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札記丨“戰”在最需要我們的地方——淄博特警執勤工作手記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淄博市公安局特警支隊全體人員堅守崗位、忠誠履職,全天執行武裝巡邏、盤查勸返、入戶隨訪、社區管控等任務,連續戰鬥20天以上。在雪花飄舞的早上、陽光刺目的午後或是寒風凜冽的夜晚,在城區寂靜的街道、人員密集的社區或是車水馬龍的郊外檢查站,都能看到他們挺拔的身姿、忙碌的背影。他們也有年邁雙親需要侍奉,也有年幼嬌兒需要照看,但特殊時期,他們都義無反顧地堅守在防控一線。

頂風冒雪守一線

戰“疫”札記丨“戰”在最需要我們的地方——淄博特警執勤工作手記

戰“疫”札記丨“戰”在最需要我們的地方——淄博特警執勤工作手記

張硯傑:男,50歲,特警支隊二大隊大隊長

2月15日 中雪 淄川 執勤點

雪,從昨天傍晚開始飄飄灑灑,由小變大。凌晨時分,雪花已經覆蓋了我們各個執勤點上的警車、帳篷以及隊員的帽頂與肩頭……。

此刻,氣溫已降至零下。我走到4號執勤點警車前面時,隊員董楠正從附近路口步行巡邏回來。警燈閃爍的光和電筒晃動的光交織在一起,雜亂無章地掃在他年輕的面龐上,在雪地上投射出挺拔的身影。

“報告大隊長,一切正常。”他的護目鏡內側籠著一層水霧。

“辛苦了!”我拍打著他肩上的雪花,與他一同進了帳篷。帳篷內其他部門的同志也在堅守,桌上未吃完的泡麵和水杯已經冰冷。我們熱情地互相打著招呼,互相鼓勵,寒夜似乎立即溫暖起來。

早上,雪停了。張恆通、張秀瑜、胡永明、白方源等值夜班的隊員陸陸續續返回住宿點。有的帽子溼乎乎的,有的口罩溼透了,有的靴子上沾滿了泥水……,但大家的精神面貌還都非常振奮。我的心中湧起一股暖流,眼睛有些溼潤地望著這些年輕可愛的隊員,催促他們趕緊洗漱、吃飯、休息。

太陽昇起來了,陽光燦爛。

嶄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雙警”家庭的共同堅守

戰“疫”札記丨“戰”在最需要我們的地方——淄博特警執勤工作手記

戰“疫”札記丨“戰”在最需要我們的地方——淄博特警執勤工作手記

樊德民:男,46歲,特警支隊二大隊副大隊長

2月10日 晴 桓臺 高速路口檢查站

今天是到桓臺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的第8天。上午,我們在耿橋檢查站緊張地忙碌,測溫、查驗身份證、消毒,幾百輛車緩緩從我們面前經過。

午飯時,我摘下口罩,發現白色變灰色了。手機叮咚叮咚的響,是孩子班主任老師的提醒短信。這段時間只要空閒下來,腦海中總是響起孩子班主任囑咐的話語:今年是孩子面臨高考的關鍵時期,家長一定陪孩子充分利用好寶貴時間,及時督促孩子完成好每天的學習任務。但由於我帶隊赴桓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愛人也從事公安工作難以抽身,加上父母年紀大身體不好不能照顧孩子,不得已只能再次以微信形式提醒他照顧好自己,合理安排好時間、搞好高考複習。這時,孩子發來笑臉和勝利的手勢:“放心吧,我能行!”

此刻,對講機裡又傳來指令,我們這組臨時抽調到高速路口檢查站執行查控任務。剛到達任務點,從高速出口過來一輛外省車引起了我的注意。經查問,屬重點地區人員,他們長途跋涉來參加親人葬禮的。他們焦急地眼神和懇切話語深深地感染著我們。我們對此深表同情,但是職責要求我們必須按規定勸返。我就從防疫大局講明利害關係:疫情防控到了關鍵時刻,嚴防死守是必須的措施;退一步來說即使放你們過去,也得先隔離14天,還是打電話向親戚慰問一下,非常時期咱們都相互理解一下。20多分鐘勸返時間不知不覺就悄然而逝。

最後他們說:“我們也理解了,現在就回家。你們的工作也不容易。”車子終於掉頭重新上高速,我長出了一口氣。

這時,手機叮咚一響,是愛人發來的微信:我在崗回不去,你要注意防護!我暗下決心,這麼多天,全體人員共同的努力絕對不能付之東流,不戰勝疫情絕不收兵!

