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中国历朝的哪种服装最帅?

飞龙在天9783


中国历朝历代服饰各有不同,服饰的变化反应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与周边民族的融合。中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古代的封建王朝也大多由汉族建立,所以服饰我们常称为“汉服”。最近社会上又兴起了“汉服热”,倡导复兴汉服文化。

我和题主一样,我比较喜欢的是明朝锦衣卫的飞鱼服,配绣春刀。下面来详细讲讲。

为重新振兴中国社会,明朝政府采取了上承周汉,下取唐宋的治国方针,对整顿和恢复礼仪极其重视,并根据汉族传统重新规定了汉服服饰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发展的前提之下,明代的服饰面貌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成为中国近世纪服饰艺术的典范。

明初要求衣冠恢复唐制,其法服的式样与唐代相近,只是将进贤冠改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明代的公服亦用幞头和圆领袍,但这时的幞头外涂黑漆,脚短而阔,名乌纱帽,无官职的平民不得服用。公服除依品级规定服色外,还在胸、背缀补子。文官补子中饰鸟,武官饰兽。为褒奖官员的功勋,另特赐蟒袍、飞鱼服、斗牛服等服饰。蟒是四爪之龙,飞鱼为鱼尾有鳍之蟒,斗牛则在蟒头上加弯曲的牛角。官至极品则用玉带。所以"蟒袍玉带"就成为这时大官僚之最显赫的装束。明代的汉服影响颇远,近至东北亚的朝鲜,远至日本、琉球等藩属国。至清代,女装百褶裙、马面裙及道袍长袍一并留存。曲阜孔氏衍圣公府内藏明代衣冠服饰,满清上层也有穿着明代衣冠服饰画像。

再来讲讲飞鱼服,飞鱼服是明朝赐服之一,飞鱼是一种纹理,有飞鱼纹的曳撒、直身、贴里都是不同款式的飞鱼服。飞鱼服上有四爪飞鱼纹"飞鱼类蟒,亦有二角。所谓飞鱼纹,是作蟒形而加鱼鳍鱼尾为稍异飞鱼类蟒,非真作飞鱼形"。它是明代锦衣卫、大内太监朝日、夕月、耕耤、视牲所穿赐服,由云锦中的妆花罗、妆花纱、妆花绢制成,佩绣春刀,除此之外只有蒙皇帝恩赐,才可穿着,是明代仅次于蟒服的一种二品赐服。

张廷玉修的《明史》有提到,嘉靖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张爵的墓志里有写"赐四兽麒麟服、銮带绣春刀、银鎁瓢方袋三事",嘉靖帝巡幸承天,特命张爵"充前驱使事,一切机务悉倚毗焉,仍加食都指挥佥事俸。自发驾以至回銮,飞鱼蟒衣、帑金、厩马、酒饭之赐,及宣召面谕之优,不可枚举。"由此可见,飞鱼服绣春刀是皇帝赏赐的。

明朝汉服也是华夏汉族人最后一次在历史上展示自己本民族的服饰了,随后的满清则是强制汉族剃发易服,也是汉民族文化的一大损失!


重武湛台443


我觉得是明朝的服饰最帅。经过元代蒙古人统治之后,明代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服饰制度。明代皇帝戴乌纱折上巾(乌纱翼善冠),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明初要求衣冠恢复唐制,其法服的式样与唐代相近,只是将进贤冠改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自唐宋以来,龙袍和黄色就为皇室所专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为贵。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明代的公服亦用幞头和圆领袍,但这时的幞头外涂黑漆,脚短而阔,名乌纱帽,无官职的平民不得服用。公服除依品级规定服色外,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 补子是一块约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同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一。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为褒奖官员的功勋,另特赐蟒袍、飞鱼服、斗牛服等服饰。蟒是四爪之龙,飞鱼为鱼尾有鳍之蟒,斗牛则在蟒头上加弯曲的牛角。官至极品则用玉带。所以“蟒袍玉带”就成为这时大官僚之最显赫的装束。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受到诰封的官员妻、母,也有以纹、饰区别等级的红色大袖礼服和各式霞披。此外,上层妇女中已着用高跟鞋,并有里高底、外高底之分。上下层社会的服饰均有明显等级。

