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輿情與心情

近段時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引發持續關注,有傳言稱:“戴多層口罩才能防住毒”,“吸菸能預防病毒感染”,“喝板藍根、燻醋、吃抗生素能預防病毒感染”…這些說法我們都聽過,這些統統都是謠言!1月31日,一則“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新聞在微博、微信瘋傳,網上藥店瞬間告罄。一些地方街頭甚至出現群眾連夜排隊買藥的場景,為了雙黃連,一些人早把鍾南山院士“不要出門”的忠告拋到九霄雲外,情形讓人擔憂。越是特殊時刻,越要理性思考。

疫情、輿情與心情

| 特殊時期,人們對於消息的渴望比任何時候都更強烈,無論是確診人數增加的壞消息,還是藥物研究突破的好消息。但越是特殊時刻,越要保持獨立思考、理性判斷。都說“謠言止於智者”,很多時候冷靜想一下,就能避免被信息的洪流裹挾而行。不要衝動,待在家裡多聽、多看、多想想,就能為抗疫做貢獻,比盲目衝上街更安全。在疫情緊急情況下,真實和公正面臨挑戰。疫情緊急情況會使正常的信息和信息渠道變得不穩定,也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例如:散播恐慌的謠言或仇恨言論,抑或篡改事實掩蓋瀆職。謠言,以及可靠的、準確的信息的缺失逐漸成為在受影響人群中造成焦慮的首要因素,並由此帶來混亂與不安。在適當的時候接受適當的信息是應對心裡緊張情況的方法之一。一個負責任的信息機制應該在事件發生前向大眾發佈這些有價值的信息。

疫情、輿情與心情

“在目擊大量殘忍的場景之後,損害程度超過心理的耐受極限,間接導致了心理異常現象。這樣的心理狀態,叫做替代性創傷。”在疫情緊急情況下,部分人會經歷心理困擾(例如:強烈的悲痛、悲傷、恐懼或憤怒)。大多數情況下,絕大多數受影響的人會逐漸好轉,特別是當他們採取了有助於減壓的措施——例如,積極的應對方法——並且當他們還獲得了來自家庭和各級組織支持的時候。獲得關於疫情緊急情況、救援措施和合法權利的恰當的信息,並且掌握積極應對的措施是有助於應對混亂心理狀態的。傳播與文化相適應的教育信息也是一種鼓勵積極應對疫情的有效方法。這些信息的目的是讓個體、家庭和社會更好的瞭解絕大多數人在極端壓力下傾向表現出的反應,並能有效地注意到他們自身及其他人的社會心理需求。通過電視、廣播、自媒體傳播積極應對方法的信息是疫情緊急情況下干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並且這些方法能夠將信息傳遞給絕大多數民眾。

疫情、輿情與心情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每天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發佈會,已成為通報疫情、回應輿情的橋樑,讓信息公開、透明、及時地置於陽光之下。以公開透明驅除疫情之“魔”。正所謂“大道不暢,小道必猖”。與“非典”時期相比,我們已處在一個截然不同的傳播大環境。不論何時何地,任何人都可以向外發佈信息。這種“人人皆媒體”的傳播環境,無疑對官方信息的發佈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信息公開就是最好的“疫苗”。若不能讓準確的信息“跑贏”各類謠言,只會貽誤戰機,引發疫情之外的“次生災害”,更會影響防疫“軍心”的穩定。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及時提供疫情情況、救援措施等相關信息是緩解民眾當前心理壓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使得民眾儘快走出心理陰霾,增強戰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信心,打贏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保衛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