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內家拳,為什麼“形意三年打死人,太極十年不出門”?你怎麼看?

全球耍猴大賽總冠軍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形意拳,什麼是太極!

形意拳,又叫行意拳,中國傳統拳術之一,雖然說起源說法不同,但是大家最認可的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際可”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就是大家可能電影裡聽到過,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現在所流行的形意拳是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後世稱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基本內容為三體式樁功,五行拳結合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思想,12形拳仿效12種動物特徵而創編。2011年,形意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太極:太極拳是中國傳統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導引術,中醫等的完美結合。它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17世紀中葉,溫縣陳家溝,陳王廷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吸收眾家武術之長,融合易學,中醫等思想,編創出一套具有陰陽開合,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的新拳法,命為太極拳,通過入靜放鬆,以一導氣,以氣催形的反覆練習,以進入妙手一運一太極太極一運化烏有的境界。

形意三年打死人,太極十年不出門。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句話可能在武術界一直流傳,還有句話叫,太極三年,上陣殺敵,太極六年,斬將奪旗,太極九年,醫錦還廂,太極十年不出門,一不留神打死人。

形意拳由貫穿入手,追求實戰太極拳有轉化入手,先求變通,求殺傷容易,求變通難,所以有快有慢,要學到有師傅教,用不了十年就會略得皮毛,要是沒有師傅教,不通理法,那麼20年也不行,不管哪套拳。

這句話是外行凡夫俗子理解,恰恰歪曲了這句彥語的本來意思,其實形意三年打死人這句話是說修煉形意拳的,三年時間裡他只是簡單的初步的學會了失守用招學會了發力的基本概念只是一個幼兒班的水平正確的讀為,形意三年打“死人”。就是打沒有氣的人!

太極拳的訓練從古來說是三年一小成,七年一中成,九年一大成,所以十年不出門,而且太極拳的理念,符合中國的儒家思想,十年肯定不出門,一出門就以拳法大成到達了拳師的功夫境界。(現在流浪於社會的沽名釣譽之徒不算)。

