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大战》:狂热的大和民族到底是“反战”还是“反战败”

《阿基米德大战》是山崎贵执导,

菅田将晖主演的剧情电影,于2019年7月26日上映 ,豆瓣评分7.5。

《阿基米德大战》:狂热的大和民族到底是“反战”还是“反战败”

该片根据三田纪房的漫画改编,讲述了二战期间,被称为“日本阿基米德”的天才数学家棹直计算战舰造价的故事,诠释着山本五十六和平山忠道的军事理念之争。棹直以为数字中隐藏着世间的真相与正义,却在最终沦为了军国主义的棋子,以保家卫国名义建造的巨大武器事实上却加快了战争的爆发。

《阿基米德大战》:狂热的大和民族到底是“反战”还是“反战败”

《阿基米德大战》电影名字很有趣,整个故事设计曲折但不失自然,叙事技术高明,语言艺术也很有特色,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电影有“反战”之意,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反战败”。让我们从三个不同立场的人物来解读电影的魅力所在,分析电影的战争倾向。

1.参与成人战争游戏的笔墨少年棹直

棹直只是一位没有毕业的数学系天才。他总是拿着一个米尺,见到美的东西就会去量,达到了着迷的程度。

他原来给大财阀的女儿当家教,一来二去地和人家女儿交往上了。被大财阀告到学校,才被退学。在与艺妓狂欢的小店中与山本偶遇,山本对他很感兴趣,觉得他是个人才,可堪重用。

《阿基米德大战》:狂热的大和民族到底是“反战”还是“反战败”

于是,欺骗棹直为他工作,山本告诉他,美日战争一触即发,这时建造一艘大型的战舰,将来必定引发战争。

棹直担心国家卷入战火,就加入日本海军,希望准确计算出大和舰的建造预算,揭露平山忠道的预算造假阴谋。

平山却一口道出了自己虚报预算的原因,是为了迷惑外界的情报部门,保护日本,防备美国为了战胜大和战舰,而选择建造更大的战舰以及超级武器来对付日本,这是情报战术!这一下,与会人员都傻眼了,会议决定使用平山忠道的战舰计划。

然而很快,棹直又发现了漏洞,平山设计的战舰有明显的设计缺陷,棹直再一次推翻了平山将军的狡辩。

后来,平和将军将棹直请到府中。棹直进屋后立时惊呆了!平山将军已经将大和战舰,做出了一个超大模型,还给这个美丽的巨无霸起了一个完全符合日本灵魂的名字就是“大和”

建造一艘代表日本灵魂的战舰,一旦日本民众看到战舰被美军击沉,巨大的幻想就会被绝望击碎,让狂热的好战份子冷静下来,悬崖勒马,这样就不会导致日本的毁灭。这就是这艘巨大美丽战舰的最终使命,你的能力或许能挽救这个正处于危险边缘的国家。

棹直被感动了,深深地为“大和”的名字、眼前美丽模型、及民族大义所震憾。<strong>棹直是一个单纯的笔墨少年,是一个天真的知识分子,他先被山本骗来计算平山忠道,后又被平山说服配合制造“大和号”。

<strong>试想一个20多岁的风华正茂的少年,胸中笔墨万点,但他的人生阅历与经验却是十分缺少的,一个小孩子怎么敢参与到成人的战争游戏中来呢?

《阿基米德大战》:狂热的大和民族到底是“反战”还是“反战败”

在我看来,棹直一直认为拥有最强战舰而产生的骄傲感,必定会让日本走向战争,绝不能让人民产生期盼战争的情感。美丽而又巨大的战舰,对这个国家而言是一个诅咒。

从平山的角度来看,大和号的沉没可以挽救“好战而至死不屈”的日本。其实这都是棹直的一厢情愿,连自己参与设计的“大和号”战舰也沦为战争的武器。

一个人无论多么强大也挡不住极端狂热的军国主义。棹直是难得一遇的数学天才,在历史的车轮下,单纯地以为凭借自己超常的数学天赋,可以改变国家的历史进程,阻止“大和号”建造,进而阻止战争的爆发。

2.“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平山忠道将军

棹直根据自己之前的研究,指出了大和号的预算造价。建造大和号战舰真正的花费应该是预算的两倍左右,这让在场的海军高层十分震惊。

还有就是设计存在的很多问题,如承受风浪的能力和舰首和舰尾的脆弱等。

被否决的平山将军找到了棹直,和他说了真相:战争无可避免,而制造一艘具有象征性的完美强大的战舰,让它在日美战争中沉没,可以让国人早点惊醒,不至于亡国。人们仍旧沉醉在“日俄战争”的胜利当中,我但们必须要看到更长远的地方,美日一旦开战,日本必败。