疫情不退堅決不下火線

戰“疫”札記丨“戰”在最需要我們的地方——淄博特警執勤工作手記

戰“疫”札記丨“戰”在最需要我們的地方——淄博特警執勤工作手記

李諝:男,41歲,特警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

2月6日 雪 桓臺 耿橋檢查站

今天早上,我市迎來節後的第一場雪,氣溫驟降,道路狀況複雜。我和張永樂、李浩天同志像往常一樣檢查著過往車輛。這是我們在檢查站工作的第5天。

我們每天檢查車輛幾百臺,核實查驗千餘人身份,勸返外籍人員百餘人。口罩和護目鏡在臉上深深地烙下了印痕,方便麵是我們飢腸轆轆時最美的“大餐”。今天的風雪使得道路更加溼滑。為了保證檢查效率,我們三人不斷在車流中穿梭。為了在大車的轟鳴聲中準確捕捉司機的聲音,我們沒有戴防風帽,任憑風雪在臉上吹打。身體雖然被寒風凍透,但司機師傅的一句句“你們辛苦了”,讓我們的心始終被溫暖著。

中午,接到支隊領導電話,告知準備安排人員替換我們回單位休整。原本這消息應該讓我們興奮。我妻子節後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家中孩子無人照看;張永樂同志家在外地,作為“警醫”家庭,妻子也一直奮戰在第一線,兩歲半的孩子還在感冒中;李浩天同志的妻子剛剛懷孕......

可是,大家在吃午飯時紛紛表示要繼續堅守崗位,因為我們已經對這裡情況比較熟悉,工作效率更高;家庭的種種困難都能克服,特警隊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中,必須衝在最前頭。同志們達成共識:疫情不退我們堅決不下火線!

為了更多家庭的團圓

戰“疫”札記丨“戰”在最需要我們的地方——淄博特警執勤工作手記

戰“疫”札記丨“戰”在最需要我們的地方——淄博特警執勤工作手記

於海軍:男,35歲,特警支隊突擊隊科員

2月11日 晴 桓臺 雲濤社區

今天是到桓臺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的第10天。12點30分,同事過來接崗,交接完畢後我回到了休息點。午餐盒飯裡有我喜歡的番茄炒蛋,早就餓了的我剛要動筷子,電話響了。“喂,方便接電話麼?吃飯了麼?兒子想你了,喊著找爸爸,和兒子說說話吧?”媳婦來電話了,這是屬於我和家人的時間。

我是一名普通的特警隊員,因疫情防控需要,年後再也沒回過家,對家人的思念只能通過手機傳達。緊張工作中最能讓我放鬆的事,是與家人每天一通的電話;最暖心的瞬間是在電話裡聽到孩子口中的那聲“爸爸”。

防控戰役打響後,我就被派到桓臺支援一線疫情防控工作,主要負責社區內的人員排查及外來人員勸返工作。每天7點從單位出發,晚上6點撤回,至今已連續工作十天。支隊還有許多回不了家的戰友,大家犧牲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每一項任務都是與疫情的正面交鋒,但大家任勞任怨,從未退縮。為了更多家庭的團圓,我們互相鼓勵,要用實際行動詮釋特警精神,用忠誠和擔當踐行人民警察的初心。

將真情與愛心融入社區

戰“疫”札記丨“戰”在最需要我們的地方——淄博特警執勤工作手記

戰“疫”札記丨“戰”在最需要我們的地方——淄博特警執勤工作手記

趙天昊:男,27歲,特警支隊輔警

2月7日 晴 張店 東苑社區

今天是我們來到社區執勤的第一天。下午,我剛上崗不久,便有位婦女匆匆趕來,反映社區內有人打牌,還有人圍觀,大傢伙說也說不聽,勸也勸不動。

聽完,我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立即與社區工作人員到現場瞭解情況。趕到後,發現有幾人聚集在一起,有說有笑,且都沒做任何防護措施。我們立刻上前阻止,將人群分散開,並向大家說明了目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嚴峻性以及病毒傳播途徑的多樣性。通過耐心的勸說和對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知識的普及,大家表示理解我們的苦心,今後會好好支持我們在社區開展的防控工作,隨後都起身回家了。從發現到制止,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但無形之中可能切斷了數條病毒傳播途徑。

通過一天的工作,我已經初步體會到社區工作者的不易,人多、事雜,有些時候還要面對許多誤解。但重要的是用心來溝通,注入真情,這樣會收穫群眾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作為“戰疫”一線人員,我們要更加細心、更有耐心、堅定信心,克服一切困難,爭取群眾支持,共同打贏這場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