優裕,精神生活瀟灑出塵,這樣的生活條件,造就了他珠圓玉潤,和婉明麗的詞風。

據載,晏殊喜歡宴請賓客,且必以歌樂相佐,宴會將盡時,便遣退歌樂,取出筆札,寫詩填詞,葉夢得《避暑錄話》中贊其“前輩風流,未之有比也”。這首《浣溪沙》,也是寫於宴飲歌樂之後。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飲一杯酒,寫一闕新詞,在如此雅緻的生活,晏殊卻有更深層的人生思索。

還是去年那樣的天氣,還是在去年的舊亭臺上,今天重複著同樣的宴飲,但是夕陽西下,幾時迴轉?

夕陽落了,第二天就出升起,但是,逝去的一年時光,已不會迴轉。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春花凋零,讓人無可奈何,時光流轉,燕子歸來,似曾相識,也許,就是去年來過的燕子。

宴飲過後,賓客散去,只有詞人一人在小園香徑上徘徊,獨自品味著時光流轉,流年暗換的興味。

結全全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寫的便是時光流轉,流年暗換。花落去,是春去秋來,而燕歸來,便是冬去春來,不知不覺間,一年便又過去了。

晏殊雖生活優渥,日日宴飲,但他並不是完全沉溺在這種生活之中,他在享受生活中變不斷反思人生,就如這首詞,他在一次平凡的宴飲,感受到了人生與自然界有常與無常的恆久規律,流露出對時光流轉、流年暗換的淡淡傷感。

不過,同樣是對人生無常的感慨,晏殊不同於李煜的大悲大喜,他始終把這一份思索與傷感安排在美麗的意境中,在美麗中思索,在美麗中傷感,始終保持一種優雅的人生狀態。

答者:謝小樓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謝小樓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詩的意思依我的理解應該是:守在身邊的糟糠之妻,無可奈何地老了,雖然還不至於篷頭垢面,老態龍鍾,但是每天心思都花在孫男孫女和購買養生保健品上,連網都不會上,頂多和一大幫瘋婆子跳跳小區萬人嫌的廣場舞!根本找不到當年的風姿。遙想當年小喬初嫁於我之時,雖然不是傾城之貌,好歹也是一朵鄉花!如今早被這幾十年風風雨雨吹打得落花流水了!哪裡還有什麼當年的激情。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另一位似曾相識的女性朋友鬼使神差地出現了!她是我初中的同學,當年一位活潑可愛開朗亮麗的形象始終留在同學們的記憶中。她就是一隻報春的燕子,一次同學聚會後又不可阻擋地飛進了我的乾涸了的腦海中。之後的故事至今還沒能充分展開。我設計的許多劇情都被老伴無情地扼殺在我的幻想中。一次偶然於百般無聊的時候翻看舊書竟然發現這一句唐人詩句,覺得太符合我的此時此刻的心境了,本想大聲吟出聲來,可是此時老伴疑惑和不屑的眼神射了過來,我又無語😓了,……


牛姥姥6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詞是什麼意思?這句詞出自北宋詞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表達了詞人的傷春惜春之情。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全詞: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花開讓人欣喜,花落令人惆悵,只是,花開花落如似春水東流一樣,是擋不住的,那些“似曾相識”的燕子,也終將翩翩歸來,或許,曾經美好的感覺才是重要的!

除了傷春惜春之意,這句詞也蘊含著深深的哲理,就像整首詞要表達的那樣,逝去的無法阻擋,新的也終將出現。或許你失戀了,但是,失戀有失戀的道理,她或者他,也許本來就不屬於你,失去之後,你還會擁有屬於你的“真正”愛人!

