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病例“清零”是如何實現的

——臨夏州人民醫院精心治癒3例新冠肺炎患者紀實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俞樹紅

確診病例“清零”是如何實現的

患者治癒出院

臨夏州人民醫院3天4夜改造臨夏州的“小湯山”;短期內成功治癒3例患者,創造了一個個奇蹟。

3天4夜改造臨夏州“小湯山”

面對疫情,臨夏州委、州政府決定徵用甘光醫院為收治新冠肺炎定點醫院,由臨夏州人民醫院代管。

時間就是生命。1月23日上午9時,臨夏州人民醫院正式接管滿目瘡痍、基礎設施匱乏的甘光醫院原住院部。1月24日,參加改造的人員放棄了除夕夜與家人團聚,爭分奪秒,奔波在角角落落;挖掘機通宵作業,挖坑、回填;醫院總務、院感部門連夜聯繫院外基建公司繪製住院部改造平面圖,邀請甘肅省醫院感染管理專家張儉主任,現場指導規劃定點醫院“三區域兩通道”,按照傳染病醫院標準和流程,對病區進行了嚴格的分區改造,對汙染區、清潔區、緩衝區隔斷施工,防範汙染物發生二次感染;對原有的10個病房、34張床位進行了擴充升級,增加至18個病房、61張床位。成立了由呼吸、感染、重症醫學、中醫專家組成的醫療救治組,與護理骨幹組成救治團隊。

同時,醫院提前準備防治藥物,聯合多名中醫藥專家,制定了臨夏州人民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預防方案,併為定點收治醫院緊急配置了負壓吸引器、紅外線測溫儀、擔架車、氧氣瓶等急用物資。一輛負壓救護車隨時待命,確保及時轉運患者。

“面對不斷變化的疫情形勢,醫院通過一次次的研判‘會診’,開出了一張張應對疫情防控的精準‘良方’。” 臨夏州人民醫院辦公室主任管豔萍說。在改造臨夏州“小湯山”醫院中,該院用小時算工程進度,與疫魔賽跑,僅用三天四夜就完工,於1月27日15時通過了衛生主管部門的驗收投入使用。

成功治癒3例患者

1月24日凌晨,一輛負壓救護車載著一位姓馬的20歲姑娘駛往臨夏州人民醫院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早在這裡等候多時的醫護人員,個個全副武裝,用擔架將患者火速抬進隔離室展開搶救。感染科專家馬玉林會同呼吸科主任馬寶義、中醫科主任王小軍連夜會診。

儘管這是臨夏州第一例確診患者,該院第一梯隊醫護人員並沒有倉皇失措,而是沉著冷靜,按照提前預定的治療方案,全力進行救治。

時間一分一秒飛逝,到了第二天凌晨,馬某突然出現發熱、咳黃膿痰,伴胸悶氣短。救治領導小組指派救治專家組馬建忠副院長、馬寶義主任立即到定點醫院查看患者病情,考慮為後期繼發細菌感染所致,針對性地使用抗菌藥物治療。

同時,結合臨夏當地氣候特點,生活習慣,靈活對中醫藥治療方案進行調整,採用中藥清熱宣肺、祛溼化痰的辦法緩解病情。隨後幾天,患者症狀明顯減輕。

1月26日,馬某29歲的嫂子也被確診。1月28日晨,馬女士嫂子從其他醫院轉至甘光定點醫院治療。

兩例患者尚未出院,2月1日,38歲的女士敏某確診,轉入甘光定點醫院治療。患者敏某入院時病情較重,伴有支氣管哮喘和貧血,發熱、咳嗽、胸悶氣短、胸部CT示右肺中下葉少量滲出。救治組專家根據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給予抗病毒、抗菌治療,同時給予平喘、糾正貧血等對症治療。

五天後,敏某出現連續發熱2天,最高時達39攝氏度。臨夏州人民醫院組織多學科會診,急查胸部CT。當時,CT提示雙肺滲出明顯加重。救治團隊考慮病情轉為重症,升級抗菌治療方案,給患者輸入血漿,並給予人免疫球蛋白衝擊治療,增強免疫力。中藥組調整中醫藥治療方案,採取中藥注射劑“血必淨”化瘀解毒。針對患者營養狀況較差的情況,專治組請來營養科專家一起會診,調整合理膳食方案。

此後敏某又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噁心、嘔吐,開始拒絕服藥。護士長馬文花主動與其談心,聊家常,分享音樂,鼓勵敏某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敏某又開始配合治療。

參加第一梯隊馬女士治療的主治醫生楊偉偉介紹,在救治過程中,救治團隊始終以最新版診療方案為依據,採用中西醫結合,以“一人一方案”的救治原則,根據病情變化適時精準調整治療方案和護理計劃。

2月2日,在對馬女士等兩名患者進行新型冠狀病原核酸檢測後,顯示陰性。醫護人員看到了治癒的希望,增加了戰勝疫情信心。

2月4日,根據馬女士等兩位患者的症狀表現,專治組決定再次對兩位患者進行核酸檢測,顯示陰性,肺部CT複查,影像無異常。

2月5日,經甘肅省、臨夏州兩級專家核准,馬女士和她嫂子於當日下午痊癒出院。臨夏州人民醫院抗“疫”首戰告捷!

馬某從醫護人員手中接過鮮花,激動地說:“感謝州醫院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你們辛苦了!”

2月13日,再傳捷報。患者敏某治癒出院。至此,臨夏州人民醫院全部治癒臨夏州3名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

疫情一天不散,絕不下線

據瞭解,定點醫院每個梯隊,醫生組4人,兩人一班,12小時一班,護士工作5-6個小時,連續作戰14天換下一個梯隊接著繼續戰鬥。走出隔離病房的第一梯隊醫護人員,還要接受14天的醫學隔離觀察,才可以回家。

“因為傳染病的特殊性,醫護人員需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進行治療,幾個小時下來,穿在防護服裡的衣服已經溼透,脫下醫用乳膠手套,一雙雙手慘不忍睹,手背上出現溼疹,手指頭脫皮,被消毒液反覆沖洗的手開始發腫,臉部被口罩壓出面瘡,但他們無怨無悔。”感染二科主管護士馬紅梅說。

護士長馬文花說,醫院防護物資非常緊缺,為了降低防護服的消耗,主治醫生一穿就是12個小時,護士6個小時,大家不吃飯、不喝水,小便用成人紙尿褲解決,穿防護服就像蒸桑拿一樣,但沒有一個叫苦,大家心往一處使,全力救治患者,盼望早一天康復。

第一梯隊連續作戰十多天後,醫院考慮長期治療醫護人員精力有限,決定讓第二梯隊進駐甘光定點醫院,接替第一梯隊繼續救治患者。

據第二梯隊主任醫師楊虎勇介紹,接替第一梯隊後,患者敏某病情已出現好轉跡象,發燒次數明顯減少,體溫基本正常,每天精神狀況有所好轉,咳嗽乏力氣短症狀慢慢減輕,四肢及顏面部有輕度水腫。針對病情,中醫科王小軍主任調整了中醫藥方案,三天後,敏某康復出院。

“雖然現在沒有新病例,救治團隊仍在定點醫院繼續堅守,只要疫情一天不散,絕不下線,希望不要再有新病例。” 楊虎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