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瓶子,是人类文明史上出现的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器物,随着文明和物质水平的进步,瓶子也渐渐从实用性向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转变。在陶瓷的造型中,瓶子是一个很大的门类,各式各样的瓶子,造型繁多,令人惊叹。今天我们就选择了部分常见造型的瓶子,和大家一起欣赏和解读。

蟠龙瓶


初为明器。因瓶的颈、肩处堆塑一条蟠龙,故名。亦称“扳依瓶”或“招魂瓶”长颈,有盖,盖顶钮塑成虎、凤、鹤等各种形式,圆腹、圈足,常见于宋、元明各代。后来,蟠龙装饰也常见于各式瓶型中,也将这种瓶型称为“蟠龙瓶”。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南宋 龙泉窑蟠龙瓶

温州博物馆


多管瓶

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直口,上有花形钮盖,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龙泉窑制品较多,一般为五管。北方磁州窑系也烧制,瓶体短而浑圆,肩部有直立六管,管粗短。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北宋 龙泉窑青瓷多管瓶

国立故宫博物院

梅瓶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系有一对为白地黑花梅瓶,瓶身一书“清沽美酒”,一书“醉乡酒海”,作盛酒的用具是明白无疑的。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宋 白地黑花折枝花卉梅瓶

故宫博物院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明永乐 青花桃竹纹梅瓶

故宫博物院

花口瓶

细颈微撇,圆腹,撇足,因瓶口有如开放的花瓣,故名。宋代景德镇、磁州窑、耀州窑均有烧造,明清亦仿制。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辽 黄釉花口凤首瓶

故宫博物院


琮式瓶


仿周代礼器玉琮烧制。圆口、方身、圈足,器形四面以凸起的线纹为饰,口与足大小相若。宋代创制,以龙泉窑、官窑多见,元、明清仍有烧制。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宋代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故宫博物院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乾隆 炉钧釉凸八卦纹琮式瓶故宫博物院

玉壶春瓶

由诗句“玉壶先春”得名。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定窑、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均有烧造。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品种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明洪武 松竹梅图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雍正 粉彩荷莲纹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

宝月瓶


清代的一种瓷器造型,亦称“抱月瓶”。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雍正早期烧制,后停烧。乾隆时又有烧制,多为青花。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雍正 仿官釉八卦纹双耳宝月瓶

故宫博物院


交泰瓶


清代流行的一种瓶式。器腹中段镂雕成如意头形,套钩回纹或倒、正T形。瓶体上下于纹饰间相互钩套、连为一体,可以活动却不能分开,寓意"天地交泰",为清代乾隆早期御窑厂督陶官唐英和催总老格刻意制作专供乾隆皇帝玩赏的佳器。是乾隆时期的特殊制品,也是我国古代制瓷史上设计最为精巧、工艺最为复杂的制品,传世品极少。器腹中段镂雕成如意头形,瓶体上下于纹饰间相互钩套,连为一体,可作微小移动,但不能拆开。这种工艺被称作“交泰”,寓意“上下一体,天下太平,万事如意”。《易经》谓“天地交泰”,即天地相交则时运亨通。这种上下两部分交接钩套的器形取“交泰”的吉祥寓意。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乾隆 粉青釉暗兽面纹交泰尊

故宫博物院


天球瓶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多见青花,以海水龙纹为贵。永乐朝开始成为观赏式瓶,宣德年间较为流行。瓶形为小口、直颈、丰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因圆球腹硕大,像是从天降下来似的,故名。宣德天球瓶胎骨厚重,敛口短颈,上阔下敛;腹大而扁,砂底微凹。后仿的器型多颈长腹圆。清代天球瓶颈稍长、腹较圆,康熙时为平砂底,雍正为直口微撇,腹扁圆,乾隆时天球瓶直口较粗,圆腹,假圈足,部分为釉底。除了传统的青花品种外,五彩、粉彩等彩绘天球瓶出现。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故宫博物院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雍正 粉彩六桃图天球瓶

故宫博物院

胆式瓶


瓶的一种式样。直口,长颈,削肩,腹下部丰满,器形似胆,故名。宋代哥窑、钧窑烧造此式,清代景德镇窑多见,大多为单色釉。葫芦,故名。南宋龙泉窑创制,元、明景德镇窑多见,并有四方、六方、八方、上圆下方及扁腹等式。品种有青花、五彩、白釉、黄釉等,有的书“大吉”二字。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宋代 哥窑米色釉胆式瓶

故宫博物院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乾隆 祭红釉胆式瓶

故宫博物院

橄榄瓶

撇口,短颈,肩、颈部内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故名。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清代仍有烧造,造型略有变化,颈部稍长,匀称秀美。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雍正 珐琅彩松竹梅图橄榄瓶

故宫博物院


壁瓶

专为悬于壁上或挂于轿中设计的瓶式,又称“挂瓶”或“轿瓶”,始见于明代宣德朝。瓶体均为整体的半剖,背面平整有穿,可系绳悬挂。初挂于鸟笼之中。万历时大兴,有莲花、葫芦、瓜棱、胆式等多种形制,清代乾隆官窑多有生产,造型规整,工艺精巧,品种丰富,并多附御题诗句。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乾隆 黄地粉彩缠枝莲纹开光诗句双耳壁瓶