所以說要正確理解傳統武術諺語,要理會其中的,精緻妙諦,不能人云亦云,進入歧途。



方哥哥呦


因為形意拳的拳勢五行十二形,每趟拳裡每一式發力距離,軌道,路線很短,極簡約,每一式從蓄勢力的始發,運使到力的終點,這一發力全過程很短,用時也短,式子又極簡單,所以對於習者的修練肢體配合,氣息的配合,即內三合,外三合,所以習練者每一趟重複練習極簡單發力動作,十分鐘就要用拳勢呼吸打出幾十拳以上,對於氣的運使與手腳,肩肘膝胯的配合在很短時間內就極熟練自如了,所以形意拳基本上是拳勢呼吸,即每一個招式全是配合呼和吸來完成,它對所習練場地條件要求也不高,所以習練在家裡或外面有一塊地方就可隨時習練,更甚者在便道上行走時行人稀少時也可便行走,便發拳習練,很是便捷省力,不需脫衣,和比劃很複雜動作,因此習練形意拳,更容易擠出時間,和隨時隨地都有練功地點,這樣極大地提高了他們修練形意拳的實際習練時間,及熟練度,效能,能在很短的時間裡內勁呼吸完全與拳勢配合,發出越來越大的功力加之迅疾地爆發力觸及對方胸腹部及薄弱要害部位,其強大地衝擊力和加速度攻擊一點必定要滲透進人體內臟造成極大損傷致使肝脾等部位破裂大出血出現重傷或死亡。反之太極拳的修煉法門是緩,慢,輕,靈,柔,勻,細,鬆軟,綿長,的特點這是從外在表現形態就可分辨,它的拳的招式都是比較複雜一些運行路線較長,行拳緩慢,動作不用大力又輕靈又柔軟又鬆開,還要又均勻,又精細,又綿長這樣一趟拳結束幾十分鐘不等,他每式都是緩慢運使,它不允許發力,他是要求意氣君來骨肉臣的次序先後重要性來習練太極拳的,要以意行氣,但要求鼻子吸氣呼氣,自然呼氣不配合拳勢呼吸,它要求積柔成功,長期意念為先導地緩慢,輕靈,鬆柔,勻細,綿長地習練,這樣太極拳的習練地點,要寬擴,安靜,地面平整,儘量不要有人圍觀,這樣習練者能靜下心來,用較長時間才能練完一趟拳,從較複雜的拳式動作,與全身肌體的配合,需要很長的習練才能協調一致,在拳式統一協調後在開始沉靜體驗每式動作細微地呼吸,在氣則滯,幹萬不要強行調氣與動作配合,循序漸進,一趟太極拳下來,放鬆了全身心地糾結,壓抑,凝滯,鬱悶,緊張從身心的洗禮解釦到全身四肢百骸各關節放鬆,這樣需要較漫長地全身心地協調配合,每天有這樣充足時間地點不影響工作學習生活的人投入每天至少4一5小時按要求地修練十年才能看出有太極內功地顯現,但如果能擠出更多時間修練太極拳,達到三十至四十年以上的不間斷修煉,其修練練的氣質大變,人可脫胎換骨之重大改觀,從你外在顏面,及與人交往地性格都有極大轉變,對您的一生活,情趣愛好,人際交往,工作,婚姻,後代的教育都有良好的預後,所以說太極拳是陶冶情操,調理身心健康,保障人一身不染不良嗜好,對健身及人際關係交往,生活質量地提高是一個很好地法寶,資質慧根深者,久練者能達到接近佛家所講初禪階段,李雅軒太極拳大師已達到細住層次,他的顏面相威嚴已達到很高內功水準了。綜上所述太極拳難練,不好練,需要習練時間較長,但他達到的效果有很高的層次,這樣的修練者極少高調示人,與人較技,人前顯能,年輕練形意出功較快,因為越打越有勁,越想發力,越發越大極易氣血上衝在氣血方剛年歲極易與人試技交手,影響以後練功發展提高,太極拳的越柔軟,越輕靈,越放鬆,越緩慢才符號要求不容易走偏長功夫慢不要緊,不容易把人練壞了。我的形意拳,太極拳師傅就是這樣告誡我的。


一真247963901


個人感覺太極拳是最有內涵的拳法,現在的太極拳只有空架子,沒有了內裡練氣養勁的東西,不要說十年不出門,就像那些大師練二十年也打不過練兩年散打或拳擊的小年青,如果循著練氣打通丹田再養勁,是可以在幾年內出成績的,形意看重樁功,現階段看是比較容易出勁的,但這兩種拳真正的內在還是練一氣之伸縮,都應該是先通丹田再養勁,最後會用勁


房成棟


形意拳,打鬥戰略決定的。能在一思盡,莫在一思存。習練者多敢打,敢拼。從拳架上看,形意拳大多是單操練習,利於實戰,古時的撒打。而太極則相反,拳架舒展,緩慢。要實戰,則的從宏觀上去練,跳出套路的拘束,靠悟性。一般人很難弄懂!才有了,形意,一年打死人。太極,十年不出門的說法。


追風客9


首先兩者的出發點不同,形意拳以三體式為根基,劈、崩、鑽、炮、橫五形拳為基礎,講究“手到腳也到,打人如拔草”,目的只指技擊,是一種主動攻擊的拳法,所以只要練三年就可以出門實戰了。而太極拳以氣為根基,以進、退、顧、盼、定五步和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法為基礎,以被動防守為主,講究“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先動”的抬槓理念,所以太極拳一直意淫四兩撥千斤,在質量不等式上死鑽牛角,挖坑把自己套進去一直出不來,所以十年也出不了門,只要一出門就被形意打趴下了。不過這兩種內家拳發展到現在在實戰方面快成一家人啦,在擂臺上兩個拳種的選手往往會使出同一種拳法進行較量,大家稱之為“王八拳”。


師牛齋


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三年打死人!因為太極拳練習也需要練習內功,基本功,對於養生防病方面優於形意拳,形意拳裡也有太極拳等傳統武術的招式,形意拳比較注重實戰!也有內功練習,基本功練習等,實戰上比太極拳容易學!所以,形意拳拳三年能實戰!但也不是決對的!如果,練習太極拳這個人悟性高,遇到明師指點,形意拳這個人悟性差,師父不會教,也有三年內形意拳打不過太極拳的!


