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又是神童,为什么最终没有超过颜真卿的书法成就?

千千千里马


徐浩生于书法世家又是神童,为什么没有超越颜真卿的书法成就呢?



徐浩和颜真卿是同时期的人,比颜真卿大六岁,把一个在前面的人用“超越”后面的人所起得的成就,似乎说不通。应该是没有取得比颜真卿书法更大的成就。

为什么没有取得比颜真卿更大的书法成就?原因很简单,他的书法没有突破褚遂良、薛稷的书法风格,在相同的书法风格中,褚遂良、薛稷比他更优秀。他不但没有取得比颜真卿更大的成就,就是前面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后面的柳公权等人他都没有取得和他们相匹敌的成就。这不是他的字写的不好,而是没有突出的个人风格。


徐浩书法为其父徐峤传授。后来转学褚遂良、薛稷。在唐肃宗时,诏书多由徐浩所书。比他小六岁的颜真卿,同样出身在名门世家,在天赋上一点不弱于徐浩。颜真卿二十多岁时举进士第。书法方面不但得益于家学,他还有一个厉害的师傅张旭。

颜真卿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书法就与被公认为唐世顶尖的虞世南、欧阳询齐肩。在安史之乱平定后,书法风格急转,开创了古朴雄健的“筋书”。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并立的辉煌地位。



在唐代,书法家实在太多太多。像陆柬之、韩愈这样的大文学家,换个朝代,他们的书法就是那个朝代的拔尖人物。但在唐代,只能退居二线。每个宗师级的书法家都有超强的天赋。徐浩虽然神,你把颜真卿来和他作对比,要说为什么,颜真卿比他还神。没办法。


子衿书法


徐浩的书法从艺术角度看,在唐一代确实难有匹敌。现在部分书家认为徐浩甚至高于颜真卿,但我个人对此看法有所保留。徐浩不能超过颜真卿,是有其自身原因的,可以从两个方面看。

第一从书法艺术上看。徐浩的代表着《不空和尚碑》,结字大方,笔极其有力,有人说颜真卿有其影子也无可厚非。对比起颜真卿《大字麻姑》,笔画转起收,折棱角分明,兼具柳体的硬朗。


而颜真卿的《大字麻姑》字体更为浑厚圆润,笔画起收转折皆藏而不露。字体上,不空碑具唐楷特质,而麻姑则具隶体的平稳,气息更为高古。



因此,颜真卿的书法水平总体略高于徐浩。

第二,历代书家留名至今,并非单纯书法水平。而且古代并没有所谓“专业书家”都是有自己的本职。颜真卿之所以留名,并不单是他的书法,更多是他的人格风骨。正所谓浩然正气,如杵巨笔,更多是因为颜文正公的本人一生经历。综上所述,徐浩名气至今比不上颜真卿是有原因的。


無用堂主柏川


徐浩出生在书法世家又为神童,为何一生书法没有超过颜真卿?

徐浩,字季海,少时明经,唐肃宗即位,诏拜中书舍人,诏令诰册,其书为徐浩为之。为人器重。

徐浩世家善书法,从小受到其父峤影响,徐峤授法徐浩,曾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能,后来为司空图得之,所题多文选五言诗。

其中“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十数字,或草或隶尤为精绝。

其状其法,云“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其笔墨之法,传之皇甫阅观。

可见徐浩巧妙之墨赢得当时极度关注。

据《吕总续书评》云:徐浩真行书固多精熟,无有意趣。

由此可知,徐浩书有褒贬之词。

李后主评价“徐浩得右军之肉,而失于俗。”

黄庭坚评曰“季海长处,正是用笔劲正而心圆。”


徐浩的个性,米芾总结“徐浩如蕴德之士,动容温良,举止端正,敦尚名节,体气纯白,”又云“徐浩晚年力过,更无气骨,皆不如作郎官时婺州碑也。《董孝子》《不空》皆晚年恶札,全无妍美。”

徐浩晚年由原来魏晋笔法骤变,多用渴笔,有锋芒,达到忘情笔墨矣。

徐浩论书“鹰隼乏彩而翰飞戾天者,骨劲而气猛也,”

由此可见《不空禅师碑》虽结法老劲,而微少清逸,


至于不比颜真卿书法有知名度,也乃后世所为,尤是宋人评价尤为重要,颜真卿书法自有老辣之处,其楷书,筋骨血肉,丰厚丰茂,其行书更是洒脱意远。

徐浩,则有“忘情之勇态。”肉丰而力沉,终究是“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这都是书史所论,对于为何不如颜鲁公,而今已成秘,不得而知,亦或难猜测了。


狂喜淡墨a


学习书法,恪守陈规,循规蹈矩永远无法成为书法的大家!


但是,一味地不守规矩,恣肆妄为的人也难以成就大事。


书法就是这样的矛盾体,你还需要循规蹈矩地学习古法,领悟古书法的理论,学成之后,还需突破法度,打破严谨,在纵逸的过度里还要寻回法度,找回严谨,臧克家老前辈那句话最为妙解,带着脚铐的舞蹈!需要舞蹈,也不能失去脚铐!


我想徐浩就是缺少突破的精神与思维吧!尽管他的笔法可能不比颜真卿差,理论也未必比颜真卿低,就是这个破字不过关,所以与书法大家无缘!

说到这个破字,现代的所谓书法家也在寻求,说是书法的探索也是可以理解,就是,笔法尚未过关,难度一点不涉,太令人费解!


一笑貫长天


我认为是徐浩是书法史上被遗忘的重要人物。其实颜真卿的书法有盛名实在宋以后直至今日。而当时的书坛领军人物是徐浩,书名、地位、才华远在颜真卿之上。有些史料认为颜受业于徐。唐中期以肥为美,一改早期的瘦硬,徐浩的《不空和尚碑》、《大证禅师碑》等传世之作都是这种风格,颜真卿书法无论是结体还是笔法,多见这样的特征,之于楷书笔法的传承,徐浩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是继张旭之后另一位重要的笔法传承者,这两位大师深深地影响了颜真卿。《墨池编》说:“欧阳询传张长史、长史传李阳冰、阳冰传徐浩、徐浩传颜真卿。再者,以忠烈扬名天下的颜鲁公,也因“书以人贵”的原因、以及对“宋四家”的影响而渐渐取代了徐浩书法的历史地位。


张善军书法



心悦君兮君不知矣


书史上成就大者,俱是学识十天份十悟性十勤奋十机遇的综合体。不是某一方面的优越条件所能决定的。徐浩本身的书法成就在书史上有一页已是不俗,没必要和颜真卿对比🙏🙏🙏

另外现象便是大器晚成者多,颜的作品按年龄段沿进痕迹明显,说明颜于书法是穷毕生精力成就的。相较徐浩则单一面目无变,可见其成名后不思进即吃老本了,其成就小绝非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