《阿基米德大战》:狂热的大和民族到底是“反战”还是“反战败”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平山忠道将军认为“大和号”的沉没可以挽救好战而不屈的日本,其实他完全错了。无论是否造出这艘战舰,这个国家都必将走向战争,关东军的枪炮,满洲国的成立,退出联合国,这些事都说明日本朝着另一个方向越行越远。

再者说,为了摆脱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深重困扰,转移国内的注意力,日本必须找到外部的解决途径。外加整个日本都因为日俄战争的胜利,陷入了无可救药的狂热军国主义中。

美国、英国、荷兰、葡萄牙都是因为霸权、殖民获得了巨大的财富,所以有这么多靠战争起家致富的楷模,日本能不心动吗?平山忠道这类少数派是拯救不了陷入狂热的日本的,他是独自沉醉在这个疯狂的时代中啊!

《阿基米德大战》:狂热的大和民族到底是“反战”还是“反战败”

3.“借刀杀人”的战争狂人山本五十六

山本利用棹直讨厌战争的特点,鼓吹着保守派的种种不对,是他们将这个国家带入战争的鸿沟,将亿万日本国民卷入战火。棹直在踏上赴美留学的轮船时,选择了留下来阻止战舰的建造。

<strong>山本只不过是想利用棹直的数学天赋来完成自己的个人目标,建造自己认可的航母,构建日本的航母战斗群,在海洋战争上,抢到亚洲的霸权,拿到和美国谈判的砝码。

主张造航母、飞机的山本希望靠棹直找到“大和号”造价的毛病,以此推翻对方的方案。被山本诱骗的棹直,以为这是靠数学救国,让人民避免陷入美日战火,改变世界形势的光荣使命。

《阿基米德大战》:狂热的大和民族到底是“反战”还是“反战败”

山本用棹直戳穿了大和号故意降低造价,以求通过采购方案的阴谋,阻止制造大和号战舰,进而实现自己的航母建造计划。<strong>山本认为在航母崛起的年代造大型战列舰,就好比汽车普及时培育了一匹好马,会被欧美国家打击的。

山本五十六欺骗棹直,假装成一个反战派的人物,利用棹直天才般的数学能力实现自己攻击对方的计划,借着棹直的天赋找出了大和号的预算造假和设计缺陷问题。

山本五十六凶狠老辣,他心中的那盘棋是硕大的,他深切知道航母和战斗机的重要性,也知道和美国不能久战,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偷袭珍珠港事件。

目及多年之后的战场形势,平山将军则要逊色很多,他只看到了军舰的命运,却没有从根本上对自己的民族有清醒的认识,反而纵容了“大和号”的建造,浪费了国力、财力。

《阿基米德大战》:狂热的大和民族到底是“反战”还是“反战败”

4.这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反战电影

<strong>片中其实有很多两国综合国力、科技水平的对比:

电影开始,就展示了美国战争实力的一些细节,美军飞机被击落后,飞行员直伞降到海面上。一会,美国的水上飞机直接过去营救上来,而大和战舰上的日本官兵正一脸茫然地看着。在水面上滑翔而起的美国飞机,让日本军人震撼,这在当时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阿基米德大战》:狂热的大和民族到底是“反战”还是“反战败”

美国工业方面各种碾压日本,钢产量是日本的9倍,石油是25倍,飞机的制造能力是600多倍,40年代的美国GDP就已经达到2000多亿美元,而德国也不过才500多亿美元,日本更是只有区区100多亿。

影片多次强调美日国力差距巨大,不应该对美国开战。给人呈出日本衡量战争的标准是国力对比,这就是明显的欺软怕硬。

如果综合国力不相上下呢?如果是远胜于对方的综合国力呢?是否会再一次上演侵略的暴行呢? 这似乎应该是日本乃至所有国家应该思索的。

我感觉诸多日本的电影、动画里面所谓的<strong>“反战”,都只是<strong>“反战败”而已,这部电影亦是如此。隐含的内在逻辑都是:如果能战胜的话,他们依然会开战。

《阿基米德大战》:狂热的大和民族到底是“反战”还是“反战败”

结语:

电影把日本人的国民性充分的表达出来。为了让日本更快的进入战争,包括平山中将的话,其实我们早就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棹直只是一个被军方利用的数学天才。

利益的驱动和心智的狂热使得整个大和民族都被裹胁上了历史的战车,一去而不能回头。日本终归是一个尝到甜头便不愿直面过去的国家,不懂得体面的输,只知道武士道的愚昧和忠诚,希望日本人不要再走那条老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