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笔如何锋不散?

wyjkz


这个问题几乎集中在草书中出现,我看了几位答主的看法,觉得有话要补充。

有位答主说:“书法挥运时不论笔画是枯是润,锋不能散。锋一旦散了,就说明书者运腕提按用笔不行,写不出笔锋。如果写不出笔锋,就不是书法了,只是书写笔画字形,就像米芾所说:行墨而已。”

我觉得这话基本正确,但也有失偏颇,古代大书家作品中乱锋行笔写字的情况不算多,但并不是没有。

王铎的草书堪称千秋高古,登峰造极。在我心目中王铎是中国书法史上仅次于怀素的第二位狂草书法大师,无论是涨墨还是枯笔,王铎处理得游刃有余,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幅作品,当王铎写到“秋”字时已经开始枯笔,但王铎以其高超的行笔艺术竟然继续写了三个字而且笔锋不乱!

但是下面这幅作品,同样是王铎手笔,写到“照”字的最后一笔时,笔锋还没有乱,但已经是枯笔,王铎果断钩连写出深字的三点水,但是此时,笔锋乱了,王铎丝毫没有停留,坚决写完深字的右半边,从单个字来看,这个深字当然有失水准,但是放在作品大格局中去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当今书坛惯用枯笔写字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甚至故意乱锋行笔,觉得这是他们的书法创新。真是可笑之至,好像古代人不会乱锋行笔一样。下面这幅作品是中书协草书委员会主任刘洪彪先生的作品,可以说,笔锋一乱到底,不知道他在宣泄什么情感,我等凡夫俗子实在难以理解。

其实古代书家显然是不愿意乱锋行笔,都在尽量保持不乱锋,是在万不得已,情到笔到,不能刹车的情况下才会偶尔为之。

最后再重复一下我的看法,枯笔时应尽量保持笔锋不散,但即便是笔锋散开了,笔下的字还没有写完,创作的情绪如箭在弦上,不能停下来,应该坚决写完眼前这最后一个字,然后再转身舔墨,整个过程水到渠成,潇洒自如恰似李白《侠客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永书101


枯笔,来自宋元,亦称干笔、渴笔、焦笔,所谓枯、干、渴、焦皆是形容笔中含水量少。此称谓虽含有用笔之意,然实为运墨之法。枯笔必有散锋,然而散锋不散势才是秘诀。

用墨少,笔线枯涩,毛发飞动,有一种典雅中的野逸、平静中的躁动、枯涩中的柔润美。这种笔法是以短锋笔的中段或根部着纸加力,由于下按幅度很大,墨量又小,笔锋呈松散状,笔尖的毛有时翘起来。

其效果是在主线条周围包裹着许多细毛一样的细线和微小的墨点颗粒,以枯笔为主,润笔为辅。散锋、枯笔最后都被用稍柔和的笔调调拢在一起,笔散势不散。以雅的心态,以自然的指腕运用枯笔,不雕琢是其成功的秘诀之一。


瘦金体花间书


书法创作中,为了墨色变化、对比和层次感,常常使用枯笔,特别是草书创作的时候,更是如此。然而,枯笔的应用却很难掌握,毛笔蘸了墨汁书写很流利,笔墨干枯了写起来却特别费劲,而且容易散锋,怎么办呢?

分享两个个人的小经验,供书友们参考——

方法一:扭锋

在书法中,叫做“衄锋”,我用通俗话来说其实就是“扭锋”。

我们一般正常行笔的时候,采用的是“铺毫”的办法,即自然地让毛笔的锋颖舒展开来,写起来很顺,但是到了枯笔的时候,笔锋就会开叉,写不成字。这个时候,要把笔锋扭转起来,像是拧成一股绳,这种办法写出的字,不仅不会散锋、破锋,而且特别有力度感,线条有质量。如图一“勤”字最后一笔就采用了扭锋笔法。

方法二:放慢速度

笔涨墨饱的时候书写速度要快,因为散墨快,不然就会一团墨猪,但是随着墨汁渐渐减少,书写速度就要放下来,枯笔的时候就用毛笔蹭着宣纸写,速度慢,让毛笔充分与宣纸剐蹭,当然,最好要跟前面介绍的“扭锋”方法结合起来,这样书写出来的线条才有质感。见图二“远”字最后一笔。

