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療法與脫敏療法都是心理諮詢的方法,它們有何不同呢?

老左心理工作室


認知行為療法與脫敏療法都是心理諮詢的方法,它們有何不同呢?

認知行為療法是美國心理學專家貝克提出的,他的主要觀點是通過改變抑鬱症患者的不合理認知,來改變消極情緒。這是心理學治療的一次革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侷限性在於,貝克雖然提出了抑鬱症患者有非黑即白,糟糕極致的自動化思維,但沒有提出解決方法,所以效果受到影響。

脫敏療法,也叫系統脫敏療法,是南非心理學專家沃爾普提出的,他通過給一隻貓電擊,提出了對於一些焦慮、恐懼的病人,劃分焦慮等級,按照從焦慮低到焦慮高的原則,一步步讓患者消除焦慮。侷限性在於沒有讓患者知道自己怕的背後的含義,所以容易反覆,不能徹底解決。


霍體清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從概念上了解一下兩種療法的不同。

1.認知行為療法是通過改變來訪者對一件事或者事物的看法和所產生的信念從而影響他對這件事情的反應和行為。

脫敏療法是交互抑制,即在引發焦慮的刺激物出現的同時讓病人做出抑制焦慮的反應,也就是說當患者面前出現焦慮和恐懼刺激的同時,施加與焦慮和恐懼相對立的刺激,從而使患者逐漸消除焦慮與恐懼,不再對有害的刺激發生敏感而產生病理性反應。

2.方法不同。

認知行為療法的其中一種方法是情緒ABC理論。A是事件,B是對事件所產生的認知和信念,C是情感反正結果和行為結果。所以對B信念來說可以進行認知改變。對事件的解讀變了行為就會隨之改變。還有就是對不合理信念的改變。

脫敏療法中首先進行放鬆訓練是很必要的。讓來訪者反覆訓練直至能在生活中自己放鬆。其次通過系統脫敏方法,讓來訪者想象著某一刺激物或事件。若患者能清晰的想象並感到緊張時停止想象並全身放鬆,之後反覆重複以上過程,直到患者不再對想象感到焦慮或恐懼。快速脫敏法是把當事人放在讓他恐懼的情境中,直到他適應不再恐懼為止。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兩種療法是不一樣的,有些本質區別。





暢享心理ENJOY


脫敏療法屬於認知行為療法中的一種。

系統脫敏療法又稱交互抑制法,利用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症焦慮的情境,並通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神經症焦慮習慣的目的。

認知療法的實施步驟:

認知療法對心理障礙的治療重點在於減輕或消除那些功能失調的認知活動,並幫助患者建立適應性的功能,鼓勵患者對導致障礙的思維和認知過程,以及情感、動機等內部因素進行自我監察。

1.識別自動思維

由於引發心理障礙的思維方式是自動出現的,在不良情緒反應以前會存在著這些思想。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可以採用提問、自我演示或模仿等方法,找出導致不良情緒反應的思想。

2.識別認知性錯誤

所謂認知性錯誤即概念和抽象上常犯的錯誤,如一些非理性思維。這些錯誤相對於自動化思想更難識別,因此需歸納出它們的一般規律。

3.真實性檢驗

真實性檢驗就是將自動思維和錯誤觀念作為一種假設,鼓勵在嚴格設計的行為模式或情境中對假設進行檢驗,使之認識到原有觀念中不符合實際的地方,並自覺糾正,這是認知療法的核心。

4.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就是讓患者意識到自己並非被人注意的中心。很多患者總感到自己是別人注意的中心,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他人的評價。為此,常常感到自己是無力的,脆弱的。如果患者認為自己的行為舉止稍有改變就會引起周圍人的注意和非難,那麼可以讓他不像以前那樣去和人交往,即在行為舉止上稍有改變,然後要求他記錄別人不良反應的次數,結果他發現很少有人注意他言行的變化,他自然會認識到自己以往觀念中不合理的成分。

5.抑鬱或焦慮水平的監控

多數患者都認為他們的抑鬱或焦慮情緒會一直不變的持續下去,而實際上,這些情緒常常有一個開始、高峰和消退的過程,而不會永遠持續。讓接受諮詢的患者體驗這種情緒漲落變化,並相信可以通過自我監控,掌握不良情緒的波動,從而增強改變的決心。


恆o隱九


認知行為治療更注重的是思維,情緒,行為每個環節的改變和調整。脫敏療法更像是認知行為治療中的一個技術和方法。對於恐懼害怕迴避的情境的暴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