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赈灾往粥里丢沙子,文武百官骂声一片,灾民却为何感恩戴德?

肾掉打下


和珅在九泉之下都要笑醒了,没想到他这千古第一贪,几百年后还有人帮他“洗地”。



先简单交代一下故事情节,话说乾隆时期,大清某地闹了灾荒,于是乾隆帝派手下第一宠臣和珅前去赈灾。

可和珅一去才发现,“灾民”太多,赈灾粮食根本不够用,粥棚都快被挤垮了。和珅很惊讶,怎么这么多人呢?

经过一番调查,才发现有不少富人混进灾民中混吃混喝。和珅很聪明,脑袋瓜一转马上想到一条妙计——往粥里掺黄沙。

灾民饥肠辘辘,哪管黄沙不黄沙,保命要紧,就赶紧一股脑都喝下去了。但富人不一样,不缺吃的,没必要冒闹肚子的风险吃“沙粥”。


和珅一条“妙计”救了不少的命,所以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不过御史们觉得和珅缺德,于是就向朝廷弹劾和珅。但乾隆听了不仅没责怪,反而夸和珅事办的漂亮。

乍一听故事情节貌似合情合理,但实际经不起推敲。古代是农业社会,商业不发达,所谓的富人基本都是地主。

地主顾名思义地多,即便碰到灾年也不会缺粮。但这种人放着大鱼大肉的生活不过,会天天跑去和灾民抢粥喝么?

即便是有葛朗台式人物,但也不过是万里挑一的奇葩,无伤大雅。并且古代地主十里八乡也就个把,就算整个县地主凑到一起,也吃不了多少赈灾粮。


由此可见,和珅往粥里掺黄沙的理由并不成立。这个事只有两种可能:1、故事是后人杜撰的,和珅根本没干过这事。

2、掺黄沙的事是真的,但和珅不是救灾民的命,而是为了从中贪污赈灾粮,这是古代贪官污吏惯用的伎俩,也符合和珅的性格。

和珅是个雁过拔毛的人,“捞钱”的本领在历史上也能排得上号,能成为大清第一首富,足见其“过人之处”,这事他干的出来。

另外有一点很不符合逻辑,无论是什么理由,往粥里掺黄沙,老百姓只会骂娘,不可能还会感恩戴德。其实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你是灾民,喝了“沙粥”会感谢和珅吗?



花木童说史


乾隆年间,有一年又遇上了灾荒,乾隆帝派和珅为这次赈灾的钦差大臣,和珅到达朝庭在灾区开办的粥场时,看到数以万计的灾民,立即命属下煮了无数锅的粥,分领给灾民,但还是有很多灾民没有领上粥。和珅在想,按理说煮了那么多粥,差不多都能领上,为什么还有许多灾民没有领上呢?第二天,和珅又令属下煮了和头一天同样多的粥,这时,和珅往每个粥锅里抓了一把沙子,结果奇怪的现象出现了,这天来这里的灾民不但每人都领到了一份粥,而且还有剩余。然而往粥里掺沙子这件事被告到了乾隆帝那里,引起了满朝文武的唾骂。乾隆帝便派人来调查此事,并让和珅回奏缘由。和坤的回奏是这样写的:真正饥肠辘辘的灾民根本不会在意粥中有沙子的存在,来粥场的灾民其实有很多都不是真正的灾民,这些假"灾民"都是来蹭吃蹭喝的,他们发现粥中有沙子存在,除了真正的灾民外他们是不会再来领粥了,那些经常来抢灾民粮食的无赖们也不会再来了。因此真正的灾民们都能领上粥了。所以说和珅往粥里掺沙子,不管怎么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绿洲大叔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一季第八集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纪晓岚和和珅在牢房中的一段对话。

纪晓岚说:燕城的贪官将人吃的粮食换成了牲畜吃的麸糠和草料,和大人不觉得惭愧吗。

和珅回答:我感觉非常欣慰,原先能救活一个人的粮食现在能救活三个人。

纪晓岚又说:给牲畜吃的能给人吃吗?

和珅说:灾民还算人吗?都快要饿死的人已经不算人了。给他们什么都能吃,不仅是牲畜的食物,树皮、泥土他们都能吃。在灾区,树皮都被啃光了,孩子都换着吃。如果不设法变通一下,那么灾民早就变成白骨了。

这是史诗级的教学片段。我们再来看看标题所说的事,和珅赈灾时往粥里扔沙子,百官大骂,百姓却感恩,这是为何呢?