三、对比一下更能说明问题——

图三“永”字,虽然也有枯笔,但没有采用扭锋,而是铺毫写出来的,就没有力度和质感,明显这就是“江湖书法家”写出来的,功力远远不及。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枯笔和锋散是两码事。枯笔是因为墨在运笔过程中毛笔笔锋中的墨越来越少,和用笔的速度,纸的粗糙程度有关。一般在行草书中出现的较多。楷书用笔沉稳,速度慢,且不需要数字一笔写出,所以基本上不会出现枯笔。


散锋出现的原因有二,一是毛笔质量有问题,就是劣质毛笔。二是书写者技法功夫不到,出现的毛病。

特别是后者,因为技法拙劣,不懂得如何调锋,提按幅度不当,都会出现这个问题。比如在行草书运笔过程中,因速度略快,而技法娴熟,无法驾驭毛笔,使得毛笔失去控制。

要想做到笔锋不散,必须学会调锋。也就是那个将运笔过程中可能要出现散乱的笔锋通过调锋技法调理顺了,自然笔锋不会散乱,当然在在草书和行书中,需要书写者具备娴熟的驾驭能力。善用笔者笔笔随心所欲笔笔在技法之法度之内,不善于用笔者则笔笔难见法度。

要想使得运笔有法度,需要通过严格的临摹练习,在对经典书法的临摹过程中逐步掌握书法的各种运笔技法。可以说要熟到形成自我的肌肉记忆,随意挥洒,而笔笔在法度之内,如此,自然不会出现散乱笔法或笔锋。





翰墨书道


书法挥运时不论笔画是枯是润,锋不能散。锋一旦散了,就说明书者运腕提按用笔不行,写不出笔锋。如果写不出笔锋,就不是书法了,只是书写笔画字形,就像米芾所说:行墨而已。

今人好写行草,尤其好写狂草。但有些笔画看起来龙飞凤舞,却经不起细看,往住有形而无锋。这就是笔法不精,只能称为书写。

所以对书法作品,都要以合笔法,出笔锋来评鉴。凡书法有锋则佳,锋散则差,无论古今,立辨高下。

如图1左下部一长线笔画挥运下来,笔锋枯而不散,立即可以接着写啼字,仍然可以拉出细如发丝的牵线(见图2局部)。还有图3第一行一笔写完,笔锋不断,这才是出笔锋的狂草,供参考。





王乃栋说书画


写毛笔字,特别是大书法家,从蘸好墨开始一挥而就,即使写到最后一个字,笔锋依然钢劲不散,力透纸背。这反映了一个书法家的艺术水平。若中间停顿过多,则必气断神消,韵味全无。书法作品但凡能代表最高成就的,称得起艺术的,皆都是自然而就。枯笔如何锋不散,靠的是书法家的功力,学识,涵养,技巧以及表現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打脸][赞]分享几幅艺术作品给大家,希望你喜欢[鼓掌]











W温桂林


笔法功夫深就可以

枯笔如何锋不散,从大的方面讲,这就讲到一个人的书法道行深不深了,一个道行深的人,那么他对笔法掌握应该纯火炉青,想要什么样的线条基本可以写出了,做到八九不离十。

从小的方面讲,一就是要掌握笔法中的转笔法,也叫捻笔法。捻笔的目的是为了调整中锋,变化线条的千变万化,丰富字的千娇百媚。捻笔可以使笔尖毛发相互缠绕,紧紧抱在一起,从而运笔时不会出现散笔的情况。二是笔法中捻笔的力道问题,力道掌握不好,就会出现散笔的情况。如要控制好毛笔的力道和捻笔法,只有自己辛苦自己了,用时间去堆积了。

枯笔要做到笔锋不散,就是要掌握好笔法,笔法掌握好了,任他湿笔枯笔,手到擒来,乖乖听话,叫他往东他就不敢往西。





残墨


笔得好。俗说笔老锋不散就是对这质量好的毛笔而言。那差的毛笔锋一散是无法掌控的,不能用。再就是会使用,刚欲散时得会转杆调锋顺毫走势,以保证中锋行笔,别怕枯干。





云雪书画




张新110


枯笔,指墨焦干或少(少水溶合)。通常一笔写到到后会出现此情况,是书法表现苍劲力度和墨色变化的重要技法,尤以草书表现最为突出。其实出现枯笔时毛毫大部分已散,此时的运用全靠书写者的控制来掌握,近代的书家武中奇先生就是一个枯笔运用(行草)多的典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