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畫和國畫有何區別?工筆畫用什麼紙好?

蘊櫝藏珠


國畫與工筆畫並不是同一級別的,不能用來相提並論,更不能來講有何區別。我們先來看下兩個概念就知道了。

所謂國畫,它的說法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國畫,又稱“中國畫”,我國傳統的繪畫(區別於‘西洋畫’)。它是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製地宣紙或絹上作畫,題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鳥,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兩種,富於傳統特色。 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以前的國畫都統稱為古畫。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 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製的筆、墨、紙、硯和絹素。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而工筆畫呢?亦稱"細筆畫",屬中國畫技法類別的一種。工筆畫與"寫意畫"對稱。工筆畫屬於工整細緻一類畫法,如宋代的院體畫,明代仇英的人物畫等。

工筆畫要求"有巧密而精細者"(北宋韓拙《山水純全集》),水墨、淺絳、青綠、金碧、界畫等藝術形式均可表現工筆畫。

工筆畫,古代繪畫,崇尚寫實,求形似,是以工整者多;至唐王維創水墨畫法,尚意輕形,題材由人生轉變為描寫自然,大致分為人物山水花鳥等;因而畫法有工筆與寫意之分。

人物畫由來最久,晉代以下,顧陸展張均為巨匠,唐閻立本曾寫歷代帝王像,畫法工緻,敷色濃重,除人物衣飾外,更表現其性格氣質,乃奠定唐代人物畫之完美成熟境地。迄後吳道子、韓幹、周昉均有極高造詣;至宋李公麟用白描畫法,筆法棉密細緻;仍為工筆畫;明仇英摹古而不泥古,別具飄逸華麗之風格。其畫法先行定位,勾勒輪廓,分別填色,粉黛互用,青綠硃砂等重色,須敷至五六層,始能均勻,而後以汁綠西紅等染出陰陽向背,再鉤出輪廓線條。甚至敷金塗銀,以達成華麗莊嚴之致。君友會王愛君美術文獻記載中國古代工筆山水畫首推唐大小李將軍,而後歷代均有高手,畫風金碧輝映,仍為輪廓填色之法;唯同於人物畫者,為極盡富麗之致。然易流於刻畫耳。

工筆花鳥畫,五代黃荃,鉤花填色,畫法略同于山水人物,均富麗工巧;同代徐熙,獨創沒骨畫法,不用勾廓,直接以色彩染出物象之形態與神韻,表達精緻,清新脫俗,時人稱謂骨氣風神冠絕古今。由於畫法較簡,後代之寫意畫法,實受其影響甚巨。其後歷代工筆花鳥畫,大致不出此限,至清惲南田用徐法而更創新意,工筆花鳥畫大盛矣。

綜合上面分析就可以看出,二者並不能相比。國畫即中國傳統繪畫,包含花鳥、走獸、魚蟲、人物、山水什麼的,其表現形式則分為寫意、工筆、沒骨等,所以說工筆僅是國畫中的一種形式表現而已。

至於說工筆畫用什麼紙這個問題則較為簡單。工筆畫一般用熟宣紙或熟絹,是生宣紙或生絹經過一定比例的膠礬水刷制而成,其性能是不滲水。熟宣紙目前有不少品種,如清水書畫宣、冰雪宣、書畫箋、蟬翼箋、雲母箋等。以上熟宣紙中有薄有厚,膠礬水有濃有淡。一般來說薄者適合畫淡彩,厚者適合畫重彩。以蟬翼箋最薄,冰雪宣最厚,另有灑金箋以及各種染色紙都可以用來畫工筆。絹為純絲織製品,分圓絲、扁絲兩種。圓絲絹又稱“原絲絹”,在古代繪畫中常用。現在常用的是扁絲絹,是在絹織成之後加以捶砸,使絹絲呈扁形,以減少絹絲之間的空隙,使絹刷上膠礬水之後不易漏礬。這種絹有白色和仿舊色等幾種。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進步。


一點微言


中國畫為中國本土幾千年傳統繪畫,簡稱國畫。題材包括山水、花鳥、人物等幾種。工筆畫是國畫的一種表現形式,是相對於寫意畫而言,所以與國畫不存在區別之說。

所謂工筆,顧名思義重在“工”,以線條造型,刻畫物象的具體形體,重寫實象形,要求線質綿密細緻,準確不苟。不敷色的叫白描;敷色渲染的叫工筆敷彩。其畫風嚴謹,精細緻微,達到細膩逼真的藝術效果。



工筆畫以“肖似”為旨歸,在沒有攝影技術的古代,早期以此技還原物象的形貌,如為帝王將相畫像,為記錄某些大的事件等,如唐代著名的《步輦圖》,《韓熙載夜宴圖》以及宗教題材的故事等均以工筆技法繪之。至宋代宮庭畫院,以趙佶為首的藝術家們所繪的《百禽圖》《花卉圖》等,使工筆畫達到了新的高度,體現了嚴謹的繪畫態度和高超的繪畫技法。