其实这件事历史上有没有发生是个疑问,但是从这件事里能看出好多东西。

和上面我们所讲的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赈灾,为了百姓。

当时灾区需要救济,和珅被派去赈灾,开棚放粮没几天,粮食就快见底了,而且灾民不仅没少反而更多了。其中原因便是有一些人浑水摸鱼,蹭灾粮吃。

和珅针对这种现象,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当着灾民的面往粥里扔沙子。

粥里有沙子了,还能吃吗?很明显,按照常理来说会直接倒掉,没有人会喝。可是在当时,灾民一堆,他们不喝这个粥就没有饭吃,就要饿肚子。

所以对于那些真正的灾民来说,就算再多沙子,他们仍然要在这排队等粮食。而那些浑水摸鱼的肯定会走,他们才不想喝这种混有沙子的粥。

因此,和珅的这一举动,让真正的灾民有了足够的粮食吃,所以百姓才会对他感恩戴德。

然而在一些正直的官员,就比如纪晓岚眼里,和珅的这种做法是在侮辱人,不是在赈灾。所以才会被百官大骂。


理科男读历史


大凡人们提到和珅,第一印象显现出的便是一个富可敌国的大贪官,但不可否认的是,和珅同时又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占着领班军机大臣的要职多年,直到乾隆离世。

历史上的和珅,十分聪慧且有才学,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难得可贵的是和珅对官场规则和民间实情颇为了解,练就了一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生存法则。

真实的和珅,绝不是像电视剧里刻画的那样,靠溜须拍马获得乾隆的宠幸,更多的时候他是以真才实干赢得的乾隆赏识。乾隆派他去办事,往往能解决很多棘手问题。

比如,赶上水旱天灾、饥民满地的灾荒年景,乾隆往往会派自己信任,而办事又很得力的和珅前去赈灾。

刚一接收赈灾重任的和珅,立马表现出不按规矩出牌的办事手段,这位朝廷大员竟然下令往赈灾的粮食里掺沙子!

此举立马遭来了言官们的指责,设身处地想想老百姓忍饥挨饿已经够可怜了,剩下的就指望朝廷每天发放的两碗稀粥过活,偏偏还赶上和珅这样一个坏了良心的官,连碗干净的粥也不让灾民们喝上。

不过,面对朝廷里的指责,和珅也有他自己的考虑。

以和珅对官场的了解,必定了解赈灾粮的发放,从官府各级到最后分到灾民碗中,层层克扣盘剥不晓得要被扒去几层皮,基本剩下不了多少,什么原因?无非是好的粮食可以卖钱,过手赈灾事务的贪官污吏趁机揩点油,肥一下自个儿的腰包。

现在白花花的大米被掺了沙子,这样的粮食拿回家不能吃,搞到外头又卖不出去,各级官吏也就不再会打赈灾粮的主意了。

况且,排在官府施粥棚前等吃赈灾粮的,就一定是灾民吗?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央视版《三国演义》里桃园三结义前的情景。关羽挪开了张飞压在井口的磨盘,将吊在井里的猪肉割成小块分给乞讨的饥民,当中有几个原本是买肉的也伸手来白拿,被关羽给拎出来逼着付了钱。

同样的道理,排队吃粥的人里,也有许多贪占便宜的投机分子,免费的粥不喝白不喝。

但现在情形不同了!和珅往赈灾粮里掺了沙子,煮出的粥每喝一口都硌牙。既然家里也有吃的,干嘛跟自己的牙过不去来蹭灾民的沙子粥。

可灾民却不同,他们第一想的是怎么样活命,饿极了的时候有口吃的就谢天谢地了,根本不会在意粥里的那几粒沙子。

这样一来,朝廷的粮食就能躲过贪官克扣、奸民冒领,吃进真正需要救济活命的灾民肚子里。

乾隆是个脑袋比较清楚的皇帝,知道和珅往粮食里掺沙子的真正用意,自然不会求全责备。至于那些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官员弹劾和珅的奏折,乾隆一概不理,也算是对办实事的人的一种保护了。


剧透历史


答:和珅给灾民喂沙,灾民却对他感恩戴德?灾民疯了吧,这是?

