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对"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理解是什么呢?

l湖湘客


好像是弟子规中的句子,我学习弟子规当时有一年多,字面意思就是早上起来早点,晚上睡觉晚点,很容易就老了,要珍惜现在时光。深的来说就是趁我们现在还年轻,该努力该拼搏,一辈子很快就过去了,珍惜现在大好时光,让今生今世无悔。


玉虚不禁衣


一切以时间地条件为转移,学习传统文化也不例外。

弟子规这句“朝起早,夜眠迟”,对于“朝起早”估计大家不会有什么怀疑。古人习惯于早起,也主张早起。比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有人看到“夜眠迟”,不免甚合吾意,每天到了十一二点都没有困意,或者迟迟不愿睡去,因为手中的手机舍不得放下。古人习惯的生活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夜眠迟”并不是像现在一样十一二点不睡觉。对于古人而言,相较于七八点钟,九十点钟就是“夜眠迟”了。所以要还原到当时当地的时空境地,设身处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弟子规这句“老易至,惜此时”,跟前两句一样,都是浅显易懂,叫人珍惜时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深切体会,尤其年岁渐长,更加地会对自己的年龄有所恍惚。直到过年的时候,才会掰着手指头反复算一算,自己年龄到底多大了。朋友间聊天,聊到彼此年龄,也是互相惊讶,不相信自己快五十了,不相信自己奔六十了。口中喃喃道:真不禁混啊,真不禁混啊。

所以说,老,从来都不会大张旗鼓地到你面前。老,也不会兴师动众地去提醒你。老,不会轰轰烈烈。老,也不会浩浩荡荡。总之,老,是一个不知不觉的事情,真的是神不知鬼不觉,杀你一个措手不及,等你终于意料到时,只剩下无奈和不得已,还有手足无措。

对待时间,对待变老,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充分利用时间,早晨稍微早起一会儿,晚上稍微晚睡一会儿,但也不主张熬夜,毕竟熬夜伤身体。珍惜时间,珍惜当下。


木米


意思是: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

出自出自清代李毓秀《弟子规》,原文选段: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回来,应该洗手。

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放置衣服时,应该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乱放乱扔,以免使家中脏乱差。

服装穿着重在整洁,不在多么华丽;一方面应该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家庭实力量力而行。对待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嫌这嫌那;饮食吃饱吃好就行,不要过分追求美食,三餐只需吃个八分饱即可,避免过量,危害健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大修孔庙,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

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文章主旨:

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陶政聪


此时后悔学业未成,忆及当初为时已晚

“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语出清朝李毓秀的《弟子规》 ,是清的启蒙读物,通篇易懂,朗朗上口,其内容含括礼仪、做人及学习。

这句话虽未明言,我们也知道它是在阐述学习的,正如其所表达,早上要起,晚上晚点睡,年岁很快变大,要珍惜此时。

我在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在想,或许应该这样理解,我们不知不觉的很快就会变老,所以要珍惜当下的时间,如何能更好的珍惜呢?就是“朝起早,夜眠迟”

正如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正如李白的“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轻易被人忽视,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抓住当下,珍惜现在拥有的和身边的人。

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


雪尽马蹄欢


春秋时鲁国著名贤母敬姜告诫他的儿子说:“读书人早晨起来上课,白天讲习,傍晚复习,夜晚还要反思一天当中有无过错,没有什么遗憾后方才安歇。”

古人说,君子有三件事最可惜:一辈子不学习,一可惜;一天时间白白度过,二可惜;此生遭遇滑铁卢,一败涂地,三可惜。

(《明史·周新列传》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

一天一天无所事事地闲过,这样浪费时间与终身不读书当一个庸人和人生遭遇重大失败相提并论,可见珍惜每一天的重要性。

三可惜的现代版:一辈子不知道学习,整天连本书都不看,连张报纸都不翻,愚昧无知、糊里糊涂一辈子,一可惜;整天或躺或卧,现代版的“朽木、粪土”一般,或整天东游西逛,“马路天使”一般,二可惜;本来日子过得相当不错的,可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想到突然间自己过河了,三可惜。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提倡“夜眠迟”,但也不是无限制的“迟”,古人有“夜读书不可过子时”(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之说,意思是夜里11点后就不要读书学习了。熬夜伤身,容易得病,读书本是好事,但把身体读垮就不是好事了,人应该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及时卧床休息来休养身体,睡觉也是最简单的养生方法。读书诚可贵,分数价更高,若为生命故,二者皆可抛。



周师傅


感谢作者提问。

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要我们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早起,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太重要了,“早起三光,晚上三慌”,早上起的早把什么都料理好,不会慌乱,内心会非常坦然,做事也会井井有条。如果起晚了,慌慌张张的忙这忙那,又容易丢三落四,这一天下来就会感觉非常累。

晚睡,不是我们现代人的通宵达旦,浪掷精神。如果一个人很有志向非常充实,那么他睡眠的时间也会自然而然慢慢减少的。

惜时,珍惜时间。中国人特别惜时,所谓【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也常常听到古代一些诗词【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苦读时】当人生有所志向的时候,他都会珍惜时间,不愿浪费。【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也希望人生不要有这样的遗憾,所以从小一定要珍惜时间。

作息规律要正常,这也是告诉我们要重视生活作息,不要一放假就到半夜不睡,隔天又睡到中午。尤其是我们教导孩子更要注意,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作息。


人生坦荡荡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是清代蒙学教材《弟子规》里的语句,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珍惜时间的诗句在中国可谓多矣: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代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无名氏

……还有儿时都背烂了的:一步光阴一寸金……还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闻鸡起舞……

时间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当你注意它时,有时你会觉得度日如年;当你忽略它时,它会光阴似箭!


楚襄蛮


这十二个字的意思是说晚睡早起,光阴似箭转眼就年老了,要珍惜时光啊!这话的意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这种精神,我觉得,珍惜时光故然重要,但要有个度,人要生存,没有一个健康身躯,等不到老易至人就没了,人体有五脏六腑,有十二经络,有阴阳五行,有二百六十四块主骨骼,有头发,有皮腩,有细胞……就说五脏六腑,它生物钟时刻是有严苛要求的,它们得不到很好休息就会跟你过不去,轻则有明显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减少寿命。长期熬夜的人肾虚青眼圈,头晕,脑胀,面容憔悴,衰老快,血压高或贫血……老易至是不是有这层含义呢,各位要审时度势,适可而止吧。


D3hth


这是一个和身体谈判的过程,人的呼吸心跳都有节数,过度消耗属于精力外放,就收不回来了,睡觉也叫小死,深度睡眠类似于电脑清缓存,保证第二天能正常开机。



萌萌享受生活


古有“谁能益我,三更灯火五更鸡”之说,又有“一寸光阴一寸金”之喻,人生短暂,光阴易逝,“失去寸金还可寻,失去光阴了不成”,训示世人爱惜光阴,起早贪黑工作学习,终有所成,不要庸庸无为,混混度日,必定一无所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