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蝗虫从非洲攻入了印巴,有什么好办法吗?

上有苏杭下有汀杭


面临蝗灾无惊险,

屯集野味可赚钱。

蚂蚱炒干碾作糠,

干吞煲汤都香鲜。


浮云254763559


蝗虫是天灾,因为干旱蝗虫它才会繁殖的快,我小时候遇到过,所到之处横扫一光,吃光后再转移。

这蝗虫俗称蚂蚱,可食,是鸟类和蟾蜍,青蛙等爬行动物的美餐,人也可餐,高蛋白质,无脂肪酸,是饭店宾馆游人的喜爱。

这蝗虫对农业生产会造成灾难性破坏,如何把蝗虫消灭掉呢?可以用人工捕捉法,但这个法只能解决小地块。

用蚊帐布制做捕捉工具,用一根粗点的铁丝,弄一个大圆圈,把蚊帐布缝在圈,用圈捕捉一天可捕很多,这个办法一举两得即保护了小块庄稼,又捕捉了蝗虫可餐可卖钱。

人工太费劲,也解决不了大问题,只好动用飞机来喷撒农药了,蝗虫飞的再快,也逃不脱飞机喷洒的农药快。前些年治美国飞蛾,当年在中国大地暴发后,就动用的飞机来喷洒农药,才彻底的把美国飞蛾根除掉!那东西不好吃,鸟和蟾蜍,青蛙都不吃这西,黑虫繁殖力也是很强。所到之处树叶全光。


丁5914


天灾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蝗虫从非洲攻入了印巴,有什么好办法吗?

其实一月底蝗虫就从东非跋山涉水进入巴基斯坦了,也许这些地方跟中国有些遥远,所以大家并不是特别关心,但最近各大媒体开始关注起印巴的蝗虫事件,这是担心蝗虫入侵中国,因为中国和印巴都接壤,万一攻进来,中国吃货不就有福了嘛?

很多朋友对笔者关于印巴蝗虫是不是能攻入中国的文章如是留言:只要蝗虫来了就吃了它,3600亿只蝗虫,全国人民每人不到300只,小意思!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真的有口福吃到蝗虫吗?每人吃300只有问题不?下面简单讨论下,看看蝗虫能不能给大家带来些惊喜!

正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肆虐的蝗虫能到达中国吗?

在笔者的上一篇文章中,很多朋友都怀疑为什么在非洲之角索马里肆虐的蝗虫能飞到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已经不是一只蝗虫了,而是一台远程轰炸机!我们来看看非洲到印度到底有多远。

非洲和印度之间的三条线路距离对比

上图是非洲之角索马里到印度的几个距离,从2300千米到4700千米不等,一般轰炸机都能到达这个距离,但战术轰炸机可能回不来,当然蝗虫就没想过要回来,它们真能飞那么远?

沙漠蝗虫正在产卵

其实别小看蝗虫小小的身体,它可是举世闻名超级长跑选手,它可以轻松飞行上千公里,最远则可达3600公里以上,看看索马里到印度是不是在它们的轰炸范围之内?所以当笔者见到蝗虫从非洲到达印度时确实吓了一跳,然而地图上量了下,还真行,蝗虫,你是大爷!据1987-1989年的蝗灾中,有资料确认非洲西部的蝗虫横跨大西洋到达加勒比海,沙漠蝗虫的破坏力是惊人的,单一虫群可以覆盖1200平方公里,多个虫群合并后数天内即可扫荡走千万人的一年的口粮。

印度的蝗虫群真能到达中国吗?

答案是不能,并不是因为蝗虫飞不了那么远,因为印度正被蝗虫肆虐的拉贾斯坦邦到中国直线距离不过700千米,但这700千米对于蝗虫来说是一条生死线!因为蝗虫无法适应高原寒冷气候,从印度到中国需要翻越常年积雪的喜马拉雅山脉,而从巴基斯坦到中国需要跨越帕米尔高原,蝗虫无法适应这种比冬天更严酷的环境,所以中国吃货们只能望蝗兴叹了

喜马拉雅山脉

但各位也不要“高兴太早”,因为中国藏南地区在青藏高原的雪线以下,那边被称为是西藏的江南,水汽充沛,物产富饶,气温合适,似乎是蝗虫的天堂,所以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希望已经是强弩之末,蝗虫再不会到处撒野。

中国吃货真能搞定3600亿只蝗虫?

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这个正在扫荡印巴的蝗虫群可能会持续到六月份,届时规模将比现在扩大80倍,3600亿只蝗虫的虫群全中国每人300只,再扩大80倍,那就是24000只,按一只沙漠蝗虫大约2克计算,每人大约得消耗:48千克!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蝗虫发展趋势图

我的天哪,一个三口之家胃口稍大的,按每天1.5千克大米计算,需要消耗45千克大米,这48千克蝗虫啥意思?天天吃蝗虫,一个月都吃不完,而且是全国人每人48千克,是不是得疯了啊。

当然这天天吃蝗虫可不行,不过拿蝗虫来偶尔换换胃口倒是非常合适,据说油炸蝗虫和烧烤蝗虫味道非常不错,尽管笔者小时候天天抓蝗虫,但也对这蝗虫那条肥大的腿留过口水,但每次都在最后一刻放弃了这种想法,毕竟有点下不去口!

另一个必须要提醒下,据说蝗虫吃多了上火,嘴角起泡,搞不好还口腔溃疡,所以蝗虫这东西还真不太好随便吃,即使好吃也千万不要吃多了!