依我看,不是灾民疯了,而是编这个故事的人疯了。

这个故事据说是出自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

说的是,和珅负责赈灾,发现了许多伪灾民前来吃赈灾粥,以至于朝廷所拨的赈灾粮食不够用。

为了解决问题,他想了个招,让人往粥里加沙子。

和珅认为,这么一来,伪灾民咽不下这种掺沙的粥,自然就不会再来吃,而真灾民饥不择食,是粥沙俱下,一起入肚。而这种做法,又可以以沙代粥,补足了分量。

就是这么一则无脑情节,居然赢来了喝彩声一片。

于是,就有了这“文武百官骂声一片,灾民却感恩戴德”之离奇一问。

估计,提问问题的网友,是以为文武百官没法混在灾民中贪便宜吃粥,所以会“骂声一片”;以为无脑灾民因为有粥可以拌沙吃,所以“感恩戴德”。

实际上,只要稍微动一下脑子,就应该可以想到,堂堂文武百官,犯得着会化装成灾民混在灾民里面贪这种小便宜去与灾民抢粥吃吗?

还有,打个比方,灾情发生在河南,在北京上班的官员,会为了吃这一口稀粥从京师赶到河南排队领粥吗?真是笑话!

依我看,文武百官骂声一片,骂的是往粥里掺沙子的做法是缺德、没人性,不可能有其他。

而和珅如果真的主持赈灾,也不可能有这样愚蠢的做法。

往粥里掺沙,就明摆着是赈灾粮食缺斤少两了,这不是朝廷财力不够,而是主持赈灾的官员贪污了。

聪明如和珅,怎么会做这种明目张胆的事儿呢?

您往粥里掺沙,还不如往粥里添水。

不过,话又说回来,电影、电视剧里的赈灾,为了节目效果,特别是为了向观众从第一视觉交待剧情,表明剧中表现的是赈灾活动,就出现了开粥厂赈粥的景象。

现实生活中的赈灾,绝大多数是给灾民发粮、发物。

开粥厂赈粥,应该是发生在地震、洪灾之类突如其来的猛烈灾难,使得灾民流离失所,连个做饭的地方都没有的情况下。

在这种背景下,吃不了苦,没有表演才能的人,是冒充不了灾民、化装不成灾民去混吃的的。

而实物赈灾,必须由朝廷指定官史进行灾情的勘察,勘察官员会把受灾群众进行造册登记,严格杜绝冒领现象。

最后说一下,和珅此人,本身就是一个惊世巨贪,有“贪官之王”、“贪污之王”之称。想把和珅刻划成一个反贪英雄,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据《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等野史记载,和珅总财产是“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岁)入而强”。

尽管这样,副都统萨彬图力陈"和珅家产甚多,断不止此查出之数"。

和珅的财富,就是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得来的,说灾民对他“感恩戴德”,那是不可能的。




覃仕勇说史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历史,而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的桥段,是虚构的。

<strong>

众所周知,和珅是大清乾隆时代的非常有名的大贪官,金银堆积如山,富可敌国。这样一个人,正常来讲,肯定人人喊打,形象极其的负面。但是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和珅。

比如剧中和珅赈灾往粥里丢沙子这一段,不由得让人思绪万千。<strong>

在乾隆年间,有一次闹了大饥荒,老百姓颗粒无收,饿死了很多人。乾隆就让和珅前去赈灾。不可否认,和珅是一个贪官,但是他确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让他去办事,往往能解决很多的问题!

在赈灾的过程中,官员们发现,有一部分人本不是真正的灾民,而是些三教九流的人。他们过来吃朝廷的救济粮,和灾民们混在了一起。而官员们一时半会儿,又无法辨别谁是真正的灾民,有些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和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在粥里撒了一些沙子。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觉得和珅是在糟蹋粮食!和珅解释了一下,如果是真正的灾民,即使粥里头有沙子,他们依旧会过来吃!但是那些投机分子就不一定了,他们看到粥里有沙子,就会退走了!

