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越來越多的球員,走出新疆效力各級聯賽,中國足球未來是否真的靠新疆了,你怎麼看?

風過後的凌亂829


缺乏公平競爭環境,再有天賦的球員也很難實現團隊組合而展示出來的11人個人能力相加遠大於單純的11個個體水平。


夏夜蒼穹


曾幾何時,大嘴也對新疆球員非常好奇,認為那邊的球員是吃牛羊肉長大的,一些人有著白人的血統,所以身體素質非常好。

再後來,巴力、買提江等入選國字號球隊,恆大、魯能的後備梯隊也有不少維族球員,大嘴也認為,“中國足球的未來在新疆”這句話是對的。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嘴覺得,靠新疆球員就能振興中國足球的說法並不準確,尤其是在跟一名新疆體育記者溝通後尤為如此。

這名記者是土生土長的新疆人,他告訴我,新疆球員在小時候確實很猛,他們發育比較早,對抗好,哪怕是技術粗糙也能一力降十會,打得韓國日本之流找不著北。

但是,等這些球員長大後,身體對抗的優勢就不再那麼明顯,反而是技術水平的欠缺導致他們開始落後於日韓,甚至是內地球員。大家可以注意觀察,有幾個新疆籍球員入選過國家隊的?屈指可數!如果是實力真的那麼強,那早就大批大批新疆球員被招入國家隊了。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位記者說,除了所謂的訓練設施落後外,真正阻礙新疆籃球發展的是改年齡,有些小球員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歲,以大打小,當然小時候厲害,長大了就不行了。

因此,中國足球絕對不能迷信新疆球員,要說那幾個中亞國家的球員身體素質跟新疆球員基本相同,但他們的水平也很一般啊,沒見多厲害。中國足球真心沒有捷徑可走,還是那句話,青訓青訓青訓!這是兩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功臣,急不得!


大嘴爵爺侃球


為了讓自己的實力更加強勁、打法風格更加多樣化,一支中超球隊往往會從全國各地選拔優質人才補充入隊。因為不同地區的球員有著不同的特點和風格。近年來,新疆成為不少職業球隊眼中的富礦,多位新疆籍球員從當地聯賽或球隊中走出,在中甲或中超球隊中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比如江蘇蘇寧陣中就擁有阿布都海米提、南小亨、葉爾凡(暫租借在外)等新疆籍球員,而巴力也曾在球隊效力過(現效力於中甲青島黃海);比如天津泰達的買提江已經成為球隊主力。此外,山東魯能、廣州恆大等不少球隊也有都有新疆球員的身影。這表明,新疆球員已經得到了外界的認可。由於地理位置和水土的原因,新疆球員普遍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球風硬朗,有些類似於中亞球員的踢法。他們可以讓球隊的打法富於變化,從而在面對不同對手時,都能較為得心應手。

不過要說“中國足球未來完全靠新疆”,就顯得有些誇張了。振興中國足球是全國各個地方球員的使命,是需要大家一同努力的。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因此可以將來自不同地區有著不同風格的球員合理整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彌補各自缺陷,打造多元化的足球強隊。新疆球員是其中的一部分。