自古以來,惜春的詩詞名句很多,類似的詩詞名句,諸如: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蘇軾《蝶戀花·春景》)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

晏殊,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十四歲以神童入試,官至右諫議大夫、禮部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有“宰相詞人”之稱。

晏殊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了北宋的婉約詞風,他因之也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晏殊與歐陽修並稱“晏歐”, 與其第七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之外,晏殊為人熟知的詩詞及名句還有:

1.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出自《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被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作為“三重境界”的第一重;

第二重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第三重為“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2.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清平樂·紅箋小字》)。

該詞尾句會讓人想起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其他略)


滄海人間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宋代著名詞人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這篇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晏殊,生於公元991年,字同叔,江西撫州人,北宋著名詞人,散文家,政治家。7歲能作文,14歲以“神童”之名參加科舉,官至宰相,晏殊的仕途可謂一帆風順。

晏殊的詞具有清新閒雅,情思細膩的特點,位高權重又有文學修養,是北宋仁宗時期官場領袖,文壇盟主。《浣溪沙》原詞如下: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作者從歌詠彈唱的酒宴退場,獨自一人來到花園散步,抬頭仰望那一輪亙古不變的明月。在晚霞夕照,落英繽紛的景色裡,發出年華不在,人生苦短的感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花落亦悲,燕歸亦喜,感傷春天的短暫,在人生的苦楚憂愁裡找尋一抹絢麗的無奈。

“無可奈何花落去”,這種落花的場景,無法挽留的時光和黯淡凋零的感傷;“似曾相識燕歸來”, 以及那隻去年春天我們就相識,今年還能迴歸的燕子。兩廂對比,一面是花落的感傷,一面是迴歸的喜悅,既傷感又溫暖,說出了生命中完全不同的兩個狀態。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也常常有“無可奈何”和“似曾相識”的場景,許多生命與我們緣分已盡,又有許多新的生命和我們重新開始。詞人把“花落去”和“燕歸來”同“無可奈何”“似曾相識”連在一起,完全是生命的昇華,和對生命的新的領悟。

真正觸碰生命的東西,都能震撼我們的心靈,引發我們強烈的共鳴。朋友的告別,青春的消逝,那一次情感的受傷,不都掉進“無可奈何”的沮喪和絕望中。對藏在生命裡的期望,過往的歡聲笑語,無數熟悉的感覺,不都有“似曾相識”的喜悅和快樂。

晏殊這種精彩的人生狀態,好像就出自我們自己的生命情感裡。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是宋詞最美的詞句,更是晏殊一生最中意的句子,他還把這兩句放在七律《示張寺丞王校勘》的頷聯:

元巳清明假未開,小園幽徑獨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難禁灩灩杯。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遊梁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

在這首七律裡,這兩句也絲毫不顯唐突,意境依舊雍容纏綿,但我覺得這樣音調婉轉的句子更適合詞,在歌舞筵席上,拔動琴絃,悠悠吟唱,比起低低誦讀,難道不更風雅,更有韻致嗎?

據說這兩句詩的由來,還有一段佳話。據宋人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記載,晏殊到杭州上任路過維揚,在當地的大明寺牆壁上讀到王琪的詩,極愛其才,設宴相邀一起散步於池上。

正值暮春時節,落花揚揚而下,晏殊提起自己心中所藏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一句,至今沒有得到下句,王琪應聲便道“似曾相識燕歸來”。

此番文學上的相惜,我們不論這個故事是否真假,從晏殊對這兩句的喜愛,我們也能讀出晏殊的真性情,在一個落滿花的園子裡,一個人思考生命的意義。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的頭條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


博書


春花凋零,讓人無可奈何,時光流轉,燕子歸來,似曾相識,也許,就是去年來過的燕子。結合全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寫的是時光流轉,流年暗換。花落去,是春去秋來,而燕歸來,便是冬去春來,不知不覺間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我們要正確認識和對待,既要接受生活中的挫折和不美好,還要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以積極的心態迎接生活,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長路無言


題主,你好!我認為要了解“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真正意思,要從句子來源出處及詩人表達意思、情感去理解。