如此一来,虽然粥里有沙子,但排队领粥的人少了很多,每个人领的粥比原来多了,他们能吃顿饱饭了,至少比之前吃得饱。

能吃饱饭,百姓自然会对和珅感恩戴德。至于文武百官骂声一片,无非就是站在道德高度指责和珅丢沙子,你怎么能给灾民吃沙子呢?他们养尊处优,怎么知道灾民有多苦。
从客观的角度上来看,不可否认,和珅处理这件事情,确实做得很好。

《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里,由于纪晓岚是主角,所以对纪晓岚的刻画有些美好,对于和珅,不能说丑化,而是有点弱化,其主要的作用还是衬托纪晓岚!当然了,王刚老师凭借自己的精湛演技,强行“抢戏”成功!

真实历史,和珅应该并不是像电视剧里那样喜剧,作为从小在“贵族学校”里成长,近侍于帝王身旁的八旗子弟,其一言一行,必然尧正经得多。

在历史上,和珅跟乾隆皇帝的关系非常好,而且是乾隆皇帝比较倚重的能臣,相比于纪晓岚,和珅无论是地位还是能力,都要远远超过。而且他虽然会贪财,但是他很聪明,不会在不该伸手的时候伸手。比如说救灾时候的钱财、粮食,他虽然可能从中动手脚,但绝对不会触及乾隆底线。


做事情并不要过分,这是他在乾隆面前得生存之道。和珅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大臣,很多时候,乾隆皇帝确实需要和珅的帮忙。比如当初乾隆下江南南巡,那可是十分费钱的,但和珅就是能够给乾隆张罗得好好的。由于和珅很会做事情又很会把握住分寸,在这样的情况下,乾隆皇帝对和珅就适当的纵容了!

不过,和珅跟嘉庆皇帝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处理好,这位小皇帝嫉恶如仇啊,他可没有乾隆那般的帝王心术,其一心就想扳倒和珅。所以当乾隆皇帝崩逝了之后,嘉庆就找借口,把和珅杀掉了!


白话历史君


历史上,和珅是一个罪不可赦的贪官。但是,他也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深谐官场之道。

一次,皇上让和珅去赈灾,经过几天的忙碌,他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领粥的人越来越多,眼看朝廷所拨的赈灾粮食不够用了。

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想到了一个堪称完美的解决办法,就是往粥里加沙子。对于这个办法,站在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书君认为这个办法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当朝廷免费给灾民煮粥时,那些不属于灾民区的人也会过来蹭吃,这样就会导致粮食不够,掺入沙子后,那些非灾民看到这些粥里面混有沙子就不会去吃,而真正的灾民已经饥不择食,直接就吃了。

第二,给百姓赈灾的是官员,他们也会贪赈灾的便宜,而在粥里加了沙子,官员的亲戚朋友就不会去吃加了沙子的粥,也就贪不了便宜了。

所以,和珅往赈灾的粥里放沙子,文武百官占不了便宜,都在暗地里骂他。

真正的灾民却会对他感恩戴德,虽然粥里加了沙子,但是可能会得到更多的粥填饱肚子,能使更多的灾民活下来。

总之,和珅往赈灾的粥里加沙子,文武百官会骂他,因为他们捞不到一点好处了,灾民会对他感恩戴德,因为他这样做救了更多人的命。

有书君也认为和珅这样做是很好的赈灾方法,不但使国家的赈灾粮食真正用到了灾民身上,而且防止了逐级官员的贪污,是个一举二得的好办法。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胡说八道的段子,来源于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

具体情节如下:

地方发生了天灾,造成灾民无数,事情上报给了乾隆。乾隆一看,就拨款、放粮,派和珅前往救灾。地方官员一看和珅来了,都很高兴,立刻按照和珅的指示,开设粥棚,赈济灾民。

  可是,过了两天之后,当地官员又不开心了。他们发现,来粥棚喝粥的灾民,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个个破衣烂衫,也分辨不出是真灾民,还是假灾民,熬制的粥都要供给不上了。

  和珅见状,抓起地上的一把沙子,就丢入了粥锅之中。当地官员很不解,这不是糟蹋粮食么。和珅就解释说,如果是真灾民,为了活命,不会在乎粥中是否有沙子的。果然,粥中掺沙之后,来领粥的灾民少了很多。