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传统,且品种十分丰富。服饰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一般人的帽,除唐宋以来旧样依然流行外,朱元璋又亲自制订两种,颁行全国,士庶通用。一种是方桶状黑漆纱帽,称四方平定巾;一种是由六片合成的半球形小帽,称六合一统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归一。后者留传下来,俗称瓜皮帽,系用黑色绒、缎等制成。








歷史的尘埃


从原始社会人类用树皮裹身,到历史上汉服的出现,汉服发展了几千年,各个朝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秦朝严谨,汉唐雍容,魏晋飘逸……,要说哪种最好看,个人品味不同所以爱好不同,对于我来说,我认为魏晋服装最帅,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飘逸自然,豪放不羁的魏晋风度造就了魏晋服装的帅气

魏晋时期是战争频繁,政治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们上至王公贵族,下到黎明百姓都有一种及时行乐,消极厌世的特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饮酒赋诗,弹琴作画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并且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他们都具备一种飘逸自然,豪放不羁的人生信仰,最具代表的就是"竹林七贤",他们多穿宽大外衣,袖口很大,不受约束,也蕴含着他们不拘礼法的性格,直到南朝时期,这种外衣仍然为各阶层所爱,一时引以为尚。

二、佛道等宗教的极大发展让魏晋服装有种仙风道骨的出尘。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士大夫在这种宗教思潮的影响下,崇尚自然无为,不拘封建礼法,更有人追求仙风道骨,任诞放达,服饰也变得宽松,人们多穿戴巾子,文人味十足,女子多穿裾垂服,使女子充满灵动、飘逸的气质,衫裙也是魏晋女子的常服,上衣的衫紧身合体,袖子宽肥,下边的裙子长而拖地,宽松飘逸,加上丰富的配饰,显示出女子飘逸俊美的风度。

结论

总的来说,魏晋因为身处乱世,与太平盛世的雍容华贵不同,这时候的服装简单而又飘逸,宽大而又不拘束,不论是男子还是女子的穿着皆能表现出飘逸自然的感觉,而现代社会普遍生存压力较大,虽为盛世,但是心里广受拘束,心里期盼着能有魏晋人士的飘逸放荡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我认为魏晋服装最为帅的原因,因为这不仅表面上帅气,更加表达着无拘无束的生存理想。


绝尘的时光


我认为中国明朝服饰最帅。

朱元璋即位后,根据汉族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出明制汉服制度,具有鲜明的汉民族特点。

明代女装近似宋元(贵族女装使用“各色纻丝绫罗纱”,平民女服只能用粗布,商贾用绢布,农家用䌷纱和绢步),男装为青布直身宽长衣,头戴四方平定巾(平民穿短衣、裹头巾),书生穿直裰或曳撒,官员以品级区别服饰,故明朝服装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制度。

总之,明朝服饰特色鲜明,色彩丰富,庄重实用,制式多样,少数款式和特征流传至今。所以,传统京剧中的人物服饰,不论角色是何朝代,均着明朝服饰(尤其是书生服饰与明代儒生如出一辙)。明装还深深影响到古代的朝鲜、越南和琉球国,被视为中国的标志。

综上所述,我认为明装最帅!