1.詩句來源出處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出自於北宋宰相晏殊所寫《浣溪沙》。

晏殊,曾被稱為“太平宰相”或“宰相詞人”。他寫的詞寫景重其精神,賦於自然物以生命,能將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敘寫中,在傷春怨別之情緒內,表現出一種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銳感之中,透露出一種圓融曠達之理性的觀照。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詩句的出現,還有一個故事。

有一天,晏殊到揚州巡查,因為一看好詩,認識了詩句的作者王淇。

晏殊愛好詩詞作賦,遇到了共同愛好的人,當然不可能放棄高手切嗟的機會。

於是,晏殊就把自己思索很久的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拋出來,問王淇能不能對出下聯。

王淇想了一下,就對出下聯為“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聽了大喜,覺得王淇很才華,對他仕途上多有提攜。

後來,晏殊在寫作詩句時,把王淇所對的句子也運用上。

2.表達的意思

剛才說該詩句出自《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全詩的意思是:喝著一杯酒,聽著一曲新詞,天氣與去年相似,也是舊日的亭臺。我著著西落的夕陽,感概它何時能回?

花兒的凋落總讓人無可奈,似曾相識的燕子從飛回來了。我在小園香徑中獨自徘徊。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詩句中用花兒凋謝、燕子迴歸都是萬物生長的規律,不受任何的阻擋,也為下一句“小園香徑獨徘徊”作鋪墊。因為萬物都變化了,都有歸途,唯有自己孤獨一人。

3.表達的情感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惋惜著花的謝幕,欣慰著燕子的歸來。

面對時間的流逝,詩人看到或感受到,人世間,很多美好的事物總歸因會流逝或消失,任何東西都無法阻擋。

雖然有事物會消失,但也有新的事物會出現,新的事物出現總會很快代替舊的事物,也許無奈是短暫的,生活也很快充實起來。只不過這種新的事情畢竟不等於舊的美好事物。

在句中讓人感受到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衝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


經緯國學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北宋著名詞人晏殊名作《浣溪沙》。此名句千古相傳,膾炙人口。但你可知,此名句的下一句“似曾相識燕歸來”切不是晏殊所作的。用當下流行語形容是盜用同時代詩人王淇的,往深裡說是剽竊王淇的。

事件始末:宋仁宗時代晏殊作了宰相,有一次出巡至揚州,發現了一首好詩,竟然出自當地府衙主簿王淇之手,晏殊當時甚是驚訝。於是就差人相請王淇前來促膝長談。且當場言明自己詩句有一上句“無可奈何花落去”,煞費苦心思慮良久就是沒得精妙下句,真是百愁莫展啊。王淇略加思索就欣然應對“似曾相識燕歸來”。此下句對工精巧而自然,晏殊大喜,拍手連聲稱好。這才有了我們現在所讀晏殊名作《浣溪沙》了。

晏殊,字同叔,祖籍撫州臨川(今江西)人。少有才名,當世譽為“神童”,皇帝親自召見,賜進士及第。晏殊累官至同平章事兼樞密使(指宰相),他不僅自己身居高位,同時也注重提攜後輩。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都是他的弟子。可謂文才與德行並姝,晏殊在當世文壇威望甚高,有詞集《漱玉詞》。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人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譯文:那花兒獨自飄零我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


賞析:花兒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詞, “花落去”亦是一道美麗風景,可在前面添加“無可奈何”之語,那就不再是美麗風景了,更不是美好事物的象徵了。喟嘆:世間萬物中這樣美好的事物,也是難以抵擋歲月的侵蝕而凋殘,自然之力難以抗拒啊。“燕歸來”本來詩人因“花落去”心中失落寂寥,看到燕子又飛回來了,心中有了些許溫暖,預示著春回大地,春暖又花開。但前面冠之“似曾相識”則又有流光易逝歲月滄桑之感。是啊,“燕歸來”說明時間又過去一年,燕子能年年如此飛回來,可人呢?能嗎?“似曾相識”四字精妙,虛實相生,給人一種空靈的感覺。


真可謂“年年歲歲燕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啊!