其实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胡编的。

清代饥荒年间的粥厂绝大部分不是朝廷负责,而是民间士绅捐款搞起来的。

这种粥厂只能维持本地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

看看这段记录:康熙四十二年江西兴国大旱,秋天没有收成,次年春天张尚瑗就任县令,立即进行救灾活动,先出常平仓粮放贷,接著与绅士商议用仓中馀粮设立粥厂,取得同意后又捐资买粮,在治平观设局管理,於五月十一日至六月十日施粥。每人每天按五合米(100毫升)下锅,五更煮粥,煮好打种,人们从东庑进来,从西庑出去,妇女在另外的殿里打粥。开始每天用米七八石,後来增加到二十石。就是这样,道路上仍有许多饿殍(魏世效《兴国张公救荒记》,见《清经世文编》卷四十三)。

大家可以想一想,一碗粥里面能有多少米?最多小半碗。

五合米是100毫升,而一罐百事可乐是355毫升,可口可乐是330毫升。

古代一天粥厂就开门一次,一般是大清早开门,上午就关门。

一般都要排很长的队,喝完了基本粥厂也关门了。

正常的人不存在连续排两次队的时间,即便他们想多吃一些。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有什么人混到里面骗吃。

退一步说,就算骗吃也就吃一小碗米而已,又有什么关系。

开粥厂的人都会对来吃粥的人进行数量统计,如果发展数量突然增加,或者有人吃了又吃,一定会给予驱赶的,轮到和珅去管吗?

其实,人在生死关头,不用别人管也会自发管理。

如果饥民发现有人骗吃骗喝,他们自己就会把这些人揍死,反正死活就差一口气了,谁害怕谁。

试问,和珅一次往粥里面撒的沙土又有什么用?他们每天都来,每锅都撒吗?

民间的段子,信一二成即可。


萨沙


清朝乾隆年间军机大臣和珅素来是世人眼里“贪官”的典型,这样的人物能被传:往沙里丢一把沙子后被灾民感恩戴德?这背后是否有隐情?答案请听具体分析。

首先来看看,某些所谓专家口中的“和珅往粥里丢沙子”后灾民感恩的说法来源。

这些专家认为:乾隆派和珅赈灾后不久就遇到了粮食不够的情况,经调查,和珅发现这是因为有很多非灾民和官员家属为了占便宜冒领赈灾粥。

于是,和珅为了将真正的灾民和假灾民分开,就用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法子:往粥里丢沙子。

这个法子之所以被认为能将灾民和假灾民分开,是因为:真正饿到快死的人是不计较吃食好坏的,而衣食无忧的人,则轻易不会食用硌牙的沙粥。

这个说法在逻辑上似乎是通的,但细想之下真真有些荒诞。别的不说,单就粥里洒沙这个事情来看,在饥荒已经让灾民生不如死的情况下,让灾民吃硌牙的沙粥,灾民真真能为有口粥吃感恩戴德吗?答案是:他们不仅不会,还会生出深层的悲凉来。

古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君子,他宁可饿死也不肯受辱,在专家眼里“灾民却不仅不以沙粥为辱反以此为恩”,说得过去吗?说不过去。

其次,抛开“辱”这一层,即便是老百姓,他们也应该非常清楚:鉴别真假灾民的方法太多,包括造名册等等。熟悉清朝赈灾情况的就知道,清朝赈灾对灾民的鉴定是非常复杂的,而且还有层层分级。既如此,还用往粥里洒沙来鉴别,不是前期工作不到位还能是什么?是机灵啊?不,是把老百姓当猴耍。

所以,和珅此举并未让灾民感恩戴德,他们对和珅的态度不仅不会因为他这把沙子而改观,反而会让因此对他更加恨之入骨。

身为老百姓,对和珅往粥里洒沙的最直观感受应当是:为了让灾民少食点粥,这样一来他们便可多贪污点赈灾粮。

最后想想,多年以后,当灾民走出饥荒回想自己当年那口硌牙的沙粥,他会不会胃疼会不会心疼?会,既然会痛,又何来感恩!若某些灾民因此落下病根,即使并非因为沙粥,他会不会觉得与沙粥有关?答案依旧是:会。

所以当年和珅赈灾往粥里洒沙的真相是:文武百官骂声一片,灾民骂声一片!

但非常让人奇怪的是:和珅此举被文官百官弹劾时,乾隆却未发一言。为何如此?是乾隆也和专家一样认为乾隆此举很“聪明”,真的如此简单就鉴别真假灾民?

