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因為這次疫情破產了,你會怎麼辦?

看米米妮


破產了就破產了,還能怎麼辦?

這一次疫情對於好多行業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連一直🐮氣沖天的樓市行業,都按下了暫停鍵;昔日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的街道顯得冷冷清清;昔日燈紅酒綠,載歌載舞的“紅燈區”也全部暫停營業;正值春運本應以“堵”為常態的高速公路,幾乎沒有車流……。

如果你不幸在這次疫情中破產了,請調整心態,面對人生中的所有得與失,來個“失之泰然,得之淡然”,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只要活著就有希望。疫情過後,重捨起信心,努力工作,重新開始。

我們本來就是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經歷喜悅、痛苦、希望和絕望,嚐遍人間的酸甜苦辣,不管最終結局如何,看重的是過程,努力過了,今生無悔。

共勉!


專注個人破產前置服務


因為疫情破產了,如果人還在,就不怕。

2003年也經歷了類似的疫情,也有類似的事例。

隔壁老王在2002年6月接手京城海淀區一家旅店,因為周邊高校多,酒店生意不錯。

轉過年來,2003年3月爆發非典,酒店生意急轉直下,客流量瞬間為零,酒店正常開業還不如不開業,酒店就這樣半死不活的持續了三個多月,一直到7月份才緩解。

這三個月裡,老王的日子生不如死啊,本來盤酒店的錢有200萬是借的,還本付息壓力很大,此時,酒店沒有任何收入,老王無法償還貸款,債主上門要錢,老王嚇得不敢露面。實際上,此時的老王已經處於破產的邊緣了。老王用自己的一套房子做擔保,但賣家不同意,那時房子可不像現在這樣值錢,債主也沒啥辦法,用酒店抵債對他們來說,更是毫無意義。就只好先用房產做抵押,延期還款。老王死皮賴臉,生生把這債的壓力給緩解了。

三個月裡,老王吃糠咽菜,節衣縮食,但還留了那麼一點錢,期待著疫情的過去,酒店能繼續經營。

2003年6月底,疫情結束。進入7月,在傳統旺季裡,酒店經營就有了起色,到了9月高校開學,酒店一下子火了起來。可能是市場積蓄已久的力量爆發了。

接下來,到了05年借款就還完了,而且慢慢有了一些存款,在2006年老王加盟了一個連鎖酒店品牌,到2016年,他名下已經有11家店了,雖然都是加盟的不同品牌,沒有自己的品牌,但收入也非常可觀,人生開掛了!

什麼坎都能過去,03年他遇到的那個困難一般人很難承受,好在老王還在,他迎來了事業發展的黃金十年。

今天也是同樣道理,再難,再不容易,哪怕破產了,啥都沒有了,只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有機會重新來過!


大軍開拔


如果你以為這次疫情破產了,你會怎麼辦?

沒有如果,是真的。我們經營一家餐廳,去年剛剛擴張,多開了一家,都是投資成本比較高,新開的店基本還在虧損的狀態,現金流基本沒有。原本的規劃,2020年,1月份過年,2 月份還有節日,情人節,元宵節,都可以做一些活動,吸引客流量。結果,疫情下,原定的1月31日營業,變的遙遙無期,基本上開不了。深圳所有的小區,村落全部嚴格管控,流動人口一律不得進入,這叫我們怎麼做生意呢?

年前還申請了一筆貸款,讓那個傻子大老闆拿去買另外一家店股東的股份去了,所以現在是銀行催款,房東催款,員工要發工資,一點錢都拿不出來。沒有辦法之下,只能申請破產了。

申請破產了能怎麼辦呢?接受啊,重新找工作養家餬口,生活總是要過的,路還是要走下去的,難過也沒有用,天災,難檔。


喜碧小姐姐


這次的疫情對各行各業的衝擊都是不小的,特別是像餐飲店,KTV,影院,商場等客流量很大的場所收到的影響是很嚴重的。

我所從事的行業是建築裝修業。我覺得這次疫情對我所在的行業也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我這幾天就在想這個問題,如果疫情過去後我所在的公司承受不住的話,可能我就會面臨失業破產了。畢竟現在不像之前了。以前我們在比較大的公司上班不會考慮太多。覺得自己有鐵飯碗一樣,現在的競爭太厲害,你可能都沒反應過來就被淘汰了。

那麼我對這個可能發生的情況我也是做了心理準備的,如果我沒工作了我會馬上調整自己的狀態去找下一份工作,目前不考慮創業,因為大環境不是很穩定,還是先找個工作先幹著。等遇到合適的機會了再做個投資之類的項目。

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滿意嗎?


八零後濤子


我在這次疫情前,就有過一次接近破產的經歷,也是這一次的經歷,讓我更懂得了創業的方法。所以在這一次疫情發生之前,我就已經將所有的風險控制到了最小。

這次不僅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反而有更多時間看書,寫自媒體,反而把自媒體做的有點起色了。

破產的經歷

其實即使沒有這次的疫情,在創業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的突發狀況,很多的不確定事件。

在15年的時候,我當時做生鮮電商,跟某個最大的連鎖品牌合作,在一年的時間內。年銷售額從300多萬,做到了4000多萬。一年時間,4000%的增長率,當時一下就膨脹了。

當時在深圳、廣州、珠海一共租了3個冷庫,而且是條件最好的冷庫,一個月的租金費用都20萬。然後買了8臺車,還找了幾家物流合作商,招了40多個員工。

然後到了第二年,同行大量進入,其中不乏一些大公司,相互壓價,內耗。一下子公司的淨利潤從幾百萬變成了負數,然後因為心急,反而加大投入,最後變得負債。

不過好在後來又找到了投資方,才緩過來,不過我也因為合夥人理念不和,退出了公司。

重新開始

我退出後,又做了一些錯誤的決定,最後把剩下的一點資金幾乎全部折騰完了。

這之後,我就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閉環了大半年,什麼都沒有做,就天天呆在家裡。

