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小警的戰“疫”手記

【人物檔案】

楊易山,男,1997年11月出生,2019年6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現為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區分局機投派出所實習民警。

“95”后小警的战“疫”手记

(楊易山在辦公室)

告別小家,堅定逆行

1月26日這天,正值農曆的大年初二。清晨,還在老家陝西休假的我便收到所裡的通知,要求馬上回所,進行疫情防控工作。收到指令後,我立刻定了最早一趟返回成都的火車票,於當日傍晚到達派出所。回到所裡,發現大傢伙剛開完會,還沒來的及放下行李的我,就主動找到了所領導,請求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所領導見到我後,先是詢問了我家裡的情況,得知家人一切都好後,又囑咐我要調整心態,堅持不懈地打好抗“疫”這場硬仗。

告別領導,我回到寢室將行李放下,準備換上剛發下來不久的警服。沒過一會兒,就聽見門外有人在叫我:“小楊,收拾好了沒有,趕緊跟我去一趟社區。”

這聲音太熟悉不過了,這正是從我進入公安隊伍以來一直在帶領我開展工作的師傅——刑偵民警王雲。

“師傅你稍等下,我馬上就好!”我應聲答到。

由於最近疫情排查任務重、事情多,因此,師傅王雲也帶著我一起加入到了社區工作當中。除了經辦刑偵案件,一有空,師傅便帶著我到各小區院落挨家挨戶地收集信息,發放緊急印製的防疫宣傳資料。

跟著師傅走出派出所,已經是晚上9點了,此時的大街上空無一人,但對於我和師傅來說,排查工作不分早晚,只要能早一點完成走訪、排查任務,就能為轄區爭取到多一分的安全。

“95”后小警的战“疫”手记

(在社區開展工作)

深入摸排,守衛轄區

除了開展案偵和社區走訪工作以外,所領導安排了包括我在內的三名實習民警對轄區街面進行治安巡查。巡查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人員聚集,對轄區容易產生人員聚集的區域進行清查,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告誡,對聚集的群眾進行勸離。

“王阿姨,上午我才叫您好好呆在家裡不要出門,您現在又出來打牌,您知不知道這樣很危險的,現在正是疫情高發期,咱們再忍忍,等疫情過去了在出來玩。”下午巡邏的時候,我看見前兩天剛因聚眾打牌被勸離過的群眾王阿姨又出現在了小區的活動室,只好又耐心上前進行勸解。

這樣類似的情況不在少數,喜歡聚集娛樂的群眾大部分是中老年人,面對他們,不能寄希望於一次勸導得長效之治,也不能採取“砸麻將機”式粗暴勸阻方式。於是,我一方面儘量採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向他們普及政府相關法律法規,一方面實時地向大家介紹疫情、病毒傳播最新情況;同時,通過聯繫他們的子女,動員其家人起到監督作用。

在我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几天時間裡,我們一共關停棋牌、茶鋪等經營場所20餘家,勸返聚集人員百餘人次。此後,再也沒出現人員聚集。人民,始終是體諒我們,心疼我們的!

街面值守,助力復工

3月初,為了更好地助力復工復產、維護社會治安,派出所將絕大多數警力撒向街面,開展卡點佈防和值守工作,所內發起倡議,號召民警積極投身街面一線。

考慮到所里民警大多數年齡偏高,而且還身兼重任,實在抽不開身,我便主動請纓,申請到最吃勁的崗位上開展工作。

“95”后小警的战“疫”手记
“95”后小警的战“疫”手记

(值守街面卡點)

一天,我正值守在卡點處,突然看見遠遠的走過來一位沒有戴口罩的老大爺。

“老人家,這種特殊時期,怎麼能不戴口罩出門呢?”我趕緊迎上前去詢問道。

“警察同志,你說的我也知道,我已經在家待了一個多月了,但是今天早上不小心把口罩掉水裡了,這不,今天上街買些菜,順便買幾個口罩。”

聽到老人家的話,我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卻尷尬地發現自己身上只有一枚多餘的口罩,我趕緊把口罩遞了過去,沒想到老人家接過口罩,竟然掏出錢包,要付錢給我。我趕緊擺手拒絕了,思考一番後,我向老人家詢問了他的家庭住址和聯繫方式,囑咐他道:“大爺,您先戴著這個口罩,買點菜就趕緊回家吧,如果您在藥店沒買到口罩,晚上我再找找有沒有多給您送過來。”

當天晚上下班後,我惦記著老人家的事情,將所上配發給我的口罩拿了幾隻出來,又買了一些蔬菜水果,一起送到了大爺家中。

臨走時,老人家一直將我送到小區門口,我走出大門後回頭一看,老人家還站在原地,對著我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說句實在話,當時我便感覺鼻子一酸,感動得淚水在眼眶裡不停打轉。片刻之後,我也向老人家回敬了一個標標準準的軍禮。

此後,每次外出值守,我都會在身上多帶幾隻口罩,以便在遇到有需要的群眾時,能夠及時地為他們提供幫助。

以前,我總覺得,英雄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能夠做到平凡人做不到的事。後來我才知道,英雄其實就是扛起了自己的責任,永不退縮的平凡之人,我們的生活中其實處處都是英雄。疫情當前,換上那身警服,我們就是守護千家萬戶的戰士。這次疫情,對我而言也是一次考驗,而身後的群眾,就是我的考官。“不畏懼,不退縮,做人民群眾的英雄”,是我作為年輕警員最堅定的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