真实情况是:单就和珅往粥里洒沙一条,根本无法治罪和珅。毕竟,他的这一做法虽非常不仁义,却并未触犯任何法律条文。如此,他便自然只能作罢。


记者李满


这个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的一个剧情。看到这个桥段,我先是为和珅叫好,后是为大清悲哀。

和珅为什么要往赈灾的粥里丢沙子,那是他根本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但凡他再有其他的办法,他哪会出此下策。文武百官骂他,灾民就不骂他了?有好好的粥吃,他和珅不愿意让灾民吃啊?灾民不喜欢吃啊?非要吃掺了沙子的粥?

那是因为,不掺沙子,灾民连这点救命的粥都吃不上!连这点粥,都有不是灾民的人来冒充来抢,来吃,真正的灾民嘴里的一点救命粮也到不了嘴。和珅往粥里丟沙子,让那些冒充灾民的人见了退去,给灾民一条活路,实在是功德一件。

可是,我们回过神想一想,到底是因为什么造成了这一切。我们不去上纲上线,天灾人祸,天灾终究不可避免,可我们可以尽量减少人祸。冒充灾民抢吃灾民的粮食就算是人祸。

这种人祸的产生,无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制度缺失,一是不作为。首先,造成抢吃灾粮的情况的原因,就是制度的缺失。在大清的赈灾制度上,有着很多规定。包括赈灾的粥必须要能够立住筷子都做了规定。可是在这里,如何甄别灾民的环节上出现了缺失。于是,就有很多地方的人冒充灾民来就食。

如果能够在甄别灾民上制度严谨,使得救灾粮能够真正发放到灾民的手中,就不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了。和珅往粥里掺沙子就是一种甄别灾民的无奈之举,虽然无奈,但是效果不错,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体现了和珅能干的一方面。

制度的健全与合适与否,直接影响着一项工作的成败。比如在英国的历史上就有一件类似的事情。当时,英国为了殖民地的开发,将罪犯大批流放到美洲。当时运输这些犯人的运费是按照上船的人数在开船前付给的。

收了钱的船主根本不管这些犯人的死活,结果这些犯人在路途中的死亡率高得惊人。后来,英国政府改变了付款方式,改为按照送到美洲下船人数付款。就这一点改动,就大大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犯人的死亡率。和珅的所作所为跟此相似,他用不得已的方法堵住了制度上的漏洞。

第二点就是不作为。像是这种冒充灾民去抢灾民的饭吃的情况,难道负责赈灾的各级官员都不知道吗?连和珅到那里才几天就看出了端倪,我就不相信这些官员这么多天就没有察觉?

结果呢?察觉了又怎么样?照样没有人去管一管。因为这与自己的原本的责任无关。我只管把粮食发下去,按照规定煮好粥,让来的灾民吃上粥,吃完结束一天的工作。至于来吃的人是不是灾民,制度上没有规定,那就与我无关。我没有贪污灾民的赈灾粮,已经是清官了,灾民饿死就与我无关了。

正是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才造成了赈灾中出现的这种情况。这是整个清朝吏治黑暗的一面,和珅从心底明白这一切。但是和珅肩负赈灾的责任,他不得不去解决这个难题。如果动用官吏去甄别灾民,一是见效不大,另外还会落得个骂名。他这才采取了往粥里掺沙子的办法,虽然文武百官和灾民都唾骂他,他也无可奈何。

虽然和珅采取的办法不地道,也没有得到什么好评,但是他总算是办了一件实事,值得称赞。不过,我们从这件事情里,还可以看出封建社会残酷的另一面。那就是万恶的等级制度。

那就是,灾民不配吃好粥。我们可以从上面看到,按照赈灾的制度来说,灾民本来应该吃到好粥的。就是因为灾民是真正的弱势群体,根本没有任何人或者制度来保证他们的权力。怎么办?他们只有用吃掺了沙子的粥来维护自己可怜的权益。

和珅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他才敢往他们的粥里掺沙子。我们可以看到,在电视剧里面,即便是皇帝落难了,和珅也是把最好的吃食进献给皇帝,没有见他敢往里面掺一粒沙子。

大清国到了这种地步,靠歪门邪道来办事,真是已经腐烂透顶了。长此以往,不亡何待?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