一朵芙蓉著秋雨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宋代詞人晏殊寫的《浣溪沙》。全詞文為:“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整首詞是說作者喝了點酒,獨自一人在園子裡徘徊,沿途上,空氣裡泛著淡淡的花香,此時夕陽西下,眼前呈現出亭臺、落花,飛燕,這些景觀,作者帶著幾分醉意,幾分感傷,忍不住輕輕嘆息,感慨時光流逝,一年過去又一年,就像西下的夕陽、凋零的花朵、再次飛歸的春燕。

詞中有著逝去的無奈,也有著重歸的喜悅,筆觸細膩,感情豐富,特別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更是將作者心頭那糾結複雜的情緒表達的淋漓盡致。

細細品來,人生在世,何時何處,不是此種情境,時光的流逝,看不到,摸不著,更加留不住,除了無奈著看著花開花落,四季輪替,只能在新的一天、新的一年裡,尋覓往昔的影子,就如同看到飛燕歸來,只能是“似曾相識”,卻也不知是不是真的“相識”。就如同今天的日子和昨天似乎沒什麼不同,但又似乎又有那麼一些不同。

如果將“無可奈何花落去”喻為“失去”,將“似曾相似燕歸來”喻為“重逢”,那麼人生百年,每一天都是在“失去”與“重逢”中交織往復,週而復始。昨日裡“失去”的,似乎又在今日“相逢”,但今日的自己還是昨日的自己嗎?如果是,為何亭臺已經發舊,如果不是,夕陽西下的情境不是去了又來,來了又去嗎?

作者的思緒在這一片迷惘中,恍恍惚惚,彷彿明白了什麼,又彷彿什麼也沒有明白,過去、現在、未來,曾經擁有的,已經逝去的,再次重逢的,熟悉而又有些陌生,就像小園的是花香,淡淡的若有若無。


文創金華


楊慎的《詞品》中曾寫道:“無可奈何”二語工整,天然奇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都是描寫暮春時節的景色,對仗工整。為天然奇偶句,聲韻和諧,寓意深婉,使讀者眼前能夠清晰的浮現出春殘花落,南燕北飛的畫面。

所謂“無可奈何”,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這些都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不免使人有盛年難在的悲涼之感,就像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寫道:“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所謂“似曾相識”,這句既寫燕子,也對應上闋的“夕陽西下”,有時候美好的事物還會再次出現,但是出現的時候可能已經不是當初的心情了,有些東西即使會反覆的出現,但是也不如第一次的感覺,納蘭曾道:“人生若只如初見”,這裡作者已經上升到了人生的哲理,美好事物的重現畢竟不等於原封不動地重現,其中也摻雜著一種心情,似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傷感。

晏殊的這兩句詞,使他的這首《浣溪沙》成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簡單的十四個字寫出了兩種傷感,兩倍的哀愁更加能夠引發人們對人生的思考。


霜露既降


無可奈何花落去,“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意為對春花的凋落感到沒有辦法。形容留戀春景而又無法挽留的心情,後來泛指懷念已經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悵心情,也比喻某種力量或勢力無可挽回地失落。毫無辦法,只能任花飄落。比喻大好春光即將消逝,某種力量或勢力無可挽回地沒落。無可奈何啊,百花總是要凋零;那似曾相識的春燕,又歸畫簷。美麗的事物總是無法挽留,即使再現也與先前決非一樣,只不過是似曾相識而已。出自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春恨詞,全文如下,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無可奈何是不得已,沒有辦法。似曾相識是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後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是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全詞抒發了悼惜殘春之情,表達了時光易逝,難以追挽的傷感。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都是描寫春天的,妙在對仗工整。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繫,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衝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小園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裡傷春的感情勝於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於情中有思。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