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的:“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

丁盼望


那不是人类,是上帝。人们观察事物,想客观,无我,纯对公证是做不到的。很遗憾,一个人观察任何事物,都只能站在某一角度,某一立场来观察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站在虚空观察问题,那是上帝才能做到的事。辯证的,一分为二的观察事物,是正确的思维方式,但也不是无立场,也不可能无思想。有观察就有思维,有思维就有评论,说不说出来无所谓。否则,不是僵尸就是上帝。


层林尽染177


不谈是非判断,只说事实陈述。也就是只有因没有果,这样产生的认识是不能成为,人类有效的新知识。如两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其中一个人客观的阐述了另一个人连续发生的事情,他被蚊虫叮咬皮肤瘙痒,蛇咬了一口腿部留下两颗牙齿印,手部被树刺划破皮肤,路过田边抓鳝鱼不小心手指被狠狠咬了一口,当他带着鳝鱼回家时,走着走着就倒在地上,嘴唇发乌口吐白沫神志不清。这就是没有结果评论的观察,没有涉及到倒地因何而起。

如果大家不做分析研究是非判断评论是不可能产生,蛇毒能夺人性命的知识。因为一个结果之前是有多种表象同时存在。只观察不分析评论,可能每次伤害都是致死原因,缺乏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是非判断。但这个是非判断要得到专业人事的分析才靠谱,但专业人事也往往被,自身知识和认识局限,判断带有主观性产生偏差,但好过于无分析判断,至少是知识积累和完善的过程。黑格尔提到过,人的使命是让客观存在一点点得到展现。推理分析后的判断是非,基于人这个主体求存所得知识的价值观,是有指导意义的能使人的发展有可延续性。而是非判断的不完善,往往是推理考量判断的主要因素和高度不够所致。


水底之物


这是典型的印度教,印度哲学的思想,不是佛家。

诞生于尼泊尔的佛教,后来传到中国,正好遇到道家多年的土壤,(其中插一句:医家、易经、诸子百家,都是道的思想的延展。)所以大乘佛教在中国得到发扬光大。

克氏是一种典型的偏空思想。中国古老的道家,和释迦摩尼真正的思想,都高明的多。

佛理《中论》的“八不偈”:“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禅宗”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尽管“缘起性空”,但是“空生妙有”,才有山河大地,大乘菩萨的觉有情,最后涅槃也不是断然偏空。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甚至儒家的,知止、定、静、安、虑、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都是空有不二的。

其实中国的古老祖先,留下了很多宝贝,有待于现代人,再认识和挖掘。而现代印度思想,或者是西方思想。对此却很难理解,或者是知之甚浅。

特别要说明是。真正东方的思想行为,不仅仅是大脑的活动,身心是完全合一,不能分开的。最简单的,就是身体力行的知行合一,也就是说,它有世间的功用,也有出世的功德。奥妙无穷!


昊辰陈老师


太理想化了,臣妾做不到啊!

记者行业是典型的要求不带评论的观察,谁能做到,英法美也包括我们国家记者。

这个地方评论的含义应该是不带观点的意思。

而人是有意识的,有意识就有意识形态。有正常的思维,也就基本的判断。

所以,哲学的东西说说可以,达到那个境界的时候,也就是废人。与“明镜亦非台、明镜本无台”一个道理。感觉高大上,实际无意义也无境界。


龙湾WU龙


“不带评论地”就是一种评论,而观察是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带着评论,评判:“观察的时候,有没有带着评论呢?”所以还是在评判、评论。

“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也是一种判断,判论。

所以如何可以不带评论地观察呢?,那就不是观察,而是一个观照。

观照所有的思维中的评判,评论,观照思维妄图不评判,不评论以达到人类最高智慧的想法。观照头脑的各种思维,各种评论,以及观照那个观察入微的努力。

所以克氏似乎并不知道,怎样可以不带评论地观察,什么才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

我想也许是翻译者没有精准地翻译吧。

事实上观照后面的空,是智慧,智慧没有高低之分,智慧也没有形式好坏之分,没有了二分性,就是空性的智慧。

这就话语的表述,看出克氏好像并不知道这个,但愿是中文翻译的问题。


吴振伟美丽生活


这个问题一经讲出本身就是一个评论。做为一个哲学家把观察到的事物不作论述评定也不让众人评论,那他这个哲学家是怎么混出来的?言论不言而言之的是自相矛盾之论,相互矛盾的言论都是谬论。


抒新


印度人不说话挺好,一说话就错了。

因为他首先就评论了。所以他的头脑就不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

咱们中国先哲仅用四个字就对这个印度人进行了总结:自相矛盾。

既然印度人敢先评论,那我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给他举个例子。

比如我写了几篇头条,介绍当前听歌音质较好的几款耳机,没想到遭遇用苹果华为耳机的小白的嘲笑,说如果连苹果耳机都没有,那我岂不是胡说吗。

他们的逻辑就是:苹果是当前全球技术和资金实力最牛的公司之一,而且他们买的耳机还挺贵。

逻辑似乎没有大错,问题是事实是怎么呢?

所以,先入为主是任何人都或多或少带着的,关键不是这个,关键是你试听了吗?观察了吗?

更关键的是观察后,对你的观点进行修正了吗?





有声印象


看了这么多评论,发现大家都在急着评论,而没有人真的明白原话的意思,恰恰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伟大性。原意是“观察时不带评论,并不是观察完不能评论”。如果观察时就急着评论,那么你就会忽视你不愿看到的东西。

那么为什么大家没有看明白话的原意,就开始批判这句话,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让人评论呢?一是从印度语翻译成汉语,可能意思没有表达的很直白,让人产生了歧义;二是很多人的通病,不能冷静的看完,思考一下,分析一下,马上根据肤浅的理解,宣发自己的情绪。

这个现象也说明,大多数人的内在智慧和身体的欲望是分离的,过多地跟随本能地冲动行事。人都有立场,立场和人的情感有关。情感上了头,就容易产生偏激的言行。


三生有幸互爱互助


我的理解,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观察会有不同的判断。

而印度哲学家尽量去追求客观的描述和呈现,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事情。

比如我们看见一个杯子,有人会说好漂亮的杯子,有人会说好大的杯子,有人会说做工不行。

每个人的观察到的事物是一样的,但是判断结论不同,理解的角度不同。

而哲学家则是力求客观的观察,寻求事物的本真。

个人理解,欢迎高手指正!


邓冠卫


他讲的是一种超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因为,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观察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你的任何评论都难免有失偏颇。只悟不说,超然事外,是明哲保身的最佳选择。然而,这是不可取的!如果,人人都明哲保身,不说不做,人类社会还能进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