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您好,我是瑞欣家園社區網格員周悅,您從哪裡來?您怎麼稱呼?外地回來的一律要進行14天的居家醫學觀察,我給您講一下注意事項。”“您是要定口罩嗎?請留一下您的姓名和聯繫方式......”“喂,您好。您是要從老家返津嗎?......好的,感謝您的配合理解,在老家也要注意少外出、多通風、勤洗手,外出一定戴口罩。”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迅速響應,立即吹響集結號。大年初一,社區所有工作人員全員上崗,打響了地毯式排查、全方位宣傳、封閉式管理、保姆式服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義無反顧

春節本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一家人團團圓圓熱熱鬧鬧地一起過節,歡樂祥和。但是今年的春節因新冠疫情的爆發有了不一樣的光景,原本車水馬龍的道路上,只偶爾能看到零星幾個戴著口罩步伐匆忙的行人,平日裡熱鬧喧囂的商業廣場也異常安靜……“今年過年不串門不聚餐”——這是每一個抗擊疫情的中國人對今年春節的態度。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已經20多天“連軸”轉,他們是父母、是子女,但此時此刻,他們更是疫情防控一線上的“逆行者”。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為了能迅速有效阻止疫情傳播和擴散,大年三十,在接到結束休假,全體返崗的通知後,瑞欣家園社區工作人員沒有一個人有怨言,全部按時返回崗位。社區網格員劉迎本來早早預定了去上海遊玩的旅程,只能匆忙取消。返崗後的大家,也為來勢洶洶的疫情擔憂過、害怕過、恐懼過,但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關鍵時刻容不得有半點退卻。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不厭其煩

返崗後的第一天,大家立即投入緊張有序的重點人員排查工作中。“我們雖然不能像醫護人員一樣,到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但我們會踐行初心使命,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用我們的努力為疫情防控築起一道銅牆鐵壁。”瑞欣家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崔學文語氣堅定地對大家說。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在小區裡,他們只要發現有人不戴口罩,都要不厭其煩地勸說,“您好,公共場合請您戴好口罩,沒有急事儘量不要出門,家裡保持通風透氣,做好個人防護。”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為了讓大家保護自己、樹立抗擊疫情的信心,工作人員在轄區內的每一個單元樓棟張貼了疫情防控的宣傳海報,提高居民群眾疫情防控的意識,用科學的方法抗擊疫情。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排查工作任務量巨大,既要打電話詢問,有時還要上門核實,就是為了確保全覆蓋、無遺漏。每名工作人員每天打電話上百次,連日的“話務員”工作,大家的聲音都已經沙啞。這一幕既讓人心疼,又不得不為他們豎起大拇指。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社區將轄區內的瑞欣家園和瑞欣園實行封閉式管理,兩個小區共用一個出入口,在出入口處設置體溫檢測點和信息登記點,逢車必攔,逢進必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並禁止快遞、外賣等人員進入小區,把嚴了第一道關口。

貼心服務

瑞欣家園社區所轄小區距離天津南站不到1公里,地理位置優越,外來人口眾多。按照上級要求,所有外省市返津人員和本市寶坻區、武清區返回人員一律居家觀察隔離14天,不許出門。通過排查和登記,社區此類人員多達200餘戶,如何監管好、服務好他們,使他們主動配合安心在家隔離,成為擺在社區工作人員面前的一道難題。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經過大家的集思廣益和借鑑鎮內其他社區的先進經驗,社區決定包戶到人,一名網格員承包20餘戶隔離家庭的監管和服務。每天上下午各詢問一次隔離對象的體溫情況,並通過電話和微信做好心理疏導工作,還提供買水、買電、買菜、買日用品、買藥、取快遞、收垃圾等一系列貼心服務。為防止隔離對象擅自出門下樓,他們還要每兩小時上門巡查一次。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溝通是橋樑,行動見真情。對於隔離對象因隔離時間較長出現的心理焦慮,社區網格員們苦口婆心地勸說和疏導,逐漸得到了他們的理解,經過20多天的歷練,大家都成了無師自通的“心理醫生”。對於隔離對象提出的生活需求,他們有求必應。社區網格員大多數是年輕的女同志,弱不禁風的“她們”經常提著幾十斤的物品穿梭在樓群中間。老舊還遷小區一般沒有電梯嗎,外地返津租戶大多還住在頂樓,對網格員們的體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平均算下來,每名網格員一天至少要爬樓160層。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全部堅持下來了,就連52歲的孫秀鴻、58歲的周俊友都沒有因年齡和身體的原因降低對居民的服務標準、減少對隔離人員的巡查次數。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眾志成城

對於社區網格員們的付出,居民們都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有的居民從最開始的不理解到後來主動發信息和到社區提醒工作人員注意安全。廣大居民也積極支持配合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諸多合理化的建議和意見,還互相監督,發現疫情及時上報,形成了人人都是戰鬥員、人人都是監督員、人人都是宣傳員的責任意識。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有了居民們的支持,瑞欣家園社區每一名工作人員都更加幹勁十足。夜深人靜的社區辦公大廳內,依舊燈火通明,崔學文和大家訴說著,“疫情過後,我們和我們守護的人們都可以摘下口罩、走出家門,去見自己想見的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想去的任何地方。”為了這次疫情,她已經許久沒回家看望孩子了,每天晚上忙完之後獨自到尚未裝修的毛坯房內休息。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抗“疫”手記 西青區張家窩鎮瑞欣家園社區工作實錄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我們堅信,只要上下齊心,一起努力,我們一定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取得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