在這之後,我又開始創業,不過給自己定了一個規律。任何時候,要讓風險可控,只抓住核心的價值。

並且保證以下幾個原則,低風險創業:

1、收入多元化

再不會把所有的收入都押注在一個渠道,一個方向上。單一收入來源不能佔到總收入的一半以上。

2、學會風險對沖

如果是實體生意,就一定要做線上的配套。如果流量主要從電商來,就一定要拓展私域流量做社群。

3、學會測試

任何決定不會再拍腦袋就決定,做好測試,根據反饋,進行不斷的調整,達到理想的狀態後,再加大投入。

4、保證人均坪效

一個人能做的事,絕對不會找兩個人做。能租50平的辦公室,絕對不租100平的。能夠通過兼職做的事,絕對不做固定的合同制。

現狀

在這次的事情以後,公司員工始終保持在個位數,大多數業務都是外包進行,只留核心業務在自己手上。

年前大部分重複勞動都是兼職,在疫情之前就已經結清工資,讓他們開年後等消息了。這次疫情,我就開始做自媒體,並且積累私域流量。

自媒體雖然沒有給公司帶來太多收益,但是給我個人帶來了一定的收入,生活也沒有什麼壓力。

還通過維護私域流量,轉化了一些業務出來,也把風險降到了最低。

希望我的經驗,能夠給這次疫情後破產的創業者一些參考和信心。


小漁的創業信條


沒有假如,我的公司雖然沒有破產,但是欠了不少錢,欠錢是疫情前欠的,由於疫情,沒有開工,催錢的電話天天接了幾十個…

我欠錢不責怪疫情,但是我想好了,只要有我在,我會總結以前的教訓,放慢企業高收入的夢想,一步一個腳印,逐步還清欠款,控制營業成本,有效管控公司正常生產…


四川的小偉


不做了!趁著這次疫情。做小工廠實在太累了,堅持了6年,無數次想放棄,雖然沒有虧損!希望客戶和國家不要難為我[流淚]也希望員工從中能拋棄掉想不勞而獲、偷奸耍滑的習性!


近豬者吃16570368


小時候覺得破產好可怕,長大後才知道真的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成功和失敗只在轉念之間。

每一次失敗都是成長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巴菲特一樣能實現財富平穩向上的增長,招商銀行的大數據顯示,大多數人的財富會在40歲的時候登上巔峰,然後在45歲的時候破產。

因為大多數人在40歲的時候,事業有所成就,然而這時候公司的新銳來到,在不順意後,這時候很多人就會選擇出走去創業,然後在5年的時間敗光了所有的積蓄。

失敗者和成功者角色永遠在不停的互換,每一次失敗都是成長,都能讓人把短板補上,每一次失敗都會讓人痛徹心扉,發生深刻反省,從而實現鳳凰涅槃。

中小企業有多難?

這一次疫情對很多行業都影響很大,一些餐飲、教育培訓在2019年已經度過了艱難的一年,已經是舉步維艱,然後在2020年剛剛開始,就遭到迎頭一擊。

據中歐商業評論與北大、清華的聯合調研,樣本取自995家中小企業,結論是:67.1%的企業現金儲備可以維持2個月,85.01%最多維持3個月,只有9.96%的企業可維持6個月以上。

受疫情影響,一些國際訂單發生轉移,據路透社報導,約有20億美元生產訂單因為國內無法交付,時尚零售商將轉向土耳其。可見這場疫情對產業鏈的影響也是明顯的。

疫情過後投資需謹慎

這次很多垮塌的企業其實在2019年就已經露出疲態,在遭遇這場疫情後,沒有現金流入,本身企業現金儲備不夠,所以遭到沉重打擊。

在疫情過後,不是所有企業都可以恢復過來,一些企業有隱形的債務和窟窿沒有充分暴露,和這些企業如果有信用往來,非常危險。最好的辦法是再耐心等一會兒,等到經濟徹底塵埃落定。

願冬天終會過去,春天終會來到。我是“天下會會天下”,歡迎關注!


天下會會天下


很多人都因為這次疫情破產了!

怎麼辦?

遇上天災人禍確實沒辦法,整天唉聲嘆氣睡不著覺,倒也沒多說什麼,畢竟不是自己虧,整個行業的人都在愁,所有人都在賠。

說這些倒也不是反對什麼,疫情控制最重要。但難受總還是有的,生活總是要繼續的,我們熬過這段時間生活可能就得發愁了,唉。

現在就是這麼個情況,想想有沒有什麼辦法之類的,抱怨過了就得找下出路。



瓢蟲愛搞笑


如果你因為這次疫情破產了,你會怎麼辦?

此次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有一些企業很有可能難以挺過這段時間,破產或關閉。

那麼,企業破產關閉,是否意味著就沒有前途了,一切就完蛋了呢?顯然,不會是這樣的。因為,破產或關閉,在市場競爭中是常見的,每天都有大量的企業破產或關閉,又有大量的企業誕生。而在疫情中破產或關閉的企業,實際原本就實力不強的,也是早晚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的。因此,如果企業主是有能力的,完全可以在疫情過後,選擇新的行當東山再起。

所以,對多數在疫情中破產或關閉的企業來說,很快地,他們又會選擇重新站起來的。只有那些原本就沒有多少能力,只是偶然機會做了企業的人,才會從此一蹶不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