新疆目前擁有一支中甲球隊:新疆雪豹,不過卻面臨著人才的流失。新疆足球正在“人才輸出”和“人才流失”中糾結。期待中國足球的早日振興。


釣夢灣體育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個人覺得不大可能。為啥?咱們仔細說一下。新疆球員現在除了買提江外,有誰真正到達了國家隊的高度?沒有吧!我們的少數民族球員中,踢得最好的不是新疆的,而是吉林延邊的朝鮮族球員。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這裡就是足球之鄉,而延邊走出的球員入選過國家隊的已經超過了50人。職業化以後最著名的無疑是高鍾勳、李紅軍等,現在的一代池忠國和高準翼。新疆的球員現在的數量是很多,但質量卻並不好。他們的球員往往有這樣的特點——年輕時候,非常不錯,可是年齡超過25歲就開始走下坡路。這是為什麼?是不是存在改年齡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延邊也存在)?例如,2013年遼寧全運會期間,新疆隊獲得了甲組足球比賽的第四名,可又真正踢出來多少人?阿布都海米提、迪力穆拉提現在是不錯,你看看他們踢的是什麼位置?邊後衛啊!這是一個年輕人靠速度吃飯的位置,這是不是也意味著他們未來的前景不妙呢?希望新疆能出更多的人才,希望能幫到中國足球?對了,新疆的球員為什麼在低級別聯賽特別多,很大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對於足球實在是太熱愛了,他們甚至可以要求自己的工資很少。但凡中乙缺錢的球隊,你可以發現他的新疆球員數量很多。


球哄哄



這些年中國足壇無論是國家隊還是俱樂部的各級青年隊,新疆籍的球員不斷湧現,而且數量呈現日益增多的趨勢,到這到底是好是壞,真是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原本在職業化以前,中國足球的版圖是以長江而治,南北對抗。可是隨著職業化的進程,技術見長的南方球員,特別是廣東一帶的球員逐漸在中超銷聲匿跡,吳坪楓之後再無粵籍球員進入國家隊,賞心悅目的“小、快、靈”風格只能成為回憶。


但與此同時,曾經快速剛猛不失靈性以老大連萬達為代表的老北派風格,也逐漸被盲目追求高大化的變種所取代,高峰、宿茂臻、郝海東這樣的球員也沒有了,剩下的那些“傻、大、粗”現在連越南都搞不定。


眾所周知,新疆籍的球員由於人種特點,身體條件在少年時期普遍優於內地孩子。另一方面,現在漢族地區的家長受困於學業的壓力,很少有人願意讓孩子去踢球,而在經濟條件相對落後的新疆,許多人渴望能夠通過足球來改變自己乃至整個家族的命運,為此他們不惜在很小的時候就離開家鄉。

可是足球最終還是要依靠技術能力的,一旦到了成年隊,新疆球員的技術短板就暴露無遺,因而像巴力,葉爾凡這些球員只能面對小時了了的狀況。此外這些少數民族球員在文化素質,生活習慣上的差異,也很難讓他們繼續立足。


魚眼體育


作為一個在新疆工作六年多的陝西人,我就一句話:中國體育籃球和足球兩大球的希望在新疆!原因也是一句話:就憑這裡年輕人對體育純粹的熱愛和堅持(當然身體素質也是一部分原因)!


野蠻生長的西北狼


有可能,新疆人能吃苦,維族人,哈族人,塔吉克人更能吃苦!他們中會出人才!


京火


這是好事,包括歸化球員我也支持,就受不了那幫白斬雞,出工不出力、沒有榮譽感、還非他們不可的態度。

中國足球現在缺的是穩定的成績和職業的態度,才能引起關注,讓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踢球,中國足球才有未來。

早上看到日本2:2踢平烏拉圭,心裡難受得很,中國人缺乏耐心,日本足球也就二十年踏踏實實,就甩中國十條街了。


深圳飛揚電腦楊向波


新疆是中國足球人才的寶地,中國足協是否能把新疆作為青訓的特區多給些政策,資金,多支援一些教練訨新疆的足球運動蓬勃發展起耒,中國足球更有希望。


金純德


如果俱樂部和國家隊裡大部分都是新疆球員,每隊有三兩個漢族的球員,偶爾有一兩個漢族球員踢上主力,那是不是到時候就要討論漢族人更適合踢球,中國足球的未來在中原呢?現在在各球隊裡有多少新疆球員是絕對主力和球星呢,好像也只是就那幾個新疆球員能偶爾踢上主力,就那兩三個稱得上球隊的絕對主力(中甲的新疆隊除外),中甲的新疆隊也只是一半新疆人一半漢族,他們在中甲除了今年聯賽的上半程比較驚豔,其他賽季裡也就是打醬油或保級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