2许云辉


我个人比较喜欢汉朝的服装

汉代着衣有七个特点:

1、穿外衣时,由于领大而且弯曲,穿衣时必需暴露中衣的领型;

2、穿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

3、袖宽为一尺二寸;

4、衫无袖;

5、穿皮毛服装时裘毛朝外;

6、腰带极为考究,所用带钩以金制成各种兽形,如螳螂形或琵琶形。形象十分生动有趣。一般长度在一寸半至六寸之间,是衣裳中间显要的装饰物。汉带钩从形、色和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较比西周和战国时期,在设计和制作方面都要精美得多。因此颇受男人们的喜爱,佩戴者很多;

7、男子保持佩刀习俗,但所佩之刀有形无刃,因此失去了实际价值,主要是显示仪容。

汉代祭服延用"大 制度",遵从古礼穿冕服佩绶、佩玉。皇帝、公卿、诸侯均用大 ,只是在所系玉石的串珠或丝绳的质地上加以区别。皇太后、太后、公卿夫人等的祭服(谒庙服)、亲蚕服、朝见服和婚礼服的形式都采用深衣制。

汉时劳动女子总是上穿短襦,下穿长裙,膝上装饰长长垂下的腰带。劳动男子常服是上身穿襦,下身穿犊鼻裤,并在衣外围罩布裙;这种装束不分工奴、农奴、商贾、士人都一样。





小卡妹


一是秦朝龙袍,这是历史上唯一的黑色龙袍,大气磅礴而又冷酷神秘的感觉。

二是明代大将军服,随着历史的发展铠甲已非常健全,而与清代的满族服饰相比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

三是明代飞鱼服,一部电影《绣春刀》让飞鱼服又火了起来,这部电影的服装也确实比较用心,对明代服饰做到了神还原,因为明朝锦衣卫虽然坏事做尽令人闻风丧胆,但他们的衣服确实就是这么帅。





历史有趣儿


论朝代,可以说是现在这个朝代最美。

我们拥有充分的穿着各种服饰的自由,我们可以穿着任意一个朝代任意一种服饰而不用担心因为僭越谋逆大不敬被杀全家,我们可以放心大胆穿着汉服不用担心违反鞑虏政令被砍头。现代的经济发展到令普通人不仅不必担心没衣服穿冻死在路边,更可以随意选择穿棉衣穿羊毛衫穿羽绒服,甚至一般人也买得起绫罗绸缎。最后回到主题,按照中国的惯例,不会设什么国服,从1949年到现在没有,以后很长时间也不会有。不是什么56个民族之类的扯淡理由,中国政府一向不喜欢利用政治力量在文化上搞国字号。作为官方语言的普通话不叫国语,通用的汉字也不叫国字,也没有设立国花、国鸟。只有熊猫在习惯上被叫做国宝(这个词只是表示珍贵),茅台自称国酒还被批评过。只有国旗国徽国歌这些政治符号是带着官方确定的国字号的。

复兴汉服的事情不能完全指望政府,汉服运动从开始以来就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文化复兴运动,而不是政府主导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玩意,只有民间自己做好了才是得到肯定的前提,这才能够一直走到今天而且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即便如此,汉服现今的发展远未扎实到可以承担国服的程度,这种状态也必将持续很长时间,在现在这样一个阶段,硬生生地把汉服设为国服对于汉服本身来说,除了满足一部分人的心理需求外,百害无一利。

我所说的汉服承担不了原因不是“汉族民族服饰”这个概念承担不了,而是从现实条件上来说承担不了,就当前汉服发展不够充分,体系不完善,正规商家产能较低,群众基础不够接受度不高,内部混乱,存在问题多,现在再在淘宝搜汉服出来的除了汉服外什么乱七八糟的衣服都有,穿在街上,什么乱七八糟的评论都有。早年间有很大呼声做所谓的“汉服学士服”(简直一朵奇葩),一直到现在,认真考据的这部分同袍们还在给直裾曲裾擦屁股,若是当年真被成功全国推广了,全国同袍一起都扑不灭这把火。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不是什么问题都只要政府发个话就能办好的,更不是各位小将高喊口号就能做成的。





薛大头电影指南


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河南襄邑的花锦 ,山东齐鲁的冰纨、绮、缟、文绣,风行全国。春秋战国时期,王侯本人多一身华服,从臣客卿争相效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春秋战国时期的衣着,上层人物的宽博、下层社会的窄小,已趋迥然。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


俊哥说谈


汉朝,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衣服都是从汉服衍生过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