做饲料是个好方法

也有朋友提出了将蝗虫做成饲料,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但如果抓来做饲料的话,这收集成本就有点高了。据《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6月30日刊登的题为“光温耦合效应对蝗虫趋光增益的影响”一文中,蝗虫对热源温度高低、光谱色光照、环境温度及施中屋行夜伏性活动规健影响夜间煌中具有趋光性效应,且热源温度对煌虫的趋光响应具有增益效应和透导群集作用,而调控性光谱色光照对煌虫透导起主要作用。

真有非洲人开开心心抓来吃的

看来可以利用蝗虫趋光性来诱导蝗虫进行抓捕,然后再干燥粉碎,制成动物性高蛋白饲料,环保安全,营养丰富,无论是做成哪种动物的饲料,似乎都非常合适,是不是开发下?不过比较可惜,这种原料来源不太稳定,如果年年有,那么这个地区的植物将会破坏殆尽,假如要稳定原料供应,估计需要养殖。

昆虫趋光性

还有朋友认为,是因为人类对鸟类赶尽杀绝了所以蝗虫才会成为蝗灾,其实也有是偏颇,古代蝗灾更厉害,那会鸟类可没死绝,当然现在也没死绝哈。对付蝗灾除了养鸡养鸭的土办法外,剩下的只有用现代飞行器进行大面积喷洒农药了,有一个建议,蝗虫的若虫期最容易杀死,因为那会还不会飞。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蝗虫进入中国的可能性不大,毕竟想从印度和巴基斯坦直接进入中国需要跨越喜马拉雅山脉,而蝗虫根本无法承受这种极端环境。而且我国历史上也没有非洲沙漠蝗入侵的记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一来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不管出于人道主义还是其他,我们都应该施以援助,二来蝗虫有转战东南亚并借机进入我国的可能性。面对蝗虫,人类有什么好方法吗?


我认为采用药物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要知道4000亿只蝗虫,体量巨大,所以效果迅速、容易大规模使用的药物应该是首选。当然了,那些剧毒、易残留的农药应该限制,但仍有一些效果明显、对人类低毒甚至无毒的农药可供选择。试想一下,通过飞机或大型车辆对蝗虫大军进行药物喷洒,一定能够起到有效的灭杀作用。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对蝗虫的运动轨迹有一个准确的预判。

其次,生物灭杀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很久以前科技苑有一期节目就是讲这个。大量养殖鸡、鸭等动物,来对蝗虫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不过在蝗灾已经形成的阶段,这种措施效果已经不明显了,因为蝗虫群的运动速度很快。在灾难刚刚形成、蝗虫还未长成时效果应该不错,而且鸡鸭也是一笔不错的创收。或许明年可以在蝗灾发生的地方大量养殖鸡鸭,将今年蝗虫产的卵孵化出的蝗虫进行有效抑制。



还有就是人工捕捉了。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捕捉蝗虫的方法不计其数,虽然无法彻底灭杀,但部分抑制还是可以的。捕杀的蝗虫可以就地掩埋,或焚烧,或加工成饲料等等。至于人类食用,说实话,咱也不知道非洲沙漠蝗和国内蝗虫有没有区别,是否可以食用,所以就不妄下结论了。


不管怎么,还是希望人类可以尽早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尽快解决这件事情。


张家小智儿


天灾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蝗虫从非洲攻入了印巴,最好的方法就是动用飞机喷洒农药或者是利用鸟类或蛙类来除害,也可以动用火来消灭它。


蝗虫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把当地粮食吃光,吃完了又飞到另外一个地方。


铁男春秋


个人见解,一些物种的泛滥,证明他的天敌出现了危机,这种危机应该是人类大量捕食鸟类,或者破坏深林,跟环境所造成的,谈不上什么天灾,不要出了任何问题,就去怨天尤人,何不去看看人类到底做了什么,蝗虫不可怕,背后的原因与真相才值得关注,消灭蝗虫的办法有很多种,比如说气温下降,不是研究出人工造雪,可以试试看看途径之地,设置人工雪场,或者人工杀虫网!


反正没有意义当游戏玩


蝗虫从非洲飞掠到亚洲,人们还没有有效的办法阻断蝗虫的侵袭。

根据过去的经验,主要采取有火烧、撒药等,但都不怎么见效。

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蝗虫的繁殖、迁徙、生活习性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可以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例如可以用无人机使喷药更加有效和面积效率的提高。

卫星和无人机的配合可以更广泛地预测天气状况,如果测得蝗虫的迁徙路线上有雨区可以试行人工增量降雨,用雨水重力作用消灭蝗虫。

当然,更好的办法是国家研究出生化武器消灭蝗虫,只不过现在处于实验室阶段。

如果蝗虫迁徙地点恰好是无人区或人烟稀少地区,可以撤离人口,实施炸弹消灭,这个方法相当有效,但执行起来比较扯皮、复杂。

总之,蝗虫往往是不期而遇,人们总是仓促上阵,短时间不能施展出有效的办法。

最好的办法是预防在先。把一些容易让蝗虫滋生产卵的地方进行破坏。

例如不留只裸露土质的场坝等蝗虫易于繁殖产卵的地方,做好蝗虫爆发的监控,对易于发生蝗灾的地方,每年要定药物处理,要防患于未然。


洛阳老董1


可以往蝗虫群喷洒生石灰粉。沾在蝗虫身上的生石灰粉一可以刺激蝗虫的眼睛和嘴部;二是沾在蝗虫身上、翅膀上的生石灰粉吸收空气中的水份或晚上的雾水后变硬形成结块,进而降低蝗虫的飞行能力而堕地便于捕捉。把捕捉的蝗虫洗干净,既可食用又可做成高蛋白饲料。再者落在地面的生石灰粉对地面上的蝗虫幼虫也有一定的灭杀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