因工筆畫多以實用為基本功能,故偏於“工”,畫家發揮的空間不大,情緒的表達受限,很容易畫得刻板生硬,缺乏生機;或敷色過多氣質豔俗,限制了其藝術性。

所以早在唐代就出現了以王維為代表的設色寫意山水畫,不重形似,而重內心情感的表達,為後代潑墨寫意畫奠定了基礎。但工筆畫嚴謹的寫實造型,是學習繪畫的基礎和根本,也是中國畫裡不可或缺的藝術樣式。
在用紙上,因工筆畫以線造型,要求寫實細膩,宜選用熟宣或偏熟的宣紙為主,紙性穩定,下筆乾淨利落,不滲墨不洇墨,利於細節刻畫,保證畫面清爽精雅,細節分明的藝術效果。


書法內參


紫園仙子日:工筆畫也是國畫呀,中國畫有工筆畫和水墨畫之分。工筆畫以寫實為主,水墨畫以寫意為主。

過去工筆畫屬宮庭畫,主要繪製帝王將相的形象和他們的事蹟,作祭祀和記錄重大事項之用,當然也有繪製花鳥蟲魚等物,作為裝飾畫的,繪製工筆畫一般用稍熟一點的宣紙為好。

過去水墨畫則為文人畫,多為古代文人為舒情達意而創作的作品,以寫意為主,表達作者的喜怒哀樂,屬寫意畫,繪製水墨畫最好用稍生一點的宣紙為好。

工筆畫和水墨畫各有千秋,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有責任把祖師爺留給我們的這些寶貴文化遺產繼承好,發揚好。



紫園仙子


這裡首先要弄清楚一個概念。國畫是中國繪畫的總稱。它包括寫意,工筆兩個畫種。其中又分幾個科。因此工筆畫也是國畫。

但是在怎麼區分工筆與寫意?什麼樣的畫稱得上工筆畫,什麼樣的畫稱得上寫意畫?在這個問題上,有不同的意見。比如陳子莊先生就說。工筆畫與寫意畫,應該叫細筆畫與粗筆畫。他們在精神表現與內容方面沒有區別。有的只是用細筆或粗筆的分別。但是為了稱謂的方便和統一。人們還是沿用了工筆與寫意的叫法。

所謂寫意畫指用筆粗大,落墨豪放,不太注重細節,在材料上用墨,色較重,紙多用有浸潤效果的生宣為主。

而工筆畫由於用筆較細,更善於表現細節。因此畫面效果細膩。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在材料方面,用墨與用色與寫意畫沒有多大區別,用紙多用不浸潤的熟宣,或者是熟絹。

但是現在,由於國畫技法的日漸豐富,許多畫家已不再受傳統工筆或者寫意畫的用紙用色的侷限。只是初學者一定要分清。




雲淡風清29


畫工筆畫用什麼宣紙?回答:工筆畫用熟宣紙。以安徽涇縣小嶺宣紙為最好繪畫用紙。生宣紙也是該地區生產宣紙為最好用紙。


石千石519


中國畫分三類:一,寫意畫類;二,兼工帶寫類;三,工筆畫類。所以,工筆畫是中國畫的一種。畫工筆畫的用紙多用熟宣。因為熟宣是用明礬制過的,利於畫家繪畫時多次宣染。


用戶楊楨楠


工筆畫和水墨畫是中國畫創作中的兩種不同畫法,其在用筆、用色、審美情趣、

意境等方面有很大區別。水墨重在寫意,工筆在與寫實。 工筆畫,顧名思義,就是運用工整、細緻、縝密的技法來描繪對象的畫法。分為工筆白描和工筆重彩兩類。線條工整、細膩,設色豔麗、明快,有較強的裝飾性。工筆是用熟宣,非常精細和費時,上色時需要一層一層地過渡,對輪廓的勾勒也很講究。 寫意使用生宣講究傳神和生動,不常使用勾輪廓的方式,繪畫方法靈活。


孟南937承傳民族文化


工筆畫隸屬於國畫的範圍,它是中國畫的一種畫畫技法,畫法工整細緻,相對寫意畫來說其更注重寫實性,工筆又分為白描和重彩兩種,因為需要細緻作畫,所以要避免滲水,所以工筆畫一般用熟宣紙和熟絹,其中熟宣又有很多種類,主要是厚度,滲水程度的區別,可更苦自己的喜好而用。


玩藝術的童魚


從這個問題的啟問來看就知道問者連中國畫的概念也不通!工筆畫就是中國畫(簡稱:國畫)的一個畫種!起源於五代,興於宋。中國畫分:工筆、兼工代寫、小寫意、大寫意(包括:水墨畫)。工筆畫使用礬紙(古時多用絹),既所謂:熟宣,也叫熟紙。(小寫意還有一種畫法叫沒骨畫法。也需用熟紙。)


墨之客江南煙雲1


工筆畫是國畫的一個類別,是相對於寫意畫而言的。總的來說,寫意畫比較注重用筆,追求神似,不太在乎外形。而工筆畫比較精細,追求意景的同時也要形態逼真,甚至覺得有點繁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