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医生日记:我在战“疫”一线的那些日子

忠县医生日记:我在战“疫”一线的那些日子


我在战“疫”一线的那些日子


2月16日,我和首批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战友们一行19人被安排至指定宾馆进行医学观察隔离,与此同时,今天我院首批4名医务人员也出征支援湖北和万州。看着他们出征最前方,我们被安排暂时隔离,内心有些惭愧。希望支援前线的英雄们平安凯旋,也希望我们隔离后能再赴前线,当然我更希望疫情就此结束了。


当到达宾馆整理好行李后和老婆通电话时,她叮嘱我“好好休息,这是你工作至今第一次强迫休息的‘假期’哟”。我才意识到这确实是工作8年以来的第一次“假期”。我要好好利用它,加强学习、锻炼身体,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也借着这个独处的机会,记录下这近1个月的战“疫”感受吧。

恐惧但决不退缩


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当所有人在忙着置办年货,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时,不曾想如“SARS”一般的“新型冠状病毒”正随着春运大潮的迁徙席卷了整个中国。晚上6点,我们医院紧急召开职工大会。除了值班人员,就连保安、保洁人员都必须到场,会场内能站人的地方都站满了人,现场却空前寂静,甚至我依稀能感受到旁人的呼吸节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有人都选择了用沉默来祈祷!会议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从新冠肺炎的诊疗指南、发热患者就诊流程、传染病报告流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防护隔离知识培训等全方位展开。


忠县医生日记:我在战“疫”一线的那些日子

培训结束后,我也第一时间在微信群里转发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和防护知识,劝阻大家不要接触湖北返乡人员,也不要参加聚会、祭祖上坟等活动。当天晚上,我院收治了我县第1例新冠肺炎患者,同时发热门诊也开始了紧张的筛查疑似患者,就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若有召,我必上!无论生死,不计报酬!关键时刻,医务人员绝不能退缩,我们时刻准备着上前线。各科室的兄弟姐妹纷纷写下了请战书,我也在请战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


坚定地面对挑战


1月24日除夕,原本在肾脏内分泌科值班的我,被紧急调往发热门诊支援。老实说,从全院召开防控布置会我就做好了这个准备,当这一刻真正来临时,虽然我知道风险极高,但自己却更加淡定了。因为身为医务人员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而作为共产党员的我们不先上,谁又上呢?战友们都没有彷徨,只有坚定信心去打赢这场战斗。


发热门诊,潜在感染风险较高,一线人员必须做好三级防护,全身从头到脚都裹得严严实实的,工作强度大,一班下来往往汗流浃背,甚至虚脱到乏力、呕吐。为了节约防护物资,我们最长要持续工作10小时以上,最大的挑战早已不是面对病毒感染的心理担忧,而是身体极限。连续工作不喝水、不上厕所,护目镜起雾遮挡视线,也要努力地敲下每一个字,做好每一次穿刺等操作;哪怕耳朵、鼻子周围被口罩勒出深深的印痕,也不能去触碰,避免二次污染。


忠县医生日记:我在战“疫”一线的那些日子

隔离病区一位医生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撤离下来,1月28日(农历正月初四)一早,我接力进入了隔离病区,迎来了新的挑战。隔离病区的病人从小到1岁左右大到90岁高龄,治疗差异性大,要求我们要有全面扎实的医学基本功。而沟通病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鼻咽拭子采样等平日工作中最简单的事情,穿上隔离衣、防护服后就变得困难很多。小孩乱蹦乱跳不配合,你需要慢慢地哄;老人听不清,你需要凑到他的耳根大声地说,甚至比划手势都不能清楚的表达。有的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病情复杂,我们得加强看护,工作量更是增加了几倍。


为了不漏诊任何一个可疑患者,我们最多的给患者采了五次鼻咽拭子标本送检病毒核酸检测。多次的采样操作使患者鼻部出现了轻微损伤,患者不那么耐烦了,极其不配合,还有些情绪激动。我们通过一次次面对面的与患者从当前局势、国家决策部署、个人及社会危害等多角度对患者做思想工作、心理疏导,增强其抗疫信心,最终患者才欣然配合我们的检查治疗。


记得那天晚上,我突然接到院长电话,2名县集中隔离点核酸筛查阳性的患者和8名集体发热患者将送至隔离病区。一下子来了10名患者,且有8名是精神异常者,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当晚隔离病区医务人员全体出动,我们克服交流障碍,以及患者精神躁动可能伤人的威胁,护士们照顾他们吃喝拉撒及所有治疗,医生们需尽快查明集体发热原因。那一夜,我们彻夜未眠。当我们向精神科医生询问病史、对患者体格详细检查、采集呼吸道病原体标本、护送患者行CT检查、进行病例讨论、书写病历等一系列处置后,天已蒙蒙亮了。所幸的是集体发热原因排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一个个确诊病例浮出水面、一个个疑似病例被安全排除,我们坚定必胜的信念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做出最大的努力,我们也朝着最后的胜利一步步接近。


在感恩中继续前行


在近1个月的抗疫前线,我感动于同行们都如此奋不顾身,如此精诚团结;感动于医院领导们通宵达旦地排兵布阵后,第二天依然声嘶力竭地到前线指挥;感动于80多岁的老人专程给我们送来爱心巧克力,让我们苦中也尝到了甜蜜的滋味;感动于高三学子在情人节送来鲜花与祝福,让我们看到了爱与希望;感动于无数次爱心企业及个人,甚至匿名向医院捐赠物资;更感动于网友们亲切地称医务工作者为“英雄”。感谢所有善良的人们给予我们内心最深的悸动。其实如钟南山院士所言,并无所谓的“英雄”,当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是“英雄”。


对!交通执法人员、公安民警他们严守防控“门户”是英雄;公职人员摸底排查、悉心劝导是英雄;社区网格员、志愿者放弃休息、暖心服务是英雄;环卫工人不顾个人安危也要保住城市清洁是英雄。“英雄”的称谓是属于每一个为之努力、为之坚持的公民。


聚沙成塔、聚爱成墙。凝聚每个人的力量,我们就能够筑起坚实的防毒墙。这几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国其他省份新增确诊病例出现了连降趋势,疫情控制也即将迎来拐点。我们满怀激动,感恩我们拥有一个伟大的政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感恩我们生长在一个如此坚韧顽强、富有战斗力的国家,更感恩炎黄子孙有着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面对疫情,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客观评价,不能让一味的抱怨遮住了我们及时调整前行方向的双眼。“吃一堑,长一智”,让后来人不再犯同样的错,让更多的行为纳入到法治管理中,更加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这或许将是我们得到的福报。


希望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可以摘掉口罩,开怀畅饮。在举杯庆功时,希望我们能够重新认识“生命、信念、科学、道德”等含义,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我们与国家共同成长,用我们成长的足迹踏平灾难,让不屈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