故宫博物院


凤尾瓶

喇叭状口,长颈,鼓腹,下敛,至底又广,形状略似凤尾,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产品多为民窑,品种有青花、五彩等。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康熙 青花鹤鹿盘同春图凤尾尊

故宫博物院


蒜头瓶

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常见的一种瓶式样,仿自汉代青铜蒜头壶,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而得名。瓷制蒜头瓶始烧于宋代,流行于明清,以景德镇窑制品为多见,品种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等。明清景德镇窑蒜头瓶有青花、五彩、粉彩、以及蓝釉、酱釉等各种单色釉品种。明嘉靖蒜头瓶是肩部有堆塑蟠螭装饰。明成化蒜头瓶,仅口部作花瓣状,耳为随意堆塑。明正德蒜头瓶,在瓶腹上设出戟。明万历蒜头瓶,趋于简化,口部已无蒜头了,但器形高大,以青花五彩为多见。清代蒜头瓶的器形趋于轻盈秀美。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明万历 青花缠枝莲纹蒜头瓶

故宫博物院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乾隆 珐琅彩花卉纹蒜头瓶

故宫博物院


棒槌瓶

分为硬棒槌瓶,方棒槌瓶和软棒槌瓶。硬棒槌瓶又称圆棒槌瓶,盘口,短直颈,圆折肩,圆筒状长腹,圈足,底部多为平切式二层台。器腹有高矮和粗细之分,粗腹者,器形庄重,细腹者,器形秀丽。方棒槌瓶,撇口,短颈,平肩微折,身成四筒形,长方腹上部略宽,下部稍窄,器底有方形宽足,凹底施釉。现代多叫方瓶。有青花器和三彩器。软棒槌瓶,是与硬棒槌瓶相对而言,特指雍正初期烧制的一种器形,造型不及硬棒槌瓶挺拔,口外侈,束颈,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足尖圆滑。常见青花,五彩。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康熙 青花人物图棒槌瓶

故宫博物院


油槌瓶

小口,细长颈,圆腹,圈足,形似榨油作坊用的油锤,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以青花和颜色釉多见。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康熙 五彩狮纹油槌瓶

故宫博物院


柳叶瓶

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是极为珍贵的产品。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康熙 豇豆红釉柳叶瓶


藏草瓶

小口,直颈,颈中间凸出,鼓腹,腹一侧有流,腹下承以喇叭形足,造型奇特。清代雍正景德镇窑创制,系宫廷用器,乾隆以后不见。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雍正-乾隆 矾红彩藏草瓶


转心瓶

在一个镂孔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拨动上瓶瓶口,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故称转心瓶。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创制,多为官窑器。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乾隆 黄地洋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转颈瓶

故宫博物院


净瓶

净瓶(梵名 kalasa),指以陶或金属等制造,用以容水的器具,为比丘十八物之一,盛水供饮用或洗濯,又称水瓶或澡瓶。《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以其为千手观音四十手持物之一。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唐代 青釉净瓶

故宫博物院


油槌瓶

小口,细长颈,圆腹,圈足,形似榨油作坊用的油锤,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以青花和颜色釉多见。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康熙 青花月影玉兰图观音瓶

故宫博物院


盘口瓶

因瓶口为盘状而得名。一般为细长颈、溜肩、圆腹、圈足。北朝至隋的则短颈,平底。北朝的瓶,腹瘦长,最大腹径在近底处。隋代的瓶则颈部细长,腹部较丰满,略呈椭圆形。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宋代 龙泉窑青釉凤耳盘口瓶

故宫博物院


瓜棱瓶

宋瓷中常见的瓶式之一。特点是瓶的腹部由凸凹的弧线组成似瓜棱式的形体。南北瓷窑均有烧制,以景德镇制品居多。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明洪武 釉里红花卉纹瓜棱石榴尊

故宫博物院


贯耳瓶

流行于宋代。器形仿汉代投壶式样,直颈较长,腹部扁圆,圈足,颈部两侧对称帖竖直的管状贯耳。哥窑、官窑、龙泉窑等多有烧制。清代亦有仿制。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宋代 哥窑青釉贯耳瓶

故宫博物院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双贯耳六方瓶

故宫博物院


莱菔瓶

莱菔即萝卜,故又名“萝卜尊”,清康熙朝独特尊式之一,器呈侈口、细长颈下饰双弦纹、丰肩、长腹下敛、假圈足,足脊窄细若萝卜。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康熙 冬青釉暗刻海水龙纹莱菔尊

故宫博物院


荸荠瓶


清代流行的一种瓶式,粗长颈,扁圆腹,状如荸荠而名。清代康熙年首创,雍正官窑多有烧造,且形制规范。该器型直口长颈,扁圆腹,外侈圈足,器形规正,削足考究,足端露胎,胎质洁白细腻。平坦底。

“瓶”的进化史|瓷器瓶器型解析(干货篇)

清乾隆 斗彩缠枝莲纹荸荠扁瓶

故宫博物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