中西醫結合義診


因為太極拳的根本宗旨是正靜鬆柔,無為之為,不打而打。這與人們後天已經養成的肢體用力習慣和思維方式恰恰相反。

一說到拳,人們往往先想到的是怎樣打人,按照後天養成習慣和思維方式去理解正松靜柔是打不了人的。如果沒有打人的想法或許更容易進入狀態。

練太極拳必須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和用力習慣。這需要一個反覆體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練太極拳的人又脫離不開現實的生活,練時和不練時這一對截然不同的矛盾時時在作鬥爭。經過長期的思想鬥爭太極思維模式慢慢才能養成。有的人甚至練一輩子太極拳也無法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所以說十年不出門只是一個泛數而已,當然也有在明師口傳身授下加上自己的智慧領悟力比較強,或許三五年就能有比較大的收穫,但是總歸是少之又少的個別人。

相比之下形意拳儘管同屬於內功拳 ,但是在練法上比較接近人們後天養成的用力習慣。更容易讓習練在進入狀態。


聾一翁周錦池


我沒練過什麼內家拳,形意拳和泰極拳,所以我不懂得他們的套套。


郎郎懶夫104411672


整個內家拳是一個系統,不應該將內家拳割裂開來去看。

何為內家拳?

在身體內外同時進行能量蓄髮的就是內家拳。

在身體內裡進行的是心肝脾肺腎通過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生成的五行能量蓄髮,在身體外部進行的是周身整體摺疊、屈伸、擰裹的能量蓄髮。

內外的能量蓄髮合一就是內家拳。

在內家拳中,形意拳的一氣之起落的能量蓄髮是最基本的能量蓄髮。

太極拳在形意拳的能量蓄髮基礎上加入陰陽轉換,形成一氣之循環起落的能量蓄髮,以在體內生成連綿不絕的能量蓄髮。

如果說形意拳是一箇中庸的拳,那麼向太極拳發展就是在向靜的方向發展,而向動動方向發展,就是八卦掌。

那麼是不是後發展起來的拳種能夠替代形意拳呢?

不是。

由於太極拳和八卦掌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用於陰陽轉換,故一次性打擊力量沒有形意拳的巨大。所以現在三拳鼎立。

所以,形意拳一氣之起落的能量蓄髮是所有內家拳的基礎。而太極拳是將形意拳的能量蓄髮向前發展了一步,但並沒有否定形意拳—————換句話說,有了形意拳的能量蓄髮基礎,再練太極拳則能夠很快出功夫。

武禹襄先生在其太極拳論中說太極拳有覆蓋對吞四種打法,其中覆蓋對的打法就是形意拳的硬打硬進無遮攔,只有吞的打法是太極拳特有的引進落空借力打力。吞,以氣全吞而入於化也。

由於形意拳是蓄髮拳,強調的是巨大的一次性打擊力量,以硬打硬進無遮攔。而太極拳將形意拳需要經過蓄髮階段的斷力經過陰陽轉換後形成了連綿不斷的能量蓄髮,這個連綿不斷的能量蓄髮就在身體裡面形成了上下運行的能量流,這就是太極拳的通的功夫。一旦習練出體內上下運行的能量流,就可以用自身上下運行的能量去吞吐對手打來的能量,用自身下行能量將對手能量引帶到腳下,使得自身獲得更大的上行技擊力量,此為“以氣全吞而入於化”,即引進落空借力打力。

所以,太極拳練的是以緩慢的動作讓身體感知形意拳的一氣之起落的能量蓄髮的陰陽轉換的,以把身體習練成為一個能量的導體。

所以,不要把形意拳與太極拳截然分開。真正的太極拳大師,沒有不練形意拳的。形意拳是萬拳之母。

沒有形意拳作為根基,只習練太極拳,那就真的需要十年八年的。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我發表的系列視頻,系統地介紹了內家拳的起源、演變和習練方法。


傳統太極拳形意拳


我認為:練的目的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