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戰術背心”,設計思路領先全球,卻連名字也沒留下

隨著中蘇交惡、中美關係解凍,讓受到蘇聯支持的越南感到如坐針氈。自1975年越南統一以來,越南就一直在邊境製造事端,直接導致了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在這場一直為後世津津樂道的戰爭中,不僅湧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也迸發出了許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靈感,而“中國最早的戰術背心”也正是出現在這一時期。

中國最早的“戰術背心”,設計思路領先全球,卻連名字也沒留下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中國解放軍士兵)

對於士兵來說,一件設計先進、質地優良的單兵攜行具,能夠直接決定自己在戰場上的生存時間。不過,當時中國仍然在使用老式的“五六式自動步槍子彈袋”作為廣泛配發的單兵攜行具,也就是俗稱的“五六胸掛”。這是一種帆布製成的簡單攜行具,擁有四個彈匣包和兩個手榴彈包。不過,五六胸掛的布料很硬,也不利於快速穿脫,功能、結構也非常單一。在這樣的情況下,前線作戰的戰士們就開始想方設法改善這些問題了,“中國最早的戰術背心”也就這樣應運而生。

中國最早的“戰術背心”,設計思路領先全球,卻連名字也沒留下

​最早的時候,戰士們把五六胸掛上的彈匣包拆下後縫製在衣服上,將手榴彈包縫製在衣服下襬,但這樣仍然無法解決穿戴時舒適度不佳、拓展性有限等問題。有些基層士兵開始向上級反映現有攜行具的種種問題,於是軍隊後勤部門緊急向民間廠商定製了一批基於馬甲改進而來的可快速穿脫攜行具,其基本結構已經和後來的06式單兵攜行具非常相似,採用左右對開的設計。這批臨時趕製出來的戰術背心被趕緊送往當時的一線部隊,正好趕上了“藍劍B”行動。在戰鬥中,該攜行具雖然受到了一定好評,但仍然被證實存在種種問題,如布料較薄難以支持高強度使用、奔跑時包具中的手榴彈等重物會隨動作大幅度晃盪等。為了更快解決這些問題,前線的戰士們乾脆發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精神,自行設計了一款“戰術背心”。

中國最早的“戰術背心”,設計思路領先全球,卻連名字也沒留下

​(“黑豹行動”中的四名英雄戰士,身穿的就是自行設計的簡易“戰術背心”)

很久以前,有網友在翻找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照片時,在1987年1月7日的“黑豹行動”中發現瞭解放軍戰士自行設計的“戰術背心”。這款背心以老式的防破片衣為基礎,能夠攜帶四個彈匣和大量的手榴彈,甚至能夠基於不同的戰場角色而更換不同的包具配置,步槍手、機槍手的包具配置都有所不同,實在是令人驚歎不已。要知道,這種在那個仍然以簡單的單兵攜行具為主流的時代,出現這種“攜防一體、職業區分”的單兵裝具,簡直就是一個傳奇。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是,這些背心上還率先採用了紅色的魔術貼,用於解決彈匣口袋的封閉問題。可以說,這是當時世界上設計理念最先進的單兵戰術裝具之一。

中國最早的“戰術背心”,設計思路領先全球,卻連名字也沒留下

​可惜的是,這款裝具只能具備有限的防破片功能,並不能抵禦槍彈的直接射擊,因此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攜防一體”。加上中越關係正常化,這款前線戰士自行設計的“戰術背心”無法得到軍方的正式承認,甚至連正式名稱和實物都沒有留下,就湮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但是,在它身上出現的模塊化設計、攜防一體化的設計思路直接印證了單兵裝具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將其稱為中國最早的“戰術背心”,它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